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严格要求百姓种树?不达标会怎样?

朱元璋为何严格要求百姓种树?不达标会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32 更新时间:2024/2/7 14:08:05

眼下正是植树的好时节,其实,对于植树的重要性,古人早有深刻认识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有“植树皇帝”的头衔。历史上,大概很难找出像朱元璋父子这样喜欢种树的皇帝了。

朱元璋喜欢种树,原因很多。一是他幼时几乎饿死,后来因吃了树上的柿子而捡回了小命,这让朱元璋意识到,乱世中果树是可以救饥的;二来,朱元璋登基后,有一雄心大志,要建立一支纵横海洋的船队,而造船需要木材,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在南京地区栽种了五千万株树,数量惊人;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男耕女织的社会,桑麻棉等树木颇为重要,所以要发展经济,就得植树造林。

所以,朱元璋时期,植树的重要性已为百姓所熟知,植树之风遍及全国。朱元璋曾下令,农民有田十亩以内,要栽种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的要种一亩。

后来,又规定全国各地每户人家第一年要种两百棵树,第二年四百棵,第三年六百棵。算一算,平均每天都得种上两三棵树,这个任务不算轻松了。若是达不到数目的呢?也有明规定,达不到要求者,发配云南充军。

我不知道古往今来,朱元璋是不是唯一一个将植树与如此高压的刑罚联结起来的皇帝。不过,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下,朱元璋时期的绿化成果斐然。有统计称,当时全国的树木大概有十亿株,而人口不过五千万左右,这么算来,人均就有二十棵树。这个人均数据,哪怕放到如今,也是不错的成绩了。

朱元璋是如此,而他的儿子朱棣,也不遑多让。他当了皇帝后,在皇宫内遍种柏树。起初,因土壤问题,柏树无一成活。朱棣大怒,种树的人纷纷掉了脑袋。后来,采取了换土的方式,柏树才得以成活。而在朱棣有生之年,不仅在皇宫内,对民间也是提倡植树造林,成果颇丰。

当然,朱棣除了自己喜欢栽树外,在全国提倡植树造林,目的朱元璋其实大同小异。一来是鉴于树木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所以用行政命令,强令农家植树;二来,当然也是延续朱元璋海洋船队的梦想,要完成这一梦想,需要数量庞大的树木,所以更得提倡植树造林。而这一梦想,到了朱棣时期,总算实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眼里最有水平的皇帝是尧帝!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在他眼里,尧帝最有水平,因而是所有皇帝的学习典范。他欣赏尧帝什么呢?置谏鼓,立谤木,虚心纳谏,让提意见的人当面击鼓,还可以在意见簿上留下真姓大名。《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乾隆亲自抓的一项文化重点工程。记事上自伏羲氏,下至明亡,是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因为亲自抓,于是抓得细,

  • 朱元璋暴打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究竟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后,朱元璋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现存朱元璋的许多重要指示,干脆就是口语,乡下老太太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这在历代皇帝中极少见。《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

  • 重臣曾国藩致命的性格弱点:爱生闷气源自其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

  • 爱国大臣李鸿章建立的淮军 李鸿章与日谈判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谈判李鸿章作为中国晚清时期外交第一人,多次代表清政府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与日本的谈判,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作为战败国的身份前往日本谈判商议《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在赴日本谈判时,李鸿章作为战败国代表的身份,这个身份让他在谈判初期处于劣势,但李鸿章因

  • 解密:东吴名将周瑜为何会遭受罗贯中的贬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宋神宗元丰五年,一代文豪苏轼兀立于滚滚

  • 冉闵:一个拯救了中华文明却被刻意遗忘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此文为崇冉派所持立场,关于冉闵史学界一直无法定论,因为历史上关于冉闵的正史资料实在太少,也不会有第二位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把众人的评价向两个极端赶。此篇为崇冉派的观点,下一篇献上“另一个冉闵”,让大家从多角度了解冉闵, 因此下一篇文章是颠覆此文章的。你会感觉很有意思,但关于历史人物,一直是最具口水的。

  • 张飞不为人知的儿子张绍:代表蜀汉向邓艾请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张苞,却很少提到张绍,但在正史里面对张苞的记载就只有“长子苞,早夭。”寥寥五个字。张飞死后,由次子绍嗣,张苞在张飞遇害以前就不在人世。张绍后来官致侍中、尚书仆射,是蜀汉的重臣。只

  • 历史上的蒙毅将军的结局?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蒙毅怎么死的蒙毅,秦国忠信大臣,祖先为齐国人。蒙毅的祖父、父亲和兄长都为秦国的著名将军,效忠秦国,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立下赫赫战功。在公元前221年,蒙恬担任了秦国大将,率兵攻打齐国,凯旋而归,官至内史。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兵屡次侵犯秦国国土,秦始皇派蒙恬攻打驱逐,成功地收回了秦国黄河以南的领土

  • 解密:赵云为什么是罗贯中笔下最完美的蜀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刘抑曹的。我们品读《演义》,不难发现,刘备所领导的蜀汉集团,寄予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即理想的君臣关系(明君贤相)、理想的君民关系(民本主义)、理想的良将(忠勇仁智)。前两个理想笔者在此暂且不述,着重对其良将理想进行论析。理想的良将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物来“担纲

  • 历史上真实的蒙毅将军 蒙毅与玉漱的故事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蒙毅将军蒙毅将军,秦国忠臣名将,先祖为齐人。秦国名将蒙骜为蒙毅祖父,蒙武是其父亲,蒙恬为其兄长,蒙氏三代均为杰出的军事家,效力于秦朝,身先士卒,立下汗马功劳。蒙骜从齐国入秦国,辅佐侍奉昭襄王,官职上卿。蒙武担任的是秦国副将,攻败楚国,斩杀项燕。蒙恬因家世,在秦始皇时期担任将领,率兵攻克齐国。蒙氏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