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两位皇帝公开贬低长城?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两位皇帝公开贬低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87 更新时间:2024/1/6 6:32:01

当年批《河殇》时,我在军区政治部工作。只因《河殇》的反传统(歌赞蓝色文明,贬抑黄色文明),黄河、长城这类的自然、人类遗产也成了只许说好不许说孬的禁脔,甚至编造出长城是太空唯一看到的地球人类工程的欺天虚妄。一个偶然机会,看到鲁迅的一篇《长城》(载《华盖集》),颇觉惊异。他认为,长城“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特别是最后一句:“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鲁迅对长城的贬低与诅咒,引起几位战友的议论──这样的文章,如果换下鲁迅的署名,当今的报纸谁敢登。

网络配图

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桓谭《新论》)“可变资本”四十万,“不变资本”有多少?秦代以降,汉、隋及其间的北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有兴建,逮至明代,又一次创造了修筑长城之高潮,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举国体制”往往与专制政体相联系。以“举国体制”修筑长城,就与帝王脱不了干系。国人谈及史上有为之君,往往引用毛泽东诗句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修筑长城问题上,“秦皇”、“汉武”都是积极的推动者,至于“宋祖”,疆域不及幽燕,无险可凭,倒是挖了一些“地下长城”(二○○八年五月十八日《保定日报》)。倒是“唐宗”,在修筑长城问题上,别具只眼,特立独行。

长城既然是帝王的“保留项目”,赞颂长城也就成为官家的“专利”。只有作为社会良心的文人,才是批评贬低长城的主要群体。胡曾《长城》诗云:“祖舜宗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王翰著名的《饮马长城窟行》有:“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大抵代表了民意的声音。

其实,贬低长城的并非都是在野的士人,至少有两位皇上也持同样立场。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一。大唐帝国是在隋朝废墟上建立的,李世民执政之初,鉴于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隋书》卷二十四),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李世民告诫手下:“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新唐书.李勣传》)可见,李世民并未将长城看作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他对长城的作用与意义评价并不积极。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突厥屡犯,边患日亟,鉴于秦汉以来防御匈奴的历史经验,朝廷官员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建言,“请修古长城”。李世民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资治通鉴》唐纪九)

网络配图

在他看来,扫清外寇,消除边患,缔造和平,修筑长城并不是正确选择。他对群臣说:“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新唐书·李勣传》)委派李勣,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在他看来,人才与人心,与长城相比,作用更加强大而持久。事实也是如此,唐朝政权经过“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中古时代的中国,也只在唐朝首都长安呈现过。外敌的消除,国势的昌盛,其所依靠的恰恰不是长城。

在中国,另一个贬低长城的领导人是清代的康熙皇帝。清取明而代之,八旗骑兵翻墙而来,夺关而入,对长城的防御功能如何,体会得更直接。康熙三十年(公元一六九一年)五月,总兵官蔡元报告,古北口一带,长城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有关部门“拟同意”并上报请示。康熙皇帝随即下达“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

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在康熙皇帝看来,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望于某项“安全设施”,即使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美国的“NMD”、“TMD”(战略、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网络配图

康熙圣谕中的“民为邦本”,虽然不能与“民主政治”相提并论,但它毕竟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守国之道”乃“修德安民”;“众志成城”则“边境自固”;“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民心悦则邦本得”。作为一个满族皇帝,见解如此,殊为难得。不特如此,康熙皇帝还曾赋诗对长城讽刺道:“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蒙恬所筑长城》)且不说唐太宗、清圣祖同样重视民心与人才,二人都曾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国势、版图、文化上的强盛与繁荣,不要说他们如何气吞万里,超迈千古,历史与时代或有不可比性,但他们与那些躲在古旧的城墙后面(甚至连城墙也已失去),恐惧地偷窥墙外的风景,自足地守那只残破金瓯度日的领导人,毕竟不是一个层次。

长城巍巍,边风瑟瑟。绵延万里、历经千年的古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作为物质存在,长城经历了巍峨壮丽与断壁残墙:作为历史存在,长城经历了金戈铁马与王朝更替;作为文化存在,长城经历了和亲出塞与大漠长风。千百年来,在国人心中,长城成了象征,成了符号,其中蕴涵的统一与分裂,开放与封闭,开拓与守成,华夏与夷狄,文明与蒙昧,远不是这道砖石建筑所能承载的。对于这一物质的、历史的、文化的遗留物,无论颂扬与批评,作为一个天地之间的无生命体,一切争议与纠纷似乎都缘于人们过多地赋予其灵魂与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醉死酒桌的北汉丞相:为外交任务被灌酒灌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近日,中部地区一位市长自己“爆料”,一年有日程安排记录的饭局超过1500多顿,平均一天四五顿,陪人喝酒宴会,实在吃不消。咋舌之余,联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官场,竟然有官员喝酒醉死。网络配图五代时,中国北方契丹所建立的辽朝对当时中原局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晋、后汉以及北汉几乎是在契丹扶持下建立的政权,所以,

  • 明宣德皇帝为何活活烤死亲叔叔并杀他家满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力摔皇帝,浴火赴死不偷生朱高煦只身出城后,立即被城外的官军捆绑了押到朱瞻基军帐前,朱瞻基当即命扈从的御史于谦朗声宣读其罪状。这个于谦就是后来在明英宗“夺门之变”后被杀的那位兵部尚书、写过《石灰吟》的著名忠臣。据《明史·于谦传》记载,当时他“正词崭崭,声色震厉”使朱高煦“伏地战栗”(怕是被气得,而未必

  • 历史上美艳动人的慎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的宠姬为慎夫人,史书上对慎夫人的记录不是很详细,关于她的出生年月更是不详,只知道慎夫人是邯郸人,长得十分美艳动人,并且擅长音律和歌舞,深得汉文帝的喜爱。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相关书籍,有记录慎夫人和刘恒的事情。公元前177年,正好到了秋天,长安郊外的花园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这些花朵异常繁盛

  • 袁盎是怎么建议汉文帝极宠慎夫人一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袁盎在汉文帝的时候,很受汉文帝的器重,汉文帝也很信任他,袁盎说的话汉文帝一般都会听。但是到了汉景帝继位,晁错当时是御史大夫,又因为袁盎和晁错向来不合,所以就派人查收了袁盎当吴国丞相时吴王赏赐的财物,并要论罪处罚,景帝就把袁盎贬为平民。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汉文帝时期,默默无闻的晁错因为和景帝联系密切,就官

  • 飞红巾人物形象分析:草原上的抗清女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对飞红巾简介之前,先来看看香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以及他的作品。梁羽生是和金庸、古龙齐名的作家,也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塞外奇侠传》和《七剑下天山》正是其代表作之一。而飞红巾,也是这两部小说的重要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飞红巾首先出场于《塞外奇侠传》,她是这部作品的女主角。关于“飞红巾

  • 李世民为何是高素质流氓:杀亲兄弟 还得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干掉正统太子大哥而做了皇位“合法继承人”的那些次子幼子们,属于“后太子”一列,他们几乎拥有一个共性,即大都是关键时刻敢犯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网络配图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流氓性格?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成功地升为“后太子”呢?就几个熟悉的例子品析有助说清。扶苏是胡亥的

  • 隋朝第一任太子杨勇竟被亲弟弟亲手赐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的第一任太子杨勇是被他的亲弟弟隋炀帝杨广亲手赐死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杨勇本来手握一副好牌,他在北周时期就担任了上柱国这样的高管,在朝中根基深厚,人脉广泛,隋朝立国后,又以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而且杨勇也能直言敢谏,为人宽厚,善待大臣,礼贤下士,简直就是明君的模样,因此杨勇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但是他却

  • 曹操并未行刺过董卓 遭其刺杀者实为宦官张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是不是因为相貌上的自卑,曹操年轻时颇为叛逆顽劣。《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按现在话讲就是愤青。一般来说,成大事者都比较早熟,我们曹操的青春期自然也比寻常人来的更早一些。就像郑智化的歌曲《年轻时代》唱的那样“衬衫的纽扣,要故意松开几个,露一点胸膛才叫男子

  • 季布是因为一诺千金而使他免遭祸殃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战败后,季布因为和项羽打了不少胜仗,是让刘邦很头疼的存在,刘邦心眼小,他一定要除掉这个曾经百般刁难自己的人,后来在夏侯婴的说情下,刘邦才饶了季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邦下令在全国通缉季布,并规定要是有人敢私藏季布,诛三族。季布逃到朱家,朱家是一位侠客,他敬重季布的能力,为季布的诚实守信所打动。朱家乘

  • 朱温荒诞无稽到与儿媳们性交易决定皇位继承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生于公元852年,卒于公元912年,是五代十国后梁的开国皇帝,人称梁太祖。那么朱温简介是什么呢?朱温是安徽砀山人,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朱温出生时,家中出现了红光,邻居以为朱温家着火了,便提水前来灭火。邻居刚到时,便听到朱温呱呱坠地大声哭泣。图片来源于网络朱温出生后,一介书生的父亲无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