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贾诩是三国第一谋士?他有哪些成就?

为什么说贾诩是三国第一谋士?他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87 更新时间:2024/1/30 11:37:42

贾诩被后世很多人评价为三国第一谋士,他为何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国历史上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是一个文臣、武将大放异彩的年代,在这一段几十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智谋超人的谋士,这其中,除了我们熟悉的诸葛亮、郭嘉、周瑜等人外,还有一位谋士,一生也是奇谋百出,算无遗策,他就是曹魏重臣——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贾诩早年在董卓手下为官,也并没有显露出什么过人的才能,直到董卓被杀后,已年过四旬的贾诩才开始展露头角。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王允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打算各自逃亡。

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并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

于是,李傕、郭汜等人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后在城内叛变士兵的引导下,凉州大军攻入长安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逃走。

李傕遂占领长安,并杀死王允,控制了汉献帝,开始掌握东汉朝政大权。

当李傕等大功告成之后,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而坚决不接受。

李傕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仍拒不接受。最后,李傕只得拜贾诩为尚书,负责选拔人才。李傕等人虽然亲近贾诩,但同时又很忌惮他。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开始争权夺利。汉献帝在他们内乱之际偷偷东逃到了洛阳,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贾诩担心祸及自己,就辗转投奔了南阳张绣,成为张绣的谋士。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张绣依靠贾诩的计谋,竟然两次击败当时还不算强大的曹操,曹操甚至还损失了自己的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

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前来招降张绣,张绣准备答应,贾诩却极力劝阻,并建议张绣再次归顺当时还弱于袁绍的曹操。

为此,贾诩指出了归顺曹操的三点优势:“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三国志》)

贾诩成为曹操的谋士后,又为曹操出了很多计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想乘机顺江东下攻吴。贾诩劝阻,说此时应该安抚百姓,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但是,曹操唯一的一次没听贾诩之言,结果就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操。贾诩又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的联盟,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已经成为魏王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当时曹植一方势头正盛。曹丕问计于贾诩,贾诩只是简单地说:“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几句话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之奥妙:面对文采超群并深得曹操喜欢的曹植,你跟他拼文采肯定是没戏的,那就只好避其锋芒,乖乖地做个老实的孝子好了。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在当年冬确立曹丕为太子。贾诩也从而暗助曹丕成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遭到晚年曹操的猜嫌,乃采取了自保的策略,他闭门自守,不与他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死后不久,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代汉建魏,当上了皇帝。曹丕为报贾诩之恩,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黄初四年(223年),曹丕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灭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结果出征东吴无功而返。同年八月,贾诩病逝,享年77岁。

贾诩在东汉末年、三国乱世这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左右逢源,数易其主后,竟然还能位居三公,并活到了77岁的高龄,由此可见,贾诩不仅智谋超群,也深谙处世之道,说他智谋不输诸葛亮,也不为过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琨:中山靖王之后,曾凭一曲胡笳退却匈奴围城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琨,字越石,西晋时期杰出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和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晋的军事家祖逖[tì]年轻时“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欲保卫祖国的将领,祖逖又因率部北伐,数年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使

  • 卫玠为什么会死于慕名而来之人的围观?“看杀卫玠”的典故由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卫玠,西晋时期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据说他是被当时的人“看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晋末年,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等将领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后,随即攻破洛阳,

  • 曹髦为何选择带几百侍卫与司马昭拼死一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为何选择带几百侍卫与司马昭拼死一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曹操的子孙几乎没有一个是昏君,每一个都很优秀。曹丕、曹叡、曹芳、曹髦。不过在曹芳时代,就已经被司马氏控制朝政了。到了曹髦时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也是个血性少年,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那么他为什么不在司马昭觐见的时

  • 曹芳怎么说也是一个外人 曹睿最后为何把皇位传位曹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睿和曹芳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叡死后,皇位最后为什么要传位于外人曹芳?孙权曾放出一句“狂言”:曹丕的才能不及曹操十分之一,曹叡的才能不及曹丕的十分之一。然而,事实如何?在曹叡当政的日子里,孙权过得相当艰苦,对内治理的仅仅有条,对外知人善用,文臣武

  • 曹操去世刘备派人去吊丧,使者却被曹丕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去世刘备派人去吊丧,使者却被曹丕斩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亲率大军从汉中撤往长安。刘备大将关羽趁着襄、樊兵力空虚之际,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

  • 和刘备师出同门的国渊,为何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和刘备师出同门的国渊,为何选择辅佐曹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吕布、袁绍、张绣、张鲁、马超、韩遂、刘表等割据势力。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国渊”,虽然也是曹操的部下,

  • 岳家军中第一猛将是谁?屹立不倒杨再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岳家军中第一猛将是谁?他就是杨再兴,即使万箭穿身也依旧屹立不倒,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杨再兴原本是盗匪曹成的手下,那时因为兵荒马乱,各地盗贼蜂起,曹成是湖东路那一段比较大的一个盗贼之一。绍兴二年,岳飞率军前去平匪,在战斗中,“岳家军”泰山压顶,一路高奏

  • 宣华夫人为什么能侍奉隋朝两代皇帝?隋炀帝对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仁寿四年(604年),太子杨广因调戏庶母之事败露而弑父,几天后杨广在仁寿宫登基即位,史称仁寿宫变,宣华夫人就是此次宫变的女主角。宣华夫人陈氏,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之女,陈后主陈叔宝的异母妹,被封为宁远公主。陈朝被隋朝所灭后,陈朝皇室成员作为俘虏来到隋朝京城大兴,此时的宁远公主也就十余岁,被分配到掖

  • 韩信有自立为王的选择吗?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大英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这样评价他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更是说自己不如他。西汉著名丞相、开国元老萧何也曾经评价他是"国士无双"的大将军。他就是气吞山河

  • 石碏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杀死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臣,被后世称为纯臣。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血缘至亲,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行为理念。而在某些时候,当这两者有所冲突的话,就需要人们做出抉择。有的人选择了大义,成就了大义灭亲的美谈,而有的人则选择了亲人,被人诟病。而在历史之上,第一次大义灭亲之人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