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曹丕视为眼中钉的丁仪最后是什么结局?

被曹丕视为眼中钉的丁仪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4/3/19 9:49:23

丁仪(?一220年),他与曹植交好,却被曹丕视为眼中钉,最后结局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听闻丁仪很有才学,虽然还没有亲眼见到丁仪,就打算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丁仪,曹操在做决定前,还特意咨询了时任五官中郎将曹丕的意见。曹丕指出,女方嫁人都会比较在意男人的长相,丁仪此人眼睛有些问题,恐怕您的闺女不会高兴,我认为可以让她下嫁给伏波将军的儿子夏侯楙。曹操了解情况后,采纳了曹丕的建议。由此看来,此女正是我们熟知的清河公主,也就是未来打算公报私仇寻求谋害亲夫(夏侯楙)的曹操的长女。

曹操不打算将闺女嫁给丁仪后,亲眼见到了丁仪。在通过和丁仪议论后,曹操对丁仪的才能赞不绝口表示:“丁仪是一个优秀的士子,即使两只眼睛都瞎了,我也应当将自己的闺女嫁给他,何况丁仪只是眼睛小?我儿曹丕误我!”这话刺激到了丁仪,毕竟当时丁仪也需要通过这一层关系逐渐上位,同时也对曹丕的成见感到不满。

丁仪和曹植是好朋友,在曹操面前丁仪也常常夸奖曹植。当曹操有意立曹植为储君时,丁仪常常“蹦出来”对曹植一顿赞美,这严重影响到曹操对于储君的选择。而丁仪为了让曹植上位,他在建安十八年分别参与了对崔琰毛玠的陷害。根据记载,崔琰和毛玠都在那一年公开表示支持曹丕,这也是丁仪下手的主要动机。在这次丁仪的政治报复中,还涉及了何夔与徐奕等人。此事一出,大臣们对丁仪甚是恐惧。

话说话来,丁仪的弟弟丁廙也不逊色。根据史料记载,丁廙年少时就很有才学,长大后依靠他才学的积累也可谓博闻强识。因曹操善待,很早就被安排在公府“上班”,没过几年就担任黄门侍郎。而丁廙,也是坚定的“曹植党”。关于立储之事,当时的大臣们都不愿和曹操直言或多加隐晦。丁廙却偏偏逆流而上,借着一次机会,丁廙从容与曹操沟通世子问题。

丁廙表示,曹植仁厚孝顺、聪明绝顶、学识渊博且文笔绝伦。现如今天下的贤能君子,无论老幼都愿意跟曹植交往甚至愿意为曹植而死,这正是上天给大魏的福泽,让大魏永享国祚的征兆。

曹操询问,我是很爱曹植,我立他为储君会怎么样呢?

丁廙指出,国家兴衰,天下存亡并非愚劣琐贱的人能够理解的。我听说“知臣莫若於君,知子莫若於父”,如果君父不具备这些条件,这样怎么能了解臣子呢?况且,了解一个情况并非能从一件事或一样东西上了解,详细地了解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透彻。而您为君“圣哲”且对自己的孩子们都非常了解。如今若是下达正确的指令,放话让国祚永安,这正是上应天命,下合人心。我不怕招来杀身之祸,不敢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曹操听后对丁廙的表述非常赞赏。

丁氏二兄弟虽然官职不同,但在当时都以相似的方式为同一目标而努力。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曹植因饮酒过度逐渐让曹操极度反感,建安二十二年曹植擅闯司马门,让曹丕占据绝对优势。此事之后不久,曹操就立曹丕为世子。建安二十四年,曹植因为醉酒耽误大军出动救援曹仁,曹植彻底在曹操心中失去信任。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经众大臣们一顿操作,曹丕顺利继为魏王。曹丕称王后,也许因曹植曹彰之前的恶劣行径(曹彰在曹操去世后问魏王玺绶何在)有所记恨,开始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算。

一开始,曹丕将丁仪的官职转为右刺奸掾,并且暗示丁仪自裁。丁仪胆子却不大,过了多少天都没有对自己下手。曹丕因此可能认为丁仪贼心不死,“你不是不愿意自杀吗?我让你哥俩一族人的男子全死!”曹丕下令,诛杀丁仪兄弟并将他二人家族中的男子全部杀死。

在曹丕下决定后令人意外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夏侯尚突然给曹丕磕头请求绕过丁仪兄弟,夏侯尚磕破了头流尽了泪,却没有改变曹丕露出屠刀的结果。按理说夏侯尚一直和曹丕极为友善,此时为何“蹦出来”给“敌军阵营”的谋士开解?这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曹丕最终以丁仪兄弟工作出现问题为借口,大开杀戒。

抛开世子之争,丁仪的文学思想成就,也不容忽略。他曾经写了一篇名叫《刑礼论》的文章。在文章中指出,礼制礼节并非要局限于“叔嫂不亲之类”的伦理规范,而是必须要将“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种种必要条件”先安排好,再去惩罚那些不符合正常秩序规范的人和事。

简单来说,要想惩罚社会不良风气,你需要先把社会稳定下来,让社会正常运转下来,再去依法执行刑罚和要求礼制。

如果丁仪是一个古代法学家,专心研究法制与行政,不因世子之争而张牙舞爪,也许能成为影响深远的人。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因为跟错了人,遭到满门被杀的下场。丁仪委实有点冤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霍去病的死是不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是汉朝大将军了,霍去病为什么在20岁就去世了?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霍去病的死和什么有关?里边是不是另有隐情?霍去病作为当时大功臣,拥有随意进出宫廷的权力,而且当时的卫子夫是霍去病的姨妈,大将军卫青也是霍去病的舅舅,所以霍

  • 十年帝师,五年宰相,熊赐履最终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熊赐履一生之中在政治上最为活跃、对清朝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是在康熙初年。在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后的数年中,熊赐履逐渐成为影响清朝政治的重要人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十五,月圆之夜,康熙帝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入宫,向他请教了一

  • 百里奚对秦国的霸王之路有何助力?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百里奚(约前725—公元前621年),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春秋时期,晋国爆发一场内乱,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史称“曲沃代翼”,曲沃系统的第一位君主是晋武公。小宗谋夺大宗之位,在

  • 中山靖王刘胜的背景到底有多强大 刘备为什么不蹭大汉皇帝的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自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朝皇帝那么多,刘备自称时为何之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为什么不蹭其他大汉皇族的名气?难道说中山靖王刘胜名声比皇帝还要好用吗?对于刘备的自称,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怀疑。那刘备为何不蹭其他大汉皇族的名气,非要蹭中山靖王的名气呢?这还要从中山靖

  • 赵云之所以受到后世的认可与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将是蜀汉将领中被人熟知也是最受人喜欢的将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而且仅排在诸葛亮传之后,列于蜀汉各文臣武将之首。在这五人中,关羽、张飞被称为“熊虎之将”,赵云被称为“虎威将军”,马超“与翼德并驱争先”,黄忠“勇毅冠三军”

  • 历史浅谈:郦道元和他的成名作《水经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水经注原文,水经注三峡原文及翻译,郦道元水经注的文学价值

    提到郦道元,我们就会想到他的《水经注》,《水经注》究竟写了什么,把郦道元的历史地位推的这么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相传是给汉代桑钦的《水经》做了若干大的补充的而一部书。但经过清代学者和现代研究表明无论汉代桑钦著作还是晋代郭璞著作都是错误的。大致是三国时期的

  • 有雄豪志,有狼顾相足够说明司马懿有猫腻,曹操为何没有留一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曹操是一代英雄,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他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但也生性多疑、狠毒残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然而,在已经觉察到司马懿“有雄豪志,有狼顾相”,甚至已经明确告知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情况下,为何仍然没能防住司马懿这只

  • 吴均:南朝著名文学家,他有哪些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首《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南朝文学家吴均。今天,就介绍下吴均和他的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虽然他是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工诗文,风格清拔古朴

  • 何逊:南北朝诗人,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这首风雨欲来的《相送》诗,正是南朝诗人何逊的著作。今天来聊聊何逊的人和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

  • 太子萧统为什么没有顺利继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萧统作为梁武帝长子,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为何最后却没当上皇帝呢?他与其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不像他父亲梁武帝一样纵横疆场,一生戎马,铁血男儿,这位太子却多愁善感,喜好文史丝竹,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