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著名的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有何传奇的故事

古代著名的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有何传奇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3/12/17 15:46:13

古代著名的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有何传奇的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谈起中国古代的外交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战国时期的张仪苏秦,其实,从大一统的中国来看,战国七雄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张仪和苏秦不算外交家,只能算是“内交家”。那谁才是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呢?比如西汉时期的张骞,东汉时期的班超。而本文要说的,便是后者。

班超,字仲升,他出生在一个非常“牛”的家庭里。他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东汉响当当的文学家。其中,班固更是《汉书》的作者,和司马迁齐名。然而,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班超却是一个另类,因为他不喜欢舞文弄墨,在父兄的逼迫下,班超觉得生活没有乐趣。

有一天,一个相士对班超说:“你的额头像燕子,脖子像老虎,燕子要飞向远方,而老虎要吃肉,你这分明是万里封侯的面相。”相士的话,让班超找到了方向,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跟着东汉名将窦固去打匈奴,而且这一走,就是很久,31年后才踏入归途。

班超最经典的战役,发生在公元73年,这一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和匈奴的使臣同时来到鄯善,鄯善王左右为难,班超于是决定夜袭匈奴。当晚,班超召集属下仅有36人说:“,若鄯善倒向匈奴,那我们这些人都只能是待宰的羔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不如一举灭掉这些匈奴的使者。”

因为匈奴不知道班超有多少人,当天夜里,班超先安排十个人在身后擂鼓,以壮声势,然后带领其余众人放火后杀进匈奴人的营帐,匈奴人大惊失色,以为是汉军主力,吓得落荒而逃,班超等人一路掩杀,匈奴使臣几乎全军覆没。

此事发生后,鄯善王震惊不已,但匈奴使臣已死,他只能归附汉朝,班超仅用36名勇士,便赢得第一场外交胜利。

此后,班超带领他麾下的30多名勇士,继续向西域进发,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谋,持续征服了于阗国、莎车国,后来又从匈奴人手中成功拉拢龟兹归附汉朝。班超设计杀掉疏勒国国王,将疏勒国纳入东汉掌控……

汉朝有两大外交家,张骞和班超,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凿通了西汉和西域交流的通道,但张骞在西域多年,成功过,也狼狈过,相比于张骞,班超则采取更加“霸道”的态度,他先用智慧和谋略,实在不行便用武力,或者采取以夷制夷的方式,来帮东汉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王夫之曾评班超:

班超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

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1年,在他拉拢、争取、分化和打压下,匈奴王朝的附庸国纷纷投入东汉的怀抱,为东汉抵御匈奴立下不世之功。因此,班超被封为定远侯。“定远”这个称号,不是班超的封地,而是因为他的功绩而封,就像霍去病的“冠军侯”一样。若干年后,北洋水师曾以“定远”为舰船取名,便是因为班超之故。

公元100年,班超68岁,远离故土31年,开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给汉和帝上书说:“臣在西域三十一年,不想死在玉门关外。”汉和帝立即下令允许班超回国,但班超西域都护的位置得有人接任,汉和帝左挑右选,最终决定让戊己校尉任尚来接替班超。

任尚作为后辈,对班超充满仰慕,他特意去拜访班超,谦虚地请教说:“您在关外三十多年,我能追随你的脚步,深感责任重大。我没有谋略,希望您能够指点一二。”

面对任尚的请教,班超说:“我年纪大了,有些愚笨,我只告诉你六个字,那便是‘水至清则无鱼’。”

任尚非常不解,班超解释说:

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的意思是说:塞外的这些将士,大多都是犯过罪被发配到边疆的罪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性格急躁,他们若有些小的过失,你闭闭眼就过去了,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班超走后,任上摇头道:

“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意思是说:我以前总以为班超很厉害,现在看来,他的言论没什么了不起的。

任尚上任后,没有听取班超之言,驭下严苛,那些将士们十分不服气,没过多久,西域的几个小国相继反叛,东汉的将士们也不听任尚的调遣,导致西域大乱,任尚被免职,回京问罪。

任尚因不听班超所言,果然栽了个大跟头。

西汉张骞、东汉班超,都是中华民族的外交英雄。实际上,在他们取得丰功伟绩的背后,都隐藏着莫大的智慧。这些智慧或许看似平常,但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彭越,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彭越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他白手起家从一名盗匪成长到一方诸侯,他是世界游击战术的创始人,战功赫赫可与韩信比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和坎坷,他就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彭越。提起彭越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比较陌生,在他那个时代,群雄并起,有揭竿起义的平民

  • 如果关羽是真心投降曹操,他能杀掉刘备张飞二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和关羽张飞真的结义了吗,刘备让赵云杀关羽张飞,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

    如果关羽是真心投降曹操,他能杀掉刘备张飞二人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强大的曹操击败,他将两个年轻貌美的妻子甘、糜两位夫人丢给驻守下邳的关羽,独自一人疯狂逃遁,一直逃到了河北袁绍那里。演义中,曹操为收降关羽,用计将关羽引出,围困他于土山

  • 关羽受伤的明明是左臂 演义中为何成了右臂开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受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并不会陌生。三国中塑造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像赵云、吕布、张飞等等。在这些人中,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关二爷——关羽,他是东汉末年三国名将,他勇敢正直,后世把他尊为武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尤其是关羽

  • 周瑜如果没有早死的话 周瑜能不能超越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周瑜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既生瑜,何生亮!"相信提到周瑜和诸葛亮二人,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一定是这句话,但扪心自问,我们将周瑜和诸葛亮放在一起比较,是不是有点强求了呢?从有关三国历史的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周瑜更偏向于带兵打仗的将军,而诸葛亮则更偏向于

  • 关羽和赵云都是五虎上将 赵云毫发无损,关羽为什么常常中箭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和赵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我们总是能浮现出许多英雄豪杰雄姿英发的身影,像是曹操临江赋诗、吕布力战群雄、陆逊火烧连营,尤其是最为出名的五虎上将,更是在三国时期留下了数不清的传说事迹。比如关羽的"刮骨疗毒"事件,由于关羽轻敌的缘故,右臂中了曹仁一发

  • 西汉万户侯究竟有什么待遇 换做现在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汉万户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孕育出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如今汉朝灭亡已经千年年,但是这个朝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即使在今日,还有一个庞大的民族,那就是汉族,我们自称汉人。汉王朝无论地域还是经济,在封建王朝中地位无可撼动。汉朝初

  • 勾践兵败后,美人西施是如何帮助勾践复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勾践兵败后,美人西施是如何帮助勾践复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细数中国历史当中有许多美色误国的人物,其中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中国“四大美女”最为出名,因为美女绝伦,就被强行加上了“祸国殃民”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说法。在对于中国四大美女的描写当

  • 李鸿章失势慈禧为何坚持启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宦海生涯的后期极得慈禧重用。但在戊戌变法中李鸿章的观点、态度悉为慈禧所知,戊戌政变后他自然不可能不协同再获重用。不仅如此,他还受到变相惩罚。可是随后李鸿章一度被慈禧重用这是为何呢?黄河自古以来就水患无穷,地处下游的山东更是深受其害,时常决口。1898年夏秋,山东黄河再次决口,数十县

  • 唐朝女皇武则天最好的助手和唯一的对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东都洛阳。巍峨的宫廷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刚刚过去的新年所带来的喜气已经烟消云散,每一块莲花砖、每一片琉璃瓦似乎都在战栗着。长生殿外,一场政变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全副武装的军人们包围了这里。当久病的武则天缓步走出来的时候,原本喧嚣的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原本面带杀气的人们,

  • 海兰珠和清太祖皇太极之间的爱情传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他和海兰珠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的人,那么海兰珠和皇太极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海兰珠是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在她嫁给皇太极之前她的妹妹就已经嫁给皇太极了。在1634年的时候,海兰珠进宫,那时的她已经26岁了,早已不是豆蔻年华,但是她独有的成熟和美丽还是深深地吸引了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