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 想出了怎样的奇招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 想出了怎样的奇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4 更新时间:2024/2/8 8:23:31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开始对自己的水平错误估计,闹了不少的笑话出来。

与大多数君主一样,从小受宫中大学士影响的乾隆,在闲暇的时候破爱舞弄墨,兴起时便写两首诗词寄托情怀,日积月累下来,足足写了四万首,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全唐诗中收录诗词的总还要多,按他在世的时间来算,如果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写,那么平均一天也要写一首有余。

有的人认为量变就能导致质变,但是放在诗文上似乎不太合适,乾隆所做的诗词,大多仅仅能保持平仄押韵,基本上都是凭靠华丽的辞藻堆切起来的花架子,除了明显雕琢的痕迹之外,没什么情思寄托其中,因此后世众人也基本没有将其当成诗人对待的。但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诗词只要发表出来,便会被人争相吹捧,使得其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文豪,出宫游玩时也会四处留迹,自以为能够成为后世的经典,让后人也成为他的拥趸。

事实上,他不但写诗,有些时候他也会换换口味,写点剧本,不过同样因为水平一般,所以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当时恰逢十七世纪末,欧洲国家看中了我国的广阔市场,安排使臣来与他商议此事,希望能够建立贸易的来往。为了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他也对此事比较看重,心底里是赞同的,但因为有大国情怀,他不想就这么轻易答应使臣。早先清朝与沙俄发生战争得胜,此后两国之间便通过每年进贡的方式进行贸易交流,这种方式对于他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他现在想的是能够尽量与欧洲国家建立这种贸易关系。

当然,使臣不像是本国人,不需要对他言听计从,强硬的手段在这里起不了作用,他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从心理上战胜使臣。于是,在使臣进宫的路上,他特意嘱咐随行之人阻止欧洲人与清朝百姓接触,以此来给这些人留下一个清朝人都很神秘强大的印象。为了能够将这点扩大化,他还专门在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接待了欧洲使臣,这些西方气息浓厚的建筑,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清朝乃是世界大国,国力强盛,无所不有。只可惜,欧洲使臣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这让乾隆感到有些失落。

大家都知道,拜见皇帝时,必须要行跪拜礼,就算是太子都不能例外,而欧洲使臣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没有尊严的礼仪,始终不愿意接受,这让乾隆煞费苦心,甚至不惜为此而编排了一出剧目。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是那种思想顽固之人,在与沙俄的贸易交流中,对方使者就不需要进行跪拜礼,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对方愿意俯首称臣,那么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欧洲使臣不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前来商议此事的,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

为了能够让对方臣服,乾隆决定动用艺术的力量,专门为他们编排了一部昆剧,为的就是能够让那些没有礼数的欧洲使臣受到熏陶,将他们彻底感化。剧名为《四海升平》,讲的是各路神仙前来将为非作歹的海龟,其中还有一位皇帝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乾隆的化身,而那头海龟则是暗指欧洲使臣,此剧的潜台词就是接受大清的洗礼后,才能实现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

只可惜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欧洲使臣压根就没有看懂,只看到海陆动物轮番上场,还以为是在讲述一个海陆动物联姻的故事,所以没有能理解深一层次的意思,始终无法接受跪拜礼。如此,乾隆所想要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两国的贸易交流自然也就无法达成,这使得我国失去了一个能够接触世界的机会。对此,乾隆虽然心里失落,但表面上依旧表现强硬,称大清地大物博,没有必要跟别国通商,虽然听起来很有志气,却也为后来一系列屈辱事件的发生,埋下了深深地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是如何从奴隶晋升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年羹尧确实有给雍正皇帝密折专奏的权力。这个权力只有雍正皇帝手下极少数的心腹大臣才可以拥有。不过,这是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以后的事情了。问题在于,皇四子胤禛手下的这个“奴才”到底是怎样崛起的呢?年羹尧发迹史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生年不详(一说生于1679年)。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清朝政府规定,

  • 朱元璋看日本人:君臣平时光着脚 说话像青蛙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朱元璋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跳梁小丑——君臣平时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难怪日本使者“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的自我赞美诗,会招来他的严重反感。明朝抗倭的故事,得从太祖朱元璋说起。开国皇帝就是有气派,直接派使者下国书到日本,喝令“日本国王”:不取缔倭寇,就发兵把你抓起来!结果,使者被砍

  • 刘备和诸葛亮亲自参加过哪位蜀汉将军的葬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君主,尽管出身贫寒,但是知人善任,尤其是喜欢提拔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将领,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强。其实关羽张飞以前只是不入流的马弓手步弓手,魏延也是从基层战士成长起来的高级指挥员,另外还有一个人他虽然也名不见经传,可是他的死却让刘备和诸葛亮格外重视。他叫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兄长霍

  • 解密:汉末大才子曹植晚年为何每日纵酒狂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是个有才华的人,三国志里说他: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鄴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可见最初曹操是把他当成太子来培养的。不过曹植虽然才高八斗,可

  • 史上唯一一生都在逃亡的唐朝皇帝:唐僖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田令孜因害怕黄巢军攻打长安,便制定了逃往蜀地的计划。他推荐陈敬瑄和自己信任的三员左神策军将领杨师立、牛勖、罗元杲为蜀地三镇,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节度使候选人。四人三镇,究竟让谁去?唐僖宗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高招”,要为他们四人举办一场马球赛,并约定,按名次决定三镇节度使

  • 唐昭宗李晔:极具悲剧色彩的大唐王朝末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之弟。是大唐王朝的倒数第二代皇帝,也是实际的末代皇帝。他在位于文德元年至天复四年(公元888年至904年),卒年三十八岁。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皇帝,李晔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个聪明而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结症所在,并发誓

  • 古代帝王的荒唐事:一代天子竟千里探望情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宣徽北院使王承休,是因为宦官当得好,而得到前蜀后主王衍的宠幸的。这位宦官很有意思,自己没有了“那话儿”,却娶了个貌如天仙的妻子严氏,一个真妻子和一个假丈夫,却真真做了一对假夫妻。王衍和王承休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却跟铁哥们儿似的,这一来二去的,荒唐国君私下和严氏就打得火热了,热到了甚至可以时时通奸的地步

  • 孝庄太后为何选择陵墓:孝庄定陵址是因皇后托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皇后就是影视作品中的大玉儿庄妃,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按照清朝早期的丧葬制度,皇后死后,是要与皇帝合葬的,可是,孝庄皇后死后,却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而是葬在了遵化的清东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孝庄皇后托梦定陵址的故事。孝庄皇后死后,康熙皇帝遵照祖制,本想把她葬入昭陵,与祖

  • 钟绍京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绍京(公元65

  •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嘉贞,孙洙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只有唐朝的诗吗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嘉贞(6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