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逊和东吴之间与血海深仇 陆逊最后为什么辅佐孙权

陆逊和东吴之间与血海深仇 陆逊最后为什么辅佐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98 更新时间:2024/1/22 3:36:18

还不了解:陆逊孙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当初杀了陆逊的老父亲,陆逊后来为什么会辅佐孙权?陆逊一点也不恨吗?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本就是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有的人上一秒是情同手足的同盟,而下一秒就变成了剑拔弩张的敌人。三国时期便是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三国时代,出现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政治意识有远见的曹操,胸怀大志、大器晚成的刘备,重情重义、心直口快的张飞。除了这些大人物之外,还有本文的主人公:陆逊。

陆逊作为吴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众人所知,但其实在他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故事。其实孙策便是陆逊的杀父凶手。

那既然陆逊与吴国之间有着如此的血海深仇,为何最后还是选择了辅佐孙权呢?这背后一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01杀父之仇

公元195年到200年,孙策意气风发,率领着自己的大军,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吞并了江东地区。

公元194年,孙策率领大军进攻庐江郡。当时,陆康任庐江太守。为了维护一方百姓,他拼死抵抗。孙策将陆氏家族团团围住,试图将他们困死。最后,陆康及其家族几乎全灭。

其实在这场恶战之前,陆康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提前将家族中的女眷和幼子送回了老家,其中便包括陆逊。陆逊很小的时候亲生父亲便去世了,陆康其实是他的养父。

无论是生父还是养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在所有人的眼里,陆逊一定会与孙策一行人势不两立。但令人惊讶的是,陆逊后来不仅选择了辅佐孙权,后来还与杀父仇人的女儿结为夫妻。

02江东士族

提到三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江东士族。

在那时,人口是决定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而要扩大人口,就一定要掌握人心。江东士族掌握着江东人口的命脉,掌握着江东的土地资源,自然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士族们的权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他们可以拥护一方势力,也可以轻易地舍弃一方势力。支持与反对,往往只在一个念头之间。决定性因素始终离不开利益二字。

江东士族们一开始支持袁术,希望他能够带领他们恢复汉朝统治,但袁术一直妄想自立门户,这与士族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这时,孙策发现了机会。他反对袁家,从而得到了一部分的士族们的支持。当然,孙策也有足够的实力。正是在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两种因素之下,孙策才能够平定江东。

然而仇恨是无法抹去的。孙策的父亲孙坚曾经残忍地杀害了圈子内好多大人物,孙策也几乎杀害了陆氏家族的所有人。这直接导致了孙策不可能得到所有士族们的支持。

孙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法——杀光不支持他的人。于是他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03和平相处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其弟孙权接手掌管吴国。此后三年,孙权广纳贤才,各路人才纷纷加入孙权的阵营。其中不乏江东士族子弟。

这些人才的投靠大大增强了孙家的力量,构成了大军的主心骨。

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两大集团,其中一个集团是淮泗士族集团,另一个便是江东士族集团,陆逊便是其中一员。

陆逊的加入令人费解,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孙权算是陆逊杀父仇人的弟弟,二人理应不共戴天。其二,陆康去世后,陆逊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代表了陆氏家族。如果他投靠了,就算是变相的屈服。

年仅二十多岁的孙权此时并没有绝对的领导能力,也没有对未来的明确的规划,而且还与江东士族们有着深仇大恨,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江东士族子弟主动加入孙权阵营呢?

04背后原因

其实一开始,江东士族的目的就是打败孙家的政权,恢复东汉统治。就算不能够将孙权赶出江东,也要给他们一记重锤。但是士族们远远低估了孙权的能力。

孙策的去世让吴国的政权开始混乱。许多官员不能信服年纪尚幼的孙权,企图夺权。这位小小少年虽然稚嫩,但实力超群。他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平定了江东的骚乱。

孙权这次平乱让江东士族们了解到了他的实力。他们彻底明白了,这位少年才是江东未来的主人,再也无法改变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无意义的挣扎,不如投靠孙权势力。

巧的是在这时,孙权为了防止错过人才,开始广纳贤才,对江东士族也不例外。正是孙权对士族人才的态度,改变了二者之前的关系。

江东士族也很会把握时机。如果士族子弟加入孙权一方,不但没有坏处,还能够增加士族的话语权,何乐而不为呢?与其被动等待淘汰,不如主动出击。

陆逊便是加入辅佐孙权政权的一员。他认清了当前局势,放弃了个人恩怨,放弃了复仇。孙权也很赏识陆逊这种态度的转变,于是一直将陆逊当作自己的一员大将。

孙权势力与江东士族势力的结合可谓是双赢。在士族的帮助下,孙权的势力不断扩张,地位更加巩固。同样,有了孙权作靠山,江东士族的利益也得到了维护。

05结语

很多人都不理解陆逊的新闻,也有很多人憎恨陆逊。但这同时也有很多人支持陆逊。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立场。

陆逊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必然会对杀父仇人和他的家族心怀仇恨。但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整个家族的未来,他只能将心头的怨恨放下。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明白什么都没有认清局势重要。

当然,在许多人心中,报杀父之仇比一切都重要,这也无可非议。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心中排名不同,每个人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

立场不同,责任不同,选择不同。如果你无法理解别人,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郭嘉的十胜论是什么?他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如今说起三国,经常会看到四处都在流传一句话,叫做“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熟读三国正史和演义小说的读者都知道,郭嘉只是曹营第二流谋士(在荀彧荀攸贾诩之下,与程昱董昭刘晔同列),而且过早辞世,并没有为曹操立下多大功劳,所以他的职务一直是“军(师、谋)祭

  • 孝德显皇后为何没进后宫就能被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入宫却被封为皇后,此女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个女人是孝德显皇后,她美丽端庄,性格极其温柔。她是个知识渊博的女人。她参加了道光二十七年的选秀,并受到皇帝的青睐,但皇帝没有让她进入宫中。相反,皇帝将她交给了当时的第四个儿子奕詝,成为了福晋。众所周知,这位皇子是咸丰皇帝。当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曹皇后有多雷厉风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曹皇后有多雷厉风行?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女子也曾经出现过在电视中,她就是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曹皇后。曹皇后的出身非常显赫,出身于“真定曹氏”家族,乃是将门之女,这样强大的家世背景足以让曹皇后荣登皇后之位。明道二年,在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被废之后,此时十八岁的曹皇后刚

  • 三国名将关羽在后世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由于演义的渲染,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被称关公,甚至被认为是“武圣”受后人崇拜。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关羽是东汉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史学上,关羽虽然勇毅,但远远没有达到“圣”的标准。然而,关羽个人形象,随着历史的车轮的旋转,渐渐

  • 惠妃:康熙四妃之首,儿子被雍正囚禁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却被雍正幽禁到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四年左右,康熙帝即将成婚之际,其实身边已经有了一批低级妃嫔,主要代表有两位,一位是荣妃马佳氏,另一位便是我们要讲的惠妃那拉氏。这两人在康熙早期妃嫔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康熙后宫的风云人物。说起这惠妃的出身,

  • 明光宗朱常洛为何在位仅一月就暴毙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为何上位仅一月就暴毙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常洛生母身份卑贱,所以他也一直不被明神宗喜欢,明神宗的皇后一直没有所处,后宫也是一直都没有嫡子,可是后宫郑氏很受明神宗的宠爱,郑氏成了后宫的皇贵妃后,就想着给自己的儿子皇三子谋储君位。每天在明神宗

  • 霍光在挑选新帝时选择刘询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贺(?-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根据史书记载,刘贺荒淫无耻,短短27年之内犯下1000多个错误,于是霍光与上官皇后

  • 历史上造反成功的四位大臣,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这四个臣子,篡夺皇位成功了,其中3人成了千古明君,只有一人身败名裂被唾骂了千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隋文帝隋文帝是可以比肩秦始皇的千古一帝,他当上皇帝后,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进行了大力改革,通过施行三省六部制,修订开皇律,以及减轻赋税,力行节俭等,让隋朝的经济很快恢复

  • 三国时期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四人是如何处理汉献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平六年(189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刘辩年纪尚幼,当时的朝堂暂时由何太后与其兄长何进把持。当时的宦官为了与外戚争夺朝廷大权的控制,双方不惜一切手段与代价。何进为了除掉宦官集团,他下诏让董卓率军入洛阳,希望

  • 借取孙权南郡之后却拒不归还,刘备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均将“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刘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刘备素有仁义之名,然而却在“借南郡”这件事上(历史上并无借荆州,只有借南郡),留下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名声,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对于这些志在天下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