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究:慈禧太后何以统治中国47年?

探究:慈禧太后何以统治中国47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134 更新时间:2024/1/17 7:26:07

导读: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人们大多认为,这是由于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具有翻云覆雨、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独特政治手腕。其实,这些并非重要、更非根本的政治原因。那慈禧统治中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网络配图

皇统继承乏人的危机

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首先是基于清帝皇统继承乏人这一客观原因。

清王朝自天命汗努尔哈赤至宣统帝溥仪,共计12帝。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寡,与大清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道光及其之前的7位皇帝,子嗣最少的雍正和嘉庆帝也有14个子女;被称之为“多子翁”的康熙帝甚至有55个子女;而到了咸丰帝,一生仅有二子一女;同治、光绪和宣统帝,竟然一生子女皆无。这就使道光以前各帝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余地较大。而自咸丰开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无子,几乎丧失了选择余地或可能,出现了皇位继承乏人的危机。

清朝最后几位皇帝寿命之短促,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危机。道光以前各帝,除顺治帝情况较为特殊,只活到24岁外,其他均活至五六十岁,甚至八九十岁。而同治帝只活了19岁,咸丰帝、光绪帝虽寿命较长,但也不过才三十几岁。

如果清帝寿命较长,其子继承皇位时一般皆已长大成人,这就至少可以在年龄方面保障新君继位后即可独自处理政务,保证皇位与皇权的平稳顺利过渡。但如果皇帝的寿命过于短促,其继承人的年龄就必然偏小,不但没有任何基本知识的储备积累和政治经验,甚至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新继位的小皇帝或借重于朝廷重臣,或依赖于亲近太监,或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现一段时间皇位与皇权的分离错位,这就有可能导致权臣专擅或母后外戚专政之类太阿倒持的朝局。

道光以后各帝寿命之短促,子嗣之不旺,预示着大清皇统的危机。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谈到光绪帝死后无嗣继位时说:“国统再绝,而家无令子,识者早知其必有乱矣。”讲的正是这个意思。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数十年干政,与清末三位皇帝、特别是其子同治帝继位时年龄太小,不无直接关系。

网络配图

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并非仅仅因其具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政治本领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咸丰帝死后,清廷内部实行的虽是“(太后)垂帘(八大臣)辅政,盖兼有之”的权力机制,表面看慈禧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的权力是旗鼓相当,但实际上慈禧太后占据新君生母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与八大臣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坚持“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认为只有两宫太后才是皇权的真正代表。

妥善处理两大家族政治关系

外戚专权与保持皇权独立是一对势如水火的矛盾。慈禧太后则妥善地处理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这也是她掌握清朝最高权力数十年最为根本的原因。如果将慈禧太后与唐代的武则天做一个比较,就会对此有一个极为清楚的认识。

武则天先是“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后来又正式登基称帝。不但立武氏七庙,追尊自己上五代祖皆为皇帝,大力提拔重用武氏兄弟子侄掌握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而且残杀唐皇李氏的皇子皇孙。这不但引起李氏家族的全力反抗,也引起众多唐朝重臣和旧臣的强烈不满与反对。

网络配图

第一,未予那拉氏族人以显爵重任。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的大弟照祥被封为三等承恩公,其父惠征、祖父景瑞、曾祖父吉郎阿则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以上封爵,皆为清廷对于皇后或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惯例,而非“违制”的特例。其二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年被封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选为光绪帝的皇后,仍是循外戚封爵之惯例,与慈禧太后的个人意旨并无直接关系。慈禧太后之所以未对胞弟委以控制清廷实权的重任,除了与其弟缺乏才干有关之外,与慈禧太后特别关注爱新觉罗氏家族与那拉氏家族关系、不给其他人以攻诘口实的意识自觉或心理警觉不无关系。

第二,慈禧太后所选立的两任小皇帝——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都是爱新觉罗氏家族血统最近的近支亲王后代。她的独断专行,虽会引起皇室亲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满,但没有人怀疑慈禧太后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不忠或有所威胁。至于慈禧太后多次选立小皇帝,以及其与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等人的矛盾与斗争,皆被人理解为是清朝内部的权力之争,甚至不过是家族内部的叔嫂“家务”之争而已。

综上所述,无论慈禧太后的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她的确成功地使人们普遍认同其对爱新觉罗皇室是忠诚的,这应是她较为顺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原因之一。身为一个女人,能做到如此程度,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江为什么就是没有女人缘?宋江身边女人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男人的圈子里,特别是在江湖上的男人圈子里,宋江的位置非同小可。强者们听闻其名,必然是“纳头便拜”,来不得半点模糊。以至,尊不尊宋江为大哥,还是辨别是不是自家兄弟的硬性指标——尊则是自家兄弟,不尊则不是自家兄弟。江湖上,宋江是一尊神。可是,江湖上神普通的宋大哥,到了女人那里,却十分不受待见,这又是为

  • 一生罕有败绩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谁的面前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薛氏父子,即薛举和薛仁果,号称西秦。关于薛仁果的名字,新旧唐书是写作“仁杲”的,而陕西礼泉的昭陵石刻等处则写为仁果。这支父子兵和李氏父子的目标一样,也是要进兵长安。结果,他们晚了一步,只好加紧围攻扶风。有一句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关中一地不容二虎,所以薛氏父子是李氏父子最大的威胁,反过来,李

  • 揭秘崇祯皇帝:只恨生在帝王家 铁骑踏破尘世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精选)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集结所有兵力,准备向京城进发,他将终结这已延续二百七十多年的帝国。在出发前,他发出了一道檄文,文中有八个字:“嗟尔明朝,气数已尽。”对于上述八个字,崇祯应该是认账的,因为不认账不行。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那个死人妖(阉党魏忠贤),死人妖干掉了,又

  • 揭秘历史上将亲子肢解后烧为灰烬的狠毒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杀子的皇帝,像汉武帝刘彻杀死太子刘据,武则天逼死章怀太子李贤,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子李瑛等等,笔者在此也就不多累述了。其中最狠毒的杀子者当属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了,他曾经令人将太子石宣活生生肢解后烧为灰烬,最终死无葬身之地,成了孤魂野鬼,实为悲惨啊!石虎究竟为什么这么丧心病狂

  • 大清唯一的旗人状元:崇绮的一生却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古人的眼里,科举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书人若能金榜题名,就开启了辉煌灿烂的人生。然而,有时候科举的成就却无法代表人生的成败。清代的状元崇绮,就有一段充满悲情色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旗人状元崇绮的家族,原本也是满清颇有名望的名门贵族

  • 盘点诸葛亮的三大发明 其中一样至今都还在影响着后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发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诸葛亮一定不会太陌生。在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而诸葛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诸葛亮隐居于隆中卧龙岗,故有卧龙之雅号。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下请出了诸葛亮,从此之后诸葛亮便随刘备踏上了属

  • 宇文毓:北周最有作为的皇帝,却被堂哥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北周王朝第二位皇帝,最后却被人毒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宇文毓,北周王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宇文泰的庶长子,因此北周第一位皇帝是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宇文觉被堂兄宇文护拥立,也被堂兄杀死。而宇文毓竟然也和宇文觉的经历一样,被堂兄宇文护拥立为帝,又被堂哥下毒害死。历史上的宇文毓

  • 如果李建成顺利继位,李世民的结局会是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现有的历史中,我们一直渲染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正义的政变。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是他缔造了贞观之治,让我们可以看到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但玄武门绝对是李世民的一个黑历史,无论如何渲染,史书上如何洗白,李世民该黑还是得黑

  • 朱标死后朱棣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继承人,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和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个,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继承人,即使嫡长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还有4个嫡子可选,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韬武略、战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而要选择

  • 郯子是什么人?他与孔子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郯子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郯国,是古代历史上一个小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带。也即郯城县这一地名,就是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郯国。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建立侯国,称炎国。周朝取代商朝后,周武王将其封给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