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破案究竟是有多厉害?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破案究竟是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4/1/18 18:30:32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身负多职,但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他到那时,条件实在是艰苦不堪,在困境中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在罗城任官三年。期间,他把罗城治理的非常好,从荒无人烟到后来的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让于成龙非常的欣慰。

于成龙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金光祖非常的重视。并于康熙六年推荐于成龙担任四川合州的知州。他到那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人口骤增,这样的成绩让他很是感到荣幸,之后被提升为湖广黄州付同知。他在任同知的四年里,同时还兼任着知府,由于突出的政绩,后又被提升为“卓异”。

在他被提为卓异后,恰巧在这时出现了“三潘之乱”。在这期间于成龙临危受命,十天内就平定了一场动乱。之后他随即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这时又是于成龙出面治理,他身先士卒,在危急关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二十天的暴乱中,他将暴乱首领士荣擒获,至此他再次平定了暴乱。

于成龙的果敢与智谋很被康熙所看重,之后又连续的将他升职。至康熙二十三年时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破案

在清朝史上不乏有名的官吏,提及于成龙,人们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成龙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他的墓地现在也在重修。于成龙破案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清朝初期,偷盗成为时下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盗贼甚至在白天就光明正大的实行盗抢,严重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安定生活。在盗窃方面于成龙破案还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总能捉住蛛丝马迹,最终将盗匪擒住。

于成龙曾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时,途中正好碰上一位土豪要嫁女儿,但是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好多嫁妆都被偷光了。当地的刺吏无法破案,于是就交于于成龙手里。于成龙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下一个城门开着让行人出入。同时,他还派公差严把城门,严格搜查所有行人所携带的行。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要回家去,不得随意出入。于成龙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暗中叮嘱公差说,只要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果不其然,公差就发现两个人非常可疑,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任何行李都没有。于成龙果断判断此人就是盗贼,当即把他们抓了起来。开始他们拒不承认,于成龙于是就命人脱下他们的衣服查验,果不其然,他们里边穿的就是偷盗来的衣服,因为财物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带出,所以多次出城把财物一点点的送出去。

于成龙破案用方法,用计谋,而且很注重细节,观察能力也很强,所以再难的案子在他手上也能顺利破获。

于成龙的故事

于成龙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流传,于成龙的一生为官虽然一直被提拔,但是此人一生清贫。在江南时,曾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他虽然位居高职,身居显贵,但是为人生活简朴,从未有过奢华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成龙算是大器晚成之人,他早年一直都在为了科举考试而奋斗着。他在参加一次乡试时,考官公然行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非常看不惯,于是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没能中举,而是考取了个贡生。贡生是能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家父年老为由,回到来堡村。

至顺治八年时,他参加会试后又没有考中,当时他已经是35岁的年龄了。经过一些事故后,于成龙十年44岁,不顾亲朋好友及家人的劝告,毅然决然的去外地为官。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也开始了他的抱负。

于成龙不论在哪里为官都保持着两袖清风的风格,而且艰苦朴素。于成龙为人正直,为官亦是如此。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当地百姓办实事,为民做主,凡是他为官的地方总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也不畏权贵,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在于成龙的治下都会“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为官很有一套自己的策略,他在整顿吏治上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上。不仅在吏治上,而且在教育等方面他都很关心。他在阔别二十年后回乡时,依然是身穿布衣,他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于成龙家训》,教育后代一定要做,尽善尽孝之人。

从于成龙的故事中我们应该要学会,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不忘孝与简朴。于成龙的故事还应警示后人,为官要清廉,这也应该现代社会应该学习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著名官员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

  • 清朝官员于成龙被写进四库全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

  • 明仁宗和明宣宗朱瞻基造就明朝黄金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仁宣之治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形成的治世局面。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网络配图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

  • 三国演义中晚节不保的六大名将 居然有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一世英名,但却往往毁于一件很微小的事情。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名将,他们英明传天下,但最后却晚节不保,惨死在他人手中。第一名: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降于禁、斩庞德。可谓英名传天下,但是失败却是来的如此突然,大厦倾于一刻,让看的人都觉得措手不及。一生斩人

  • 揭秘英勇的赵子龙 赵云竟是文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赵子龙是文臣还是武将,大家众说纷纭,但因史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此被定为武将,而说他是文官又从何说起呢。网络配图赵子龙的五虎上将身份,主要形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但在《三国志》里却无这方面的记载。《三国志》对赵云的描述,可以用机智、忠义、勇敢这几个词来概括,但书里并无一句

  • 曹操纵横天下的秘密武器:竟然就靠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三国时局,可以说,在战术层面上,曹操并不比对手强大,也没有占到很大的优势。可是曹操有一个强大的智囊集团,进行战略方面的策划,这点才是曹操傲视天下的绝对优势。开始的时候,曹操与吕布争霸濮阳,相持不下。曹操虽然有众多谋士和名将,可吕布也不逊色。谋略方面,陈宫是三国的天才军师,战术高手。战斗力方面,吕

  • 汉初三杰中张良和萧何都能善终 韩信为何不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初三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初三杰里面,萧何与张良都算得上是善终,只有韩信早早的死在了吕后手中。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韩信与萧何、张良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只有他不得善终?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四个字——“功高震主”。事实上,不仅仅是韩信,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

  • 皇祐二年杭州闹饥荒时,范仲淹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皇祐二年杭州闹饥荒时,范仲淹是如何解决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朝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设立花洲书院,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正是在这里,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后世士大夫一生追求的行为准则。其实,范

  • 慈禧逝世出殡的当日,为何会臭气熏天?味道从哪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慈禧逝世出殡的当日,为何会臭气熏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908年11月15日,一个荒凉而落寞的下午,奄奄一息的大清朝实际掌权者慈禧不甘心的闭上眼睛,三岁的溥仪哇哇大哭,大清朝乱成一团,至此这个在历史中充满争议的女性过完了传奇的一生,权倾一时的她为何死后一年才下葬,一年

  • 时而荒诞时而英明神武的明武宗朱厚照,他的身上有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明武宗朱厚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涯中,时而英明神武宛如一代明主,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