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清朝同治皇帝的死因,在民间主要有哪两种说法?

关于清朝同治皇帝的死因,在民间主要有哪两种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21 更新时间:2024/1/25 10:58:10

同治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在那个思想禁锢,平民百姓不得讨论国事的时代里,正常情况下,因为宫闱之事涉及机密,所以在很多时候,每一件发生于清宫的事在最后我们都难以厘清真相的。

加之,消息的封锁,人们便会不自觉地将宫廷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在脑海经过猜测、想象,加以善意杜撰或恶意编造,最终导致清朝的宫廷史,变得愈发神秘,难辨真伪,同时也让我们愈发想一探究竟。

顺治帝究竟是出家了,还是得了天花?

再如雍正帝究竟是病逝,还是被仇家所杀?

再如同治帝究竟是因得天花英年早逝,还是因其钟爱寻花问柳得了花毒而亡?

再如慈安皇太后究竟是病逝,还是遭慈禧太后毒手?

再如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二人一前一后离开这个世界,这里面慈禧太后究竟有没有做过什么手脚?

……

当然了,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清朝宫闱之事至今仍存有许多谜题,在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同治皇帝的真正的死因!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在清宫档案讳莫如深,但这并不妨碍民众的想象力,在民间关于同治帝的死因,主要有死于梅毒和天花两种说法。

一、梅毒说中的存疑

因权力掌握在两宫太后的手中,同治皇帝哪怕在大婚后,仍无实权,权柄被慈安与慈禧牢牢掌握在手中,处处不如意,因此,同治帝开始变得自甘坠落起来,因权力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于是放纵自己流连烟花柳巷,沉迷于烟尘女子,最终自己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染上了梅毒,19岁便一命呜呼了。

当然了,关于同治皇帝得花柳病的说法,多见于野史,在正史中并未提及。如《清代野记》中便有关于同治帝得梅毒的记载:

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传太医院治之。太医院一见大惊,知为淫毒,而不敢言,反请命慈禧是何病症。慈禧传旨曰:“恐天花耳。”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帝躁怒,骂曰:“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太医奏曰:“太后命也。”帝乃不言,恨恨而已。将死之前数日,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当然,这始终只是野史笔记,其可信度有多高,还需要大家自己甄别。不过,历朝历代中又有多少正史是当权者所书,所以,对于野史笔记中关于同治帝死因的记载,我持不反对也不认同的态度,毕竟,能有什么原因,让一个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要走到寻花问柳的境地?且待未来考古研究。

二、天花说中的存疑

清代档案《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载了通同治皇帝离世前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作为官方文件,证明了同治帝死于天花。

但,这些记载真的就没有任何问题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看同治得病一事。

同治十三年,同治在巡视完三海工程后,返程途中,同治突感身体不适,于是赶忙返回宫中让太医诊治,原来同治帝是发烧了,起初太医与同治帝均以为是多日来劳累所致,所以并未此事放在心上,仅仅只是配了几份药服用而已。

但是,可是连着三天同治帝依旧高烧不退,毕竟同治作为皇帝,这样高烧不退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召集太医院众太医紧急为同治诊治。

同治帝高烧不退的第四天,同治帝身上开始出现大量丘疹,太医院首领庄守和、李德立见后,大惊失色。随后二人忍不住一声叹息,并在同治帝的脉案上写下两个大字——“痘症”。

所谓“痘症”,也就是人们谈之色变的天花,要知道,在古代医疗水平整体落后,若是不慎患上了天花,其实便等同于被宣判了死刑,因为这病无药可救。这天花这属于烈性传染病,一旦被染上发病,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不多了,早在清朝入关时,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便是因为染上了天花,最终不治身亡,年仅二十四岁。

同治帝染上天花,这让人猝不及防,毕竟又有谁能想到在沉寂了两百年后,又有一个皇帝染上了天花!

当时,慈禧太后为了能医治好同治帝,特意下发了懿旨,特令紫禁城内张灯结彩迎痘神,民间更是禁止百姓炒豆吃豆、禁止沿街泼水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同治帝病重期间,两宫太后恢复垂帘听政。同治帝听闻后,心中难免伤心,毕竟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在面对权力与亲情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权力,忽视了自己彼时正在与病魔抗争,这不免令同治帝心生悲凉。

不过,好在仅仅只用了几日时间,同治帝便出现了好转的情况,同治帝的痘疹已经开始结痂。

结痂,这便意味着同治帝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他的脚已经从鬼门关收了回来。

同治帝的痘疹结痂,无疑这是一件大喜事,按照清宫的旧例,自然是免不了要答谢痘神娘娘的,于是按照宫廷仪式举办了答谢痘神娘娘的大典,以规范的仪式,将痘神娘娘恭送至紫禁城大清门外。

当日,太医院判李德立还为同治帝把脉,诊断的结果无疑是好的,于是向外通报皇帝已经没什么问题了,这让慈安、慈禧十分欣慰,并许诺在日后进行厚赏。

可是,事情到了这里,突然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当天半夜,原本已结痂的同治帝,仅半日时间,痘疹就开始溃烂塌陷,且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同治帝已经回天乏力了。没多久,紫禁城中便传出了同治帝驾崩的消息。

既然,已经度过了危险期,又为何仅半日时间又突然恶化,要知道当时的同治帝才19岁,免疫系统也不可能差到这种程度吧,哪怕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不至于此,若说这里面没有问题,我第一个不信。

三、大胆的猜测——天花、梅毒先后爆发所致

上文中,我们指出了同治帝天花的存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假设,那就是同治是天花、梅毒的先后爆发,导致最终病逝。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同治帝经常私下潜出,至外城妓院,寻找名妓纵乐。那么,同治染上还是有可能的,毕竟,所有不检点的行为,都有可能染上不干净的病。

而且根据野史大观的记载,在为同治帝治疗的过程中,太医其实已经察觉到同治帝所染上的是梅毒,但慈禧太后认为这为天花,也应该是添加天花,自然的太医们只能按天花给同治帝医治。如此治疗,自然是没有办法将同治给医好的。

果不其然,同治帝下体开始溃烂,已有生命危险。太医急忙上禀慈禧称:皇帝所患病症为梅毒。慈禧太后坚称同治帝所得的是天花,并下令不得散布流言,按天花诊治。面对这样的情况,太医们没有别的选择,也只能昧着良心为同治帝医治,而同治帝自然的免不了一死。

当然,以上流传仅为野史记载,并无正史支撑,真实性自然是存疑的,但是,万事总有个由头,为什么野史大观中会有这样的记载,值得我们深思。

但是,这样我们就能将同治帝与梅毒撇开关系了么?显然是不能!同治本就出宫的经历,醇亲便曾说过同治帝私出紫禁城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与同治帝犯病时间相近,这就足以证明同治帝所染之病一定程度上与出宫纵淫有关。

另一方面,同治帝在治疗中曾出现病情好转的情况,甚至太医也给出了安全的信号,但是半日光景,同治帝的病情又突然恶化,如此反复,这也可以说明同治帝身上携带梅毒、天花两种病毒,并先后爆发,最终回天乏力。这一说法是说得过去的!

最后,同治帝的死还是令人感到惋惜,虽说同治亲政仅短短一年光景,并未立下什么丰功伟绩。但其设立总理衙门、同文馆、办厂开矿、遣人留洋等,无是学习西方之举措,或者说同治帝,带动了清政府走向开放、进步,这点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只可惜,同治帝命不好,驾崩后,昏聩的慈禧太后再一次垂帘听政,导致了同治原本开好的局被迫落幕,而清帝国也在覆灭的路上愈走愈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于禁和庞德被俘虏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雨水导致损兵折将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庞统是不是故意送死,庞统在落凤坡被哪个部落射死,于禁庞德战关羽

    话说,刘备和孙权瓜分荆州之后,关羽就带着人去攻打樊城,而曹操得知后,也准备进攻樊城,于是就组建七支人马的队伍,就赶往樊城,庞德为先锋,于禁担任南征大将军一职。等人赶到樊城的时候,没有注意,看出破绽的关羽,就把各路的出水口都堵了,当晚就下起了大雨,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魏军打乱,而关羽这边也趁胜追击,被

  • 名将宗泽,南宋抗金第一人,为宋朝延续了150多年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一人之下3什么时候出,四大名将,宋朝抗金名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名将宗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天,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城,宋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地给金人,金人得到好处后,答应退兵。没想到是到了冬天,金兵卷土重来。宋钦宗得到消息后吓得面如死灰,连忙派自己的九弟康王赵构出使金国求和。赵构临

  • 俗话说和坤倒,嘉庆饱 和珅当初为何没有拿钱买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庆为什么那么恨和珅,乾隆为什么不办和珅,为什么嘉庆不敢用和珅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的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导语: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帝出人意料地突然提出了退位之事。和珅不由大吃一惊,这事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呀!乾隆画像他连忙出班启奏道:‘“圣上龙体康泰,满面红光,精力充沛,何必急于讨论此事?”他内心

  • 最早扫黄的皇帝明宣宗:禁官员携妓宿娼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开海禁的皇帝,皇帝成长计划2官员安排,明朝被囚禁的皇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相传朱元璋还曾亲自为大院题写过对联:网络配图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语。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这些妓院遍布南京各通衢闹市,其名曰: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

  • 清代“暖男”顺治皇帝令人大开眼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的历代帝王,清朝380年历史,清代是清朝吗

    顺治刚当皇帝时,喜欢骑马射猎,少司马杨雍建上书劝阻,顺治很生气,说我们的江山是靠武力夺来的,我现在搞狩猎活动,就是让大家时刻不要忘记备战。杨雍建不听,仍坚持劝阻,顺治看着来气,便让他跪在庭苑里,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罪过。网络配图 杨雍建却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大声说:“臣只知道忠爱皇上,没有过错。”顺治

  • 三国韩信:楚汉跳槽“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汉传奇韩信第几集死的,楚汉传奇韩信图片,楚汉传奇韩信扮演者

    用当下时髦的话语来形容,“择木而栖”的韩信堪称“楚汉第一跳槽大咖”。之所以称第一,是因为他的槽跳得最高、最险。这颇具革命性的一跳,不仅改变了韩信的命运,还影响了历史进程。网络配图韩信是今江苏淮阴人,约生于秦始皇十七年。史书中,那位“饭信”的漂母透出一点信息:“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有人据此推断

  • 刘邦为父建“新农村”,史书称该村“多无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如何建立汉朝,刘邦之父,刘邦的继承人

    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在长安城东郊郦邑,今西安市临潼区内,依照老家模样,为父亲刘煓克隆兴建了一个村子。刘邦的出生地是“沛丰邑中阳里”,今天徐州丰县境内。公元前197年,高祖十年甲辰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刘邦颁诏,“更名郦邑曰新丰”。网络配图《西京杂记》是这么记载这个新农村的: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

  • 徐光启:中西文化会通的上海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张培德,徐光启

    明朝并非始终是一个闭塞的王朝。明成祖朱棣曾派郑和率宝船“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外交流史上的盛事。但由于倭乱等问题,明朝之后又几度实行海禁。嘉靖年间尤甚,甚至到了闭关锁国的境地,外国人无法轻易入境,中国人也不得西行。徐光启石像与此相对,同时期的欧洲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各国争先恐后

  • 多尔衮曾被开除“族籍” 乾隆年间才恢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他曾因交不起学费被学校开除,我曾被13所学校开除,多尔衮放弃皇位的原因

    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宫廷当中最激烈的斗争并非如穿越小说描述的那样是后宫嫔妃们的争宠,真正激烈的宫廷争斗还是关于皇权的归处,而且多数发生在兄弟、叔侄等血亲之间,与争宠相比,争斗也更为血腥和暴力。网络配图清入关前,从无传位遗诏当上皇帝的皇太极开始,这种激烈的斗争直到乾隆以后才逐渐减弱,爱新觉罗

  • 褚遂良的宦海沉浮:一百年后其忠诚才得到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褚遂良历史评价,褚遂良楷书千字文,中国人的温良辜鸿铭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网络配图褚遂良以书法见长,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然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