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成龙一生有多清廉?让清朝三代帝王都在被他折服

于成龙一生有多清廉?让清朝三代帝王都在被他折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75 更新时间:2023/12/16 13:42:20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初名臣、循吏。在二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一、三考“卓异” 于成龙

清廷在入关后逐渐建立起了系统的官员考核制度,即每三年对全体官员进行一次涉及操守、才能、政绩和年龄等多方面的考核。对在京官员的考核称为“京察”,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称为“大计”。考核优异者称 “卓异”,有劣迹或病老者称“劾”,介于两者之间不好不坏的称“平等”。其中仅有获得“卓异”的人,在事迹经过层层上报、复核后,会获得面圣和擢升的机会。

因而清廷曾对各地大计考核为 “卓异”的官员制定明确的数量限制——“道府州县官十五选一”。对于“卓异”者,朝廷还要求必须做到在任职期限内无摊派、无滥刑、无盗案、无钱粮拖欠、无银米亏空,所辖境内百姓安居、地方治理日有起色。且即便能满足以上严苛条件,如果该官员在该地任职未满三年,或在任职期间受到过处分革职或病愈改为内用,都无法获得“卓异”的评级……如此看来,要获得一次“卓异”已是不易。

但清廷确实又出了这么一位奇才——他四十五岁才成为一名七品小县令,却在之后的二十年间三次夺得“卓异”之评价,最终连升十一级。他便是于成龙,一位被康熙帝当面盛赞为“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的清代名官。

二、于成龙的治理之思

于成龙成长于明清之际。明末崇祯年间,他考中副榜贡生 ,却因时局动乱而未能步入仕途。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已经四十五岁的于成龙才被安排前往今广西柳州的罗城任知县。而彼时罗城归入清廷统治还不到两年,当地局势尚且动荡,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在于成龙到任前,前两任知县就一个病死在了上任途中,一个弃官而逃。

然而本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决心,于成龙最终还是辞别妻子,骑着驴来到了县衙都只是三间破茅草屋的罗城 。任职期间,随同前往的五名仆人死的死,逃的逃,只有于成龙踏踏实实地采用“治乱世,用重典”的思路,严惩当地各类罪犯,组织乡兵抵抗盗贼,招募流民恢复生产,新建学堂和养济院……

康熙六年(1667),朝廷组织大计考核,于成龙本没有被列入“卓异”名单。但时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认为罗城能在短短七年间恢复安定,走繁荣,离不开于成龙的苦心经营。故而金光祖将于成龙破格推举为“卓异”——这也是在那次考核中广西唯一的一位“卓异”者。

因为成为广西唯一一位“卓异”者,于成龙随后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他的新上司、时为四川巡抚的张德也对其政绩作出了极高的正面肯定。一年多以后,于成龙又调任湖广黄州府同知。

相比于罗城或合州,黄州要富庶得多。可于成龙仍旧面临巨大的挑战:黄州多地方武装,时刻威胁着清廷对这一带的统治。为此,于成龙多次深入基层,时装扮为农夫、游客,甚至乞丐,以深入了解各地匪况。据说他还在衣服里专门缝制了一个布袋,内里装着他从各地搜罗的匪况资料,“探袋中勾捕无不得”。

且不仅追捕有一套,于成龙还极为擅长断案。他主张“慎刑”,不仅通过“宽严并治”逐步消解了黄州的匪患,还明察秋毫地断了许多疑案、重案。因而在康熙八年(1669)朝廷再次大计时,于成龙在湖广总督蔡毓荣的力荐下再次荣获“卓异”。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又升任福建按察使,并接手了一堆震惊全国的大案——“通海案”。通海案是系列案件的总称,涉及因违反清廷海禁政策而需要被处罚的上千人。对于清廷而言,这些本是可以一刀切的案件。但于成龙考虑到如此易使福建人民与中央离心,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他在上任后重新审议了大量案件,为多人平反。

后来,因害怕惹事而曾反对重审案件的福建巡抚吴兴祚都忍不住上书向朝廷举荐于成龙:“成龙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屡申冤抑……为闽省廉能第一”。于是康熙十八年(1679),于成龙再次获得“卓异”之称,并升任福建布政使。

也正是在第三次成为“卓异”者之后,于成龙接连被破格提拔,先后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以及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还特意召见了于成龙,当面盛赞他是“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

三、于成龙的当代价值

能超越无数蒙满官员,成为康熙帝心中的“清官第一”,于成龙的清廉可见一斑。因为“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民众们甚至还戏称他为“于青菜”。可就是这“于青菜”,在今日依旧也应当常青。

以民为本、反腐肃贪、脚踏实地、奉法循理、宽严相济、严于律己……“于青菜”的“清”,可谓是“清正廉洁”的“清”,是“清风正气”的“清”,是超越了“大清”而足矣流传继承的“清”。如此之“清”,才是今日值得向往并为之努力的“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郭兴:明初猛将,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初名将郭兴(1330—1384),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他最后结局如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郭子兴十分赏识朱元璋,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郭兴与弟弟郭英也转投朱元璋麾下,成为朱元璋的宿卫。随军攻克滁州、和州,又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太平府、溧阳、溧水,英勇善战,威名远播。至正十六年(1

  •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是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出现的,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中,以东汉、唐朝、明朝三朝的宦官最为出名。例如,明朝的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人,皆因权势熏天而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反观清朝,真正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宦官并不多,除了晚清时期的李

  • 鸿门宴上范增扮演着什么角色?他是何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鸿门宴上,刘邦以如厕为由,中途离开饭局,留下张良致歉。张良面见项羽,赠送白璧一双,项羽接受玉璧,置

  • 历仕六朝的明朝重臣:揭秘胡濙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胡濙(yíng),明朝初年重臣,他一生历仕六朝,最后善终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胡濙(yíng),字源洁,号洁庵。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明代年间大臣、文学家、医学家。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去全国各地寻觅建文皇帝朱允炆下

  • 揭秘:明朝的西厂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西厂是明代特有的官署名字,全名“西缉事厂”。西厂是干什么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宪宗时为提升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以外加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统称厂卫,用宦官汪直为提督,其权利超出东厂,活动的范围自在明遍布全国各地。西厂的组员和东厂一样全是由锦衣卫中选拨

  • 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明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土木之变,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信息不准而兵败瓦剌的事情。那么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明朝开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入明朝边境线,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战,准备

  • 刘于义:清朝一代贤臣,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刘于义,知道的小伙伴可能不多,他是清朝一代贤臣,最后结局如何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346年前的今天,1675年3月2日(农历1675年2月7日),刘于义出生。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刘一夔之子,刘复之父,武进西营刘氏第十一世。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学者

  • 揭秘:大诗人白居易坎坷起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如此有名,可他的一生却不顺遂。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和李白、杜甫起名的诗人白居易,文学成就极高,但他的一生,却不是很平坦。白居易出生

  •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他既有改变六朝诗歌纤巧绮靡弊病的意识,也有自觉的审美追求,所作诗歌骨气端详,语言明净,生气饱满,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但是关于王勃创作时到底是饮墨还是喝酒的细节,一直聚讼不休,实有必要加以辨别,以

  •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是什么样的?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江左纵奇才,三次辞元廷根据《明史·刘基传》记载: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仕宋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