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名臣曾国藩给自己相面:一辈子当不了皇帝

晚清名臣曾国藩给自己相面:一辈子当不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1/7 2:28:35

咸丰皇帝的突然驾崩,让驻扎在安庆英王府的曾国藩惊恐不已。他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厮杀,已经扑面而来。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已经不可能避免。

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化,该尽的臣子礼仪还是要尽到的。所以曾国藩下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武百官对其三跪九拜,并且放声大哭。

正当文武百官天天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胡林翼从湖北姗姗而来。他自然也要对着咸丰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场。放声痛哭后,曾国藩为其置办酒宴,为这位好友接风洗尘。在酒足饭饱后,这两人就开始了秉烛长谈,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各自的意见。

他们两人的这段对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对话。因为这段对话的内容,相当“劲爆”,一旦传出去,曾国藩肯定必死无疑。但是这些对话的内容,却被记录在了《曾国藩家书》中。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网络配图

在这次对话中,曾、胡除了对咸丰皇帝壮年驾崩惋惜外,他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当朝权力的重新分配。曾、胡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宁可指派八个顾命大臣管理朝政,也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排除在外,如此冷落这位德才兼备的亲弟,肯定会给大清留下一个深深的隐患。

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和胡林翼一致认为,由于新皇年幼,今后的大清政权,一定会出现太后、恭亲王、八大辅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国家的事情就难办了,湘军的事情就更难办了。

如今的湘军因为攻陷了安庆,已经威震天下,但是曾国藩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虽然湘军名噪一时,但是如果不找到一条归路,湘军一定难逃“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从这三股势力中找到一个安稳的靠山,这甚至比和太平军战斗都要重要。

话虽如此,但是没有人知道朝廷的三足中谁能最终获胜,更没有人能知道谁将掌握这最高的权力,因此曾国藩心里根本就没底,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谈话的屋子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一片。这种没有丝毫光明的黑暗,正好呼应了曾国藩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为大清的前途担忧不已,更为湘军的何去何从困惑不已。

到了最后,烦恼无边的曾国藩站了起来,他在屋里来回地踱步。内忧外患、国君年少、宗庙不和、女人执政,这种种坏事充满了曾国藩的脑袋。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大清即将迎来一场惊天巨变,而在这场大战前,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曾国藩思索是投靠太后,还是投靠恭亲王,还是与八大辅政大臣交好的时候,胡林翼给曾国藩指了另外一条“明路”,一条让曾国藩完全不知所措、震惊不已的“大路”。

“来安庆前,左宗棠让我捎来一封信。”说完,胡林翼就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匣。

网络配图

听见这句话后,曾国藩立刻把灯点燃。他接过信匣,抽出信纸,然后仔细地端详起来。只见信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四句话,让曾国藩触目惊心,震惊不已呀。特别是最后两个字,那就是要谋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因为“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夺取天下!

面对这个部下的意见,手捧着这封“逼反”的信件,曾国藩的心里一阵发冷。他的手掌已经布满了汗水,而他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而曾国藩对面的胡林翼,也是呆呆地看着曾国藩,也一句话不敢说。

几乎同一时间,这两个人都沉默了,空气也凝重了起来,周围更是像死一般的寂静。

沉默呀,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此时此刻,曾国藩只要一句话,他麾下的10万湘军就会改变中国的历史,曾国藩也会将那个腐朽无比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全部踩在脚下!但是这句话,曾国藩始终没有说出来。

对曾国藩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他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能力,更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决心。有四个因素一直左右着他的行动,让曾国藩一直苦苦支撑着那片天,报答那所谓的“皇恩”。

第一个因素:曾国藩不会造反。

网络配图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虽然左宗棠、胡林翼他们支持自己造反,但是李鸿章彭玉麟这些人会支持吗?他们凭什么要上这条贼船?只要朝廷略施小计,赋予这些人更大的官职,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那么这些人肯定会为大清卖命,而曾国藩的湘军也会在瞬间被瓦解。一支完全被分化瓦解,各自为战的湘军,拿什么去造反?

第二个因素:曾国藩不能造反。

咱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曾国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哪些人为友,与哪些人为敌,还有自己旗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曾国藩困惑不已,甚至无计可施。

与什么人为友,是之前被自己揍得半死的太平军吗?还是之前的主子清朝呢?还是那些只会看戏的洋人呢?与哪些人为敌,是继续攻击的太平军吗?还是清军?还是那些外国侵略者?

连敌、友的关系都搞不明白,用什么旗号去造反?一支没有旗号的部队,如何招揽四方英杰,进而收买人心?

综上所述,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他只会把局面变成一个“夹心饼干”,而他的湘军则是“夹心”的那部分,最后只能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完全覆灭。

第三个因素:曾国藩不愿造反。

咱们都知道,曾国藩非常精通相面之术,他还为此写过一本叫《冰鉴》的相面书。据说这本书现在还卖得很火。

在这本书中,曾国藩看透了自己的面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帝王之相。虽然曾国藩常常说自己是“蟒龙转世”,但是蟒龙终究不是龙,它就是一条蟒蛇。如果蟒蛇想变成真龙,那根本就是一个痴人说梦的故事,更是一个荒诞可笑的传说。

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曾国藩不想造反。

从出生到现在,曾国藩一直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虽然他靠战功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流淌着读书人的血。

曾国藩从六岁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建功立业为止,曾国藩一直接受着儒家学说的思想教育。因为他一直学习忠君爱国的儒学思想,所以曾国藩一直恪守儒家的仁、义、智、礼、信,并且一直恪守如一,多年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网络配图

如果现在曾国藩选择了造反,那么在儒学里,这就叫“不忠”,如果造反失败,曾国藩一定会猪狗不如,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即使侥幸成功了,曾国藩也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他一生的抱负和名节都将不复存在,而且他的下半辈子,一定会活在道德沦陷的煎熬中,更不会诞生那位“一代完人”。

综上所述,因为不能、不愿、不会、不想这四个因素,曾国藩誓死不背叛大清,他誓要与这个无药可救、腐败到底的王朝共存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心机秀!战国经常跳槽的谋士们如何显示忠诚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经常出现人才流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描述成“朝秦暮楚”,其中的陈轸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在秦国和楚国之间跳槽,在楚国干一两年,然后去秦国混,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这固然是当时的人才流动制度宽松使然,也跟陈轸本人的智慧相关。网络配图有一年,陈轸又离开楚国前往秦国就职,著名的谋士张仪看不下去了

  • 三国的赵子龙到底是一代武神还是最牛的保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一部《武神赵子龙》电视剧将赵云完全神化了,但不管如何神化,他都不能逃脱他的保镖命运。在汉朝末年,我们都知道是一个枭雄四起,军阀混战的年代。对于千疮百孔的江山,谁都想分一杯羹。在那个有武力和权力就有可能拥有一切的年代,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谁都想向权力靠近。靠近了就会有香可吃,有辣可喝。就像我们今

  • 努尔哈赤纵容小妾与仇人私通:为其制造杀人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据《满清外史》记载,奴儿哈赤的祖父被明将李成梁杀了后,奴儿哈赤咬牙切齿,总搞些小动作,想着为祖父报仇。明朝对奴儿哈赤烦不胜烦,不胜其扰,就令他做建州右卫都督,并封了个龙虎将军的称号。当时关外还有个呼伦国,有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等部落,明朝称之为海西诸部。其中中的哈达部落的头人蒙格布禄和叶赫

  • 顺治皇帝24岁就死了?到底有没有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在北京十位皇帝,有七位死在皇宫以外——康熙帝死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帝死在圆明园,嘉庆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道光帝死在圆明园慎德堂,咸丰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光绪帝死在西苑(今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宣统帝后为平民则死在北京医院。其余三位——顺治帝、乾隆帝和同治帝都死在养心殿。图片来

  • 两朝元老桑弘羊为何竟然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大汉天子》的人一定都对桑弘羊这个人物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他曾经当过汉武帝的陪读,可以说和汉武帝有着极深的感情。后来,在汉武帝死后,又被汉武帝托孤,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继续为汉朝效力。可以说是两朝元老了。他任职期间,推行和改革了一系列政策,都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一般功劳太大的人最后的下场都

  • 雍正杀年羹尧流放其全家 为何独放过他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打开电视机,看了一部古装宫廷剧,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一个皇帝的背后,无论这皇帝成功与否,都站着一个祸国殃民的国丈爷。翻一翻历史,也似乎确是如此。但凡事有个例外,有几位国丈还是令人不禁伸出大拇指来称赞一番的。网络配图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有一位明德皇后。自十三岁选入太子宫直到坐上皇后的宝座,这位明德皇后始终

  • 嘉庆上位采取一项项廉政节俭政策 清朝为何能起死回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嘉庆和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若单单和中国过去相比,那清朝不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有着远超过去的优势,可是到了清朝中后期一片繁荣景象下却是烂到根子里的腐败。嘉庆皇帝上位后即便采取了一项项廉政节俭的政策,但依旧没能改变国家官官相护腐败的现

  • 嘉庆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嘉庆到底是被雷劈死的还是病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庆皇帝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估计很多朋友都能够按照顺序给说下来,毕竟是离咱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哪怕对历史不是很熟悉的人,什么皇太极呀、溥仪呀、康熙、乾隆啊,也是比较了解的。今天咱们要说的是清朝不算太出名的一位皇帝叫嘉庆。嘉庆可以说是做

  • 历史上有哪些能力压皇权的权臣?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能力压皇权的权臣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权臣”,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拥有权势之臣,通常指掌握国家大权,且可直接威胁统治者的大臣、宦官。古代皇权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可以说是高高在上、大权独揽,然而却有不少权臣的权力直接凌驾于皇权之上,甚至连皇位的废立和皇帝的性命

  • 嘉庆为什么是清朝最悲剧的皇帝 嘉庆到底悲剧到什么程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嘉庆皇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庆皇帝的悲剧程度要看怎么说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几位皇帝,嘉庆皇帝的处境肯定是最悲剧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后的几位皇帝,嘉庆皇帝处境是最不错的,那为什么还会有人说嘉庆皇帝是清朝最悲剧的皇帝呢?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嘉庆皇帝当时的处境,嘉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