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的暴君之名是怎么来的?他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朱元璋的暴君之名是怎么来的?他做了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90 更新时间:2024/1/22 4:23:02

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上世纪,以吴晗为首的诸多学者,将朱元璋人设为暴君,有人提及“僧”“光”等字眼,朱元璋立马杀之,湖南街头有人画了一幅大脚婆娘的画像,朱元璋立即下令“湖南街杀”,执行命令官员理解为湖南皆杀,以至杀光了湖南人。除此之外,火烧庆功楼,心狠毒辣冤杀无数开国功臣等的故事就更是广为人知了。总之,关于朱元璋残暴杀人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2010年,《权力野兽朱元璋》一书出版上市,封面除了刺激眼球的文字,就是一幅让人见之不寒而栗的朱元璋歪把子脸的图片,嘴角两侧各露出一颗令人恐怖的尖锐利齿,仿佛择人而噬的野兽,古今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暴君形象扑面而来。古今朱元璋的暴君形象,在这一本书的封面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朱元璋有没有做过那些事,史书上一笔一划记载得很清楚,答案是对部分功臣动过手,但残杀百姓纯属子虚乌有。更为重要的是,翻开朱元璋的历史,他固然没有做到不伤百姓一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在封建王朝时代,朱元璋善待百姓的程度堪称数一数二,甚至说第一也不为过。

01

朱元璋是超级赤贫出身,标准得一穷二白,属于最底层的百姓,但这样的身世也让朱元璋非常了解底层百姓生存状态,了解地方底层官吏盘剥百姓的诸多手段。为政之道,首先是要了解真实的情况,然后才能正确施政,所以朱元璋搞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奇葩政策。

如今谈起治理一方,往往要求官吏积极下乡,但朱元璋却是不准官吏下乡,原因就是防止官吏下乡扰民。以今天的要求来看,朱元璋完全是在瞎搞,但以当时社会环境与官吏素质来说,不准官吏下乡的确能更好地保护百姓。还有准许百姓捉拿贪官进京告御状,强盗人数直接关系官员饭碗,向百姓宣传律法,喜欢卫所制度“不废百姓一米而养百万兵”等。朱元璋还多次越过官僚体系,直接发布大诰,鼓励全国百姓遇到不平之事可以直接告御状。这些政策看似奇葩,有效性值得怀疑,但保护百姓利益的出发点无疑值得赞扬。

对于城内百姓,或流落到城内的百姓,朱元璋沿袭了宋代开创的漏泽园和惠民药局这两大福利机构之外,还首创了世界第一批养济院。漏泽园,就是政府开设免费墓葬地,让贫者死后有立锥葬身之地。惠民药局,就是以成本价面向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养济院,就是收养穷人、乞丐、残疾、老人等的场所,朱元璋曾说“只要是无家可归者,或者没有了生产能力,都能住进养济院。”先不谈明朝后期执行如何,单说朱元璋重视这些福利机构,就足以说明朱元璋心中真有百姓。

朱元璋要让“民有聊生”,反过来就让“官不聊生”,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点是严厉的治贪政策,下令“但凡贪官贪够六十两银子的,全部格杀勿论”,甚至很多是被剥皮充草。明朝中后期,这一政策实际上已经无人执行,但朱元璋肃贪的祖训还在,也的确让很多官员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因此纵观明朝官员,才华横溢治政高明的清官廉吏数不胜数,清朝出了几个如于成龙等清官就大肆宣扬,但这些人放在明朝还真不算什么。

当然,有人说朱元璋善待百姓动机不纯,目的是为了维护朱明江山,维护明朝统治者的剥削统治。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在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御制皇陵碑》中,描述了朱元璋凄惨的身世,却更能看到朱元璋对百姓的同情之心。

大致意思是,艰辛务农,朝夕彷徨,天灾瘟疫四起,父母兄长先后去世,却连一块葬身之地都没有。雇主刘德不仅不给一块地,反而还催讨债务,邻里见之同情,却无力帮忙。雇主刘德兄长刘继祖大发善心,给了一块葬身之地,但却只是草草掩埋,所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之后,二哥年少体弱,家里无以为生,长嫂哭着带侄子回到娘家,二哥与朱元璋商量,决定兄弟异路“各度凶荒”,同乡汪氏老母同情朱元璋,就备好香火,将朱元璋送到寺庙做小沙弥。

御制皇陵碑位于安徽滁州凤阳县的明皇陵,是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在准备碑文时,担心儒臣粉饰他的身世,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于是亲自书写重立新碑,叙述了他的人生凄惨经历,直到统一全国的简略过程,文字通俗易懂,但读来却让人肝肠寸断,古今没多少人比朱元璋家更惨了。谈及古今帝王,有谁比朱元璋身世更惨,更为了解下层百姓的苦难?

另外,通过朱元璋亲笔题写的公开亮相的《御制皇陵碑》,也可见文献上污蔑朱元璋见不得“光”、“僧”,隐晦身世的说法是多么的无稽之谈。

毫无疑问,朱元璋的诸多善待百姓之举,必然与他的经历、以及对百姓的同情密切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即便退一万步来说,朱元璋善待百姓纯属居心叵测,但对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实惠,朱元璋的善待百姓之举,难道不是让百姓得到实惠了吗?况且,为何古代那么多口口声称“为民”的皇帝没有这么居心叵测?

02

朱元璋狠不狠?毫无疑问得狠,但这种狠辣针对的是官员与军将。

李善长胡惟庸、蓝玉……一个又一个开国功臣被杀,牵连数千人,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后人见之,就认为老朱心狠手辣,与勾践一样,“狡兔死、走狗烹”,为了维护皇权剪除异己不惜残杀功臣,于是给朱元璋冠以暴君之名。

但得出这一结论之前,先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功臣有没有犯法?对于这些功臣,史书上大多记载早年如何作战英勇,在关键战役中力挽狂澜,但在明朝建立之后却语焉不详,往往只是“所行多不法”这五个字。因此,后人的确无法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什么恶事,于是阴谋论者就将原因归咎于朱元璋想要维护皇权,所以才会残忍地清除功臣。

明朝初年,朝廷政局错综复杂,既有淮右勋贵与皇权之争,也有朱标早逝留下的储君(朱允炆)危机,更有贫民出身、容不下勋贵祸民的朱元璋,因此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原因也非常复杂,单纯一两句话说不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朱元璋不是疯子,不会不顾一切的、没有缘由的肆意诛杀功臣。

胡惟庸谋反案中,胡惟庸冤不冤?史书记载,胡惟庸排斥异己、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还不向朱元璋汇报,就擅自加以处理。甚至,当时犯官妻女只准勋臣家使用,但很大一部分却被胡惟庸等人截留。

蓝玉案中,蓝玉的确有实力谋反,但究竟有无谋反之心不好说。不过,蓝玉却一点都不清白。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御宴上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责备他。后来,蓝玉嫌弃自己官小,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可见,蓝玉为人非常骄纵,史书没有记载的其他害民之事可能也不少。

空印案中,即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就相当于先签字,再写内容,这是元朝的玩法。是个人都知道,一个正常的国家肯定不能这么玩,里面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了。朱元璋知道之后,认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书簿册作弊,就严惩了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簿册者。

郭桓案中,户部侍郎郭桓等官员,勾结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涉案金额骇人听闻。后来,这件事被揭发出来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处死了不少官吏。与此同时,为了追赃,朱元璋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

明初四大案中,朱元璋处死的功臣官员,肯定有一些是冤枉的,但绝大多数必然都有取死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功臣勋贵在建国之后,史书上往往只说“所行多不法”,但在这五个字的背后,可能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田园被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哭告无门。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经警告官员勋贵们,“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尔等当深念之。”既然有人伸手,再加上剪除淮西勋贵和加强皇权的需要下,朱元璋自然不会客气。

与历代开国皇帝相比,朱元璋对勋贵官员少了一分宽容,多了一分狠辣,这是无可置疑的,应该与朱元璋贫民出身息息相关。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却是一定程度上的大快人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朝诋毁朱元璋就罢了,如今已经21世纪了,却还有很多普通人不分黑白地指责朱元璋为暴君、权力的野兽之类,实在令人无语。如果身为官绅,指责朱元璋残暴的话,还可以让人理解,但如果身为群众一员,对眼前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但却又贬低一位维护百姓利益的皇帝,心疼犯法被杀的功臣官员,这岂非是非不分?

满清入关之后,汉奸范文程曾经说过:“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士为秀民,就是说士绅地主是老百姓里的精英!因此,清朝建立过程中,尽管百姓苦难前所未有,但还是通过笼络秀民夺得天下。在此基础上,清朝康雍乾三个皇帝,尽管在善待百姓方面远逊朱元璋,但如今名声却是轰隆隆作响,各种清宫剧的盛行仿佛也在说清朝远超明朝。可见,善待百姓难有好名,恶待官绅必留恶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高翔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右将军和左将军差不多,掌管的是右路大军,也是负责军队的防御和战时军事行动,秦汉时期不常设,三国时期的张飞、徐晃等人都担任过这个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右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

  • 历史上汉初三杰的后代都是什么下场?都得以善终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提到汉朝的建立,就不得不提到秦末的楚、汉争霸,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交锋中

  •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回忌讳夺门二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有与外人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父子、母子、叔侄、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为夺皇位,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亲兄弟。清朝康熙

  • 山河未靖,国家未复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处死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高宗杀岳飞,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岳飞都还没有收复江山,宋高宗为什么还要杀岳飞?宋高宗和岳飞之间有什么矛盾?国破山河在,城深草木春。靖康之难使得大宋王朝原本花团锦簇的美好江山,突然之间变得千疮百孔,四处漏风。徽宗、钦宗落入敌手,大宋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大宋被迫启动了应急预

  • 李时勉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明宣宗重赏他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太宗后期昏庸知乎,历史上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

    在古代的时候,只要能够讨得皇帝开心,或者是立功了,肯定会得到很多的赏赐,而这赏赐中有很多,要么是金银珠宝,要么是封侯封王,也有可能就是加官进爵。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非常大方,逢年过节,都喜欢给大臣们发福利。例如,过年的时候,朝廷重臣会收到20万钱、200斛粮食

  • 曹宇,曹操最长寿的儿子,其子曹奂成为魏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子女众多,仅见于正史的,便有25子6女,另外还有3位养子,可谓多子多福。而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曹宇一人几乎活过了整个三国,它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他备受明帝曹叡信任,差点当上辅政的大将军,儿子更是登上皇位。曹宇(?-278年),字彭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生母为环夫人,与

  • 历史上有诰命夫人这个官职吗 她们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古代诰命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诰命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诰命夫人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历史上存在这个官职吗?不过,对于古代读书人乃至武将来说,能说得出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封妻荫子”(说想当皇帝是会祸灭九族的)。而所谓“封妻”,就是让妻子成为“诰命夫人”。那

  • 地主刘德欺负过小时候的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后是怎么对待刘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刘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朱元璋小时候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朱元璋当好皇帝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当初的刘德的?刘德的下场又是什么?“刻薄寡恩”,这是很多人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印象。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很多人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那小时候欺负过他的地主刘德,又是

  • 从高度信任到不信任 赵普和赵匡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赵普和赵匡胤,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赵普拥戴赵匡胤之功又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人,赵匡胤晚年为什么不再信任赵普了,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尽管很多开国皇帝都有卸磨杀驴的行为,赵匡胤也有杯酒释兵权的行为,但他并没有对赵普这样做,而是封赵普为宰相,大小事情都跟赵普商量。但是,开宝

  • 关羽“爱兵如子” 关羽被杀时身边的手下为何抛弃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临死前身边还有十多人,手下的人为什么会抛弃关羽?关羽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关羽都可谓是一代豪杰。虽说武圣是清代捧出来的,但关羽能够镇守荆州,说明了他不仅是一个勇武之人,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