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都是怎样的?

揭秘: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都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3/12/13 16:59:57

揭秘: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都是怎样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退位,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如果算上袁世凯,再加上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农民起义政权,大约有1000位左右。

而在所有皇帝当中,大多数都是依靠世袭继承皇帝之位,只有少数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纵横捭阖,才得以打拼下一片江山,因而被称为开国皇帝,据统计,历史上共有57位。能成为开国皇帝,除了智力非凡,还需要多方面条件具备,用吕蒙正《寒窑赋》总结:“乃时也,运也,命也”;用孟子的话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归结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事实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但就“人和”来讲,一个人成为开国皇帝,自然缺少不了辅佐之士,其中有文有武,有将有相,这样才能使得开国皇帝在血雨腥风中脱颖而出。而这些人,为建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无一不是人间翘楚精英人士,因而如何对待功臣,就成了历代开国皇帝最大的难题。

有的皇帝,在坐稳政权后,立刻变脸,诛杀功臣,如春秋末期范蠡评价越王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正所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而君臣反目,情义不存。然而也有开国皇帝,很好地处理了功臣关系,从而留下美名。那么,在历数开国皇帝当中,谁最仁厚,谁最无情?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盘点一下。

一、嬴政:雄才大略,并无内忧

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然而其皇权源自历代秦国王权继承,属于顺理成章之事。对于嬴政来说,只不过是国家版图变得更大,皇帝称号只不过是变更了一种称谓,而群臣只不过以前是秦国的臣下,如今成了秦朝的臣子而已。

况且秦始皇嬴政自身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才能,雄才伟略,纵横捭阖,并且善用人才,文则李斯、尉缭等,武则蒙恬、蒙武、王翦、王贲章邯等将,从而把其他诸侯国一一兼并,声震天下。因而从内部来讲,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威胁到嬴政的权位,就秦始皇一代,对待大臣,总体来说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唯才是举。

二、刘邦:识人善用,恩威并用

汉高祖刘邦起家布衣,宽厚仁慈,纳谏如流,并且识人善用,唯才是举,从而得以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在皇权稳定以后,采取逐个击破的战术,对待文臣,张良明哲保身,崇信黄老,作赤松子之游,对刘邦构不成威胁,因而善待;萧何被誉为“功人”,有时候把握不住自己,因而略加敲打,逼其就范。对待武将则不然,威胁小的,要么时常叱骂,时不时敲打;对待有威胁的,则逐个击破,一一剪除,诸如诛杀韩信,葅醢彭越,歼灭英布,从而稳定了汉朝政权。

三、刘秀:气量豁达,善待功臣

刘秀虽然是汉朝宗室,不过其得以光复中兴,除了刘秀文武兼备,极具军事才能以外,就是气量非凡,能够忍辱负重,再加上知人善用,因而笑到了最后。在建立东汉后,对待功臣,宽厚仁慈,后来汉明帝还专门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功臣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创下优待功臣的先例。

刘秀善待功臣,而刘邦诛杀功臣,究其原因为时代所致。秦朝末年,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刘邦功臣大多出身草莽,骜不驯,如若不加以歼灭,难保汉朝江山。而东汉建立起因是王莽篡汉,民心不归,因而刘秀中兴,汉家天下恢复原位,自然在人们眼里理所当然;并且功臣大多儒雅有节,与光武帝意气相投,这就是为何东汉开国功臣都能善终的原因所在。

四、曹丕:挟父余威,重用功臣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霸,名义上还是汉家天下,都没有彻底建立统一,因而曹操、刘备、孙权都是用人之际,无不重用人才。而曹魏的建立,在于曹操时期汉献帝已无威严可言,曹家羽翼已成,众大臣一致拥戴,于是曹丕挟父余威,逼汉献帝禅位,也算是顺势而为。曹丕为人仁厚,对待有功之臣,也是信任和重用,不过却“因果循环”,识人不慎,重用司马懿,最后同样曹家被迫禅让帝位。

五、司马炎:宽厚有余,仇雠不弃

晋武帝司马炎,同曹丕一样,也是祖父两代苦心经营,而曹氏孤儿寡母,势力孤单,被迫让位。西晋建立后,司马炎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不但厚待功臣,而且就连仇雠也善待,比如嵇康之子嵇绍也受到重用。

司马炎气量宽厚,明达善谋,然而后期骄淫奢侈,怠惰政事,为人所诟病。诸如吸取曹氏孤弱的教训,大肆分封司马氏,却为以后八王之乱埋下祸患。另一个是生活荒诞,后宫过万;君臣赛富,石崇王恺相互夸耀,豪门权贵尾大不掉,使得西晋很快就在诸王之乱中轰然倒塌。

六、杨坚:锐意革新,滥杀大臣

南北朝相对都比较短命,战乱频仍,而大多都是拥有兵权的将领逐渐坐大,然后逼宫替代,如出一辙。到了隋朝,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实权,北周静帝年幼无依,趁机取代,建立隋朝。杨坚前期南下灭陈,一统天下,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后期猜忌多疑,滥杀大臣,《隋书》上说“其(隋文帝)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诸如王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元谐、虞庆则、史万岁等皆被诛杀。

七、李世民:丰功伟绩,人尽其才

唐代开国皇帝虽然是唐高祖李渊,不过真正意义上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历史上少见的开明君主,抛开其杀兄争位不谈,就其政绩而言,文治武功,罕有所匹。李世民识人善用,纳谏如流,对待功臣,不但委以重任,还模仿汉光武帝,修建凌烟阁来陈列二十四员功勋大将,为人臣荣耀之最,使得功臣感恩戴德,协力同心,大多得以善终。

八、赵匡胤:杯酒释权,儿女亲家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政权平稳过渡,建立宋朝。赵匡胤待人宽厚仁慈,义气为先,而且那些功臣大多是以前的“结社兄弟”,因而在坐稳皇位后,考虑到自己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一方面为了使得皇权得以时代延续,不得不剥夺诸将权力,使得皇权集中;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撕破脸皮,对功臣下刀。

于是赵匡胤采取了温和的策略,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续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二》记载宋太祖对大将石守信等功臣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籓,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于是第二天,诸大臣等都主动告病,并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军职。宋太祖一一批准,授予他们品位很高的闲散官职,并赏赐了非常丰厚的钱财。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树立了一个君臣友爱和睦相处的标杆。

九、孛儿只斤·忽必烈:度量弘广,重用汉臣

元朝开国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攻灭南宋后,建立元朝。在位期间,不但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而且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从而使得当时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

十、朱元璋:铁腕统治,杀戮无情

朱元璋出身贫穷,当过僧侣,参军后得到郭子兴重任,并妻以养女,在朱升建议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从而秘密扩张势力。在刘伯温以及众将领的辅佐下,连续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一统江南,挥师北伐,建立大明。

然而朱元璋为人刻薄寡恩,无情无义,在位期间,连续杀戮众功臣,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不但诛杀功臣,而且还牵连无辜,大兴冤狱,前后杀害多达十余万人,堪称历史上对功臣最残忍的皇帝。

十一、爱新觉罗·福临:隐忍不发,剪除庞杂

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顺治深谋远虑,胸有城府,继位之际,多尔衮辅政,大权旁落,顺治隐忍不发,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才正式爆发。一方面重用汉臣,极力笼络;一方面对于多尔衮残余势力毫不留情,以雷霆之势剪除庞杂,幽禁阿济格,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处死握有实权的刚林、祁充格、固山额真、谭泰等,令阿济格自尽,从而大权集于一身,独断朝纲,当上名副其实的皇帝。

十二、小结

综上可知,总体而言,皇帝和功臣之间大多处于“兔死狗烹”的关系。在前期打天下用人之际,前途未卜,无不极尽笼络之事,以使得众臣一心效忠;到了坐稳帝位以后,即便是功臣没有露出不忠言行,然而为了稳固皇权,大多数皇帝都会或明或暗地消除功臣权力,有的甚至直接找借口开刀,从而消除隐患。

若以以上十余位开国皇帝而言,刘秀、李世民最会笼络,恩威俱下,不但厚待功臣,而且给予人臣最高荣誉,云台二十八将、凌云阁二十四将流芳千古。然而若是以仁厚而言,还是以赵匡胤最为厚道,虽然没有如同刘、李给予功臣高规格的夸耀,然而杯酒释兵权却是发自肺腑,真心诚意,一点都不做作。

当然,虽然很多朝代都有诛杀功臣之嫌,然而要说哪个皇帝对待功臣最是无情无义,我们自然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也是雄才伟略,建立了丰功伟绩。然而在对待开国元勋上,不但薄情寡恩,无情无义,而且残忍酷虐,株连无辜,令人侧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八大山人朱耷的经历为何如此凄惨?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八大山人这个名号,有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八个人的合称,类似于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这样的称号,但其实这只是一个人的别名,他就是朱耷。朱耷,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明末清初时期的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他还有个身份,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他的祖父、叔

  • 皇太极早年最宠的妃子是谁?不是孝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早年最宠的妃子是谁?不是孝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如果没有皇太极的努力,满清很可能永远入不了关,在清朝十二个皇帝当中,皇太极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的名气却不大。别说与康熙、乾隆相比,甚至连顺治都不如,庙号仅为“太宗”,父亲努尔哈赤、儿子顺治及孙子康熙却为“祖”,从这

  • “女中才子”的皇后,萧观音为何惨遭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女中才子”的皇后,萧观音为何惨遭赐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常人的印象中,契丹人逐水草而居,性格质朴少文,无论男女都很少读书,吟诗作赋根不是他们的强项。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道宗的皇后萧观音便是个集美貌与才情与一身的奇女子,不仅长得漂亮,还写的一手好词赋,常被皇帝夸赞为“女中

  • 多尔博:多尔衮的养子,年仅三十岁就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多尔衮的养子,却正值壮年去世,此人就是爱新觉罗·多尔博,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他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爱新觉罗·多尔博,清朝宗室,出身不低,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和硕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之子,大清著名摄政王多尔衮的养子。说起多尔衮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在历史上他和孝庄太后传出了不少绯闻,又因

  • 历史上曹操的感情生活到底有多复杂?那些女子为何从不害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在很多人眼里曹操都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人物。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说起曹操,对三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不陌生,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冤杀吕伯骞全家时说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正是这一句话,奠定了他一代奸雄的地位,尽管在很多的小说中,曹操一直是

  • 秦朝灭亡都说是天下苦秦已久 苦秦到底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天下苦秦已久,百姓所苦的是什么?是秦国本身,还是秦国法律?提及秦朝覆灭的历史,总难免少不了一句话的总结,那就是天下苦秦已久,但这里的苦秦所指的是什么?是秦二世的苛政还是大兴土木?如果说只是不负责任地将天下之变归咎于一个皇帝的所作所为,

  • 索额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晚年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这是《清史稿》对于清圣祖康熙的评价,即便是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于康熙的评价仍旧有口皆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和秦皇汉武一样是功盖万世的“千古一帝”。提起康熙

  • 李自成是如何走上反叛之路的?他的称帝生涯又是如何结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称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末时期,百姓被朝廷剥削是常有的事。在当时,能吃顿饱饭就已经是百姓们最大的愿望了,在这些贫苦百姓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说的李自成。闯王李自成的反叛之路李自成出身贫寒,全家人都以耕作谋生,若是遭遇了自然灾害可能连足够的食粮都收不

  • 吴末帝孙皓:东吴末代皇帝,他是如何亡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孙皓,即吴末帝、归命侯,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趣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 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攻灭。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太康五年(

  • 孙和:东吴宗室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孙和,字子孝,吴大帝孙权第三子,吴末帝孙皓之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大臣,被孙皓追封为文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和自幼受到父皇宠爱,赤乌五年(242年),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在南鲁党争中被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后因而失势。赤乌十三年(250年),孙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