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大臣陈梦雷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最后结局如何?

清朝大臣陈梦雷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90 更新时间:2023/12/14 1:09:02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终年69岁,传位于第四子胤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雍正是一位比较有个性的帝王,他登基不久,突然和一位72岁的老臣过不去。雍正下旨将这位老臣赶出京城,流放到黑龙江,让众臣非常诧异。

这位72岁的老臣,名叫陈梦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人。

雍正在谕旨上说:

“陈梦雷原叛附耿精忠之人,皇考宽仁免戮,发往关东,后冬巡时,以其平日稍知学问带回京师,交诚亲王处行走。累年以后,招摇无忌,不法甚多,京师断不可留!”

上述这段话出自《清世宗实录》,雍正的意思是说,陈梦雷在三藩之乱时曾投奔耿精忠,康熙将他发配辽东,饶他不死,后来又让他回京城帮诚亲王允祉(康熙第三子)编书。但是,陈梦雷为人招摇,在京城多行不法之事,这样的人万万不可留在京城!

公平地说,雍正皇帝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但他也有瑕眦必报的性格,陈梦雷已经72岁高龄,雍正还要如此对待陈梦雷,难道他和陈梦雷有仇?

答案是否定的,雍正和陈梦雷不熟,也没有仇恨,他之所以这么做另有原因。只是,雍正没有想到,陈梦雷虽然被流放到黑龙江,但他“命硬”,13年后,雍正驾崩,陈梦雷还活着。陈梦雷一直活到90岁。不仅如此,陈梦雷给中华民族留下的遗产,非常珍贵。本文,笔者将带大家了解陈梦雷,通过这位悲情的老人,了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一、被康熙流放

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福建闽县人。他出生于顺治七年,12岁就考中了秀才,是闽县远近闻名的神童。康熙九年,20岁的陈梦雷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位列二甲第三十名。因为殿试时表现优异,陈梦雷被选中庶吉士。

注意,和陈梦雷同榜的进士榜中,还有两人后世比较出名,一人是当时的“探花郎”徐乾学,此人是清代名臣,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另一人是当时的二甲第二名的李光地,此人后来官居文渊阁大学士,是康熙最为宠信的汉臣,没有之一。

我为什么要提徐乾学和李光地呢,因为接下来这二人还会出现,尤其是李光地。

《清史稿·李光地传》云: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乞省亲归。

陈梦雷是福建闽县人,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二人既是福建老乡,又是同榜进士,还同在翰林院做了三年同事。在封建社会,官场上最注重三个关系,分别是“同乡、同科、同事”,这三个关系,李光地和陈梦雷都占全了。因此,不用想也知道,二人关系匪浅。

康熙十二年,三年的庶吉士散馆,陈梦雷向翰林院请假,要回福建探亲。巧合的是,李光地也请假回乡,二人携手回乡,不亦乐乎。然而,就在这一年,二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因为三藩之乱爆发了。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造反,以迅雷之势控制了云贵两省,由于消息对外封锁,康熙等十二月底才得到消息。第二年春天,就在康熙仓皇派兵镇压吴三桂的同时,远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和吴三桂遥相呼应。

很不巧,耿精忠造反的时候,陈梦雷和李光地正好在福建。耿精忠为了让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下令在福建搜罗名士,抓捕朝廷官员,李光地逃到山上才得以幸免,但陈梦雷因为父母被耿精忠抓获,只得束手就擒,他被“请”到了靖南王府,成了耿精忠的幕僚。

后来,李光地将耿精忠造反的消息以及福建叛军的军事部署情报全部密封在一个蜡丸里,派心腹之人翻越山林,送往京师,康熙这才知道耿精忠已反,于是派康亲王杰书亲自出兵福建,镇压叛军。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平定后,论功行赏,李光地因提供情报贡献卓著,从此得到康熙的宠信。而陈梦雷因为攀附逆贼,被康熙判处死刑,这一年,陈梦雷32岁。

好在,陈梦雷的另一位同科进士徐乾学多方奔走,为陈梦雷求情,最终,陈梦雷侥幸留的性命,被流放到奉天尚阳堡。

陈梦雷被流放后,他的父母承受不了打击,先后去世。他的妻子跟随他到了奉天,也病死在了那里。陈梦雷家破人亡,在辽阳孤苦伶仃。他在孤寂中开始沉淀自己,他著书立说,先后编纂了《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五部著作,得到了奉天官员的一致认可。16年后,陈梦雷的境遇终于改变了。

二、被李光地陷害

16年后,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巡视盛京,偶然间见到一首文采俱佳的诗,便问作者是谁。有人答是陈梦雷。康熙早已对陈梦雷没有印象,便召陈梦雷来见。此时,陈梦雷骨瘦如柴,康熙了解陈梦雷的过往后,觉得此人有大才,便让三皇子胤祉带他回京城。

在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没有圣旨恩赦是不能离开戍地的,康熙这么做,其实就是赦免了陈梦雷之罪。

让康熙没想到的是,陈梦雷看似低调,他来到京城后,却立即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因为陈梦雷直接攻击他昔日的老乡李光地,让李光地颜面扫地。

此时的李光地,正担任直隶巡抚,可以说炙手可热。陈梦雷公然写了一封与李光地的《绝交书》,在绝交书中,他言辞犀利,愤然写李光地“卖友求荣”。

按照陈梦雷的说法,当年三藩之乱,他因为父母被捉,只得委身于耿精忠。虽然他身在叛军,但却一直心向朝廷。后来,李光地为了收集耿精忠叛军的情报,秘密来找过陈梦雷,约定由陈梦雷在靖南王府中拿到情报,再由李光地负责送往京师。二人合力,为朝廷效忠。

第二次秘密见面时,陈梦雷不辱使命,把自己从叛军那里得到的全部消息密密麻麻地写在纸上,交给了李光地。李光地果然将消息送往京城。陈梦雷在文中斥责李光地:

“挨延半载,始肯遣人。则尽易臣疏,削去臣名!”

意思是,李光地为了贪功,说消息都是他一人搜集的,压根没有提陈梦雷的名字。

所以,等耿精忠覆灭,论功行赏时,陈梦雷不是功臣,而是叛军同党,最终被流放到奉天。

陈梦雷入狱前,曾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作证,李光地都不发一言。若不是徐乾学极力为陈梦雷求情,陈梦雷早就身首异处了。

陈梦雷的这份控告,言辞凿凿,让当时炙手可热的李光地陷入舆论漩涡,李光地最终只得反咬一口说:

“臣上蜡丸书是他定的稿,实实无此事!他落难时,臣曾派人持书于福州见他,邀他共谋,他一字不答!”

李光地的意思是,当初我提供的情报绝对没有陈梦雷什么事。福州兵乱时,我曾经派人拿着书信去找陈梦雷,希望陈梦雷和自己合作,但陈梦雷没有答应。

李光地不愧是后来做大学士的人,他的言语看似为自己辩驳,实际上非常狠辣。陈梦雷说李光地“卖友求荣”,李光地的这番话,分明是说陈梦雷对叛军忠心耿耿。

整体来说,陈梦雷和李光地当年的事情,只有他二人知道,现在二人各执一词,无从分辨真假。所以,这毫无疑问是历史公案。

第一,陈梦雷被流放了16年,落魄半生,归来已经不是少年。而李光地是直隶巡抚,康熙面前的红人。按理说,陈梦雷巴结李光地还来不及。若不是心中有莫大的冤屈,陈梦雷根本没有必要去得罪李光地。

第二,陈、李之争过后,康熙的态度非常微妙。陈梦雷没有遭到任何处罚,而李光地虽然深陷舆论漩涡,但依然被康熙重用,多年后还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按理说,李光地身处高位,陈梦雷身无官职,如果他诬陷李光地,这属于构陷朝廷命官,是重罪,康熙放任陈梦雷,又没有为难李光地,只有一个解释:康熙是相信陈梦雷的,但因为李光地是康熙的宠臣,对康熙忠心耿耿,康熙不愿意为了一个书生而损失一位朝廷肱股,更不愿意轻易推翻自己昔日的判决。

《清史稿》其实也有偏向陈梦雷的意思,曰:

精忠乱作,光地使日蚃潜诣梦雷探消息,得虚实,约并具疏密陈破贼状,光地独上之,由是大受宠眷。及精忠败,梦雷以附逆逮京师,下狱论斩。

综上所述,陈梦雷注定是个悲情人物,他的委屈,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

三、被雍正收拾

且说陈梦雷控告李光地不成,此后数年,他和李光地彻底绝交,潜心在胤祉府中编书,由于他学识渊博,此前又有著书的经验,因此很得胤祉的重用。

在康熙的诸位年长的皇子中,大阿哥胤褆性格张扬,二阿哥胤礽乃当朝太子,四阿哥胤禛低调内敛,只有三阿哥胤祉的性格最为斯文,也最像文人。因此,胤祉平日结交的文人才子较多,陈梦雷在胤祉府中,倒也是还算惬意。

康熙四十年,陈梦雷见胤祉府中书籍庞杂,便有心编著一部收揽其他书籍资料的类书。胤祉觉得这个建议甚好,便上奏给康熙。康熙一直想造就文化盛世,他龙颜大悦,拨给胤祉5000两白银,让陈梦雷来完成这个文化高峰,并且亲自给这部巨著命名为《古今图书集成》。

关于这部书的意义,我下面还会讲到。

陈梦雷接到任务后,兢兢业业,伏案疾书21年之久,在康熙驾崩前已经快完成了。但遗憾的是,这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注上陈梦雷的名字,因为雍正不允许。

其实,在康熙四十五年,陈梦雷把自己编撰未完的《古今图书集成》呈给康熙看,康熙就对这部书赞不绝口,还赏赐陈梦雷一座宅邸,并且给陈梦雷题字。由于这部书实在太过宏大,尽管三阿哥胤祉雇佣了大量文人来帮助陈梦雷,但还是未能在康熙有生之年编撰完成。

雍正登基后,《古今图书集成》还有少部分没有完成,但雍正却好像和陈梦雷过不去,刚登基就把陈梦雷流放到黑龙江。正如本文开篇提到的那样,雍正认为陈梦雷此人是耿精忠的余党,这么多年不知收敛,因此一纸圣旨,把陈梦雷流放到了苦寒之地。

可怜陈梦雷,此时已经72岁,默默无闻地编书21年,连行礼都没来得及收拾,就被雍正派人从书案前拉走,流放黑龙江。

接下来,雍正立即派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撰和校对《古今图书集成》,待书成后,抹掉了陈梦雷的名字,作者成了蒋廷锡。

陈梦雷一介文士,只想在书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雍正为何要和他过这个古稀老人不去呢?

其实,雍正并非针对陈梦雷,雍正针对之人,乃是陈梦雷背后的胤祉。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其中,最先倒台的是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后来,在举荐新太子之事上,八阿哥胤禩太过冒进,遭到康熙的忌惮,从此从候选人名单中踢出。待太子第二次被废后,三阿哥胤祉成了康熙名义上的长子,再加上胤祉背后的文人众多,胤祉夺嫡之念昭然若揭,这让雍正颇为不满。

因此,雍正登基后,立即干了三件事,第一是召十四阿哥胤禵火速回京奔丧,第二是封八阿哥胤禩为廉亲王,让他和胤祥、马齐、隆科多总理事务,第三件事就是让三阿哥胤祉去守皇陵。第二年又抓住胤祉之子弘晟的错处,继续削弱胤祉。《清史稿·诸王传》云:

世宗即位,命允祉守护景陵。雍正二年,弘晟得罪,削世子,为闲散宗室。

其实,雍正做的这三件事大有深意,召胤禵奔丧,是为了夺走他的兵权;加封胤禩,是因为胤禩背后的力量太过强大,雍正要笼络和分化这些人。而让胤祉去守皇陵,很明显是打压胤祉。因为胤祉背后有许多文人,他们没有胤禩背后的力量强大,但需要提防,因此雍正必须捏住他们的“七寸”。

打压胤祉还不够,陈梦雷是胤祉的招牌,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胤祉奉了康熙的旨意主持编修的,若这部书完成,功劳必然会被记载胤祉头上。因此,雍正为了削弱胤祉的影响力,决定把陈梦雷贬到黑龙江,派翰林院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来主持编修。这样一来,这部鸿篇巨著的功劳,就落在雍正朝了。

所以,陈梦雷被贬,始终都是雍正打压三哥胤祉的手段之一。

可怜陈梦雷,年轻时被李光地陷害,流放盛京,后来终于回京,没想到到了72岁,却再次成为牺牲品。人生悲剧,莫过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飞在演义中与正史上的形象有何差别?是黑脸大将还是儒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评价张飞是什么样的人,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把三国演义当正史

    三国演义中,朝廷为了镇压黄巾之乱开始召集各路抱负不凡的英雄,涿郡人物刘备便出场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书中提及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可以自顾其耳,免冠如玉,唇若涂脂,而这也就成为了后世对刘备的第一印象。在此之后,刘备就遇到了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

  • “宋末三杰”之一陆秀夫:揭秘其波澜壮阔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的最后一位,南宋民族英雄陆秀夫。他的一生有多传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性格沉稳,立场坚定陆秀夫于1235年,出生在楚州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3岁时,他的父亲把家迁徙到了镇江,陆秀夫在此读书长大。在百余名同学中,老师特别器重他,并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陆秀

  • 郭守敬:揭秘元朝历史上著名科学家的成长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朝的发明,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要贡献在,我国元代郭守敬

    元朝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是怎么成功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下面就来说说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与创造发明。一.从小勤奋好学,年少初露锋芒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出生在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他的父亲早逝,由其祖父郭荣抚养成人。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

  • 从出身贫寒到闻名天下,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出身贫寒的人,出身贫寒,为什么把王冕放在第一回

    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到成为著名诗人,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出身虽贫寒,但好学不倦王冕于1310年,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他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是个官僚家庭,其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

  • 金末元初著名教育家:许衡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古代教育学家

    金末元初理学家、教育家许衡,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为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自幼好学,面对诱惑能自律许衡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的阳缓里(今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许家世代务农,但许衡自幼勤奋好学,且天资聪颖。

  •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是怎么进行创作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代杂剧代表性作家,四大杂剧作家,后期元杂剧作家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怎样进行文学创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出身好,恰逢乱世;父奔忙,受名家教育白朴(1226—约1310后)元隩州(今山西河曲旧县)人,原名桓,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其祖籍为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南京汴梁(

  • 明英宗朱祁镇因宠信宦官吃过哪些苦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明英宗是不是昏君,朱祁镇喜欢太监

    这位明朝皇帝经历非常复杂,不仅二次登上皇位,成了明朝的第六任与第八任皇帝,而且还充当过阶下囚(瓦剌军俘虏)等角色,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少年即位,太皇太后听政,后被宦官篡政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他于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427年1

  • 李贤:明朝一代名臣,揭秘其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败家子方继藩原型,明朝那些事王阳明,明朝名人录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明朝大臣李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说说李贤一生传奇的故事。一.登进士第后入仕,初期不顺但侥幸逃脱李贤生于明成祖永乐六年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他从小学习非常刻苦,于宣德七年(1432年)考中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又登进士第。从此进入明宣宗朝服务,起初

  •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朱祁钰在位期间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炳添未来想扎根基层,形容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成语

    今明代宗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他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在国家危难、前皇帝被俘之际,他挺身而出,即位称帝,并且在位期间能励精图治,重用贤臣,且渐开中兴,可称得上是一位英明之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然而,由于朱祁钰私心太重,做皇帝的欲望不断增强,导致他没能善终,并饱尝了被明英宗复位

  • 历史上真正的苻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雄主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何评价苻坚,苻坚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前秦苻坚墓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由来,想必大家都听过。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御驾亲征,率领八十万大军准备一举灭亡东晋一统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不曾想,东晋一众名将以区区八万军队打赢了这一仗,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战,打出了谢玄、谢安等人的青史威名,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