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消灭明朝之后 李自成为何42天就逃出北京了

李自成消灭明朝之后 李自成为何42天就逃出北京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39 更新时间:2023/12/26 14:35:0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明史》

作为明末最有名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一手终结了大明朝,可他所做的一切,到头来只是给了后金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李自成入京之后很快就败退,他本人也最终战死,大顺政权突然崛起,又突然消亡。

后金则是抓住了中原动乱的机会,利用吴三桂等人顺利入关,消灭了农民军与明朝的残余势力,顺利夺取了整个天下。当人们看到八旗兵在内地残暴的行径,就不禁有些怀念李自成的大顺军,大顺军坚持多年,却短短几十天就走败亡。

李自成入京是他一生重要的转折点,正是他打下北京,才让自己渐渐走向了毁灭。后世有关李自成入京之后的诸多举动,也是有着不少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李自成的部队入京之后是无恶不作,大顺政权快速腐化,这才导致他入京才四十多天就彻底失败。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李自成能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他绝对不是什么没能力的人,他在北京到底做了些什么?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大顺政权,不过此时明朝政府依旧很强,李自成在称帝之后,并没有沉迷于享乐,而是很快就发动了对明朝的攻击。大顺军一路东征虽然也遇到了一些抵抗,打了不少硬仗,但还是顺利推进到北京周围,宣府,大同等重镇相继投降,北京门户洞开。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兵不血刃进入北京城,崇祯自杀。

短短两个多月,李自成就终结了明朝,然而,进入北京之后,留给他的还是大量需要处理的急事。首先,李自成入京前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入京就立即颁布安民的公告,还严厉通告大顺军不能随意扰民,需要注重军纪。

实际上,大顺军进入北京之后,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残暴,从大顺军入京到撤出,京城内没有大的动乱。李自成的部队军纪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在山海关失败之后,大顺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敲诈明朝官员这些事情发生,至于其他的残暴行径,确实是没有明确记载。

所谓农民军残暴,大顺迅速腐化的说法,本质上就有一些问题。李自成入京之后,他主要是忙着解决很多事情,比如对待明朝投降官员的事情,大顺军在一路打过来的时候,有大量的明朝官员投降,大顺政权一下子吸纳了这么多明朝官员,确实要好好消化一下才行。

为了做好这件事,李自成从进京之后,就要不断对明朝的这些官员进行新的考核,适合的才会被吸纳进来。这一项工作,就已经耗费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同时他还要开始追赃,清算一些过错较多的官员,追缴很多赃款,这个工作就更难做了,一直到最后他都没有追缴完。

此外,李自成还花费了很长时间,重新制定各项制度,包括对于明朝诸多官僚,崇祯皇帝等人的追封问题,还有各级官吏的赏赐问题。其中,最耗费精力的肯定是与吴三桂的谈判,为了能拉拢吴三桂,李自成也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不仅愿意给高官厚禄,封侯这些条件也都能给出去。

吴三桂也没有直接回绝,甚至还一度接受了这样的条款,李自成就立即开始了对吴三桂这些官员的重新封赏,还有这些人辖区的布防和配置安排。光一个吴三桂的问题,李自成就忙前忙后,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吴三桂也反复横跳,为了更多的利益又背叛了李自成。

同时,李自成还要忙于皇宫的问题,包括宫内宫女,太监们的处理,以及入城将士们的安排。吴三桂的反叛,让李自成又不得不开始忙于制定新的军事计划,随后自己也准备再度带兵出征。显然,这么多事情都叠加在一起,还有一个反复劝进,繁杂的称帝仪式。李自成在四十多天里面,他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搞腐化的,不仅仅是他没时间,大顺的高级官员们也没那么多时间搞腐化。

因此这件事确实有很多争议,李自成失败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他入京城后迅速腐化,而是由于李自成选择了错误的方略。北京城已经不具备那么丰厚的资源,拿下了这里,李自成所得到的资源补给是非常有限的。没能及时拿下江南,获取足够的资源补充,这是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因素。

虽然有众多史书记载,李自成是在湖北通山遇难。但他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存在争论。哪怕连《明史》也并没有明确指出他遇难的经过。

关于他的死,也有几个传言:自尽、战死沙场、被误杀,除此之外,还有传言说他根本没死,而是在夹山寺皈依我佛,或者是在深山老林中独自生活。

结语:不论李自成最终的结局如,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成功改写了历史。他虽然是个富有争议的人物,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的历史学家,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所以,如何看待和评价他,只能是见仁见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明是母子,贾南风为何如此看不惯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时候,就连张弘本人,也难以把从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合而为一。难以想像,如果不是自己从前在东宫替痴呆太子起草过那些至关重要的奏疏判文,今天是否能如此受到皇后宠信呢?人生就像一场梦,奴才,贵臣,奴才,不同的身份、形象,会如此神奇地接二连三轮番出现。真让人难以相信,这一个张弘,竟曾经是那一个张弘……全亏

  • 曹操煮酒论英雄正是大好机会 曹操为何没有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煮酒论英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安元年,吕布背叛了收容他的恩人刘备,并且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备当时正在前线和袁术交战,结果就导致刘备后方大本营失火,而前方和袁术的交战也陷入了僵局。所以刘备为了自保,果断向吕布求和,此时刘备和吕布的位置完全颠倒了过来,吕布翻身

  • 古代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五位皇帝,都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史上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出“皇帝”称号开始,到清朝宣统皇帝逊位为止,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599个帝或王。这些帝王有的英明神武,有的荒淫无道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皇帝的好坏总能影响天下的大势走向,在历史中古代这五位皇帝令人惋惜,在位时间太短,未能有所作为。第一、半天皇帝,血战殉国

  • 韩王朱松是什么身份?明朝唯一没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王朱松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太祖朱元璋一共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册为皇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年幼未封外,其余24人均或封亲王。24人中1人早夭(赵王朱杞),1人晋升帝系(燕王朱棣)。剩余22位亲王中只有1人没来得及就藩就不幸去世,死后葬于南京,也没有迁葬到其封

  • 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是谁?皇帝实行一夫一妻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母仪天下,每一个能够当上皇后的女人都是幸运的,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后都是属于政治牺牲品,都是某种利益交换而得到的结果。但是历史总有意外,这一位出身贫寒,最后却母仪天下,被称为史上最幸福的皇后,独守空房三十五年,被亲侄子欺辱。这位被称为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就是明孝宗弘治帝的皇后张皇后,之所以被称之为最幸

  • 寇恂:刘秀手下的大将,文武双全的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将领大多不被人熟识,只要是在现代关于东汉开国的电视剧或者小说普及多并不高,正统的历史又无人去看,再加上东汉开国时期的远远没有三国时期那段历史精彩,才导致东汉开国将领的知名度要远远低于其他朝代的开国名将。今天的主人公是东汉功臣排名第五的寇恂,这个人是刘秀手下大将,做了一件和蔺相如一样的事情,功

  • 吕伯奢一家被杀真的是曹操冤杀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曹操屠杀吕伯奢一家,是不是冤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与陈宫在逃离董卓避祸,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便借宿于其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冤杀吕伯奢的一家八口,逃出后又杀了吕伯奢。明代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加工,也成

  • 东汉最后的三位名将,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王朝能够历经195年,小编认为真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首先东汉虽然经过西汉末年的战乱,但是还是完整的继承了西汉的军事力量,使得东汉即使到了末年对外战争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次是两汉四百年影响力根深蒂固,使得当时所有的世家平民都受大汉恩惠多年,以至于到最后三国前期群雄割据但是还都是奉汉室为正

  • 两晋时期的唯一明君,却只在位了四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管是真实的历史中呈现,还是电视剧中的演绎,司马懿这个人都是比较英明神武,但是在英明神武的司马懿也预见不到他的子孙后代建立起来的朝代是多么的恶心,如果说历史上最让人讨厌的朝代,小编认为就是司马家族建立起来的晋朝,两晋155年历经15帝,只有一位称得上明君,可惜只在位四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

  • 同样是身为匈奴驸马,李陵、李广利的结局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陵、李广利同样投降匈奴、被招为驸马,为啥一个重用一个被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陵投降匈奴,被封为驸马,大权在握,终生享受了荣华富贵;甚至在700多年后的唐朝时期,居住在今俄罗斯境内的黠戛斯部落酋长亲自率队赶到长安,声称自己一族是李陵的后裔。而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起初同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