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垓下之战时,韩信的巅峰之作,当真是背水一战吗?

垓下之战时,韩信的巅峰之作,当真是背水一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4/1/24 23:20:31

垓下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韩信萧何设计,吕后将其杀于钟室,但刘邦还是很肯定他对汉朝的贡献的。从后来刘邦对待异姓王的做法来看,韩信即使不死于吕后之手,下场也未必会有多好。只是,韩信哪能预见这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战场之上,将他毕生所学的军事理论发挥得淋淋尽致。

这里,我们来看看“背水一战”。“背水一战”这个词的出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如是写:“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后来,“背水一战”是指在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得决一死战以求得一线生机。

若是单看原文这段话,这样的解释也没错,但若将其放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再细想下,韩信会让他的万人大军陷于绝境之下吗?韩信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否则,刘邦也不会在很多战役上倚重他。可见,韩信如此安排,自然是有他的考虑,那我们就来看看当时的现状。

韩信在灭了魏国之后,得到了指示继续东进,进攻赵国。赵国得到消息后,就在井陉口布置了20万大军。这时的韩信虽然刚打完胜仗士气高涨,但他深知自己和赵国兵力悬殊。于是,在离井陉口挺远的地方,韩信让部队安营扎寨,他得好好部署这场仗该如何打。

赵国也不是没有高人,只是赵国的统帅陈余很没脑子。当时,谋士李左车就献上了一计,他认定此次韩信带兵前来,是想乘胜一鼓作气拿下赵国,他们的粮草应该是落在了后面。于是,李左车自荐,给他三万兵马,绕道到韩信的后方烧了他的粮草,再活捉韩信。

但是,陈余仗着自己有20万大军,对于这种“伎俩”不屑一顾,他就想在战场上和韩信一较高下,这反倒是给了韩信机会。据说,此事被韩信知道了,他很是欣赏李左车,并特意交代,在两军交战中,不得杀李左车。若是有人俘获李左车,可得赏金千金。

那么,韩信是如何准备“背水一战”的呢?

韩信先是将兵马向前挪了些,离井陉口差不多30余里的地方。这其实也是韩信给出的信号,他要准备进攻了。之后,韩信私底下让2000名轻骑兵,在后半夜抄小道去赵军的侧后方埋伏,这些士兵每人都带着一面汉军的红旗。当时,韩信如此交代他们:当他们看到赵军倾巢出动,就立刻突袭赵营,将所有的赵军旗帜全部换上汉军的红旗。

等这一切安排妥当后,韩信就带着一万人的部队,沿着河岸排兵布阵。这边的陈余也没有多想,只觉得韩信不过尔尔,于是,带着他那20万大军直扑过来。韩信就在等待这一刻,这边韩信假装打不过,向河边退去,那厢埋伏的汉兵一见赵营空了,立刻就将所有的旗帜换成了汉军的红旗。这边韩信的将士们身后是河,就只剩一条路,只得回身奋力厮杀。赵军一时也无法取胜,想要回营又见大营里红旗一片,还以为被汉军占领了,只能四下逃散。

后来,有人问韩信,为何他会采取如此的策略,这完全和兵书上的说法相反啊?

韩信的解释很精辟,他用了两句话:“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若是士兵还有退路,会安心打仗吗?看来,韩信的“背水”是假,真实用意是诱敌深入。只是,赵军上当了,还想来个以多胜少,结果,连自己的大营都被人家偷袭了。

那么,“背水一战”是对韩信用兵的误读吗?

后来,看韩信的解释,其实,还真是利用了“绝境求生”的心理。不过,韩信可是有备而战的,并且,是他亲自率队,才使得军心一致。看来,此时的“背水一战”和后来“背水一战”使用的环境,是有所不同的。这自然也会带来很大的干扰,认为韩信当年和赵军对阵时,是被逼得没路了,这才扭转了形势,大获全胜。

这其实只是韩信谋略的又一次验证罢了,他为了能让赵军全军出动,不惜以自身带兵诱之。试想,韩信这么大的一个“饵”,赵军怎么可能会放弃,自然是穷追不舍了。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军事家作为,不和对方硬拼,只要控制战场节奏就好。总之,韩信制造的“背水一战”,若是不清楚当时的背景,就会真如这词所描述一般。

中国的成语故事都有其典故,若是不能了解其背后的真实历史,误解将会越来越深。这其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不可“望文生义”,每个文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背水一战”在研究秦汉历史、传承军事思想、开发古迹旅游、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现今,为传承弘扬这一多元文化遗产,井陉县已经投资1737万元,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其中,包括出版了《井陉历史文化》丛书;建立了韩信公园并树立了韩信和背水之战雕塑;拍摄了晋剧《井陉口》、《舌辩侯》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举办了“背水之战”研讨会;申报白皮关传说、韩信锣架鼓、白王庄武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失势之后 身为管家的刘全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与刘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除了乾隆皇帝、纪晓岚、和珅这三个重要的角色外,还有一个角色是和珅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就是和珅的管家刘全,虽然只是管家下人,却深受和珅的信任。当然,刘全不仅仅是影视剧中的人物,他在历史也

  • 唐朝宦官为何能血洗长安城?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835年11月,唐朝的都城长安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关闭城门,在城内进行大规模搜捕,先后杀死一千六百多人。这些被杀的人不是平民,而是朝廷各省部官员以及金吾吏卒,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那么这些宦官为何要在长安城内大肆杀戮官员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原

  • 载湉被立为皇帝后,醇亲王奕譞为何会吓的昏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醇亲王奕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很多人都想当皇帝,佳丽三千、山珍海味、奇珍异玩、高耸的宫殿、无尽的财富,这么多东西供养着,皇帝的生活能不令人羡慕吗?然而不是有很多出生就拥有这一切的,都“悔不该生在帝王家”吗?皇帝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皇帝的人生也是令人

  • 和珅身为贪官又妻妾成群 和珅膝下为何只有一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老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朝代,这个朝代起初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在它发展的中期国力也非常的雄厚,但是随着王朝的壮大,出现了无数的昏君,也就导致了这个王朝最终的毁灭,这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可谓是清朝最具有繁

  • 弘时身为雍正皇帝的长子 弘时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弘时之死,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是雍正赐死的,有说是自杀而的,也有说是病死的。个人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病死。雍正继位当你就立弘历为皇储,尽管是秘密进行的,但雍正对弘历的重视,当局中人都心知肚明,自然会引起长子弘时的不满。而更为让人不解的是

  • 长孙无忌等肱骨大臣为何要阻拦武则天当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众所周知,武则天在唐高宗接进宫前,曾做过唐太宗的才人(唐朝嫔妃的一种)。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暗通私情。唐太宗死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武则天依据唐例,和其他没有孩子的嫔妃一起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唐高宗

  • 王彦超有着怎样的品质?他与赵匡胤有什么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彦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莫欺少年穷”,正式“王彦超给了赵匡胤十贯钱”故事。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是未来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人生无比灰暗的一年。这位时年二十岁的“开封官二代”,正赶上“后晋”变了“后汉”,亲历了开封的战火浩劫,身为高

  • 鲁肃被后世称赞,而吕蒙被诟病的区别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鲁肃与吕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200年,鲁肃面见孙权,并与孙权有了一番在榻上的对话,当时鲁肃称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曹操也不可以一下子就除去,孙权你刚刚立足于江东,以观看下的变化形势,如果天下局势依旧模糊不定,孙权占据一方也不会招来猜忌,毕竟此时北方正处

  • 赵简王朱高燧,永乐朝夺嫡之争中的参与者,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王朱高燧,赵王朱高燧结局,朱高煦朱高燧

    赵简王朱高燧的结局如何,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讲到明朝建文、永乐乃至宣德年间的故事,永乐大帝朱棣、好圣孙朱瞻基、烧烤达人朱高煦都是热门人物,围绕着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权力争斗衍生出了无数的故事。但其中还有一个人物,他是朱棣的小儿子,朱高煦的弟弟,朱瞻基的三叔,看

  • 北宋名将张琼在赵匡胤称帝后第一个被杀,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被谁杀死的,赵匡胤的后人夺回了皇位吗,赵匡胤夺取了谁的皇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宋名将张琼,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张琼,大名馆陶(今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隶赵匡胤帐下,以骁勇闻,曾冒死救过匡胤性命,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乾德元年(965年),石汉卿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