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能事业名誉双丰收?

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能事业名誉双丰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90 更新时间:2024/1/17 0:01:0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介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与文学家姚广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姚广孝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适时进退,则他就能获得事业与名誉的双丰收。

一.年轻出嫁,精通三教,力劝燕王起兵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族世代行医。1348年(至正八年),年仅14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他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曾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学有成就的姚广孝不甘心出家生活,不断寻找外出做事的机会。1375年(洪武八年),当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时,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但只获赐僧衣,并没有谋求到职务。毕竟明太祖当时身边的能臣太多了,刚出道的姚广孝资历还远远不够。

1382年(洪武十五年),姚广孝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当时因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道衍(即姚广孝)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有机会与燕王朱棣相谈甚欢,并要求跟随朱棣前往北平(燕王的领地)。姚广孝到北平后,虽任庆寿寺住持,但他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并不合时宜地实行了削藩之策。先后有五个藩王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姚广孝认为自己干一番大事业的机遇到了,于是,他密劝朱棣起兵,朱棣担心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坚定地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姚广孝还向朱棣推荐了相士袁珙、卜者金忠等谋士,促使朱棣下定决心后,进行了暗中拉拢军官、勾结部队,并招募勇士等准备工作。接着,姚广孝他亲力亲为,帮助朱棣训练起部队来。他秘密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打造军器,为不让噪声外传,他组织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并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被迫决定立即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则奉命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

二.为明成祖夺皇位屡建功

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起初并不顺利,是姚广孝在关键时刻的出谋策划,才让他化险为夷、转危为安。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却难以破城。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因将士已经疲惫了,建议班师。朱棣于是退回北平。后来,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朱棣再次退了军。

在二次失败退军后,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姚广孝审时度势,对朱棣极力劝谏道:“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最终赶走了建文帝,称帝为明成祖。

三.谨慎辅佐朝政,逐步退出第一线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称帝后,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后又拜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明成祖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对他的尊重。

此后,明成祖经常往来于南京、北京之间,并几次征伐蒙古,姚广孝都奉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1407年(永乐五年),姚广孝又奉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

面对皇上的荣誉及重视,姚广孝没有居功自傲,却采取了谨慎辅佐朝政,逐步退出从政第一线的态度。当明成祖命他蓄发还俗时,被姚广孝拒绝了;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然不接受,他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穿上朝服,退朝后便换回僧衣。

姚广孝还注重积德行善,当他到苏湖赈灾时,就前往家乡长洲,将获皇上赏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了宗族乡人。当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进攻京城时,姚广孝曾把建文帝的谋士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已经病重不能上朝,成祖数次前去探视,问他有什么要求时,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曾被怀疑协助建文帝逃跑下狱已有十余年)。成祖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了出来。

四.皇帝尊重,文臣配享太庙

不久,姚广孝因病重不治而逝世,终年84岁。明成祖为他废朝二日,并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还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以示重视。因姚广孝曾任太子少师之职,辅佐太子朱高炽留守南京监国,所以后来成为明仁宗的朱高炽对姚广孝也是满怀崇敬之情的。

洪熙元年三月二十日,姚广孝去世七周年纪念日时,明仁宗特命将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通观明太祖,太宗开国两朝配享太庙名单中,16位功勋自中山王徐达以下,皆为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仅有姚广孝一人。由此可见姚广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

总之,明朝政治家、佛学家与文学家姚广孝,是明成祖为取代建文帝,而兴起的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如果能懂得适时进退,则他就能获得事业与名誉的双丰收。

姚广孝的经历发我们:当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义不容辞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应做之事,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当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适时进退,在必要之时急流勇退,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让我们祖国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司马懿死了以后,曹叡死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修和曹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和司马懿相比,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操是一代雄主,一生杀人无数。但纵观曹操杀的这么多人中。杨修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死的人。曹操杀了杨修后长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而杨修自己都说:“我嘴这么欠,

  • 历史上公孙述为何会被全族被诛?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一、入蜀称王公孙述王莽新朝末期,社会各个阶层都深陷动乱:朝中内斗;农民起义;地方豪强或拥兵自保,或投靠武装集团,或联合自立……一时间,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即便是地处西南,与外界沟通有着诸多不便的四川

  • 作为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为何能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他在关键时刻向朱元璋献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立国方略,在军事上又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谋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明太祖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功成名就的朱升,适时激流勇退,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从而成为朱元璋手下难得全身而退的开国

  • 汉武帝为什么要任用酷吏 汉武帝到底有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重用酷吏,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武帝为什么喜欢重用酷吏?汉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酷吏对汉武帝的作用很大吗?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1秦始皇作为中国汗青上的第一个天子,良多人都晓得他的名字,而秦始皇的作为现实上也是颇受人唾病的,而秦始皇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即是秦始皇本人喜好

  • 李世民四妃之一的阴妃,为何会因为儿子而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阴妃,即阴氏德妃,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的女儿,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生下皇五子李佑,封为德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阴妃出身于武威郡阴氏,是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之女。大业十三年,效忠隋朝的阴世师阻止李渊攻破长安,后来又杀死了李渊子李智云、挖李家祖坟。李渊破长安之后处死了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战果累累,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傅友德之子,四大名将之首,战国四大名将下场

    明朝学者焦竑曾评价说明太祖在建立明朝时期的麾下武将中,常遇春如果排第一,那排第二的一定会是傅友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排名,并不是按功绩大小,而是以将领的勇猛程度来说的。在焦竑看来,洪武三年常遇春去世之后,傅友德俨然是洪武朝第一猛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是吹嘘,

  • 卫青死后汉武帝就灭了他的家族 卫青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卫青死后的大将军是谁,汉武帝对霍去病有多好,卫青与汉武帝的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卫青家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青一死,汉武帝就下令灭了他的家族,卫青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汉武帝为什么会拿他的家族下手?难道说卫青功高震主吗?一、外戚之痛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外戚就一直存在。自刘邦开国平天下之后,吕后一族就成为了他赖以支撑的重要力量,在此情况下,外

  • 南宋名将吴玠的一生有何贡献?他是如何对抗金兵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有位名将一生战功00,西汉时期的名将,西汉六大名将

    岳飞是众所周知名气比较大的南宋抗金名将,尤其是他带领下的岳家军更是无人能挡。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实还有一位用兵完全不弱于岳飞,他近乎百战百胜,还曾以数千兵马大败十万金兵,保全了四川之地,可以说此人有能力、有思想、有战绩。此人就是吴玠。那么,吴玠为何能打败凶悍难缠的金兵?让人意外的

  • 正史与演义中吕布的形象有何变化?为何会被逐渐美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演义和正史不一样的地方,演义和正史的区别,吕布历史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与刘关张三兄弟在虎牢关大战。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但实际上,在正史之中,吕布的年龄应该比曹操还大,而且从来都没有吕布外貌的相关描述,战功也担不起“天下第一”的名号,武力也只能说颇为勇武,即便有单挑并战胜了对方的记

  • 刘备出身在乡下 汉室族谱为什么还能查到刘备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献帝查刘备族谱,三国演义刘备查家谱视频,刘备是否真的汉室子孙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出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又出身乡下,汉室皇族族谱为为什么还能查到刘备?刘备自称汉室后裔是不是真的?到了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刘氏子孙高达十万多,他们都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皇帝的权力被缩小,宦官外戚还有军阀等的权力都渐渐升高,整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