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耿通是何许人也?朱棣为何要杀他?

耿通是何许人也?朱棣为何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48 更新时间:2023/12/9 2:39:42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屡次被朱元璋授命总领北方军事 [22]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 [2-3]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412年(永乐十年),在南京皇城内的午门,站满了文武百官。这些官吏平时的职位不同,品级不同,今天却都奉了同样的圣旨,前往午门干同样的事情——观斩。所斩之人,名叫耿通。临死前,明成祖朱棣问耿通:“耿通,你离间朕和太子父子之情,忤逆犯上,是否知罪?”

耿通临死之前,毫无惧色道:“臣死不足惜,只是太子并无过错,却屡遭小人算计,请陛下明察。”说罢,慷慨赴死。诸位大臣没有一人敢出面为耿通求情,耿通最终被分尸而死。《明史》云:

会文武大臣鞫之午门,帝曰:“失出,细故耳,通为东宫关说,坏祖法,离间我父子,不可恕,其置之极刑。”廷臣不敢争,竟论奸党,磔死。

耿通是何许人也?朱棣为何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他分尸呢?耿通,山东济南人,朱元璋时期入朝为官,因为正直敢言,朱棣登基后,给予重用。后来,因为连续弹劾多名官员,被朱棣擢升为大理寺丞。永乐十年,朱棣亲征蒙古,太子朱高炽监国。等朱棣返京时,汉王朱高煦诬陷朱高炽篡权,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篡权的假象。朱棣查到了一些“证据”,将太子大骂一顿,并且大肆打压太子党。

耿通身为大理寺丞,他为人正直,为太子鸣不平。朱棣认为,太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太子培养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员,耿通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龙颜大怒,以耿通“依附太子、离间朕父子之情”为由,将耿通打入诏狱。没想到,耿通在狱中仍不屈服,朱棣忍无可忍,决定将文武大臣召集到午门,让他们亲眼看看耿通之死。朱棣此举来打压太子太子党,以儆效尤。

在杀耿通之后,太子朱高炽噤若寒蝉,称病闭门不出,百官们无人再敢为太子说情。

朱高炽身为朱棣的嫡长子,在永乐二年就被立为太子,为何地位却如此尴尬呢?其实,这个故事背景,堪称明朝版本的“鹤唳华亭”。朱棣有三个嫡子,长子朱高炽身材肥胖,而且略微残疾,身体文弱,舞文弄墨还行,但横刀立马的功夫几乎没有。次子朱高煦面相英武,从小好斗,和朱棣非常相似。因为明朝一贯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朱元璋还在世时,朱高炽就被封为燕王世子,将来好接替朱棣的位置。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起兵南下,俗话说,上阵父子兵,他的儿子自然也要上战场。长子不善战,朱棣让长子驻守北平老巢;次子勇毅,朱棣就带着次子上战场。虽然朱高炽在北平也立下战功,但朱高煦随朱棣一路南下,战功更大。无论从长相、军功、性格等各方面比较,朱棣总是喜欢朱高煦多一点。因此,朱棣登基后,太子人选成了问题。

以内阁大臣解缙为代表的文官集团认为应该“立长”,因为朱高炽早年就是燕王世子,又是嫡长子,应该遵从古制,立朱高炽为太子。以靖难功臣丘福为代表的武将集团认为应该“立贤”,因为只有像朱高煦这样军功卓著的皇子,才能让大明朝永远昌隆。而且,朱高煦好战,只要朱高煦登基,武将们仍旧有用武之地。在历经一年多的纠结之后,朱棣出于朝局稳定考虑,终于决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

朱高煦被封为藩王后,迟迟不肯离开京城,在朝中拉拢大臣,试图谋取太子之位。再加上朱棣本人更喜欢朱高煦,所以朱高煦的计谋,屡屡得逞。例如本文开篇所说,朱棣御驾亲征归来时,朱高煦以“太子修改陛下诸多法令”为由,说太子在暗中篡权。朱棣于是斥责太子,并且贬责太子身边的官员。太子身边的近臣如杨溥、蹇义等大臣,纷纷遭到不同程度地训斥。只是,最终耿通成为了这场父子之争的牺牲品。朱棣当众杀掉耿通之后,太子党的境遇陷入低谷,太子朱高炽称病不出。

永乐初年的内阁大臣中,杨士奇算是一位另类,此人出身凄苦,靠满腹才华走入朝堂,并且得到朱棣的重用。在太子和汉王之争中,杨士奇一直非常低调,没有公开表示支持谁。但在杨士奇心里,他却一直默默支持太子朱高炽。有一天,朱棣召来这位“中立”的大臣,问他太子在监国期间,到底表现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杨士奇思考片刻,打算从“孝敬”方面切入话题。《明史·杨士奇传》云:

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

也就是说,杨士奇没有评价太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只是说太子有很高的天资,而且为人宽仁,知错能改,肯定不会辜负朱棣的期望。朱棣听完后,觉得有理,渐渐缓和了和太子的关系。

两年后,朱棣又一次御驾亲征,这一次朱高炽勤勤恳恳,不敢犯一丝错误。可是,等朱棣班师回朝时,朱高炽迎接圣驾的时候却迟到了。朱高煦趁机煽风点火,朱棣于是大发雷霆,将朱高炽身边的大臣杨溥、胡广、蹇义等人全部打入锦衣卫诏狱。此时,杨士奇又一次为太子说话,杨士奇说:

“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出自《明史》)

杨士奇的意思是说,太子对陛下非常孝敬,迎驾来迟,是太子身边的臣子们安排不当。朱棣听完后,便再一次原谅了太子。

朱棣在位期间,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屡遭挑战,杨士奇关键时刻几次帮助太子,为明朝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朱高炽为了感谢杨士奇,多次送礼给杨士奇,试图拉拢,但都被杨士奇拒绝。杨士奇出身社会底层,在朝为官,并不结党,他之所至支持朱高炽,是因为他心怀天下。宋朝范仲淹,明朝杨士奇,堪称“国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探索李清照“愁”的一生,她不同时期有着怎样不同的“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清照代表作,李清照的词,李清照关键词

    李清照,号义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学造诣颇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清照的“愁”吧。李清照。她不幸而充满遭遇的一生,是与南北宋之交动荡激烈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高超的诗文成就以及学术水平是其它封建女性无法比拟的,而她超前的性格、独立的人生

  • 李世民对李泰如此喜欢 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李治为什么怕武则天,李世民会后悔传位李治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泰和李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两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亲生嫡子,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按理说同母兄弟应该相亲相爱,然而这两位皇子为了得到皇位,各种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终却“鹬蚌相争”,让李治这个“渔翁”得了利。年幼时的李承乾也是个惹人疼

  •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太宗的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按理来说,出生在皇室之中,应该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毕竟拥有无尽的荣华富贵,可以为所欲为,惋惜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生活在皇室之中,因为权力的熏陶,反而更加容易给自己带来悲惨的结局。李世民有14个儿子,可是他的这些儿子当中,大多结局都比较

  • 武则天退位后手里连权力都没有 期间为何没有动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是自己退位的吗,武则天究竟如何退位的,武则天为什么退位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退位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而且在张柬之等人发动起义后,武则天还能从皇位上安然退下,保全自己。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而武则天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做到了,那么为什么年老的武则天在没了权力之后还没人敢动她?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在少数,但大都在皇帝长大以后

  • 武则天一共生下四个儿子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和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则天的4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老大老二比较聪慧,老三老四相对无能。但是,两个聪明的不长命,两个“无能”的却存活了下来。他们都是怎样死的?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武则天4个儿子的结局。大儿子李弘。李弘是唐高宗李治和武

  • 太子李承乾为什么被废 他到底做了什么惹到李世民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子承乾为什么被废,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唐废太子李承乾的墓在哪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废太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权跟储权有天然的矛盾,但是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完全是因为李承乾自己在作死。唐太宗立李承乾为太子时,太子才8岁,李世民对自己的太子可谓是很上心,也算是大费苦心,幼年时候的李承乾也不负所望,史书都是用“性聪敏”、“丰姿峻嶷、仁孝

  • 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杨贵妃为什么不能生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贵妃和唐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的《长恨歌》讲的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说起来,两人之间也是实实在在在一起了十一年,但奇怪的是,明明唐玄宗

  •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 唐玄宗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玄宗杀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谈论到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事件,大部分人都认为主要是武惠妃诬陷的,其次是李林甫、杨洄的谗言所致。不过我认为唐玄宗李隆基只是顺势而为,其实早就想杀了。心狠手辣为哪般如果你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本来是做不出一日杀三子的行为的,那你就大错

  • 明朝将领薛禄的一生有何功绩?他出生时发生了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功绩意思,狄仁杰一生的功绩,秦始皇一生功绩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的朝代期间涌现出了不少名将,他们为大明江山浴血奋战,。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姓薛的将领较多,例如南朝时期的薛安都、唐朝时期的薛仁贵等。在明朝,也有一位姓薛的名将,此人名叫薛禄,他历经5朝,救了朱棣两次性

  • 公孙贺被汉武帝封为丞相,为何倒地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的檄文是什么反应,汉武大帝严助结局,汉武帝的丞相有几个

    古代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被汉武帝封为丞相,却跪在地上痛哭拒绝,他就是西汉时期的公孙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县(今甘肃宁县)人,他的父亲曾在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被封为平曲侯。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时,公孙贺当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