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没有选择赵云,是何用意?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没有选择赵云,是何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2/4 9:12:46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病逝于永安宫。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一听就哭了(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是记载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的一段文字,这也是刘备诸葛亮被称为君臣典范的由来,只有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看了之后直撇嘴:“以谲诈相尚,鄙哉!”

有人顺着康熙的话茬往下联想:“刘备托孤的时候,赵云正按剑坐在幕后,只要诸葛亮表示接受刘备的盛情,或者刘备看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只要咳嗽一声,赵云冲出来就把诸葛亮砍了!”

康熙是不是以己度人,刘备有没有防范甚至斩杀诸葛亮之心,这个且不去管他,我们要问的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赵云在干什么?如果赵云也在白帝城,刘备为啥对他没有半句嘱托,反而让降将李严当了顾命大臣?

这些问题,看《三国演义》是得不到准确答案的,我们只能从三国正式史料中去寻找答案,首要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刘备驾崩前,赵云在哪里?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引用了《云别传》的记载,证实赵云当时已经到了白帝城:“(赵云劝阻伐吴)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赵云到了永安,曹丕又派遣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吴将陆逊害怕腹背受敌,就撤兵回去了,孙权也再次向刘备认怂求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这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如果孙权第一次求和的时候刘备就答应谈判,即使不能要回荆州全境,讨回一两个郡还是有可能的,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糜芳、士仁、范强、张达也都会被绑着送到刘备面前。

刘备打了败仗才答应讲和,已经没有资格讲什么条件了——正史中这四大叛徒,没有一个受到惩处。

刘备与孙权讲和的时候,赵云正在永安拱卫“陪都”,也就是说,赵云就在刘备身边。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赵云不是在永安吗,怎么跑到白帝城去了?

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因为白帝城托孤,在正史中就叫永安托孤:“先主自猇亭还秭归,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记载了鱼复、白帝、永安的沿革:“鱼复县(巴东)郡治。公孙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魏元帝曹奂年号)初复。”

上述史料可以证明,刘备托孤的时候,赵云就在白帝城(永安宫),但是他的官爵实在有点提不起来:获得“一身是胆”、“虎威将军”的名号后,赵云好像就被刘备忘记了,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拿下成都,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驾崩,赵云十年间一直是杂号翊军将军,至于爵位,很不好意思,既不是关内侯也不是亭侯,按照当时的说法,那就是“白身”。

刘备要讬孤寄命,当然要找比较听话而且地位比较高的大臣,诸葛亮和李严都符合这个标准: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并在张飞遇害后领司隶校尉;李严是犍为太守加辅汉将军,章武二年晋升尚书令(相当于荀彧的职位),刘备伐吴,诸葛亮并没有表示反对,体现了丞相的大局观——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并没有公开反对刘备伐吴(也不可能反对,因为没有荆州,隆中对就成了空谈,兴复汉室也遥遥无期),国有大事,丞相必须与皇帝步调一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不但是一位猛将,更是一位诤臣。在蜀汉集团,敢跟刘备当众叫板的,只有关羽和赵云——关羽曾经拒绝接受刘备加封的前将军名号,赵云两次批评刘备:刘备要把蜀中有主田宅分给功臣,赵云反对,刘备听了;刘备要伐吴,赵云还是反对,刘备没听,结果一败涂地。

赵云有个性有想法儿敢说敢做,这样的人当顾命大臣,显然是不合适的,前有霍光后有鳌拜,顾命大臣太硬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个性耿直再加上地位较低,赵云是不会成为顾命大臣合适人选的,至于刘备托孤的时候,赵云会不会手握“蜀主剑”躲在帷幕之后,这种事情还真不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刘备为了刘禅能顺利接班,狠心除掉了比较刚强的养子刘封,就是因为养子和义子有本质不同:养子改姓,有继承权;义子不必改姓,也不享有同等继承权。刘封恰恰是有继承权的改姓养子——他原本姓寇。

不管刘备有没有命令赵云藏在幕后,赵云都不会有意见,因为当时的事情明摆着呢:刘禅是赵云从万马军中救出来的,后来刘禅差点被孙夫人拐跑,又是赵云孤身涉险抢了回来,赵云既是刘禅的保镖,也是刘禅的保姆,这两人感情之深,已经不需要刘备絮絮叨叨,赵云会一直把刘禅当亲儿子一样呵护。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刘备故意把加封赵云这个人情让刘禅来做,而且可能已经事先安排好了,于是刘禅刚一即位,赵云不但升官封爵,而且成了军中实权人物:“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中护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也就是说,自大司马大将军以下,赵云有监管所有将军的职权,而且还兼任禁卫军司令,只听命于皇帝刘禅一人。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李严,都没有权利对赵云发号施令。赵云薨逝后,他的两个儿子接了班,禁卫军还是归赵家管:“云子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

有人说现行的《三国志》断错了句或印错了字,赵统的官职是“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或“虎贲中郎将、行领军。”

不管怎么理解,赵云的在刘禅即位之后,都是官不高但权很大,顾命大臣也动他不得,这就是刘备给刘禅的最后一道护身符——有赵家将在,刘禅的皇位可保无虞。

这样一想,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刘备是当世枭雄,不可能对任何人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让赵云按剑坐于幕后观察诸葛亮的表现,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了父亲的人都知道,为自己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不算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将领乐毅的一生有何巅峰时刻?经历了哪些大起大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这段荡气回肠的大动荡、大变革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胸怀天下、满腔有热血的豪情英雄,他们中有的是变法图强,虽九死其尤未悔的时代先驱;有的是手掌千军,睥睨天下的百战之将;还有的是铁血丹心、出淤泥而不染

  • 武士彟:武则天的父亲,因李渊的死,悲泣呕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因病驾崩,享年七十岁,但他的死对于唐朝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分量了。此时李世民更关心的吐谷浑之战,唐朝取得了胜利,大家都在欢呼庆祝之时,有一人因李渊的死,悲泣呕血而亡,这个人就是时任荆州都督的武士彟。他是武则天的父亲,与李渊的关系很不一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唐宣宗为什么无法扭转大唐颓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国势早已不再像前期那样辉煌强大,一步步地在走下坡路。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到了唐文宗和唐武宗时期,唐朝的国势已经相当的衰落。在外,各地节度使手握重兵,中央正在被逐渐架空;在内,宦官势力已经彻底掌握中央禁军,权势熏天。原本,唐文宗想利用外部势力除掉宦官,却因

  • 朱慈炯隐姓埋名64年最后为何会被抓?康熙又为何食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治隆唐宋,是清代对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乾隆六次南巡祭拜时更是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熙此举,既笼络了汉族士子,又让许多心向明朝之人大为安慰。随后,康熙表态:敕访明后,备古三恪之数,且举元后蒙古之恩礼不替为证,天下未尝不闻而义之……“三

  • 本是亡国公主,却深受隋朝两位皇帝喜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应该都学过《泊秦淮》吧,诗中提及的“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陈叔宝写的《玉树后庭花》,陈叔宝沉溺美色、荒淫无度,这首歌是夸张贵妃等人漂亮美丽的恭维之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这首歌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写完歌不久后,陈国就被隋文帝杨坚给灭了,而陈后主陈叔宝则是

  • 袁绍率领的关东联军攻打时,董卓为何要逃出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公元189年5月15日刘辩继位为帝,史称少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此之后,朝堂被外戚何进把持,宦官们为了自保,也为了夺权,他们设计将何进诛杀。但在此之后,袁术等人杀入宫中,大肆诛杀宦官,以至于宦官张让等人不得不挟持少帝与陈留王逃出洛阳

  • 大清最有名的才子:纳兰性德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过一个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此人,就是纳兰性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康熙帝的皇子保成名讳,遂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出生于清朝顺治十二年,即1655年。纳兰容若出生于满洲正黄旗,其父纳兰明珠是叶赫那

  • 不弃糟糠之妻的汉宣帝刘询,他有多深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语有云:“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世间男儿多薄幸,君王更是如此。但也有专情的帝王,比如不弃糟糠之妻的汉宣帝刘询,他登上皇位后,不忘结发妻子许平君,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深情的一道诏书。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昭帝驾崩后,因没有子嗣,只能从宗室中挑选合适的人继位,最终昌邑王刘

  • 关羽敬佩之人除了吕布外 关羽还对哪些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向来都是傲慢之人,能让关羽瞧得起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关羽除了吕布之外,能让关羽佩服的人还有哪些?第一位,自然是关羽的结拜大哥刘备!就算不服天下人,也必须要服气这位传销界的鼻祖人物刘备。刘备是不是皇室后裔,后世还在争论,但是在关羽心目中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实行藩封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藩封是古代封建社会下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的地面称藩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之前,历史上有过几次分封诸王的行动,而影响比较大的,首先就是汉初的郡国并行,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其次就是西晋的分封,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然后就是元朝的诸王出镇制,这个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