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何残暴坑杀20万秦军?其中有何隐情?

项羽为何残暴坑杀20万秦军?其中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4/1/22 6:42:36

两千多年前,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历史记载的坑杀之处就在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一带,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白骨。如今存在的遗址是一个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土坑。

风蚀雨淋,渐渐颓败,周围生长着青翠的庄稼和白杨。不过,在河南文物分布地图上,并没有对这个遗址的官方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这块土地真的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吗?

残暴的杀戮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项羽将诸侯兵四十余万,行略地,西至于河南。”这是公元前206年10月,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在这支进攻秦朝大本营的军队里,收编着刚刚投降的20万秦兵。当部队行至新安古城安营扎寨时,在军营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引发了旷古罕闻的大屠杀。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告诉记者,距离新安古城百余公里的山西晋城高平西北隅,是秦兵和赵军大战的遗址,那里是秦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地方。而在相隔54年后,新安古城却上演了另外一场惊天悲剧。

只不过这次施暴者是曾经遭受秦兵奴役的六国兵士,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把秦军当年的暴虐还给了秦军。历史学家认为,此次大屠杀的根源,依然在于秦始皇的暴政。这个君王在统一中国后,不惜民力,频繁征调六国劳役建陵墓、筑长城、修驰道,让那些被奴役的人们饱受屈辱。义军的兵士们没有忘记这些屈辱,现在他们有了机会,开始在路上随意虐待秦兵俘虏。我们无法揣测降兵当时的心态,为了保命,他们或许只有忍辱负重。可是当队伍走到新安古城,眼看马上就要西出函谷关,秦军将士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史记》项羽本纪描述这段历史时说,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这些投降的秦军既担心项羽胜利,他们自己成为引狼入室的秦奸;又担心项羽失败,秦朝会把他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所以抱怨自己的主将是难免的。但是这些悄声的议论,并没有逃过楚军的耳目。

《史记项羽本纪》说:“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据说向项羽报告秦兵降卒动态的是九江王黥布,关于这点史书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如果是真的,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种小道消息,会给20万秦军降卒带来如此惨重的杀身大祸。项羽得到报告后,就跟黥布、蒲将军商议,最后三人拿出意见,认为“军队里秦兵众多,如果入关后不听指挥,或者临阵倒戈,那么取胜就非常困难,不如及早杀掉,以免后患”。于是,“楚军夜间突然动手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

悲怆的新安古城

根据史料记载: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的地方,是新安古城千秋镇,这里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人们通常所说的位于新安以南的楚坑,也是指的这里。《括地志》说:汉新安县城,即坑秦卒处。同样的说法在《史记项羽本记》中也有记载,说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新安古城就是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村西李杏湾村。

不过记者从地方史志办公室了解到,彼时的新安,并不是今天那个自隋代重建的新安县城,而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此设立的县治。新安古城位于新城东北方向,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西距渑池13公里。呈长方形存在的古城遗址,东部边缘大部分被涧水淹没了,考古曾经发现地下夯实的城墙土层,同时存在的,就是那个裸露在地面的、经历过若干风雨的楚坑。

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历史早已经历若干次轮回。那座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被称为楚坑的遗址,在二十里铺附近居民的眼里,只是收藏了无数游魂的“万人坑”,很少有人去考量,两千多年前,它是否真的见证了一场暴虐的屠杀?

坑中挖出大量人骨

今天的“楚坑”遗址,在当地被称作“万人坑”。它的南面,是发源于陕县境内的涧河,坑的北面则是土岭和李杏湾村,东西为平地。记者翻阅义马和渑池县志发现,万人坑遗址右面原来还有一座白龙庙和一口八角青石井。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时,它们全部被毁,原貌不复存在。

可是,历史的发现和巧合,往往就在这样的毁坏和重建中生成了。当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李杏湾村施工时,深入地下的铁镐却从土中挖出了累累白骨。当地的地方志记载,这就是历史上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的遗址,只是此时军阀混战,遗址并没有得到继续挖掘或保存。

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有关专家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在坑内平整土地时,还常常挖出大量人骨。

如今又是很多年过去了,楚坑虽然风蚀雨淋,其势颓败,而规模却依旧清晰可辨。它完全掩映在高大的白杨和葱绿的麦田当中,同远处几家散落的农家小院一样,守候着一派清新的田园风光,任人如何想象,都无法把它与20万秦兵降卒的葬身之地联系起来,拼接出尸骨铁矛、悲叫连天的杀戮年代。

但是,历史毕竟来过。只是,真的有20万之众在这里被一夜间杀掉吗?

数字悬疑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十一月,“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按照史书的说法,20万秦军降卒在新安古城被杀似乎是确凿的事实,除了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3人外,其他降卒一律没留。《项羽本纪》透露,“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但研究历史的人认为,这个数字是值得怀疑的。既然项羽让长史欣统领秦兵降卒,就证明秦军已经接受改编,并不是被收缴了武器,“被裹挟前行”。这样以来,让20万士兵一夜之间消失,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擅长古代战争史的秦汉专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豪分析说:被杀的秦军降卒可能只是一部分,是跟随章邯投降而中途又想背叛作乱的秦军士兵,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降军通常有一种胆怯心理,缺乏斗争的勇气。当他们的一些伙伴面临杀戮时,根本没人站出来真正反抗。这样以来,投降的秦兵编制被打乱了,这个20万建制的部队也就不复存在。

“另外,也不否认虚报杀敌数字的可能。在古代战争中,有的将军打了胜仗,出于邀功的需要,会故意多报。”秦军降卒是如何被坑杀的关于这一场残暴的杀戮,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要杀数万手持武器的兵士,难度可想而知。倘若投降的秦兵事先知道大难来临,恐怕没有人会甘心引颈待杀。所以,在坑杀秦兵降卒之前,项羽应该是设计了一套计谋来蒙蔽兵士的。

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描述的“羽诈坑杀”,历史研究者推测,降兵必须首先被集中起来,去做一件事,这件事或许就是挖坑。在新安故城西南方向大片的郊野里,秦兵降卒被六国的兵士驱逐着挖坑。当大坑开挖到兵士无法攀爬的高度,那些原本监督他们干活的六国士兵,突然变得狰狞起来。无数的长矛铁枪对准坑内的躯体,疯狂的刺杀,鲜血和泥土,哀嚎和悲鸣、求饶和怒骂交织着,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就在我们目光无法企及的地方蔓延开来。

历史无法忘却杀人如麻的项羽,骨子里始终燃烧着征服的欲望,面对不服气的降兵,他不可能再赋予其兵器,与自己的军队重新来一场厮杀,惟一的方法是让他们彻底灭亡。那些投降的兵士,命运注定是被放逐的,只是他们不会料到,从他乡到他乡,归宿却在坑中。在他们中间,或许有人想过,再往前走一点,就可以穿过崤函故道,回到故里。可惜大祸突降,没有人能够逃脱。

一层层尸骨堆砌、血泪覆盖的秦兵降卒被尘土掩埋之后,那些连绵不断的嚎叫,也在瞬间消失了。时光倏忽千年,项羽及他所制造的楚坑,以及里面所掩藏着杀戮和血腥,都结成了历史的疤痕,供历史学者无穷无尽的寻觅和追踪。

在无声无息掩映在郊野之中的“万人坑”遗址上,据说惟一让人心惊的是夜晚偶尔闪现的磷火,那些从腐烂的尸骨中分解出来的气体,总是不经意间悬浮在地面之上,并随着气流淡淡的飘移,公元759年,大诗人杜甫途经这里,留下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的诗句。而今天,几乎不会有人在夜里专门去看那里的磷火。这个早已风平浪静的所在,在刚刚到来的春天里,生长出了鲜艳的桃花,还有碧绿的麦苗、高大的白杨和金色的油菜花。远远近近的村庄,都笼罩在油画般的色泽之中。一瞬间,几乎让人忘却,这里曾经埋藏着让人心惊胆颤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高宗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因私议论,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后

  • 宋高宗和秦如何联手害死岳飞?岳飞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岳飞忠肝义胆。一生致力于与金国抵抗,四次北伐,在公元1140年7月一路凯歌,打到了离开封不远的朱仙镇 。然而,就在即将收复中原之际,宋高宗三日内连下12道金牌,将岳飞召回 。大宋失去了收复中原的唯一机会。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一代名将残死于风波亭,时年39

  • 唐朝名将刘仁轨:古代最令日本人恐惧的中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刘仁轨:古代最令日本人恐惧的中国人刘仁轨(602年-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尉氏县张市镇前大庄二组{别名刘响村)人。在此村的西边桥头有刘仁轨宰相的墓碑。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与新罗联兵,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

  • 汉朝大将周亚夫不懂揣摩皇帝的心思 结果死得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讨厌那种看人脸色、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人。我也讨厌。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讨厌那种呆若木鸡、自以为是、无法沟通的人。我也讨厌。那么问题来了,精明的猴儿和蠢笨的猪,哪种更让人讨厌?我个人觉得,二者几乎是不分伯仲的。如果非要选一个,我会选前者。因为这种人没有半点正义感,只会助长邪恶。但

  • 唐朝名将刘仁轨:第一个与日本打海战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刘仁轨:第一个与日本打海战的将军公元663年,唐朝高宗年间发生在的这场位于朝鲜半岛白江口海战,给整个东亚的局势和历史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改变了整个东亚民族的历史观和政治格局,奠定了千年以来东亚的政治秩序的基础。要 说起这场中日第一战,先要了解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当时的半岛分为三个“国

  • 唐朝直言敢谏小差吏刘仁轨如何当上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直言敢谏小差吏刘仁轨如何当上宰相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唐朝名将。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救援新罗,在白江口之战大败

  • 孙膑和庞涓:战国两大“军神”的巅峰对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孙膑和庞涓是同门,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并且,两人情谊深厚,还结拜为兄弟,孙膑为兄,庞涓为弟。一鸣惊人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孙膑继续留在鬼谷子身边学习兵法。庞涓很快得到了魏王重用,被任命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随后,

  • 刘询一道寻旧剑的圣旨 为何成为史上最浪漫之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琦君代表作有什么,刘病已是汉武帝什么人,许平君

    说起圣旨,人人皆知,乃是古代皇帝颁布的诏书,相当于现代的政府文件。而作为古代帝王们无上权力的象征,圣旨一般在戳刺和格式上都非常严谨,读起来古板而生硬。可是,就在如此“正式”的圣旨当中,偏偏出现了这样一道另类圣旨,而在这谜一样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段令世人动容的浪漫故事……在当下热播的《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 最可爱的皇帝晋惠帝制造了西晋的所有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闳孺和惠帝,皇帝成长计划2唐玄宗本纪,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的关系

    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皇帝,没有之一。久哥说他可爱,是因为他傻得可爱,憨得可爱,痴得可爱,天真得可爱。晋惠帝的文化程度很低,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水平。晋惠帝的智商很低,大抵相当于现在一只拿了大专文凭的警犬。史书上的晋惠帝很少讲话,但是,他讲一句就算一句。有一年夏天,司马衷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

  • 曹操虽未能一统天下 却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统一不了天下,三国一统天下的人是谁,曹丕不死能统一三国吗

    中国古代最大的外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于北方异族,中国在统一的时候往往用和亲、结盟来维持关系,而当中国衰落或分裂时期,这些马背上的异民族会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军事优势进攻中原,烧杀劫掠,对汉民族造成巨大伤害。中国历史几千年,只有少数几个鼎盛的中原王朝有能力主动出击,驱逐他们。而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