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木匠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木匠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3/12/10 23:20:55

来去匆匆明光宗

万历皇帝驾崩后,当年“争国本”案中的焦点人物,太子朱常洛终于成功上位,即执政只有一个月的明光宗。但即使这短暂的执政生涯里,短命的明光宗依然获得了一个高大上的评价:万年有道圣人。

自从登基以后,先是火速补了各地缺位的官职,任命了一批能臣,同时又雷厉风行,解决了闹腾好些年的边镇军饷拖欠问题。尤其难得的是,他特意给押运军饷的将士们发补贴,以防止这帮人监守自盗,贪墨军饷。

万历年代惹得官愤民愤一片的“矿税”问题,也被他强力叫停。短短一个月间,这位三十八岁的皇帝,已让臣工们真实体会到他的勤政与干练。当然大家体会最深的,却还是他“私生活”的能耐:一晚上接连宠幸数名美女,以至用力过猛病倒,然后又误吃的“红丸”药物,闹得上吐下泻,最终于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五更英年早逝。

勤奋好学天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后世嘲笑最多的,一是没文化,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外啥不会,甚至还有野史说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认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监给他读。

二是不好好干活,朝政全撒手,成天在深宫里研究木匠工艺,外面水深火热了还装没事。但即使是“踩”天启最多的清朝官修《明史》,其实也一直给这类嘲笑“打脸”。

《明史》中实实在在记录,天启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每次上课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细致的做笔记。后来君临天下,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不敢放松,尤其是炮火连天的辽东问题,天启帝更是高度重视,不但时刻要求臣子们奏报,更多次派心腹到前线查访边情。

对于天启的能耐和工作态度,当时的明朝首辅叶向高更给出了明确答案:一次叶向高给天启上奏,称赞天启帝勤奋刻苦,每次臣子讲课都亲临,批改奏折更是准确精到。多么琐碎的内容都能一一回复。但希望天启帝业余时间空闲了,能多读读经史,这对治国有好处。天启皇帝回复说:我每天处理国事,时间非常紧张,真没啥业余时间。但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试试看吧。

艺术大师朱由校

天启皇帝朱由校,公认的一个绰号便是“木匠皇帝”。照着后世民间的通俗说法是,这皇帝不理朝政,就喜欢木匠活。

“不理朝政”这条有待商榷,但无可争议的,却是天启皇帝在木匠行业里无与伦比的工艺水平:照着同时期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他曾经开动脑筋,把大木桶改装成人工喷泉,场面非常华丽。

还曾经亲自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折叠床,不但重量极轻,抬举轻便,而且里面用机关,可以用机关操纵随意折叠,堪称十七世纪的变形金刚。而且皇宫里诸如油漆打造更各类活计,天启皇帝更是亲自上阵,全程营造。

对于他的工艺水平,人民群众也特别买账:他曾命太监徐元文把他的木工产品拿到京城工艺品市场匿名出售,一下子引起轰动,每件产品居然卖到了三万两白银的高价。

火眼金睛批名将

明朝边将最常用的忽悠招数,便是夸张风,要么夸张战斗成果,要么夸张美好前景。

但放在天启皇帝面前,这套却常抓瞎:天启六年十一月,大名鼎鼎的辽东巡抚袁崇焕上奏,说自己在关外修城屯田,建设成果显著,而且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只要后金敢不投降,我就把他活捉了来。

如此慷慨激昂的表白,天启的回复却十分冷静:你既然在关外屯田,当兵的必然要去种地,既然大家都去种地,那练兵能保证吗?一口气开发这么多土地屯田,如果出现了贪污腐败又怎么办?屯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人家来抢粮食你怎么办?你说敌人要不投降,你就把他们活捉?大臣们看了都很高兴,但在我看来,打仗哪有这么容易的?临战哪能说赢就赢?你还是脚踏实地的做事吧。

辽东在袁崇焕治下全民皆兵

你们太让朕失望

在许多东林党人的记忆中,天启元年真是个值得深情怀念的光辉岁月:当时天启帝初登大位,期间鞍前马后出了死力的东林党人们,也跟着水涨船高:叶向高做了首辅,赵南星做了吏部尚书,邹元标做了左都御史,高攀龙做了光禄卿,杨链做了左副都御使……这一长串名单,既是东林党的大佬,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清流。从行政权到人事权再到监察权,全被这些从来标榜正义的君子们一把抓。史书上管这时期叫“众正盈朝”,朝堂内外,浩然之气逼人。

但皇位坐了没多久,这群伟光正的名流们,便开始让年轻的天启帝抓狂。倒不是因为这群人爱找事,而是他们不但找事,更不办事。照着天启二年二月,天启皇帝悲愤的诏书说:辽东都沦陷了,国家大事十万火急,你们却还在互相争争吵吵。以后要是还这样,我绝不姑息。

但天启的悲愤,似乎没任何效果,这群人还是老样,于是俩月以后,天启继续下诏书悲愤:我刚说了你们不许乱传谣言乱攻击,你们却还在闹。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国家财政紧张,军队伤亡惨重,你们除了互相吵外,半点好主意都拿不出来。朝政闹成这样,全都是你们弄的。

这次天启皇帝发了狠,以后再有大臣胡闹,就不是发诏书悲愤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罚工资。但大臣们该吵还是吵,该务虚还是务虚。直到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链上奏骂了魏忠贤,这次真个骂大了,然后……东林党团灭了。

超强的情报工作

天启皇帝关心辽东战事,并非口头上说说,或是简单听汇报下指示。他让朝臣们十分惊讶的,便是其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明熹宗宝训》里的记录,天启曾经下诏书给内阁,告诉内阁后金努尔哈赤串通汉奸李茂隆,打算贿赂蒙古部落,假冒蒙古骑兵,从潘家口地区窜犯中原。然后又下令地方边将严查,各路边关都要细致清理奸细,盘查出入的异族人。户部更要赶紧给辽东毛文龙等部队拨发军饷,一旦迟误严惩不怠。

这封情报工作做到极致的诏书,把内阁大臣们几乎集体雷晕。只有天启皇帝的恩师孙承宗弱弱的回复说:后金一向狡猾,这事应该不靠谱吧。而在清朝建立后,浮出水面的资料却证明:天启的情报,十分的靠谱。

越治越乱越忧心

自从广宁沦陷后,天启皇帝更加忧心边事,干的相关的活也特别多,可效果究竟如何?有史料里说:拜明朝当时各类辽东政策所赐,有地方闹起了饥荒,一斗粮食能卖到八两白银,拿钱都买不到吃的。能杀来吃肉的牛,更卖到了白银一百两。好些饥民都成了匪帮,结伙抢劫牛马,以至于自相残杀,动乱不断。记录如此悲惨景象的史料,叫《满文老档》,记录中发生这番惨剧的地方,便是后金统治下的辽东。

繁荣世界让人羡

天启皇帝在位的七年,在后世的普遍说法里,是一个宦官专权,皇帝昏庸,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悲惨世界。对于这个“悲惨世界”,明清时代也有好些史料记录。

比如明朝人陈舜的《乱世见闻录》里回忆说:天启年间他的南方家乡,物价低的吓人,一斗米卖不到二十钱,两文钱可以买十颗槟郎,一斗盐更只有三文钱,一斤肉也就六七文钱,而且差役赋税都特别少,稻子每年两熟管够吃饱,各行各业都平淡快乐。

崇祯年间闹得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河南大地,天启时期却是另一番风光,照着《豫变纪略》的说法,当时地方官还比较廉洁,几乎从不勒索百姓摊派地方。

村村都太平安定,外加常年丰收,每到逢年过节,就连老农民也会穿上华贵的衣服,骑上大马外出活动,走亲访友喝酒听戏,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娱乐业更特别发达。

谁要是艰苦朴素,穿件旧衣服出门,就会被嘲笑“土”。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国志》里,说法更细致:那年头杭州这类大城市,港湾里每小时进出的船只,竟然都有三百多艘,乡村的房舍连绵不绝,城市里平日的人流量,就跟欧洲大城市过节的时候差不多。

农民们强壮朴实,工作勤劳,农业生产技术,更甩欧洲同时期几条街。这番精彩的记录,在当时也流传欧洲。对于身不能至的欧洲人来说,读到这样繁荣的世界,再对比悲催的欧洲,心情也许很悲惨。

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堪与《清明上河图》媲美,此民俗画卷细腻再现明朝中期金陵繁荣社会生产、经济生活和历史风貌。

生财有道稳民心

明末皇帝面对的公认问题,便是愁钱,到了天启皇帝登基后,这事更是格外愁:辽东打仗要大把花钱,西南奢氏家族叛乱,山东巨野发生白莲教叛乱,东南荷兰人窜犯澎湖,平叛维稳也要大把花钱。外加执政七年里,延安闹过雪灾,济南闹过蝗灾,苏州闹过风灾,灵丘闹过地震,郓城闹过地震,北京发生王恭厂大爆炸,赈灾安抚更要大把花钱。可是钱从哪来?东林党曾建议加征辽饷,让农民买单,被天启干脆利落拒绝。而且还曾颁下诏书,减免诸如北直隶睢宁等穷困地区的钱粮赋税。

但钱还是要筹,天启的办法,一是节流,先拿宗室贵族开刀,限制藩王宗室的滥赏封赐。然后拿百官开刀,大规模裁员,清理文武冗官。二是开源,整顿重点转向工商业,收税主力是宦官。先通过江南织造的加派,曾收东南工商业的赋税。同时又清理盐政,加收盐税。同时各项工商业税收也进行强力整顿,目标便是这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及其背后的士大夫们:国家有难,该你们这些有钱人割肉报国了。

天启整顿财政的效果十分明显,仅浙江一地的茶税,每年都收到20万两。之前万历皇帝煞费苦心,几次派税监冲锋,每年也不过收十来万。至于严重后果,除了让他招来不少骂外,最直接的参照便是物价:天启年间的平均米价,一直稳定在一两半一石左右。是崇祯年间的一半,民生总算平稳。

为民做主魏忠贤

除了常规手段外,天启还抓了个典型:南京铸币案。明光宗年间(天启他爹)起,掌握大明朝货币发行的南京铸币局,便成了东林党的自留地。明朝的铜钱,本来该是铜六铅四的含量,等着东林党把持了铸币局,便开动脑筋,从中捞好处。

到了天启二年的时候,铸币局发行的铜钱,竟丧心病狂的降到了铜三铅七,成色连民间的假钱都不如。中间的好处,全被东林清流们捞光。而且这帮人不但能捞,还很能吹,给天启的奏报里大言不惭:说我们虽然捞了点好处,但那是为了补贴国库,从中的利钱没几万两。

这样胡闹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但明朝货币制度败坏,老百姓也自发抵制。眼看群众不答应,东林党干脆流氓到底,强制商家接受他们发行的烂钱,结果闹得大批商人纷纷逃亡。因此造成的动乱,竟持续八个月之久。

在这危急时刻,天启终于下定了决心,派来了自己贴身的维稳干将——魏忠贤。正憋着捏东林党把柄的魏忠贤,好似出笼的恶狼一般,不但火速查办了相关贪腐人员,充公其贪墨家产,稳定了群众情绪,而且做出一个果断的决策:鉴于铜钱信誉极度败坏,东南的丝绸棉布商人,可以只用白银交税。

这场经济战意义重大,于魏忠贤而言,他借此抄了东林老窝,顺便借抄家致富,更兼彻底打趴下政敌,于天启而言更重要:朝廷总算有钱了。

太监也有真感情

魏忠贤普遍被指责的一个罪状,就是他有“谋反”嫌疑。然而天启七年(1627年),当天启皇帝朱由校最终驾崩时,《明实录》里记载,素来冷静的魏忠贤当场失态,在皇宫灵堂上哭得昏天黑地,最后哭不出声了,就呆呆的望着朱由校的棺材发呆,别人给他说什么都听不见。虽然作恶多端,但对相处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确实是真感情。

天启帝朱由校

朕其实全都明白

朱由校在位时期,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宦官魏忠贤专权。后人说起魏忠贤干过的坏事,常说他“矫旨”, 也就是说,他干的坏事,全是假借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名义做的。然而天启七年(1627年),就是在朱由校病逝十天前,朱由校还强撑病体,视察内阁,并说魏忠贤做过的一切,都让他非常高兴。自始至终,他都对魏忠贤保持着绝对的信任。

乱拍马屁倒靠山

朱由校在位仅七年,二十三岁那年就过世。关于他的死因,《明史》上认为,真正的导火索,是一次游玩,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和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人一起乘船饮酒,却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朱由校失足落水,后虽被救起,却夜夜咳血不止。

这种病按照现代医学说法,叫“肺积水”。而后,尚书霍维华进献“神药”,美其名曰灵隐露,其实就是米汤,喝了没多久,朱由校病情加重,全身起了水肿。

八月十一日朱由校召弟弟朱由检进宫,遗言说:弟弟啊,你一定要坐个舜一样的圣君啊。而后病逝。按照《起居注》的记载,朱由校患病的这些天里,除了神药外,从来没有服用过太医的药方,换句话说,他是被耽误死的。

进献神药的霍维华,是阉党魏忠贤的铁杆亲信,他也许没想到,正是自己的乱拍马屁了,毁掉了他们的最大靠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例的一次接待。维持为了与李鸿章建立良好关系,为了对两国的长期

  • 梁红玉:出身青楼是韩世忠至爱 为何最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妓女出身的将军——梁红玉,其实,梁红玉这个名字,是后人说书讲古的附会,正史里,只粗略地记载她叫“梁氏”。梁氏在酱缸一样的妓院里摸爬滚打,她见过大世面,可以说阅人无数。安排自己的终身大事,果然是好眼力!她把“红绣球”果断地抛给了一个灰头土脸的陕北小子。当时,韩世忠神情沮丧,四处碰壁,

  • 历史上朱温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说他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清明的君王、也有昏庸无道的君王,而今天这位皇帝堪称是众多皇帝中最奇葩的一个,天性好色成瘾,他还尤为擅长乱伦,给儿子们戴绿帽更是习以为常,而他的儿子们却敢怒不敢言,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位皇帝如此猖狂?又

  • 吕布有着战神一样的称呼 吕布打仗为何输的比赢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战神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战神之名是假的吗?吕布打仗为什么败仗比胜仗还多?战国时代武将是最吸引人的。在武将的顶端有一个战神之称的吕布,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吕布这个人最出名的那一战,就是一个人跟刘关张三个形成了一对三还游刃有余。刘备暂且不说他的实力有多大,

  • 诸葛亮在大雾天草船借箭的死后 曹操为何不敢放火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借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是怎么想的?曹操为何不射火箭呢?诸葛亮是三国中的顶级谋士,人们都称呼他“智乎近妖”。三顾茅庐之时便已经预言天下三分,出山之后更是势不可挡。第一战便是火烧博望坡大败魏军,将敌人的进攻路线算计的分毫不差。此

  • 后世如何评价钱元瓘?他在位期间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钱元瓘,即吴越文穆王,字明宝,原名传瓘,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七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第二位君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928年(天成三年),钱元瓘被钱镠立为继承人,被朝廷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932年(长兴三年),钱镠去世,钱元瓘继承父位。933年(长兴四年),后唐赐封钱

  • 吴越武肃王钱镠:吴越开国君主,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钱镠,即吴越武肃王,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君主,在位共41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钱镠少年时曾为私贩盐,后投军。他在翦除刘汉宏、董昌等地方叛臣时,占有了两浙之地,从此独据一方。朱温建梁时,钱镠被封为吴越王。他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

  • 爱新觉罗·福全:康熙帝的兄长,一生战功赫赫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顺治帝次子,也是康熙帝的兄长,一生战功赫赫、得康熙重用,此人就是爱新觉罗·福全,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他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爱新觉罗·福全,生于顺治十年,他是顺治帝的次子,康熙帝的异母兄弟,母亲是宁悫妃(庶妃董鄂氏)。说起顺治,想必大家会想到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顺治一生钟

  • 传世之孙,永世之昌,详解注定当皇帝的“蟋蟀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历史上大多数天子都是靠自己爹当皇帝,偏偏有这样一位奇人,他的出生让爹靠他当皇帝,他就是大明天子朱瞻基,因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斗蟋蟀也被叫做“蟋蟀天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31年二月初九,朱瞻基出生在北平的燕王府。他这一出生不得了,先给自己的爷爷朱棣托

  • 后周恭帝柴宗训:后周末代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柴宗训,即后周恭帝,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末代皇帝,在位不到一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显德六年(959年),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册封梁王。周世宗驾崩后,正式即位,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