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朱标顺利继位的话 朱标能镇住其他藩王吗

如果朱标顺利继位的话 朱标能镇住其他藩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61 更新时间:2024/3/5 11:57:52

对明代太子朱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太子朱标如果不死,朱标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削藩,导致自己落得个不知所踪的下场,引起人们的无限猜想,如果朱标不死,继位的人是朱标,藩王是否敢造反,朱标是否压制得住藩王。

惋惜的朱标。

朱标出生于龙凤元年九月五日,这一天朱元璋正在攻打他未来的根据地南京。

当他得知儿子出生的消息,兴奋的过了头,跑到附近的一座大山上,亲手刻下一行大字:“到此山者,何患无嗣?”

有的人或许好奇,朱元璋的一生总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只不过是一个儿子出生,有必要这么兴奋吗?有必要!因为朱标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随着朱标的出生,朱元璋终于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终于体会到了回到家有人做饭,回到家有人叫父亲的感觉。

自从朱标一出生,朱元璋就将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不管后来生了多少儿子,朱元璋一直视朱标为唯一。

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间,其他皇子的学业基本上无人注意,这也是为什么朱棣活了一辈子,学历最多只是初中水平的重要原因。

而朱标的学业不但有着朱元璋亲自指导,还有着当时天下最著名的儒师宋濂亲自指导,人跟人真的是比死人。

开国之后,朱元璋成了天下的统治者,条件起来了,儿子的教育当然得跟着提高。除去朱标之外的其他皇子,到这时才有名师教导,才得到朱元璋的注意。

不过人家朱标到这时就不仅仅是名师指导,简直是天下间第一教师团队指导。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负责教文,开国第一武将徐达负责教武,宋濂到这时都已经成为了配角。

朱标与其他的皇子不同,朱标未来是要当皇帝的,不能够只熟悉书本上的东西,也必须要熟悉如何处理奏折,应对天下大事。

因此,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将处理朝政的大权交到了朱标的手中,凡是大臣递上来的奏折,先是朱标处理一遍,再交到他的手中,做最后的处理。

如果朱标有不妥的地方,他会命令侍从叫朱标到身旁,细心的教导朱标,这件事情该如何做,那件事情该如何做,还将处理朝政的四字要诀说给朱标听。

做皇帝第一要仁,只有仁才能够不残暴;第二是要明,只有明才不会被奸臣蛊惑;第三是要勤,一定要勤勤恳恳,才不会懒于政事;第四是要断,一定要有决断,才能够快速准确的处理政事。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从表面上来看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但实际上是为了朱标。

史书上的一段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天,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清单,意识到朱元璋又要杀人,所以进行劝解。

朱元璋面对朱标的劝解并没有生气,而是命令侍从找来一根长满刺的棍子,扔在朱标的面前,叫朱标捡起来。朱标不是白痴,当然不会捡。

朱元璋得意的对朱标说,我杀人就是为了帮你除掉棍子上的刺。

朱元璋为了朱标,倾尽了一生的心血,却不曾想朱标在三十七岁那一年突然间染上重病,任何太医都束手无策。

朱元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平日里最疼爱的儿子跟自己阴阳两隔。

朱标去世的时候,朱元璋整个人浑浑噩噩,如同死人一般,其中有疼爱,也有多年以来培养的不甘。

朱元璋是皇帝,是国家的统治者,无论有多么的痛苦都必须要从痛苦里走出来,国家要没有了他,怎么运行。

朱元璋强忍着痛苦,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的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个人的强烈不满,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

以前朱标活着的时候,论资排辈是老大,再有着朱元璋多年以来的培养,当太子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是朱允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孩童能懂什么?竟然让这样一个人当太子,难道我就不能当吗?要了解我曾经率领军队兵不血刃的就降服北元的残兵主力。

这种功劳放眼众多皇子,谁能能够匹敌?可为什么偏偏是辈分小,没有一丁点功劳的他。

不服的情绪一直隐藏在朱棣的心中,直到朱棣付出行动。

削藩把自己给削没。

朱允炆十五岁丧父,二十一岁丧祖父,同时继承皇位。二十岁出头的朱允炆心中一直有一件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削藩。

朱元璋将所有的儿子都分封在外,每一个人都有领地,有兵马,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甚至十几万。

在朱元璋看来,他的这些儿子就是未来继承人的屏障,只要这些儿子在,未来的继承人就可以安心治理天下。

可未来的继承人却不这么看,未来的继承人认为这些分封在外的藩王就是皇位的威胁,外敌他们可以抵御,但是如果他们有异心,那该怎么办?

朱允炆曾经跟朱元璋说到过藩王的危害,可是朱元璋根本不以为意,由于藩王是叔叔,他也不能多说什么。

一代人的事情终究得一代人来解决,朱允炆不想将削藩的事情交由他的儿子解决,在继位的第一时间里就开始削藩,削的第一个藩王是周王。

为什么削的第一个藩王是周王呢?其中大有学问。

在外的藩王虽然有二十三个,但是朱允炆的眼睛一直只盯着一个,就是燕王朱棣。

在众多藩王当中,朱棣的势力最为庞大,同时野心也最为庞大。

朱棣拥有十几万的军队,而且平日里对朱允炆向来不敬。朱允炆尚未继位的时候,曾不顾身份有别,动手拍朱允炆的肩膀。

朱允炆继位,其他的藩王觐见朱允炆都是规规矩矩,而他呢?竟然敢走着朱允炆才能走得皇道而入,但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最过分的是,不了解他哪里来的底气,敢站着一直不拜。

之所以第一个削周王,是因为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害怕出现打虎亲兄弟的情况。

朱允炆不断的以各种名义削弱朱棣对藩地北平的控制,先后调任自己的亲信到北平掌握行政权,掌握军事权。

再将朱棣将近一半的兵力调离北平,还特地命令宋忠率兵三万驻守在山海关一带,卡住朱棣的喉咙,以备不时之需。

朱允炆终究是小看了朱棣,朱棣在北平盘踞二十年之久,其势力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彻底铲除,痴人说梦。

被逼急的朱棣起兵造反,仅仅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彻底控制了北平,毁灭了朱允炆在北平布置的一切。

朱棣从建文元年七月开始造反,期间多次大胜,就比如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但是却迟迟突破不了山东这道防线,一直在山东与北平之间来来回回三年。

直到建文三年十二月在姚广孝的提醒下,朱棣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难不成要攻下南京必须要攻下山东?就不能够往别的地方攻往南京吗?随后朱棣就如同一辆失控的汽车,绕过朱允炆布置在山东的防线,直接往南京冲去。

由于驻守在山东的将领压根没有想到朱棣竟然会做出如此行动,纷纷追击朱棣,却不曾想朱棣连续在路上埋伏,试图阻止朱棣的计划皆以失败告终。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破扬州,兵临南京城,在内奸李景隆、谷王的内应下,得以兵不血刃攻破南京,成功称帝。

而这时的朱允炆惊恐不已,他根本没有想到削藩会削到这种局面。他与皇后一把火烧了皇宫,自焚而死。

明代的官修史记载朱允炆与他的皇后是自焚而死,但是后人却不相信,因为都已经自焚而死,面目肯定不清,谁又能够肯定自焚的人就是朱允炆与他的皇后。

正因此,清代修的《明史》才给了朱允炆一个模模糊糊的结局,到底是自焚而死,还是逃出宫外,不得而知。

断然不敢造反。

如果朱标不死,顺利继位,在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削藩,毕竟朱标在生前从未有过削藩的念头。

之所以是短时间,因为谁也不了解后面朱标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说不定会在哪位大臣的劝导下,就开始削藩。

如果朱标削藩,天下二十三位藩王绝对没有一位敢造反。就算是朱棣,也得打包好行李,等待朱标削他。

在很多人看来,朱标就是一个仁慈的人,朱元璋要惩罚他的兄弟,他站出来说话,朱元璋要杀大臣,他也站出来说话。

朱标是一个仁慈的人不假,但是这种仁慈必须要保证他的利益。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明代的开国功臣能够活到善终的寥寥无几,在这期间朱标只有一次劝说朱元璋不要杀戮,因为这一次要杀的人是他的老师宋濂。

而在其余的时间里,他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杀戮,因为他明白开国功臣能够威胁到他日后的统治,所以既然朱元璋想干,倒不如让朱元璋去干,反正骂名又用不着自己来背。

朱棣能够在造反的过程中数次深陷重围,又数次突围,并不是因为他勇猛,而是因为朱允炆太过仁慈。

历史上哪里有皇帝面对造反的臣子,还特地下一条命令,不允许杀死造反的臣子,只能够活捉。

如果是朱标,肯定不会下这一条命令,而不下这一条命令,朱棣早在东昌之战的时候就得命丧黄泉。

要了解,当时他深陷重围,有无数个枪口对着他,但是迫于朱允炆的命令,不敢对着他射,这也是为什么与他同样深陷重围的张玉被砍成肉酱,而他能够突出重围。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二十三位藩王全部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有朱棣这种觉悟的,就只有朱棣一人,其余的没有一个敢反抗。

如果说继位的是朱标,朱标从小照顾兄弟到大,一声令下,兄弟肯定不至于像对朱允炆一样保持不动,而是会主动出击,围攻朱棣。

朱棣的兵力有限,肯定架不住各地藩王的围攻,可以说根本不需要出动朝廷的兵力,叛乱自然平定。

有的人或许好奇,朱标要削藩,藩王难道就因为昔日的情义帮朱标吗?之所以藩王不帮朱允炆,是因为朱允炆的手段太狠。

按道理来说,叔侄一场,削掉兵力也就行了,可是朱允炆直接削为庶民,这种事情发生在谁身上谁都受不了。

而朱标就不同,他与藩王们一块长大,有着朱允炆难以理解的情谊。

他削藩肯定会顾及到兄弟的生活,就算削也只是削掉兵力,再过分一点也就是安排另一个地方,生活照旧。

藩王虽然没有了兵力,但之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所以没有必要对朱标不理不睬,毕竟是自己的大哥,况且朝廷能够随时调动的六十万军队还在那里放着。

造反是一笔买卖,朱棣就算想造反,也得弄弄算盘,看合算不合算,而明显不合算。

朱棣不造反,就说明了所有藩王都不会造反,因为从朱允炆削藩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藩王当中只分朱棣与其他藩王。

结语。

历史往往就是那么巧合,朱元璋封在外的二十三位藩王,只有朱棣一位有造反的野心,恰好朱标去世,年幼的朱允炆继位,给了朱棣造反的机会,成就了永乐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太子朱标极具威信等美誉集于一身 朱标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森林的美誉,朱标能力,美誉造句

    还不了解:明代朱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世对明代的第一位太子朱标的评价很高,朱标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俗话说得好: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点从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和太子朱标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恐怕大明就会是另一番景象,至少,不会在明代初年发生靖

  • 都说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 曹操对此都做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我生性多疑,如何和生性多疑的人接触,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还不了解:曹操多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枭雄曹操生性多疑,曹操都做过什么事情?曹操字孟德,小名叫曹阿瞒,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一方枭雄,生性多疑且杀伐果断,多残暴!曹操戎马一生,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当时曹操举杯面对众将士说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

  • 曹操为什么对如此偏爱关羽 正史和演义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正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颜良文丑是关羽斩的吗,诸葛亮北伐到底对不对

    对曹操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曹操十分偏爱关羽,历史上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关羽的?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都十分偏爱关羽,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偏爱关羽呢?按演义说法,关羽是因为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而闻名天下,受到曹操偏爱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历史上关羽唯一的斩

  • 后世如何评价李煜?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个关于李煜的故事,李煜简介,如何评价李煜这个人

    李煜,即南唐后主,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在位共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

  • 南唐后主李煜:南唐末代帝王,他是如何导致南唐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唐后主李煜传,南唐后主李煜是谁后代,南唐后主李煜十首词

    李煜,即南唐后主,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在位共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

  • 三国时期赵云在蜀汉是什么地位?担任的是何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赵云最开始是谁的部下,赵云的官职真正地位什么级别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正史中,赵云的角色不仅仅是刘备的保镖,也是一位劳苦功高的一流将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保护刘备家人之外,常山赵子龙还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

  • 许靖简介:汉末三国时名士、评论家,其从弟为许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名士汉伯顿10032,名士汉伯顿MOA10049,名士汉伯顿8821价格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及将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汉末三国时名士、评论家。

  • 简雍简介:汉末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其地位仅次于麋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什么时期,雍丘之战项羽,孙权帐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及将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

  • 孙权死后东吴内部在疯狂自相残杀 他们为何毫无灭国焦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吴孙权是怎么灭亡的,东吴为什么要杀关羽,孙权死后东吴为什么陷入内乱

    还不了解:东吴死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死后,东吴在做什么?东吴为何毫无灭国焦虑、疯狂自相残杀?在《三国演义》中,最被忽视的一方当属孙吴。《三国演义》名为“三国”,曹丕、刘备称帝均有专门章回,而孙权称帝不仅没有专门章回,连描写其称帝的内容也不过两百余字。孙

  • 刘琮简介:东汉宗室刘表次子,后被曹操封为青州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琮投降时荆州兵力,刘表的儿子刘琮,刘表儿子刘琮后来怎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及将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琮(生卒年不详),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两城乡)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琦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