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东吴作为胜利的一方 东吴到底得到了什么

夷陵之战东吴作为胜利的一方 东吴到底得到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57 更新时间:2024/1/26 13:43:10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东吴最终获得最后的胜利,吴国最终到底得到了什么?

相信大家对三国都有所了解,了解途径最多的大概就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罗贯中先生所著的小说,当然也有部分历史发烧友研究过陈寿先生所著的《三国志》,比起演义,《三国志》更贴近于正史,但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吴国的着墨都并不太多。

尤其是《三国演义》,其间充斥着尊刘贬曹,无视东吴的核心思想,以至于几千年来曹操一直都是奸臣的代名词,孙权也在被无视中成了黄口小儿,而在真实历史上,曹操是一个有才能有胆识的权相,孙权是个有战略头脑的一代雄主。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事情和曹操没什么关系,我们把重点放在孙权的东吴身上,看看东吴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战役,夷陵之战。有史学家认为,这场胜利对东吴并无利益,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夷陵之战对东吴这个割据国度的意义,而东吴从这场战争中又得到了什么?

第一,战争方面。了解历史的人都了解,刘备东进的目的一是为关羽报仇,二是占领荆州,之前的一篇文章我已经提到过刘备并没有七十万大军,而吴国也没有二十万大军,兵力比并非3.5:1如此悬殊,双方兵力基本都在五万上下,算是持平。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备进兵秭归,兵四万余”可以见得,甚至作为进攻方的蜀汉兵力还略少一些,加上蜀军没有靠谱的军师,没有合适的大将,而东吴以陆逊不逊于当年周瑜的才干和谋略,在水军优势的情况下,击败进攻方的刘备并不困难,所以火烧连营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在预料之中。

那么单就战争角度而言,东吴成功阻止了蜀汉达成其克复荆州的战略目标,并且成功歼灭蜀汉大军主力,取得了战争胜利,保住了荆州四郡,也挫败了蜀汉的野心使其不敢也无力再次东进。可以说,此战为东吴争取到了相对安定的地缘环境。

第二,政治方面。有些读过历史的朋友一直感觉夷陵之战损害了吴国和蜀国的关系,对兴复汉室不利,但殊不知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你就已经被《三国演义》洗了脑,失去了作为历史研究者的客观。因为三国中,只有蜀国的战略思想是北伐抗魏,兴复汉室,东边的吴国从来就没这么想过,而且恰恰相反,人家就想在江东安安稳稳待着,我不打谁谁也别打我。至于损害实力这点,笔者更不认同,东吴的实力并没有被实质性削弱,反而在此战后获得了无形的增强。

大家可以好好读读之后的三国历史,蜀汉和东吴之间再也没有过战争,连摩擦都没有。而且就在仅仅一年之后,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东吴立刻和蜀汉完成了二次结盟,此后的四十多年一直没出任何问题,直到蜀汉灭亡。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夷陵之战后的吴蜀二次联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盟,远比第一次刘备心怀鬼胎,遮遮掩掩,四处找空子钻来的实际,因而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阶段性结论,夷陵之战,并没有损害吴国蜀国的关系,相反,还促进并巩固了之后的吴蜀二次联盟。

第三,国策方面。这点其实很关键,东吴政权在孙策死后就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当初孙策活着的时候想着的是逐鹿中原,统一天下,而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提出的指导纲领是“固守三江之险,静观中原之变”,而鲁肃在之后更完善了这个大战略的战术细节,即“进可横扫中原,退可雄霸一方”,说白了人家东吴的国策跟进攻没有啥关系,属于积极防御战略。

当然人家也有这么做的资本,一是有地利“三江之险”,二是兵力充足“带甲百万”,还有水军优势,最后整个国家心态良好“江汉为池,何惧之有”,就是俩字,不怕。提起底,东吴国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耗”,耗到你们内乱,耗到你们撑不住来打我,打我你也打不过,以逸待劳,积极防御,最后至少也能保住自己一亩三分地。所以在国策上,夷陵之战也未能改变东吴的国策,相反,夷陵之战的整个过程都是东吴自身战略战术思想的具现化,因此,此战更加坚定了东吴上下对国策的贯彻和实施,提高了凝聚力。

第四,地缘方面。在刘备借荆州以后,曹魏攻打东吴走的是庐江到合肥再南下的线路,对东吴而言,和北方的庞然大物硬碰硬十分危险,一有闪失必然就是亡国,比如赤壁,比如建安十九年的曹操亲征,都很危险,不过还好,三军用命,军师靠谱,没出岔子,但是这危险的地缘环境也确实让当年的东吴没什么发挥空间。但自从建安二十四年夺取荆州以后,北方的曹魏大军就算是倾力南下,东吴也没有亡国危机了,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必须两线进攻才可能有战果,但两线进攻的绝大部分结果就是没有结果,毕竟神如郭嘉的谋士,曹魏政权也没出来第二个。

而如果蜀国进攻,在孙权没有江陵之前,关羽从江陵带兵出征,优哉游哉江上漂一天就能打到孙权行辕,但在江陵归属东吴以后,刘备就算是东征,也得出川,先过三峡天险,然后才能顺流而下,这可不是一天两天才能做到的事情,而这个时间足够东吴做出预警和反应了。因此在地缘上,夷陵之战巩固了东吴政权对江陵要地的控制,使其地缘优势相对明显,在其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下,可保国土不失,政权不亡。所以,夷陵之战对于东吴而言,积极意义极大,百害无一利的观点并不正确。

夷陵之战的胜利不仅使东吴巩固了优越的地缘条件,也打消了蜀汉对荆州的野心,而且巩固荆州尤其是江陵一带还使魏国对东吴的南侵变得困难重重,同时,此役的胜利使东吴君臣上下对既定国策方针的贯彻和执行力更上一层楼,也为东吴政权此后几十年的延续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比我们想象的厉害更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唐朝第三位皇帝,武则天是他的妻子,因为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存在感实在太强,大家往往会忽略了李治,但实际上,正史当中的李治,其实并非一无是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版图最为庞大。唐朝在李治的带领下,上接贞观之治,下启武

  • 刘备巅峰时期的领土有多大 其和两国相比差距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刘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备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刘备当时的领土有多大?刘备和其他两国相比,差距有多大?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作为汉室宗亲,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辗转多家势力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刘备占据着荆州大部分地区,他

  • 唐睿宗李旦的经历有多离奇?他为什么被叫做“六味帝皇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睿宗李旦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孩子,是唐朝第五位也是第七位皇帝,后世给他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外号——六味帝皇丸,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为什么叫他‘六位帝皇丸’呢?因为李旦他们一家人,可以组团做皇帝!李旦他爷爷李世民是皇帝,他爹李治是皇帝,他妈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

  • 探索杜甫的人生经历,他的诗在当时并没人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的一生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李重茂的皇帝生涯为何会如此短暂?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重茂是唐中宗李显第四子,虽然是唐朝皇帝但是在位时间很短也不被正史承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曾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他爹去世后,他依法继承了他爹的皇位。然而仅仅十七天之后,上朝的时候,他姑姑就忽然帮他宣读了一份退位诏书,让他禅位给他四叔。等到这份诏书被读完之后,还没

  • 刘邦建汉之后只分封了八位异姓王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我们都知道,刘邦建汉之后,分封了八位异姓王,即韩信、彭越、英布、张耳、臧荼、卢绾、吴芮、韩王信。但分封异姓诸侯王,只是刘邦安抚人心的权宜

  • 司马懿在面对空城计的时候 司马懿为什么不派一个士兵先去探探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和空城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葛亮在使用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心里是怎么想的?司马懿为什么不派一个士兵去试探一二?为什么很多人就那么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就比古人聪明呢?但凡能够在历史上出现的人物,都是当时全天下最顶尖的人物,是我们这些平常人遥不可及的存在。

  • 钟毓的一生有个贡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钟毓,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十四岁时起家任散骑侍郎。谈笑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对于钟毓来说,父亲钟繇作为魏国的太傅,自然可以称之为朝廷重臣了。比如曹魏后期,司马懿就曾担任太傅这一官职。至于钟毓的弟弟钟会,则率军参加了魏

  • 雍正帝的治国用人之术是什么样的?粘杆处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第四子胤禛继承皇位,年号雍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如果要评选驭下之术最高明的皇帝,清朝的雍正皇帝胤禛无疑可以排进前五名,甚至有人说他可以排进前三名。作为康雍乾盛世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雍正的功绩往往被人忽略,这

  • 为什么说韦皇后是个可怜人?武则天对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韦皇后,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她是个可怜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氏,在妙龄少女的时候,嫁给了唐朝的太子殿下。后来太子殿下成为了皇帝以后,她却仅仅只做了不到两个月的皇后,就被婆婆赶出了京城,在外漂泊十四年。十四年后,好不容易再次回到京城,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