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得而一生是什么?他最后能善终又是如何做到的?

贾诩得而一生是什么?他最后能善终又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4/2/9 13:07:48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谋臣,也是魏国开国功臣。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后代学者将贾诩与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在谋士如云智者遍地的三国,低调的贾诩并不十分为人所关注。《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联合作传,可见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贾诩都绝对是个值得探讨的人物,甚至说他是三国中最厉害的谋士也不为过。

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年少懵懂无知,只懂得看情节看热闹,除了武将单挑打斗的场面外,最喜欢的就是看那些谋略高超的人物斗智。当年除了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和奸雄曹操外,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实则算无遗策的贾诩。

后来年岁渐长,渐渐体会到此人的深不可测。无论身处何种情势,面对不同类型的主公,贾诩都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不仅深谙人性和沟通技巧,令主公言听计从,而且还懂得韬晦保身之术,在凶险的乱世,居然能在庙堂之上处高位久而不倒,最终寿终正寝活到77岁,毫无疑问是极其难得的。

要知道三国里的智谋之士犹如过江之鲫,但说到算无遗策,只有贾诩能做到。公认智慧的化身诸葛亮都有街亭之败,与之齐名的庞统更是争功心切误判局势而死于非命。而贾诩无论跟谁混,出的计策无有不中,算得上是真正的算无遗策。

近来不少人将贾诩称作是三国第一“毒士”,认为他洞悉人性的弱点,出谋划策没有底线。要我说,前半句很正确,此人确实是人精中的人精,对人心的揣摩和应对能力堪称炉火纯青。但后半句就值得商榷了。要知道,生逢乱世,而且干的是伴君如伴虎的活,如果光有聪明谋略,只知道对主公忠诚,单凭一腔热血,不懂得审时度势,不懂得看人说话,那也算不得高明之士。贾诩跟的老板性格各异,实力各不相同,但都能对他言听计从,大概这就是贾诩最大的过人之处。

对于一个谋士来说,能想到好的主意不难,难的是摸透老板的心理,懂得合理进言,让其能够听得进去。沮授田丰进谏袁绍不成,固然有袁绍刚愎自用的因素,但两人过于耿直不懂说话的艺术,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贾诩前半生颠沛流离,接连换了几个老板。最后投奔了曹操才终于稳定了下来。作为老板,曹操固然有任人唯才不拘一格的一面,明知贾诩献策张绣降而复叛,导致爱将典韦、长子曹昂和爱侄曹安民死于非命,依然对其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但另一方面,曹操作为乱世奸雄,也有翻脸无情的时候。对于有才华的人,一旦不合其意或不能为其所用,一样毫不留情地杀掉。杨修孔融祢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还有乐师师勖,一言不合就杀掉。伺候这样的老板,不比以前的李催郭汜张绣之流,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贾诩时刻都知道要谨慎小心,不能被人家抓到把柄,所以他讲话讲到像没有讲一样,做事情做到像没有做一样。

曹操年纪大了,立储之事不可避免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曹丕和曹植俩兄弟争得不亦乐乎。朝堂上一班文臣武将,纷纷选边站。贾诩觉得自己是后来跟着“干革命”的,资历相对浅,不想跟着掺和。不想归不想,但架不住曹丕主动上门来“求教”,这就躲不过去了,必须要谨慎站队了。贾诩是个聪明人,他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但为防变成杨修第二,不敢明着来,只能暗中相助。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潜台词就是,写文章你比你兄弟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

等曹操咨询当立何人为嗣时(其实内心已倾向曹植,只是还拿不定主意),贾诩也是不明说,作若有所思状,引来曹操追问,他才说自己在想袁绍、刘表立幼子为嗣而使得兄弟相争的事情。曹操听后大笑,说他真是策谋深长之士。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无声胜有声,胜过千言万语。曹操本身就是袁、刘两家兄弟相争最大的获益者,自己又岂会犯同样的错误?

高手过招,往往是一招定乾坤。贾诩既不能拒绝回答,但更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曹丕的名字。否则以曹操的多疑心理,焉知不是在试探?想想后世高明如刘伯温者,尚且过不了朱元璋的连环诘问而不得善终。就知道面对帝王类似的这种问题,如果应对不当该有多凶险了。无疑,贾诩的太极功在曹操那里得了满分,既没有犯了曹操的忌讳招来不测之祸,又圆满地替曹操解惑答疑,巧妙地为自己支持的曹丕最终能够上位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实在是太高明了!

曹操最终确定世子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贾诩的站队是明智的,收获也是重大的。后来曹丕继位,为报贾诩相助之恩封他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更重要地是,贾诩是三国里少有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鄱阳湖之战中,常遇春有多勇猛?立下了第一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也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队伍,并在作战中有勇有谋而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为这支义军的实际统领,从而成为元末欲问鼎天下的

  • 道光皇帝喜欢幼女和虐妃 做道光的妃子到底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光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光绪皇帝的妃子,嘉庆皇帝的妃子有哪些

    对道光和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道光皇帝爱虐待嫔妃,道光皇帝的妃嫔过得有多惨?道光帝是一个资质平庸的皇帝,再加上当时的大清王朝处于衰落时期,1842年爆发鸦片战争,道光帝签订《南京条约》。他是一个节俭的皇帝,连一个鸡蛋都不舍得吃堂堂大清代皇帝,连自己的龙袍上都

  • 刘禅当初没有选择投降的话 蜀汉最后还能撑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禅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当初没有选择投降的话,蜀汉最后会是什么下场?蜀汉能不能渡过难关?公元263年,曹魏派遣钟会率领18万大军三路伐蜀,意图一举灭掉蜀国。由于魏国大军在剑阁受阻,魏军统帅钟会派遣邓艾率3万精兵偷渡阴平,夺下绵竹,围了成都。蜀后主刘禅

  • 刘禅在面对邓艾的时候 刘禅为什么不抵抗就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禅投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禅在面对邓艾三千疲惫之军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连抵抗都没有就投降了?说起后主刘禅,后世往往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之所以这样称呼刘禅,并不是因为刘禅真的昏庸无能,毕竟刘禅在位四十二年,即便在诸葛亮去世后也执政近三十年,期间广施

  • 萧宝卷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昏庸的皇帝,但是要评选出一个千古第一昏君,确实还不太容易。人们熟悉的昏君,比如商纣王、汉灵帝,他们要么暴虐,要么荒淫。但是他们都比不上萧宝卷。萧宝卷一生做过无数荒唐而又有违常理的事,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 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曹操为什么不直接废掉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和汉献帝是什么关系?曹操的权力那么大,曹操为什么不废汉献帝?曹操虽然从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但是他和汉献帝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可能很多人都会不解,曹操为什么不敢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其实曹操内心也是顾虑繁多,如果就这样

  • 三国时期唯才是举的曹操,他的一生错过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都知道三国时期曹魏阵营武将如云谋臣如雨,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诗人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在东汉末年,正是因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曹操麾下得以人才济济,在

  • 明朝时期朱允炆为何没能保住自己的皇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建文四年六月,朱橞和李景隆打开城门,燕王朱棣带领大军进入南京城。四年了!朱棣饱受煎熬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快感迅速转化为丧心病狂的报复欲。他将许多忠于朱允炆的大臣剥皮,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充当官妓,每

  • 常山赵子龙,赵云杀过哪些有名的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三国里面他是武力最强的名将之一。赵云的巅峰时期非常长,从出场开始,到后来就一直保持着超高的水准。甚至老年的时候,仍然能上阵斩杀韩德这样的名将。那么赵云杀过哪些有名的大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不过要评价一个武将的实力,不仅要看他与一些不知名将领的交手,还要看他与名将的交锋。要是

  • 历史上商鞅为何拒绝秦孝公传位给自己的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的,倘若两者之间存在猜忌,存在质疑,那么就容易引发朝政的动荡。倘若二者关系很好,甚至到达了无条件信任的地步的话,就可以通过共同合作,将国家带上更好的未来。显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