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武王“嬴荡”和自己的力士比试举鼎 结果输了!

秦武王“嬴荡”和自己的力士比试举鼎 结果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32 更新时间:2024/1/16 3:57:11

秦悼武王,又叫秦武烈王,嬴姓赵氏,名荡(这名却也霸气十足),秦孝公之孙,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二十七任国君,亦是历史上的第二任秦王。

秦武王的一生颇具戏剧性,他短暂一生所建立的功业,都被掩盖在父亲和兄弟的灿烂光辉之下,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前面有文治武功的父亲惠文王,后面有雄才大略的兄弟昭襄王,而这二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大秦四雄主”其中的两位(四雄主: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就这样,武王被深深的夹在了他们中间,正像两千年后康乾盛名下的雍正帝,他身上原本所具有的光芒变的黯淡无色,最终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秦武王即位之初,经过祖父和父亲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强大的国力给秦武王换来的是,“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史记卷五秦本纪》载),然而就在五十多年前,秦孝公的求贤令中还写着那八个刺痛秦人的字—“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时至今日,诸侯们却不得不竞相来朝拜秦王,藉此来换取他们短暂的安宁。

秦武王的功绩首先要说的便是“平叛”。

公元前316年,蜀国与苴国矛盾激化,两国皆遣使示好于秦国,没想到此举却是引狼入室,秦惠文王出兵先后灭蜀吞苴,贬蜀国为蜀候国,并派陈庄出任相国,此后,蜀国正式纳入秦国版图。

公元前311年,即惠文王十四年,蜀国内部出现了状况,“蜀相壮(庄)杀蜀候来降”(《史记秦本纪》),此事非同小可,惠文王还没来得急处理便薨了,此事便落在了继任者秦武王身上,武王必需谨慎处理,兹事体大,蜀国归入秦国才六个年头,民心不稳,稍有不慎,即可引发大规模叛乱,武王元年,他派将军甘茂讨伐陈庄,陈庄兵败被杀,叛乱平息,蜀地遂恢复平静,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安全的被化解掉了。

就在同一年,这位年仅二十岁的君王又出兵讨伐了雄踞秦国北方的义渠和丹犁。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这是一项很有远见的政治举措,做为中国第一个设立丞相的君主,武王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到此举会给后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事实证明,这个制度影响中国官制长达一千六百多年,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因“胡惟庸案”才得以废除,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废相,黄梨洲(宗羲)就说:“有明一代政治之坏,自高皇帝废宰相始”(《明夷待访录》),他将明代政治混乱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废相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史学大师钱穆更是赞黄梨洲之论为一针见血,由此可见丞相制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力之大。

武王的另一重要武功便是为秦国攻取宜阳。

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同年秋天,武王便以甘茂,庶长封为将,出兵讨伐韩之宜阳,宜阳人多地广,秦军围攻五个月不下,武王遂“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终于,武王四年,秦军攻克宜阳,斩首六万,得胜的秦军又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渡过黄河,攻下武隧,并在其筑城。

迫于秦军强大的武力,此时的韩襄王已经惊慌失措,急忙派遣公仲侈入秦向秦王谢罪讲和。宜阳乃周都洛邑的西大门,两地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秦军攻克宜阳使得武王终于可以实现自己“通三川,窥周室”的梦想,但他永远不会想到,此行,同时也应了他“死不恨矣”的誓言。

八月,武王率众行至洛阳,在太庙中,武王看见了象征天下的九鼎,“武王有力好戏”,他决定和自己的力士比试举鼎,而就在三百年前,楚国有一位国君曾经向周室打听过这九鼎的重量,但却被王孙满的一句“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而吓的退兵出境,这位国君,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时至今日,秦武王却欲举起这天下的象征,这是一个致命性的错误,“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史记赵世家》),或是因为鼎重,或是因为武王高估自己的实力,亦或是因为“周德未衰,神器不可动”,但唯一的事实却是武王确实薨了,武王死后,周赧王大惊,亲往吊丧,而孟说,也被秦国诛族。武王无后,立同父异母弟嬴稷为王,这便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纵观武王一生,虽然功劳不及前后二王,但也绝非昏庸无能之辈,最起码,他做为秦国的掌舵人,能够顺应时代大潮,并将祖先的遗志铭记于心,他虽早逝,但秦国的国力却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就像贾谊在《过秦论》所说的那样,“孝公即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不由的令人赞曰:秦君无孬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导致蜀汉忠臣良绝后 历史如何评论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景耀六年夏,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蜀汉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将自己永远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客观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投降绝对是下下策,理由如下:一则当时蜀汉部队主力未灭,还有力量与魏军斗争。蜀汉后期,除汉中丢失外,国力并没有太大的损耗。邓艾虽突破阴平,但部队数量有限,据西晋史学家袁准估计,邓艾的部队

  • 明孝宗朱佑樘为何不近女色只宠爱张皇后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张皇后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8年,病崩,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有人说,他是一个无嫔妃、无嗜好、无亲信的“三无”皇帝,他主政的是一个无专权、无战乱、无弊政的“三无”时期。虽然这评价看似有些绝对,却也与史实相差无几。成化二十三

  • 行事不糊涂的晋武帝 为啥偏将皇位传给傻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王朝的创立者,应该说是具有一定才能的,决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可他为什么偏偏在继承人问题上这样糊涂呢?偏偏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了傻儿子司马衷?这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仔细分析一下司马炎的行事风格和家庭状况,似乎也能寻找到一点端倪。从史料上看,司马炎虽然行事比较果敢,但却很容易受

  • 汉献帝是幸运儿还是倒霉蛋?哪些事让他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不少风光无限的皇帝,也有很多碌碌无为的糟糕皇帝,但还有很少一部分被废掉的皇帝,梳理一下,主要有:秦王子婴,汉献帝刘协、昌邑王刘贺、蜀汉刘禅、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南朝宋刘子业、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北周恭帝柴宗训、南朝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明英宗朱祁镇、光绪皇帝爱

  • 历史上真的有宇文成都这个人吗?历史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成都,《说唐传》《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天下第二条好汉,隋朝大将,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被隋炀帝封为无敌大将军。号天宝大将,是大隋王朝的支柱。武力仅次于李元霸一人,力大无穷,威猛罕匹。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凤翅镏金镋,重三百二十斤,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与瓦岗

  • 火烧姑姑霸占臣妻药迷太子 竟然是康熙皇帝干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和硕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儿,在名分上应该算是康熙的姑姑,当年为了笼络吴三桂,后来和硕公主被指派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两人在京城居住时,关系也还融洽,并育有一子。可惜世事难料,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举兵叛乱,康熙随即便将其子吴应熊下狱为质。在叛乱开始的时候,吴三桂这边的形势

  • 汉元帝生平最后悔的事是什么?没早点见到王昭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汉元帝一看,不禁吃了一惊,才知道后宫竟有如此风韵动人之美色。他意欲留下,可怎奈君子之言已出,只好忍痛割爱。但失去如此绝代佳人使汉元帝大为恼火,气愤至极的他即刻便把重利轻义的毛延寿给斩了。王昭君,字嫱,西汉时期南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几经民间

  • 揭秘武则天的《如意娘》这首情诗究竟为谁而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如意娘》是武则天最著名的一首诗,她为谁而写?是情诗还是艳诗?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说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那么,就是情诗;也有人说是写给她的男宠的,当然就是艳诗了。到底是写给谁的?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诗,然后,根据武则天的生活和人生轨迹,一一剖析开来,自然会见分晓。《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

  • 大清相国周祖培横跨五朝 遍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近日,河南女作家曹雁雁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周祖培》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她“还原”的第三位河南信阳历史名人。曹雁雁有着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对养育她的信阳一往情深。她曾经说,一座城可以因人而不朽,一个人可以因城而永生,曹雁雁就是要用自己的生花之笔,缔造一座

  • 萧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视为不祥,因此先后被寄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