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皇帝真的是无能之辈吗?怎么去看待他的理政水平?

道光皇帝真的是无能之辈吗?怎么去看待他的理政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76 更新时间:2024/1/19 7:58:17

道光帝的书屋悬挂着他自己书写的箴言:“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此处便可看出,他一直在砥砺自我的性情修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系统的宫廷教育培养下, “经史融通,奎藻日新”,因此深得嘉庆的喜爱。

虽然贵为皇子却能“日与诗书相砥砺”,在涵养上,他秉持“至敬、存诚、勤学、改过”也写成四个条幅,张贴左右,时刻惊醒自我的风度修为。

作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最大责任者,道光被后世调侃严重,把他描绘成吝啬如同乞丐,被内务府糊弄刷戏吃不起鸡蛋的一类糊涂皇帝。仿佛坐在帝国龙椅上穿着一身补丁的皇帝,是一位穷酸、愚蠢受任摆布的无能之辈。其实这完全是野史的一贯描述手法,在宫廷生活严肃的清朝,作为掌控大清的道光在内政和用人上相当强势且可圈可点的出色之处。本文从他召见臣下对话作为入手,以此将历史的实际面貌呈现一二。

林则徐、陶澍、曾国藩和张集馨的任用和召对谈话完全清晰看到道光的理政水平并非平庸,相反是非常透彻,对矛盾所在一语中的。

一、对林则徐的知遇之恩,在鸦片战争后不断加大对他的提拔和使用力度。

道光二年的时候,林则徐受到道光帝的首次召见,在谈话中,道光对他的考察结果对他做了一次通报:“汝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接着林则徐向道光帝请示此后政务方向道光回答说:“照从前那样做就好了”《林则徐日记》。

“知人难,得人尤难,汝当知朕之苦衷,一切勉力而行,毋负委任,朕有厚望焉。”林则徐在收到道光这样富有感情的批复后,感动得“再三跪诵,感极涕零”,在回复道光的奏折中表示:“殚竭血诚,一切认真办理,以期仰答鸿慈。”林则徐发自内心对道光帝存有深厚感激之情,虽然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被贬黜新疆,也是道光帝的无奈举措,这也解释了林则徐后来得以复职并出任重要的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可以解读为林则徐成就来源于道光的重用,一个人再有能力,却没遇到伯乐,最终一事无成的有的是,因此道光是改变林则徐一生的那个最大平台。

二、对陶澍的重用,快速推进治理海运问题,最终成为名臣。

陶澍,在道光登基的第一年终于迎来了自己政治上的春天,由正四品的道员升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此前他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督察员御史,再到川东兵备道。但是始终未能再进一步。正是在道光的提拔下,他才真正找到了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转年,道光又将他提升为二品的布政使,道光三年,再度升任安徽巡抚,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四年之间,道光改变了陶澍的人生走向,因此也开了陶澍施展能力,在地方大显身手的机会。

道光十一年,陶澍给皇帝上了一道《现在盐务、灾务、并拿获匪犯办理各情形折片》的折子后得到了道光的批复:“裕国而安民,通商而除害。汝为干国良臣,而朕亦获知人善任之美名,实有厚望焉。”为了对道光的知遇之恩的报答,他给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绕案风情,尘埃扫除吏牍;举头日近,光明洞照此心。”“要半文不值半文,莫到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此后在陶澍的主动作为下,海运漕粮等一系列重大事务出现明显效果,多次受到道光奖励。

因此在道光十八年,将陶澍任命为两江总督时,道光给出了自己为何持续重用他的原因:“谕两江总督陶澍知之:朕看汝爽直,任事勇敢,故以两江重任……若能大法小廉,奉行以实不以文,何患政事不理,百姓不安乎?无如世风日下,人心益浇,管不肯虚心察吏,吏不肯实意恤民,遇事则念及身家,行法不计及久远,朕所惧者在此,所恨者亦在此。”因此,道光认为陶澍受到重用主要是人才难得,尤其是“河工、盐务、均系兼辖,尤当实力讲求,破除一切积习,渐复旧规。”最后总结说:“如何而能若是?曰:在得人。毋忽,毋忽!”

正是在道光主要的勉励和鼓舞下,陶澍最终成了一代名臣,因此道光也是他最大的发展自我的平台。

三、亲自考察张集馨,多次了解地方实际,成了感动张一生的人。

道光十五年,在中进士不久的张集馨出任翰林院,有机会走近了道光。在第一次见面时,道光简要了解了一下他的简历后,勉励他读有用之书,“无徒为词章所困也。”怕他不理解,又进一步解释说:“汝试思之,词章何补国家,但官翰林者,不得不为此儿。”

又问到张集罄的老家情况时,道光突然大声问:“你那南方年年闹水灾,将如之何?”紧接着张集罄一一为道光皇帝解释。看得出这次面试,道光对张集罄很满意。末了,道光嘱咐说:“汝在家总宜读经世之书,文酒之会,为翰林积习,亦当检点。”

因此可以看到,道光用人比较务实,由于对张集馨印象很好,在第二年的五月,将他外放地方官锻炼,在谈话中,道光对他说:“汝乃朕特放,并无人保举。”并讲了很长一段任用官吏的理论,大意是你的品学我很了解,然而吏治如何必须要有地方政事的历练,京官和外官不同,你虽然不至于胡作非为,但是你只管做好自己却不能察办吏治,还达不到我的目的。州官过于闲杂,你当明察暗访,报告督抚,如果督抚隐瞒,责任和你没有关系。接着道光帝说出了一句非常有见地的话:“捐班我总不放心,彼等将本求利,其心可知。”因此道光用人上颇为英明。

此后又对他不断提升,在张集馨即将上任的四川按察使时,道光嘱咐他“诸事整顿”。担心对方不能理解,耐心解释:“譬如人家有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塌,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任听破坏,必至要动大工。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即曲突徒薪之论也,汝当思之。”《清宣宗实录》

又问他说近年来四川总督谁最优秀?张集馨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道光就说琦善办事老练,又问裕成如何?张敷衍回奏说“中正和平”,道光则说“嫌他太软”,不过无人可用,还是派他去做川督,预料他“大约整顿未能,亦未必敢坏地方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张集馨被调整到陕西督粮道,在谈话中,道光表示:“如丁忧又耽阁三年矣,粮道自然管粮,不知管地方否?”张集馨回答说:“管西、乾、漉三个地方”,道光问,“哪个乾字?”对答说:“乾坤之乾”。接着道光说:“汝外官已久,首府、道员已做过,朕不必与尔多言。汝操守甚好,汝今此去更要坚持,老而弥笃,人臣所以励晚节也。”

五年后,当得知道光去世的消息后,张集馨悲痛万分,“惊悉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五中催裂,去年在园殿召见,仰瞻圣容,颇觉丰满,声音亦极洪亮。其时闻圣躬稍有不适,未了其遽舍臣民而归天上也。”并且张集馨认为自己“一介书生,自通籍后,仰蒙特简,恩施稠叠,追念二十余年豢养深恩,不觉涕泗横流 ,不能自己。”最后悲伤到“形神几丧”的地步。此外,更为重要的曾国藩也是因为道光在十年之内七次对其培养提拔,最终为清朝储备了一位难得人才。以此可见,道光的内政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究竟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会赚钱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人物,中国从古至今最厉害的人,历史上不出名但很厉害的名将

    如果有人要问哪个名将的一生最完美,最羡煞旁人,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范蠡。网络配图范蠡的一生真的太完美了,作为军事家他一手策划了勾践卧薪尝胆后对吴王夫差的复仇之战。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帮助落难的勾践励精图治,把国破家亡的越国重新拉回的正轨,甚至具备一举灭吴的强大国力。作为一个男人他怀抱千古美人,与西施泛

  • 朱元璋设立不许宦官干政铁牌被哪个太监派人砸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宦官当政,朱元璋时期的太监,朱元璋是不是太监

    明太祖朱元璋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有鉴于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在皇宫门口树立了一块三尺高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用这条铁打的规矩来警戒后世。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把这块铁牌扛过来了。后来,突然有一天,这块铁牌竟然“神秘失踪”了。此事调查多年,一无所获。铁牌是怎么消失的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从故纸堆

  • 秦始皇雄才伟略,为何正史要写的这么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秦始皇,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人们往往能够记得坏的东西,所以都记住了他修长城劳民伤财,苛捐杂税。然而除了这些,始皇帝之才,结束分封制,开启郡县制,促成了中国第一次有组织的统一,并开启了民族统一的新纪元。说起促进民族统一,比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促成了大国的形成。包括开疆扩土,东到东海,南

  • 揭秘卑微的奴隶如何逆袭成最高军事统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马邑伏击战之后,汉匈关系进一步恶化。匈奴从上谷入侵,烧杀抢掠,边境官民死伤惨重。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已有所准备的汉武帝正式开始了大规范反击匈奴的战争。卫青也由此迎来人生的一个崭新阶段。他第一次领兵作战参与了关市之战。元光五年(前130年,一说为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分兵四路出击关市附近的匈奴军

  • 三国揭秘: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网络配图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

  • 三国演义背后的冤案,诸葛亮从刘备身上抢多少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刘备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刘备是个除了仁义得近乎虚伪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一生东奔西跑的到处寄人篱下,自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诸葛亮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命运之神开始倾向刘备的了。赤壁曹操大败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刘备了,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先取荆州再得益州。终于有了自己地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网络配图公元前494年,

  •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 诸葛亮真的如此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珍惜人才?刘备“三顾茅庐”究竟是何原因?大家都知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而三顾茅庐,大家都感叹刘备的诚心与毅力而且能够慧眼识人找到自己的好帮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就因为自己一位谋士的引荐就坚信不移?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

  • 揭秘秦始皇一生不立皇后 只因喜好男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秦始皇,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13岁继位称王,22岁罢黜吕相总揽大权,33岁就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传奇,然而他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其中就有为何一生不立皇后。关于秦始皇一生不立皇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让人意外或者感觉荒谬的原

  • 一代猛将不懂鱼水之欢,唐太宗居然亲自给他上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隋末唐初,猛将、名将人才辈出,薛万彻就是其中的一位。说起薛万彻,还真是了不起的一员猛将,在玄武门事变中,薛万彻誓死保卫太子李建成,一直到后来李建成兵败身亡。虽然薛万彻在这次事变中扮演者“谋权串位”的角色,但是李世民因为赏识其军事才能,赦免了他的罪,不仅册封他为将军,还把自己年轻漂亮的妹妹丹阳公主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