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开创盛世落到晚节不保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做了什么

从开创盛世落到晚节不保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4/1/6 3:11:28

对唐代皇帝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晚年为什么落得晚节不保的下场?

说到“歌舞升平”、“盛世繁荣”等词时,脑海里首先会浮现出关于唐代的画卷,唐代存在的时间里出现过几次巅峰时期,其中要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最为后人津津乐道。

“开元盛世”的出现恰巧证明了唐玄宗在位前期,成功塑造了一个尽职尽责,为国为民,完美的帝王形象,颁布利民的政策,大力发展国家的经济,让百姓定有所居,活有所望,大唐在唐玄宗的手中开出了前所未有的繁华。

但是历史上总有些惊人的相似,每个朝代的灭亡都离不开上位者的堕落昏庸,就连如此英明的唐玄宗都没能逃脱这个魔咒。

唐玄宗犯了一个正常人都会犯的错,一个人一旦做出成就后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过后便是朝政的荒废衰落,唐玄宗在位的后期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无心治理国家,整日沉迷声色,唐代的矛盾在这样的情景之下逐渐堆积,最终爆发安史之乱等国内叛乱,自此,唐代走向衰败,继而覆灭。

一、唐玄宗登基

1、生活环境

唐玄宗李隆基从小生活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宫廷的勾心斗角在这个时期内展现地淋漓尽致,李隆基在少年时便了解权力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暗暗积蓄自己的力量。

在武则天死后,面对以太平公主为首的集团丝毫不为所惧,冷静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太平公主将唐中宗杀掉的时机,李隆基果断出手,让自己的父亲李旦登上帝位,李旦极为有眼色地将皇位传贤给了李隆基,即唐玄宗。

2、李隆基的防范

父亲李旦在位期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的水火不容,历史上有种说法,李旦是因为受不了儿子和妹妹的矛盾,所以主动退位。

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当时的太平公主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都像极了武则天,如果没有李隆基,这个天下可能会再次落入武家之手。李隆基靠着自己强硬的手段登上皇位,在上位后给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安上一个罪名,处以死刑。

李隆基在最大的政敌死后,可谓是顺了一大口气,但是却没有真正将心放在肚子里。原因在于他并非遵从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法则,害怕自己继位后会出现历史上的各种血腥事件。

因此为了防范于未然,李隆基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并不包括大哥李成器,这位兄长并没有夺位的心思,李隆基真正忌惮的是四弟李范。

李范这个名字对于后世之人较为陌生,但是说起他的封号“岐王”,大家肯定不会忘记,这个称号多次出现在文人诗客的作品中。

这个时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文人团体,像张九龄贺知章等人都出自这个群体,李范本身文采足够,经常与这些人来往,一来二去引起了上位者李隆基的注意,当然,李隆基了解这位弟弟并没有谋反之意,借此举措只是防范加警告而已。

3、李隆基的手段

有前面武则天的例子,李隆基对于自己的后宫有一条绝对禁止的条令,那就是不得干政,包括外戚也是李隆基上位的底线。

后宫因此遭受了不少“误杀”,王皇后祈求生子被李隆基得知后废掉后位,武惠妃诬陷太子谋反导致太子被赐死。诸如这些,都能明显体现出李隆基被武则天登基所带来的阴影。

二、功与过

1、前期的好皇帝

唐玄宗登基之际,唐代的政局动荡不安,百姓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民声载怨。唐玄宗靠着自己真才实学,将武则天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诸如官员的贪污腐败,国库空虚,百姓负担过重等都解决了。

政局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前提,这个时期内的唐代经济迅速恢复,并且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轻徭薄赋让百姓安有所居,唐代呈现出一片繁荣无比的景象。

2、后期的“崩坏”

李隆基防范了所有他觉得可能威胁到他的人,但是唯独没想到拖后腿的是自己。大权在握的李隆基身兼巨大荣誉,让晚年的他被蒙蔽了双眼。

任用奸臣宦官,放任外戚干政,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奸臣李林甫,唐玄宗万年对他的“拍马屁”既能极为受用,人一旦陷入荣誉的漩涡,便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

太子在唐玄宗的压制下变得唯唯诺诺,那个时期内,相较于自己的儿子,唐玄宗对李林甫的信任明显更多。

李林甫有个特点,那就是唐玄宗喜欢什么就给他搞来什么,唐玄宗就这样逐渐沉迷于安禄山、李林甫等人为他编制的美梦之中。

古时人人都向往权力巅峰的宝座,哪曾想,做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是做一位名垂千史的好皇帝。

唐玄宗尽管在晚年时做错了许多事情,但是比起许多无为或者胡来的皇帝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历史的对错不应该以我们时代的眼光来看待,站在那个时间段的角度上看,仿佛就是一种命中注定,朝代的跌宕起伏,重生覆灭,不由人来控制。

参考文献:《新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此女做了一碗手擀面,明成祖朱棣吃了后称赞不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此女做了一碗手擀面,明成祖朱棣吃了后称赞不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皇帝中的有为之君。他虽然取得皇位的过程属于标准的“篡逆之举”,但那也是建文帝不顾亲情削藩在前,朱棣被逼得没了办法才拼死一搏,绝地反击侥幸成功。四年的靖难之役,他也是历尽艰险,以一州之地对抗建

  • 她是康熙的表妹,佟佳氏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康熙的表妹,佟佳氏最后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康熙一共有4任皇后,他活着的时候封了3任,但比较可惜的是这三任皇后都早早离开人世。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康熙的皇后,她本来是康熙的表妹,嫁给康熙后慢慢晋封为皇后,最后却只当了1天皇后便去世。她就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

  • 后世如何评价孟知祥?他有哪些为政举措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孟知祥,即后蜀高祖,字保胤,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孟知祥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

  • 后蜀高祖孟知祥:后蜀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孟志祥,即后蜀高祖,字保胤,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孟知祥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

  • 武则天死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武三思是怎么掌握朝中大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三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死后,武三思为什么反而掌握了朝中大权?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掌权以后扶植了非常多的武氏势力,武三思就是武则天扶植起来的武氏势力代表,武则天称帝以后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继承人问题,武则天晚年一直都在纠结是传位给儿子李显,

  • 历史上张丽华是何容貌?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红颜多薄命,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红颜祸水这个成语相信你一定听过,以我来说,只要听到这个成语脑海里的第一画面就是纣王妲己。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像皇帝这样地位的人,虽能获得天下美女,但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痴迷女色入骨的帝王。这些帝王沉浸于美色之中,不理朝政,荒废事业,每日只想跟自己

  • 三国时期蜀汉灭亡时孟获在做什么?为何没来支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司马昭领导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宠幸奸佞,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为了生存和未来选择了反抗,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场起义的浪潮,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最终以曹操、刘

  • 唐中宗被武三思带了绿帽子 唐中宗为什么不惩罚还要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武三思和唐中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三思给唐中宗戴了大绿帽,唐中宗为什么不惩罚他?唐中宗李显在历史上评价很低,很多的史书典籍之中都将其称之为“庸弱无能之主”,《新唐书》之中更是称其为“下愚之不移者”,意思就是他很笨。从他的经历来看,唐中宗真的是一生

  • 忠臣黄文炳是怎么死的?宋江为何杀黄文炳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高俅、蔡京之流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却承受浩荡皇恩;宋江、雷横之辈暗通曲里、充当黑社会的保护伞却活的如鱼得水;唯有黄文炳,这个告发宋江题写反诗的黄文炳也许不是个好人,但他是一位耿耿于大宋江山的忠臣。一个为大宋尽忠的人却得不到他所效忠的政府保护,全家被灭门,这是黄文炳的悲剧,也是大宋的悲剧。(一)《水浒》

  • 揭秘:五征漠北 霸道永乐大帝横扫整个草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五征漠北,霸道永乐大帝横扫了整个草原从执政风格上说,明成祖朱棣,也堪称是位创业皇帝。他一个公认贡献,便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特别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紧密联系。期间他在西域设立哈密卫,行使中央主权,在西南推动“改土归流”政策,同时建立贵州省。在东北设立努尔干都司,在西藏封赠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