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差点毙命的二件事:刘彻上林苑游猎险被杀

汉武帝差点毙命的二件事:刘彻上林苑游猎险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4/1/3 16:32:22

话说汉武帝当年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强有力的对手、最终登上太子宝座,离不开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支持。如果他们不是联手制造了一个令后人津津乐道的“金屋藏娇”,如果不是走后宫的“勾股定理”,如果不是强强联合,汉武帝就不会有今天君临天下的风光。因此,饮水思源,汉武帝登基后,自然不会忘了“青梅竹马”的陈阿娇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九月一日,汉武帝封陈阿娇为皇后。长公主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看到自己的女儿堂而皇之地当上了皇后。而汉武帝也对这个陈阿娇感恩戴德,因此,两人相亲相爱,倒也羡煞很多人。

网络配图

然而,汉武帝毕竟年少轻狂,“独尊儒术”的思想革命受挫之后,没有实权,他也懒得再去管朝中的事了,只是天天在家陪着阿娇。应该说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往的,但时间一长,新婚的新鲜感一过,汉武帝便感到了厌倦,于是无所事事的他,想到了“似曾相识雁归来”。是啊,不提雁子,我差点忘了,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打猎的好时机啊。

从此,汉武帝带着经纪人韩嫣开始了乐此不疲的游猎生活,汉武帝认为游猎只是自己的私人生活,不想惊动朝廷,于是他实行“微服私猎”。然而,这种“微服私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惬意,没过多久他便下令扩建上林苑。原因是因为他在四处私猎时遭遇两次“险情”,这里不妨来简单看看这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终南山遭遇“守株待兔”。

当时正值十六七岁的汉武帝,在遭窦太后打击后,打猎成了他排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法。那时他猎无定所,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去打猎。这一次到了终南山下,为了追一只兔子,汉武帝带着他的随从,在农田里对兔子展开了“千里大追踪”,结果兔子没抓到,自己却变成了一只兔子。

原来农夫们看到自己的庄稼地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不法分子糟蹋得不成样子,于是纷纷操起锄头等农具,把汉武帝等一伙人围了一个严严实实。幸亏当地官员闻讯及时赶来,阻止了这次“守株待兔”事件升级为“流血事件”。事后汉武帝只呼“侥幸”二字。

第二件事是“新农民客栈”遭遇“四面埋伏”。

网络配图

一次,汉武帝微服私猎到柏谷(现河南省灵宝县)。见天色已晚,便找了个客栈住下。他们都忙碌了一天,个个饥渴难当,便大声向店主索要汤喝。按理说客官向店主索要汤也无可厚非,人家又没说不付钱。

都说态度决定一切,但汉武帝手下那帮内侍平时骄横跋扈惯了,此时大喝大嚷,仿佛把客栈当成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客栈老板就有脾气了,没好气地回了六个字:“要汤没,要命有。”

内侍们平常哪受过这样的气?个个义愤填膺,便要发作,但都被汉武帝止住了,他也说了六个字,不过只有他的内侍们能听见:“小不忍,乱大谋。”

内侍们忍住了,但客栈的老板却忍不住了,他见这伙人佩剑带刀,来路不明,怀疑是“非贼即盗”之人,于是他把当地的“地头蛇”都召集起来,准备为民除害。正在这个节骨眼上,老板娘出现了,她对丈夫的冲动行为进行了劝告:“我看这群人来势不凡,为首那人又气宇轩昂,像是贵公子,不像是强盗啊。更况他们人也不少,个个身佩刀剑,怕是不好惹的主啊,千万别冲动行事。”

网络配图

老板仗着自己的地盘,岂容别人在这里撒野?他对妻子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还是要“为民除害”。老板娘知道丈夫的牛脾气,他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于是不再直接阻拦,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教会了老板一招:放长线钓大鱼。解析她的话就是:现在动手时机不太好,他们有所防备不说,弄不好还会伤及无辜。还是等到了深更半夜,这伙人都睡着了,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吧!

老板觉得老板娘的话很有道理,心想,半夜下手可能更好些吧。老板娘乘机端上酒来,说是为他“壮壮胆”。结果这一壮就壮到云里雾里去了,等第二天老板醒来时,汉武帝一伙早已人去楼空了。

汉武帝回到宫中后,很快就知道了这件“四面埋伏”的事,他认为老板娘护驾有功,赏给她黄金千斤;认为老板警惕性很高,封他做了宫廷里的禁卫官。

这两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对年少轻狂的汉武帝来说却是心有余悸的。从这以后,他不敢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了。于是决定建“上林苑”。这上林苑说白了就是把终南山和皇家御苑之间的农田全部划为御苑。再在其中每隔数十里建一个供游猎歇脚的行宫。这样一来,即可避免外在游猎和农民兄弟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也不会因为游猎他乡发生住宿安全问题。

网络配图

窦太后对于汉武帝这种“玩物丧志”的游猎活动自然很支持了。而丞相许昌等拥后派人士也没有反对的理由,扩建上林苑的事似乎已成铁板钉钉的事了。然而,就在这个节眼骨上,站出一个人来,他义正词严地表示坚决反对扩建上林苑。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才子东方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将滑冰宫廷运动称为国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真正认识花样滑冰运动无疑是通过申雪/赵宏博这对“冰上伉俪”充满传奇的“冰上绚丽人生”开始。网络配图你或许难以想象,早在宋代,中国人就已有类似花滑的活动——“冰嬉”,它甚至一度在清代发展成宫廷传统体育活动。今天,我们为您讲述这一千多年来,中国花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变化。乾隆皇帝

  • 猛将纪灵十分勇猛善战最后却死于何人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纪灵是三国时期的猛将,在三国前期出场,他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当时的中原地区,袁术的势力是最大的,袁术占领着河南和安徽一带的地区,并且他的父祖都是汉朝的三公,因此有很多的门生故吏,当时有很多人去投靠袁术。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纪灵是袁术手下的第一员大将,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纪灵就出现了战场上,大出

  • 曾国藩廉洁家风: 夫人子女住乡下老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家风不能不提到曾国藩,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网络配图曾 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

  • 枭雄曹操为什么要杀掉有将帅之才的高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阅读过不少关于三国的文章,都提到高顺无字。而历史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在《三国志》中没有高顺的传记,仅在武帝纪、先主传及吕布传中有所提及,裴松之注引的《英雄记》中稍微详细一点,但也没有提到他的字。而有些穿越小说,则给高顺加上字,比较靠谱的,是“一统三国”里的字伯平,其中还多次提到“互逊”。图片来源于网

  • 揭开曾国藩称帝之谜: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网络配图

  • 高顺是个堪比“完美军人”关羽更加完美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高顺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将,也是被历史埋没的名将。他是吕布的左膀右臂,不单单只是作战勇猛还擅长练兵统兵,训练出来的“陷阵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堪称三国精兵。图片来源于网络高顺为人威严大度,治下严格,很可贵的是他从不饮酒,也不曾接受别人的赠礼之类的,可以说得上是品行高尚。此外,高顺是一个忠义之人,自从跟

  • 揭秘: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侍从学士宠臣宋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至宋 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西四 先生”。被明太

  • 雍正继位遭人质疑 他真的篡改遗诏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十一年的一个寒冬之夜,一代明君康熙驾崩。对于谁继位,他生前并没有明示,遗诏公开之后,四皇子胤禛继位。满朝文武都觉不可思议。不久民间就有传言,四皇子胤禛更改遗照谋朝篡位。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也是目前很多电视剧中所播的那样:遗诏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但是雍正通过买通康熙近臣,在遗诏上偷偷更

  • 雍正皇帝为满清王朝续命 却为何获得暴君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在长达六十一年的统治期间,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可谓是清朝政绩最优秀的君主,当然这些举措也加深了大清的统治地位。但晚年的康熙生性多疑,多立储之事举棋不定,废太子,关大阿哥,到死也没有公布储君之事。但是康熙死后,皇位变成了没有优势的四阿哥继承,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民间传说,雍正

  • 汉朝外交家班超为经营西域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初期,在西域北匈奴一家独大,控制了西域各国,多次胁迫西域各国一同出兵进攻东汉边境,掠夺东汉的河西等地区。于是在公元七三年时,汉明帝就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压安抚西域各国,直至公元一零二年,班超才重返洛阳。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当时,西域各国与东汉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因此,西域各国被北匈奴所控制,被北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