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出现蝗灾时李世民为什么要生吃蝗虫 李世民这是在作秀吗

唐朝出现蝗灾时李世民为什么要生吃蝗虫 李世民这是在作秀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4/2/9 13:10:1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太宗吃蝗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代时期的,关中出现蝗灾,唐太宗李世民了解后为什么要生吃蝗虫?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大规模的蝗灾频繁发生,给农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根据《中国救荒史》的统计,从前707年到1935年,中国一共发生过796次大规模的蝗灾,平均每3年便会爆发一次。而如何应对蝗灾、安置饥民,始终都是困扰历代帝王的大难题,一旦应对不慎,极可能会引起人心摇动、秩序混乱,甚至危及到帝国的安危。

蝗灾

其实,除了颁发“罪己诏”、做法攘除、发动人力捕蝗、蠲免农民赋税和开仓放粮外,面对肆虐的蝗灾,皇帝们确实很少再有其他对应之策。虽然有效的方法不多,但皇帝们还必须做出一些非常规举动,以此来展现出打赢“灭蝗攻坚战”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在失去收成、沦为饥民后,不至于对帝王心生怨恨。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其中,唐太宗的做法堪称典型。

贞观二年(628年)五月,就在夏粮即将收割之际,一场铺天盖地般的蝗灾席卷关中大地,包括都城长安在内,京畿地区的农业严重歉收,成千上万的百姓沦为饥民,场景真可谓惨不忍睹。唐太宗闻讯后,立即派遣官员进行赈灾,并鼓励官员、地主和富户捐纳钱粮以救济灾民。虽然官方和民间的赈济活动力度很大,但由于灾情过重,还是出现部分灾民饿死的现象。

关中蝗灾,让唐太宗忧心忡忡

唐太宗忧心如焚,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着宰相房玄龄魏征等人前往皇家林苑,以视察农作物的损失情况。看到黑压压的蝗虫们在禾苗上贪婪地啃噬,唐太宗既震惊又愤怒,于是一面听取相关官员对京畿地区歉收、灾民死亡情况的汇报,一面苦苦思索对策。当得知由于蝗灾肆虐,关中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粮食歉收、绝收,并造成部分灾民饿死的现象后,唐太宗不仅扼腕叹息良久。

听完官员的汇报后,唐太宗重新将目光转移到正在啃噬禾苗的蝗虫身上,由于心中过于气愤,便随手捉了几只,然后指着它们骂道:“民以食为天,可你们这帮畜生却不遵从天意,把禾苗全部吃光毁尽,这不是在坑害百姓吗?就算是百姓真正有罪,上天派你们来作乱的话,那也应该把罪过全部降临在朕的身上,朕甘愿一人承担。”

唐都长安复原图

唐太宗越说越气,最终赌咒式地提起:“如果你们这帮畜生还有灵性的话,那就吃掉我的心吧,只求你们不再祸害百姓就行。”说完,唐太宗便准备把蝗虫往自己嘴里送(“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见《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三十》)。

侍臣们没想到皇帝会这样做,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幸好有人反应及时,赶紧拦住唐太宗并劝谏道:“蝗虫属于肮脏之物,陛下切不可吞食,否则会招致疾病!”然而唐太宗并不以为意,而是一脸正气的说回答道:“如果能把蝗虫对百姓造成的伤害转移到朕身上,实在是再好不过的结果,有什么值得逃避的?”随后便将蝗虫放入口中,咬牙切齿地咀嚼一番,然后吞进肚子里。

宰相魏征剧照

侍臣们全都被唐太宗的举动所感动,纷纷称颂他的仁慈,虽舜复生,也不能跟他相比。而上天似乎也被唐太宗的诚意所感动,所以没多久,铺天盖地的蝗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关中农作物的歉收情况也不再加重(“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引文同上)。

平心而论,唐太宗生吃蝗虫这件事的“作秀”成分很大(唐太宗在位期间,经常有此类“作秀”之举),对于缓解灾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所谓“自是蝗不复成灾”,不过是史家对他的过度美化,实情或许并非如此(除《贞观政要》之外,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同样也记载过这则史实)。

唐太宗在位时,缔造“贞观之治”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是唐太宗真的在“作秀”,他展现出来的这份悯农、恤农的仁义之心,依然值得后世赞许。而唐代之所以能在他的治下趋向强盛、繁荣,开创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跟唐太宗这颗仁德之心和孜孜求治的作风,可以说有很大的关系。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封德彝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虽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对于人心的揣测,古人似乎仍比我们略胜一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与古代的等级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现

  • 刘禅登基之后,诸葛亮并没有自取帝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震撼世人,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变化,也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诸葛亮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

  • 萧绎:多才多艺的才子皇帝,也是南梁灭亡的主要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不少才子皇帝,名气最大的要数宋徽宗与南唐后主李煜。南北朝时期也有一位才子皇帝,多才多艺的他实际上也是葬送南梁的主要责任人,他就是梁元帝萧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绎是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朝梁国的第六位皇帝。他不仅出生于帝王之家,也是出生于文学世家,其文才十分了

  • 光绪皇帝被囚禁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真的比百姓家的牛棚还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光绪和慈禧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之后的生活如何?光绪皇帝过的有多悲凉?其实,说光绪被囚禁生活环境不如百姓家的牛棚,有点夸张了,但确实很清苦,很悲凉。毕竟之前衣食无忧,吃饭睡觉有人伺候,住着豪华宫殿,睡着龙榻。结果被囚禁后,生活环境天

  • 陶弘景有哪些作为?他为什么佛道兼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教学家、炼丹家、医药学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是一位佛道兼修的传奇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

  • 诸葛亮打仗时总坐着“轮椅”,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打仗时总坐着“轮椅”,这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要说三国时期最有名的谋士,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有着卧龙先生之称的诸葛亮,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诸葛亮可谓是忠肝义胆,一心为蜀国效力,甚至可以说蜀国的建立有一半都是他的功劳,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不仅有治

  • 咸丰多次想要杀慈禧 最后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咸丰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咸丰为了防止慈禧专政,准备除掉慈禧,咸丰最后为什么失败了?很多人说起慈禧都狠得牙痒痒,众所周知慈禧是极度奢靡的,清政府的腐败衰退原因之一也是由慈禧造成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其实慈禧也算得上出名的女政治家,在男权至上的时代里她能

  • 咸丰皇帝后宫佳丽那么多 咸丰为何偏偏喜欢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咸丰和慈禧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咸丰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咸丰皇帝为什么偏偏喜欢慈禧?慈禧自诩“宫人以我为美”不是空穴来潮的。慈禧原名叫那拉氏杏贞,小名叫杏儿,也记载她叫兰儿,年轻时生得艳丽,虽称不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但身材婀娜多姿、美丽动人,特别是皮

  • 王粲的记忆力有多好?他与蔡邕之间有什么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曹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曹操除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是一位文学家,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有名的文学家,合称“三曹”。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

  • 咸丰作为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 咸丰为什么30岁就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咸丰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咸丰皇帝为什么30岁就英年早逝了?咸丰皇帝短命的原因是什么?说起中国近代史,一定会说到清代的灭亡,其中光绪和慈禧绝对是重点之一,慈禧垂帘听政,一手架空了光绪。那么清代最后一位有实际权利的皇帝是谁呢?这位皇帝就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