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被俘之后 于谦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

明英宗被俘之后 于谦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3/12/18 16:47:03

朝中前期,蒙古的瓦剌部兴起,其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瓦剌部统治着西起阿尔泰山,东到辽河,北至贝加尔湖,南抵明边的广大地区。这个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个大元。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诈称3000人到明王朝贡马,宦官王振嫌他以少冒多(因要按人头赏赐),减其马价。也先便以此为借口,于七月十一日入寇明境,主力攻入大同。明兵战守失利,不久,塞外城堡皆失,要塞大同多次告急。消息传到京城,王振主张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力言不可,但最终他们的意见未被采纳。十五日英宗下诏亲征,十六日就出发了。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仓促应战。

英宗亲征之时,于谦奉命留京以兵部左侍郎理部事。出征人马在路上,学士曹鼐与都御史等商议,要杀掉宦官王振,停止亲征,但没有成功。十九日至居庸关,兵部尚书请回銮,王振大怒,将其罚跪,同时下令大军急进。二十三日至宣府,诸臣又请留,王振更怒,命一批大臣跪于帐外的草中。这样,弄得人人危惧,无人敢谏。八月一日至大同,王振还想北行,前线败报传来,加上宦官郭敬以前线多次战败而谎报取胜的实情报告,王振才有了还意。三日,留下总兵官刘安镇守大同,其余的人返回。王振的老家在山西蔚州,他原想从紫荆关经蔚州,让英宗到他老家,以示炫耀,后他又怕大军所过,骚扰乡里,更怕正值夏季,践踏了那里的田禾,遂又命大军转而东行,这样,便又多耽误了几天时间。也先得知明帝亲征的消息,迅速率军追来。谍报报也先追兵在后,明军即派后队阻止,但屡战屡败,而王振又封锁军情,不让英宗知晓。

十四日明军至土木堡。尚未过午,离怀来只有20里,大军本可直驱入城,但王振辎重车辆未至,命停军等待。兵部尚书再请军急入关,遭王振痛骂。这时也先大兵奔驰攻来,四面合围。此地无水泉,掘井二丈不见水,其南15里有河,却早被也先派兵占据了。相持一段时间后,双方经过谈判,也先答应明军可以取水。然而,也先趁明军移动就水,大营阵脚混乱时,以万余骑兵发起冲锋。明军队伍大乱,蒙旗大喊:“解甲投刃者不杀!”明朝军士毫无斗志,纷纷解甲投降。然而也先部队并未停手,仍然狂杀滥砍,明军死者蔽塞川野,宦官及卫士被箭射得如刺猬一般。英宗与亲军突围不成,只得下马就地被俘。这就是“土木之变”。

此战,明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公、侯、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以下共百余人罹难。罪魁祸首王振也在这次事变中被杀。八月二十七日,噩耗传至北京。代理监国的郕王朱祁钰闻知,与众臣抱头痛哭。

正在君臣徨无计之时,于谦大喝道:“事已至此,哭又何用?还是暂缓悲痛,献计献策,救国救君才是正理。”众人止住悲声,郕王道:“此言有理,如今大敌当前,还望大家集思广益,群计献策。”

这时,翰林院侍讲徐有贞奏道:“臣夜观天象,荧惑星侵入北斗,我朝气数将尽,势难挽回。依臣之策,只有迁都江南,方能免此亡国之祸。”此言一出,堂上立时人心浮动,君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年已78岁的礼部尚书胡滢颤巍巍地说道:“成祖(永乐帝朱棣)建陵北京,意即不愿子孙南迁。先祖之言,存者敢违否?”

于谦身为兵部左侍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于是厉声道:“倡议南迁者当斩首!京师乃朝廷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殊不知宋朝南渡之祸?臣请立刻调动四方军队勤王,誓死守卫京师!”于谦的提议得到多数大臣的赞同,他当即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心中无主的郕王和皇太后把守卫京师的重任全部交给了于谦。

土木之变示意图八月十九日,于谦奏请郕王,命调各地勤王军队火速入京,充任守卫。当时,通州官仓存粮数百万石,恐被敌军夺去。应天巡抚周忱建议,可令驻京臣僚军队各自运进城内。于谦立刻奏请郕王,宣布京城文武百官,可预支本年九月至明年五月的俸粮,军士各预支半年饷,各自到通州仓领取。他又征用顺天府大车500辆,起运通州官粮进京,同时,号召百姓有车之家,能运粮20石纳京仓者,官府给脚银一两,特派都御史陈镒总管运粮事。此外,于谦还请命赏给新选余丁官军和旧操舍人及应募新兵每人银一两、布两匹,守城匠人、守门军火夫和皇城内外官军每人布两匹。于谦如此布置守城,人心暂时安定下来。

也先俘获明英宗,大喜过望,认为“奇货可居”,想利用这个“大人物”要挟明朝。也先先带英宗到宣府,传令开门,但守城官兵坚决不纳,也先知道不可动,遂退去。而后,他又挟持英宗到大同,守将郭登仍不纳。也先说,给贿赂即放归英宗。但是在得到黄金两万并其他货物后,也先的话并没有兑现。他把英宗带到了塞外。九月初一,也先又借口送回英宗,索取金银布帛。为打破也先的要挟,从国家全局着想,于谦便拥护郕王即帝位,是为代宗,次年改元景泰,而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也先急不可耐,再次以送回英宗为名,大举入侵。兵至大同,郭登不纳,派人对他说:我们国家已有皇帝了。也先无计可施,又知其有备,不敢攻城。郭登用蜡书急将情况报明廷,京师立即戒严。于谦奉命提督诸营,将士皆受其节制,都指挥以下不听命者,可先斩后奏。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精骑,京师守城指挥石亨提出不出战,尽闭九门。于谦回答道:“不能在敌人面前示弱,退守城内不是办法,会使也先更加轻视我们,助长敌人的气焰。我们要在城外迎击敌人,挫败敌人的锐气。”于是,他命兵部侍郎吴宁留守城内,自己身披盔甲,跨上战马,在城外指挥,督战九门。每到一地,于谦便向将士们慷慨陈词:“京师,乃朝廷根本。身为大明臣民,理应誓死保卫京师,保卫朝廷!我们一定要打败俘虏英宗的瓦剌军,活捉也先,洗刷奇耻大辱,为圣上报仇雪恨!”一时军民振奋,群情激昂。于谦还下令:“士兵如有贪生怕死不出城者,一律处斩;战场上,将领不指挥军队杀敌而向后退却者,斩首示众。”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队兵压西直门。于谦一面命军队坚守,一面派副总兵高礼、毛福寿率部绕到瓦剌军后面杀敌。战鼓一响,人人奋勇冲杀。明军杀死瓦剌军数百名,军威大振。当晚,于谦又派薛斌率领勇士数百人偷袭敌营,打得正在酣睡的瓦剌军一片混乱,仓皇逃命。一连两个胜仗,大大鼓舞了明军的士气。

也先吃了败仗,改变策略,假意求和,表示愿意送还英宗。代宗信以为真,派两位官员出城迎接。得于谦手迹也先狡辩说:此两人官位太小,不够谈判资格,须派于谦、石亨带重礼来才行。于谦立即看出是计,对代宗道:“陛下绝不可轻信也先。只有彻底打败瓦剌,才是唯的一出路。”

两天之后,也先集中了1万多兵力攻打德胜门,企图孤注一掷。于谦先派石亨领兵埋伏在道旁民房内,另派小队骑兵做先锋,攻打瓦剌军阵,接战后假装败退。也先立刻下令命精骑万余,直追明军。待敌军接近城门,于谦令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同时,石亨的伏兵骤出,前后夹攻。也先军大乱,明军勇气倍增,个个奋勇杀敌。瓦剌军大败于城下,死伤不计其数。

见德胜门攻不下,也先又转攻西直门。都督孙镗率军迎战,两军展开肉搏。孙镗力破敌军前锋,瓦剌军稍向北退。孙镗追击,瓦剌军增援部队赶来,孙镗率军拼力血战,杀得难解难分。这时,高礼、毛福寿等率明兵从南面赶来助战,战斗更加激烈。高礼身中流弹,孙唐兵死伤渐多,遂被瓦剌军围攻,敌人渐渐逼近城门。危急时刻,城上守将程信急发箭炮助战。这时,石亨领兵又从北面杀来,瓦剌军三面被围攻,难以支撑,遂向西南方向退去。北京保卫战第一次大会战,给了嚣张的也先部队迎头痛击。

十四日,瓦剌军又攻打彰仪门(北京外门,又称广安门)土城。于谦亲临指挥。他先派毛福寿在京城外西南一带街巷要道埋伏下神机火铳队,又派武兴、王敬率军迎敌。瓦剌多为骑兵,最怕火枪、火铳。于谦就派神机营在前,弓刀队在后,以火枪、火铳为掩护,弓刀队上前奋勇杀敌,两队配合默契,打得敌军无力抵挡,眼看就要溃逃而去。

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大败也先。正在这时,代宗派来的一个监军为争首功,贸然领数百名骑兵驰马抢先,阵式被冲乱了。也先见明军阵容动摇,心中大喜,马上下令反攻。明军措手不及,一直退到土城附近。幸好王殇、毛福寿和高礼及时率兵来援,瓦剌军难以抵挡,又仓皇退走了。这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二次大胜利。

经过五天的激烈战斗,瓦剌军死伤严重,士气低落,处境十分狼狈。骄横的也先本来以为能轻而易举攻占北京,没想到,这次遇到的是兵部尚书于谦亲自指挥下的明朝军队。这支军队纪律严明,阵容整齐,士气高涨,与三个月前王振率领的松散的明军截然不同。也先眼看士兵伤亡惨重,又听说各地明朝援军即将到京,不敢恋战,于十五日夜间,拔营逃跑。于谦立即命令石亨等领兵追击,又命城楼的火炮手对准敌营猛轰,瓦剌兵又死伤上万人,残军仓皇退却。

京师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二十二日,于谦派遣孙镗、范广等率兵两万,追剿瓦剌军残部。二十四日孙、范大军追击并打败敌军于固安。宣府守将杨洪率兵两万,击败瓦剌军于霸州,擒获敌军将官阿归等48人,夺回所掠人口、牲畜数以万计。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残部退出塞外,京师宣布解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后周换地郭威:其遗嘱竟是用纸做衣服瓦片当棺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我就算被钉在棺材里,也要用腐朽,冯子材抬棺出征

    后周皇帝郭威开兵变及黄袍加身之先例说起“陈桥兵变”这则典故,都知道是宋太祖赵匡胤所为。出身军将世家的他,在五代乱世中成长崛起,通过施展权谋,最终黄袍加身,走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其实,开此先例的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皇帝郭威。唐末五代,群雄纷争,生灵涂炭,中原五代八姓十三君如走马灯交替,南

  • 北魏孝文帝时期一场姐妹宫斗:姐姐被废竟因妹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宫燕为什么披头散发,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北魏最初的后宫制度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名称和尊号,一般是按照每个女人来到皇帝身边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后来慢慢地有了皇后,皇后之外的,统统称呼为夫人。再以后,后宫中的人员越来越多,除了皇后,又有左、右昭仪、贵人、椒房等名称。到了孝文帝时代,才开始给后宫的妃嫔们排列品级,比如左昭仪、右昭仪大致相当于大司马

  • 解密:明朝权倾朝野的太监王振最惧怕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男主是权倾朝野的大臣,明朝太监权力为什么这么大,历史上权倾朝野最厉害的是谁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惨痛结局,大概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所无法想象的。应该说,朱元璋很有危机意识,特别是对宦官专权问题非常敏感,“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首先

  • 嘉庆去世 一向忠孝自律的道光为何不去祭拜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道光儿子,父母去世是不是一定要守孝三年,忠孝悌义

    周年大祭,在丧礼中是隆重的礼节。一向以忠孝自律的道光帝,为什么又不去他父亲的昌陵亲自祭拜?这还得从嘉庆帝被雷劈死在承德说起。在嘉庆帝以前的清室帝王中,基本上都是崩逝于京城范围之内。入关前二帝,努尔哈赤是在巡幸清河的归途中,于叆鸡堡逝世,不过这里离盛京沈阳城只有四十里,路程并不远;皇太极崩逝于盛京禁内

  • 瓦剌押送朱祁镇回明索要钱物才放人 为何无人理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瓦剌人把朱祁镇怎么了,朱祁镇后来打瓦剌了吗,朱祁镇怎么被瓦剌侮辱的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二十三日,瓦剌二十余人护送英宗到大同城下,向明军要赎回英宗的财物,说给钱就放回英宗。郭登命令手下紧闭城门,英宗传旨说:“朕与郭登有姻连,为什么这样将朕拒之门外呢?”郭登派人传奏说:“臣奉朝廷命守城,不敢擅自开门。”说罢继续坚守不出。袁彬见状很焦急,便以头撞门大呼。这时候广宁

  • 乾隆皇帝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除了早朝批奏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如何开心的度过每一天,清朝皇帝朱批奏折,乾隆批阅奏章回复

    凌晨四点:皇后朝祭,皇帝起床天还没有半点亮的意思,坤宁宫里传出的乐声撕开了笼罩紫禁城的静谧。乐声中又响起歌声,歌声里又隐约夹杂着猪的嘶叫。坤宁宫的朝祭每天清晨4时开始。仪式是萨满教的,拜祭的是满族的保护神柳叶神,但也供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关内汉人的关圣帝君。神乐神歌声中,主厨太监已备好两口活猪

  • 汉朝女外交官冯嫽:曾随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解忧公主王珊,汉代女外交家冯嫽,西汉时期嫁给乌孙的两位公主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前101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因此尊称她为冯夫人。随主西

  • 历史揭秘:岳飞之死是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岳飞死后的宋金战争,岳飞被害后,南宋撑了多少年

    绍兴十一年十月,岳飞在杭州城大理寺狱中供状上留下八个大字:“天下昭昭!天日昭昭!”绍兴十二年腊月二十九,岳飞被宋高宗以毒酒赐死,其子岳云,爱将张宪斩首。岳飞死讯传出,临安城举闻涕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上下歌舞酒酌:“和议自此坚矣。”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将岳飞的遗体背出临安,埋在钱塘门外的九曲祠旁。绍

  • 诸葛亮如果碰上这几个“诸葛亮” 一定会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在明代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之后,诸葛亮被塑造成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鲁迅)的人物,诸葛亮就更加的出名,于是很多的人都自称是诸葛亮,可是这些人多半都是名不副实,极大的破坏了诸葛亮的名誉。无能无耻的“诸葛亮”在五代的时候,蜀地政权有个叫做王昭远的大臣,他就自比诸葛亮,非

  • 司马伦为当皇帝 为什么要尊侄孙司马衷为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史记·高祖本纪》有“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的文字。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号,后特指把皇位让给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后来唐高祖、唐睿宗、唐玄宗、宋高宗与清高宗等传位于太子后,都称为太上皇;明英宗被俘虏后,其弟明景帝即位,次年英宗被放回,也称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