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末名将韩信:两个说客前来未能改变韩信的决心

秦末名将韩信:两个说客前来未能改变韩信的决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4/1/18 19:06:13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处蹭饭吃,被人家逼得钻裤裆的小混混了。连项羽都觉得韩信是一股势力,派人对韩信做策反工作。

派来的人叫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手下时的老熟人。

武涉来到韩信驻扎的齐地,对韩信说:

“大家因为不堪忍受秦朝的统治,才起来推翻它。现在秦朝已经灭亡,有功之人每个人都有一块封地,各路诸侯都不想再打仗了,希望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安顿日子。只有汉王刘邦贪心不足,向东不断侵略人家的地盘,看来这家伙不吞并天下是不肯停手的。而且汉王刘邦这个人是不讲信用的,他几次落在项王手里,项王看他可怜,每次都放了他。但他每次都背信弃义。现在您自认为与刘邦够交情,为他卖命,总有一天要死在他手里。您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只不过因为还需要利用您来对付项王。现在楚汉相争,谁能最后获胜,完全取决于您。您站在汉一边刘邦胜,您站在楚一边项羽胜。项王第一天死,第二天,您的灾难也就到了。您为什么不趁着现在的有利时机,离开刘邦和项王结成同盟,还不失三分天下的份儿。象您这样死跟刘邦攻击项王,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韩信虽然觉得武涉的话不中听,但还是感谢老朋友为自己着想,对武涉说:“以前我在项羽那边干,做一个小小的郎中,主要职责是晚上值夜班,言不听,计不从,不得已才去投奔汉王。汉王任命我做大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汉王对待我那可是没说的,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人家这么信任我,我如果背叛会遭受报应,请您转告项王,我不会背汉联楚。”

韩信说罢,就派人把武涉送出宫外,让他第二天就离开了。

武涉策反韩信不成,怏怏离去,但是他关于韩信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提法却引起了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的共鸣。蒯通自从帮助韩信下决心武力平齐以后已经成为韩信手下头号智囊,他当然也希望韩信把事情做大,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蒯通为了打动韩信,首先给韩信相面,说韩信背相贵不可言。

韩信本来就是个迷信的人,母亲去世的时候如何安葬,还专门听了风水先生的意见。这会儿一听说自己有这等贵相,果然来了兴趣,让蒯通仔细说说。

蒯通兴致勃勃地分析了一大通楚汉相争的形势,结论同武涉一样,那就是项羽和刘邦的命运都掌握在韩信的手里,最后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门户。

蒯通劝韩信的话从当时的造反道德来说,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群雄并起推翻秦王朝,大家都是草头王,成则为王败则寇,谁有本事把天下拿到手,谁就是英雄。那个时候得天下不需要投票选举,主要靠武力打下来。可是韩信是个只愿给人家打工,不愿意自己做老板的人。他虽然有实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技术性人才,没有大志,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成不了大气候。

韩信知道蒯通要自己背叛刘邦,便说:“汉王待我很好,我的车子、衣服、饮食都和他一样。我听说过:乘人家的车子就要载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服就要为人家分忧,吃人家的食物就要为人家而死。我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讲信义呢。”

蒯通见韩信不为所动,又劝说道:“您自以为汉王和您够朋友,想建立万世功业,我却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当年,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大家都是老百姓,结成生死之交。后来还不是成了仇人,最后张耳杀了陈余,为天下人所笑。”

蒯通还给韩信讲起了历史,春秋时越王勾践要对付吴王夫差,对于范蠡、文种是何等重用,等到越王恢复了国家,称霸诸侯,还不是把文种给杀了。

蒯通提醒韩信说:“从交友方面说,您和刘邦的交情,怎么也比不上张耳和陈余;从对主上的忠诚来说,您也不如文种对于勾践那么忠诚。所以,何去何从,希望您三思。”

蒯通的话,把韩信的处境分析得清清楚楚。谁知道善于谋人却拙于谋己的韩信打断了蒯通的话,不让蒯通继续往下说。在韩信看来,自己有功于汉,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一介书生希望攀龙附凤,劝手握重兵的大将军造反,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游说不成的蒯通整日里担惊受怕,心想韩信过于天真肯定没有好结果,而自己劝韩信造反,搞不好也要倒大霉,三吓两吓就吓疯了。

当然,蒯通的疯也不排除是为了逃避灾祸装疯。如果是这样,蒯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个高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穆公亡马的故事:秦穆公亡马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秦国一夜之间丢掉了十多匹良马。这些御马膘肥体壮,即将装备给部队的军马,有些马甚至是秦国用重金从西域一些国家买来的,如今突然一夜丢掉,这是关系国家征战拓疆的军国大案。不日,将军孟明视率着一队骑士在雍城东南20多里的卧龙沟里找到了六十几个盗马的“盗贼”连夜押解回城。经过审问,经过审问,十余匹良

  • 努尔哈赤倡俭朴多次谢绝贡品:训诫子孙戒奢戒酒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实录》和《满文老档》中,记录着努尔哈赤对儿孙讲这样的话:那些明朝、倭子、蒙古等大国几代人修善积德终成大业的故事,还有那些因为居心邪恶,重钱财、轻德行败亡的故事,你们应该多听多记才是,改掉恶习,保持善良,这才是修身的好办法。现在靠老天帮忙,咱们也算是富足了,一定不要奢靡。东西多了就公平地分给女真人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 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既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也让后人感到莫

  • 华夏部落的首领黄帝简介 黄帝的治国举措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儿女都称为是炎黄子孙,这里的黄指的就是黄帝。在人们的认知当中,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意思就是说人文文化是从他时候开始的。作为中华民族人文的始祖,黄帝到底是谁呢?黄帝他在治国方面的举措有什么,有何治国良策。黄帝简介黄帝传说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他是华夏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五帝之首。

  • 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 皇太极为何独宠海兰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君王都拥有很多的妃嫔,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是美女。但是在后宫三千佳丽中能够找到一个最爱的女人,这不论是对皇帝来说还是对妃子来说都是很少的。就清朝的开国皇帝来说,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呢?海兰珠明明晚于孝庄进宫,但她却得到了皇太极的独宠。皇太极如此宠爱海兰珠是为什么。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皇太极最爱

  • 荆轲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揭秘荆轲刺秦王失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刺客,作为刺客他的职责就是明里暗里去杀害某个人。不论是哪个朝代都有刺客的存在,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武器。那么名刺客荆轲使用的武士是什么呢?荆轲带着刺杀秦王的任务前去,结果以失败告终。今天武林军事小编来揭秘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揭秘荆轲刺秦王失败原因根据历史学家的分析,荆轲刺秦的

  • 晋武帝司马炎如何篡位的 司马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虽然说是其父司马昭的大儿子,但并不是最受宠爱的,甚至都不是王位继承人。但就是这样的司马炎最后成为了晋武帝,开创了西晋时代,那么晋武帝司马炎是如何篡位的呢。成为西晋皇帝的司马炎,他是怎么死的呢,武林军事小编带你来揭晓其中的答案。晋武帝司马炎如何篡位的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承亡父司马昭的权势地位

  • 冯跋:拥有一百多个儿子史上最能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往事导语:最最过分的,冯弘又把大哥冯跋多年来与嫔妃所生的儿子一百多人悉数杀死。冯大哥真能生,冯老弟真能杀,古来兄弟相篡杀戮之事不少,但一气杀掉一百多个侄子,且大多是怀抱小儿或十几岁的少年,这样凶残的叔父,中国历史上就这么一个。说起十六国中的几个“燕”国,大家想当然地会认为又是慕容氏的支族当国主。北燕

  • 曾国藩谋求功名无暇学问:按理学家模式修身养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长期以来,一些研究者往往把曾国藩看作理学家,并特别强调他早年就追随唐鉴讲习理学。其实,他对诸子百家各派学说,都采取兼包并蓄的方针。他所推崇的宋儒,亦不是二程和朱熹,而是周敦颐和张载,对程朱和程朱理学反而有不少批评。所以,严格讲来,他与唐鉴、倭仁那样的理学家还是有不少区别的。然而,他治学虽然博杂,却始

  • 良妃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遭雍正虐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飞上枝头卫琳琅在历史上是有真实原型的,那个人就是康熙皇帝的良妃。历史上的良妃是辛者库出身,这种身份的人在宫里只能从事一些粗重的杂役活计,连给皇帝端茶送水的事都不配做。按道理说良妃是连康熙的面都见不到的。但是她不但见到了康熙,还让皇帝跟自己有了孩子。这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温柔聪慧、美丽出众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