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看不上他的父亲李渊?

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看不上他的父亲李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30 更新时间:2024/1/26 6:20:21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铲除了他的两位亲兄弟,接掌了国政——实际是家政——大权。有些人蛮奇怪,问:作为一家之长的李渊,为什么就不追究二儿子弑兄杀弟的责任,反过来还十分知趣地乖乖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

老爸几斤几两,在儿子李世民这儿,早掂量得一清二楚。一路走来,李世民看穿了他爸其实是个软蛋,于是乎很瞧不上这个老爸,最难忍的就是李渊优柔寡断、出尔反尔。

按说李渊和隋炀帝杨广的关系,非常人可比,两位是姨表兄弟。就这,有一回李渊吓得差点尿裤子。

怎么回事呢?一度,隋炀帝对手下臣子总疑神疑鬼,恰巧这时节李渊接到皇帝表弟杨广的诏命,让他到行宫来见,李渊正病着,行动是在不便,就给皇帝告了个假。李渊有个外甥女姓王,是杨广的嫔妃之一。事后,外甥女来告诉舅舅李渊:你没去见驾,皇帝好像有些不高兴。李渊忙问外甥女咋看出皇帝不高兴,王氏说:见你没来,皇上立马脸吊着问我:舞“汝舅何迟?”你舅为啥迟迟不见?我解释说舅舅病了,结果皇上更来气,说病得死得了吗?

李渊听罢外甥女叙述,浑身顿时筛糠,以为表弟怀疑他有异心,干脆天天借酒买醉,然后又行贿受贿自己糟蹋自己,用这办法消解杨广对他的猜忌。

再说最初的太原起兵反隋吧。

李世民有了这个想法,满怀雄心要为李氏创不世之鸿业,而作为太原留守、地方军政大权在握的李渊,却是个小富即安的人,犹豫不决。后来,李世民托朋友——晋阳宫副监裴寂,使了个美人计,李渊黑馒头塞住口,没话说了。勉强答应他却迟迟不动,直到李世民拟好了一个详细周密的起义计划,李渊还是下不了决断,一边的李世民直想跳蹦子。严重的是,一度他扬言要将率众闹事的儿子抓去送交朝廷。可过没多久,见儿子受众人拥趸,有成事之望,李渊忽又变卦说:“吾爱汝,岂忍告汝耶?”你是我亲儿子,我疼爱还不够呢,咋会告发你去!

李家军西进到贾胡堡这个地方,听说朝廷的两万人马屯集霍邑,在将军宋老生的指挥下待命阻击。这时偏赶上天下阴雨,军粮也快吃完。李渊胆小怕事的老毛病犯了,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准备带兵返回太原。李世民见状,当即就跟老爸急眼了:咱是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无论如何要克服一切困难先入咸阳,再图号令天下;眼下遇上这么大点麻烦你就嚷嚷着回去,人心不就散了?谁还敢跟着你干?再说了,这会子你逃回太原,让人看着不就是一股小贼寇吗?你想保全,还保全得了吗?

遭儿子这一通责问,李渊仍想收手不干回太原。

毕竟李渊是老爸,大将军府的头把交椅属于他,李世民再有抱负,一时也难为无米之炊,见老爸那龟缩熊样,扭身退出军帐仰天号哭。哭声传进帐中,李渊让人把儿子叫进来,问:你这样子干什么?李世民抹一把眼泪,正告老爸:咱是正义之师,“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眼看照你这样做死到临头我能不哭吗!

李渊似乎这才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那就继续干吧。

不是李世民,李渊到此既已望而却步了,哪来的后来的大唐王朝!《旧唐书》所谓的“不有圣子,王业殆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小子他妈的还果真有眼光,李渊最终顺利赶隋恭帝走人,黄袍加身,建立大唐。这时他对几个儿子的分工封赏很好玩。太子归老大李建成,这别人没闲话好说;三儿子李玄霸封卫王,四儿子李元吉为齐王,符合常规;老二可咋办呢?论天下是这小子出主意出力气弄来的,何况这会儿各方纷争、战火未息,还得靠他呢。所以,李世民受封秦王的同时,担任尚书令,政事你管,老子享清闲,后又加授太尉、陕东道大行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再加封天策将军,兼任司徒,“位在王公上”——老子够意思吧?

高看了二儿子,但也不敢慢待将来的天子太子建成和其他儿子,李渊的平衡术玩得驾轻就熟,他特意安排建成和元吉住得离自己近些,走动方便些,世民住承乾殿,太子居东宫,元吉住在爸爸身边——武德殿后院,借助元吉,太子建成与四弟经常和父皇随时见面。

家业大了,利益和话语权的驱使,内讧随之就出现了——这是千古定律。

三个儿子尤其是太子建成与二弟李世民渐生嫌隙,猜忌日益加重,而李渊合稀泥和事佬的做法,甭说消除兄弟之间的隔阂,往后瞧,矛盾愈演愈烈,直至不共戴天。

太子建成觉得二弟世民名望人气越来越大,要盖过自己,又据小道消息,明明他这个太子好生生活着,听说老爸在私下里应承要择机改立二弟为太子。建成坐不住了,先是联手四弟元吉,拉上几个父皇的嫔妃,隔三差五到父皇面前编排世民的不是。一计不成,太子铤而走险,私召四方骁勇和长安恶少,凑了两千多人,准备提前夺权。事与愿违,消息泄露,李渊一听,浑身直冒冷汗,你小子,这就打起了老子的主意,着人召太子来见,同时对二儿子世民说:太子的爪牙你去带兵收拾,回头太子就还换你当!当下表示要废掉建成,贬作蜀王。

李世民那边忙活完了回来,老爸的卦就变了,收回废太子的成命,只训斥了建成两句,杀了建成身边的两个替罪羊,依旧回东宫,继续做太子,驻京留守。

李世民这个气呀,老爸呀,你这君子一言像有盐不咸,拿政事当扯淡吗!?

浑水让李渊搅合得越发浑浊。建成、元吉更加忌恨世民,必欲除之而后快,发展到哥俩邀世民宴饮,酒里放毒,李世民酒后腹痛难忍,哗啦啦吐了好几升血,险些就要了命。

儿子们如此剑拔弩张水火难容,李渊不分是非继续装聋卖傻合稀泥。一边轻描淡写地嗔怪大儿子:你二弟不善饮,别老再叫他喝酒;一边给二儿子戴高帽子:起兵晋阳,创意属你,李家天下,你是头功,你哥建成呢毕竟是老大,太子也当了多年,废了人笑话,不好看,你呢,你到洛阳去,爸把陕州以东全权交给你,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搞独立王国,那地盘上的事都你说了算,成了吧?

李世民只能无声地叹息,窃思:就这老爸,当断不断,李家的基业能维持多久?更谈何巩固壮大,千秋万代?罢罢罢,你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江山我看还得我主宰。——于是,就有了随后的玄武门之变。

老二杀了老大和老四,李渊得信吓傻了,旋即强装笑脸,对二儿子李世民说:立你为太子,是爸一直以来的心愿,“庶政皆决断”,打今儿起,一切军国大事都听你的。

事实上,这时候的李渊,也是李世民碍于父子情份和社会舆情,没给他来硬的,实际上形同软禁。五味杂陈地艰难熬了不到两个月,李渊为全身而退,让出了皇位,自个儿给自个儿找了个台阶下:自为太上皇。

一代英皇唐太宗登基加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称英布为“黥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和条件,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英布是较早反秦起义的豪杰之一,后跟随项羽,在与秦军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破秦后被封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叛楚归汉,被立为淮南王,共同攻击项羽。打败项羽,刘邦当了皇帝,英布正式到封地上任,并持有皇帝颁发的印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的老婆吕后杀了韩信,刘邦亲自出征诛杀了梁王彭越,英布害

  • 解密:秦国一代名将蒙恬如何甘愿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灭亡的时候蒙恬和赵佗,赵高和蒙毅有什么仇恨,战国第一名将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宋朝名将宗泽是谁 名将宗泽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名臣宗泽,岳飞的老师宗泽,宗泽官职

    宋朝名将宗泽是谁 宗泽竟是岳飞的恩师1125年,金兵大举南下,软弱的宋徽宗赵佶将皇位急忙交给软弱的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逃到了南方。北宋告急!朝廷告急!66岁的宗泽接到诏书马不停蹄赶往开封。他会是北宋最后那根救命稻草吗?66岁上阵,打得金兵大叫“宗爷爷”1126年,这一天还是来了!远在巴州(今四川省巴

  • 郭侃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元朝名将郭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剧圈评价郭德纲,元史郭侃传,相声艺人宋相臣

    郭侃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元朝名将郭侃?郭侃(???~公元一二七七年)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年轻之时即以武将身份活跃,书上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这么使用来表现这样的情况的。西元一二五二年时跟随夫拉可汗远征西方,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还曾与阿拉伯及法兰克等作战,为其征服之地

  • 西域的神人郭侃:炮兵祖先巧工造出威猛火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当头炮攻屏风马进三兵飞炮局,鬼谷八荒李四不让过,古人火烧葫芦谷

    西域的神人郭侃:炮兵祖先巧工造出威猛火炮拿破仑曾以炮兵纵横欧洲,称霸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然而,炮兵的祖先却诞生在中国。宋绍兴31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以大军30万水陆并举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当时宋军有个弓箭手出身的壮士名唤魏胜,知道消息后,立即聚集本乡义士70

  • 解密:汉文帝刘恒如何害死了仅存的异母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有八个儿子,结果死的死,亡的亡,等到吕后势力彻底垮台时,只剩下了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刘恒被周勃、王平等人迎立为皇帝,即汉文帝。文帝六年(前174年),身为淮南王的刘长因犯下谋反、僭越等多种罪名,论罪当死,大臣们也劝文帝依法办事。对刘长的同党,文帝二话没说,斩尽杀绝。但是,文帝没有杀刘长,只是“赦

  • 逢战必败!盘点古代历史上十大“窝囊草包”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有常胜将军、有战无不胜的战神,当然,还有那些逢战必败的草包将军!俗话说,一个将军打败仗是家常便饭,但是一辈子打败仗就难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细细道来!1、西汉李广利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虽然同为外戚,可李广利比起之前的卫青、霍去病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卫青和霍

  • 揭秘:乾隆帝为何能在65岁高龄喜得皇十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帝作为“康乾盛世”的承继者和维护者,当然享有无上的权威。自然,乾隆极重视养生之道,希望能多享有这无上权威一些日子。不过,做为皇帝,清心寡欲这最基本的养生之道,乾隆帝是办不到的。所谓“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三个毛病,乾隆一样不落,款款俱全,而且登峰造极

  • 羊献容:五废六立 唯一做过中国史上两朝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可以说是终身制的职业,一旦当上,便不会更改。不过也有偶尔的例外,便是被推翻下台,或者是归天死去。如果是后者,那自然有后继之人,可要是前者的话,那便是很少有人能够再重新上岗。毕竟面对这种抢手而又富有诱惑力的职业,谁都不可能轻易让别人抢得机会。所以,皇帝和皇后一旦下岗,那便可以说是永

  • 姐弟恋:明宪宗为何痴迷于大他十九岁的万贞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明帝宪宗朱见深,一个把全部爱意都倾注到了一个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女人身上的皇帝,不免让人感到奇怪。朱见深是明英宗之子。宪宗十七岁继位之前,生活十分坎坷。两岁被立为皇太子,五岁之时,父亲英宗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被囚于南宫。十一之时,英宗复辟,夺回皇位,朱见深又被立为太子。十七岁,朱见深成为九五之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