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是什么出身?他反隋建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李渊是什么出身?他反隋建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80 更新时间:2024/1/17 2:23:51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隋唐盛世一直都是后代史书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虽说推翻隋朝的统治建立盛唐最大的功劳是李世民,但作为他的父亲李渊在这件事上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可能在很多人的影响中李渊就是一个家境良好的二世祖,他能坐上唐朝首位高祖皇帝完全是儿子的功劳,大概就是有一天他还在房间里睡大觉,突然儿子就来通知他隋朝被灭了,崭新的唐朝建立起来,而他就是开国第一位皇帝。

但事实真有如此简单吗?出生于隋朝时期的李渊,难道真的没有对自己的王朝有一丝反抗的心理吗?

或许我们不应该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谓大智若愚,李渊反隋怕是早有预谋,如果我们将其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便可发现其中的秘密,李渊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名门之子——李渊

公元566年,李渊在灯火璀璨的长安城中出生,有些人可以说是一出生即巅峰,李渊就属于这样的天选之子。他爷爷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他姨夫是当今的皇帝。

他和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两人在小时候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姨夫有意拿他来历练储君,由此可见李渊绝对不负天才少年的名头。

后来不出所望,杨广顺利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但我们都知道,杨广是个雄主,他的野心相比于历史上的开创之主丝毫不逊色。杨广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建造东都洛阳,开挖运河加强国内商品贸易,对外多次征战高丽为隋朝奠定百年的基业,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那这个时候同为天才的李渊在做什么呢?他整天出入风月场所,杨广让他做大将军他不做,让他管辖三省十四市他也不管,整天往女人堆里钻,对国家大事是丝毫不问,也丝毫不管。

李渊闯下的坏名声都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看着自己的表兄弟如此荒唐,最终他只给了李渊一个太守的小官,也算是打发他养老了。

很多人都说李渊是个不折不扣的执绔子弟,大概也就是从他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得出来的结论。但这真的是事实吗?

恐怕并非如此,能够当皇帝杨广幼时的亲友,李渊绝对是一个天才少年,之所以他开始颓然处事,那是因为杨广登基成功,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就像当年的秦始皇一样,在这样的雄主眼中,他是绝对不能允许有比他聪明的存在,如果李渊表现出儿时的智慧,最终等待他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冷冰冰的刀刃。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李渊才会选择碌碌无为,坚决不让自己的风头盖住当时的杨广,这样做虽然会留下不好的名声,可是相比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评价来说,命才是最重要的。

李渊决定反隋了!

因为过度挥霍国内资源,杨广统治后期天下大乱,他的千古一帝梦被义军彻底击碎,很多人都问李渊是否有反隋的念头,至少从这一刻起,李渊是有反隋倾向的。

但是我们也说过,李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没有必胜的把握前,他始终保持着极度被动的局面,就好像是他几个儿子拿着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造反。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这次造反失败,那大不了儿子背锅;如果有机会成功的话,他将会露出极为凶狠的獠牙。

这一天很快就来了,杨广的颓势越发明显,连他身边的人都开始赤裸裸的背叛,李渊看到了时机,发动了对隋朝的最后一击。

事后他在那个人人都眼红的金銮殿上逼迫杨广禅位,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杨广则被囚禁跌出了皇位。

李渊的毕生理想

从最开始不到两万的军队到一举击溃隋军建立大唐,我们很难去相信李渊的造反是头脑发热的鲁莽之举,又或者是外界传言的那般是被儿子架上皇位的。

这其中一定有最为缜密的计划和鹰一般锋利的眼光,杨广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登基的那天,黑暗中有一双眼睛正直视着他,并计划好了如何将他拉下那个位置,隋朝注定要走向灭亡。

我们从李渊给四个儿子的起名中也能看出他的野心。

李渊的四个嫡子按顺序叫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里面最弱的是李玄霸,他因为身子骨不行,没能完成李渊的嘱托。那这份只有李渊才能够看透的期待到底是什么呢?

李建成是他的长子,“建成”有建功立业之说,这包含了李渊早期的志向;次子“世民”有济世安民的意思,在建功立业后,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富国安民。

李玄霸是第三子,“玄霸”有驰骋疆场、大势雄兵之意,在国泰民安后,李渊的下一个志向就是建功立业,消除盛唐的外在隐患;最后小儿子李元吉算是一个人生总结,“元吉”代表着美好心愿,李渊希望他规划的蓝图都能顺利实现,达到圆满。

四个儿子的名字足以体现李渊准备逐鹿中原的四个阶段,他的野心并不比表兄弟杨广小,而可怕的是,他还有足够的耐心与隐忍,这是杨广最缺乏的致命缺陷。

因为李渊的存在,隋朝被唐朝取代似乎是名正言顺的事情,面对这般可怕的对手,谁又能不从心里感到畏惧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荀霬:外公是曹操、舅舅是曹丕,一出生就是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曹操的外孙,荀彧的孙子,一生受曹丕喜爱,此人就是荀霬(yì)!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荀霬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荀霬出身大有来头,他外公是曹操,爷爷是曹魏首席谋臣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父亲是荀恽,母亲为安阳公主。其父荀恽是荀彧的嫡子,他袭爵万岁亭侯,迎娶了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

  • 历史上李绅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绅,字公垂,唐朝宰相、诗人。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中国古代有很多名人名事,有些人一生平平淡淡无所作为,有些人仕途多舛心系百姓,有人从商,有人从政,有人在每个领域都有涉足,不过也有些人前半生被人追捧,后半生被人唾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名字

  • 三国时期对曹孙刘来说,最怕的武将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分裂历史时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自然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从而一统北方中原地区,成为当时势力

  • 唐代宰相陆贽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有多清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清官受尽百姓的爱戴。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不管在任何朝代,贪官总是如黄河之沙、绵绵不止;而清官却如凤毛菱角,只闻其名未见其身,二者到底谁错谁对?我们无从解答。但以后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对于那些做官只为荣华富贵的狗官深恶痛绝,却对任何时候都懂得明哲保

  • 李广作为西汉名将都有哪些作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广,汉代名将,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可谓是三朝元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李广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李广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对于

  • 薄姬为何不恨吕后,她才是最聪明的那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薄姬为何不恨吕后,她才是最聪明的那个,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婚姻生活上,薄太后一生坎坷,是毫无乐趣可言的。然而她却生了一个世上数一数二的孝顺儿子。据说,薄氏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辗转迁延达三年之久。俗话说

  • 流氓皇帝朱温,都干过哪些禽兽不如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的故事。他在私德方面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于青史。朱温本为黄巢起义军重要将领,却在起义军危难之际背信弃义,投降唐军。后朱温势力逐渐强大,遂杀死唐昭宗李晔,又自立为皇,毒死哀帝李柷

  • 刘秀坐上皇位之后 阴丽华为什么没有被立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秀和阴丽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坐上皇位之后,刘秀为何有立阴丽华为皇后?娶妻当娶阴丽华,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这是光武帝刘秀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是翩翩少年郎,一个是美貌万人迷,刘秀神一样的操作,让他在乱世之中很快脱颖而出。刘秀的一生,绝对是成功男人的

  • 郦道元最后为什么因为缺水而死?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这样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最后竟然因为缺水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

  • 郑畋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名门荥阳郑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畋(t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