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魏象枢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何能人之处

历史上真实的魏象枢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何能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1/22 3:37:16

魏象枢清朝能臣,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一、从绝交开始

康熙年间,魏象枢的同乡好友魏裔介升任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实权最大,老乡们纷纷上赶着巴结。魏象枢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让人看不懂。在得知魏裔介升任吏部尚书后,魏象枢马上给他写了《寄同年魏贞庵先生书》:

“顷闻先生中铨之席,已荷特简,为海内苍生加一餐。某愚狂粗鄙,无言可赠,惟愿谢绝诗文,谨慎延接,其所以严防假藉者,大抵在此。此席千百其怨望,即千百其指摘,不得不尔尔也。”

意思是,兄弟你升官做吏部尚书了,咱们以后还是别来往了。这是一封绝交书!

看到这儿,很多人会以为魏象枢是想效法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当年,嵇康的好友山涛去给司马家族服务,嵇康一怒之下,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绝交书不仅轰动朝野,也让山涛从此名垂青史。

其实,魏象枢和嵇康则不同,他和魏裔介绝交,并不是沽名钓誉,他是怕有人假托自己的关系走后门,给朋友带来不便,兴起腐吏之风。

给魏裔介写下这封书信时,魏象枢正辞官在家侍奉年老病弱的母亲。早些年的时候,他与魏裔介职位同级,又是老乡,兴趣相投,因而十分要好。眼下朋友升任吏部尚书,他一致仕之人,一是担心自己不在京都有人借自己的名义鱼目混珠,二是爱惜自己的羽毛,魏裔介身为吏部尚书,树大招风,魏象枢也不想魏裔介给彼自己找麻烦。

按照魏象枢的观念来看,此时不绝交,更待何时?

那么,这位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魏象枢,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大人物呢?

二、两大权臣的噩运

《清史稿》记载: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魏象枢,字环极,明朝末年,他已经通过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只可惜没等他进京参加会试,明朝便灭亡了。清朝顺治三年,清朝举行第一次科举会试,魏象枢和他的直隶老乡魏裔介同时高中,从而成为清朝第一批进士。

魏象枢历经顺治、康熙两朝,是清初誉满朝野的第一大谏臣清官。为官地位最高时,曾掌司百官法纪之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任从一品秩刑部尚书。

魏象枢在康熙朝的表现最为突出。很多人一提起康熙朝的人物,总忍不住把影视《康熙王朝》拿出来对照,里面有李光地、索额图、明珠、陈廷敬这些大人物,却唯独没提魏象枢,其实,魏象枢之功,不容小觑。

在康熙朝,鳌拜被擒之后,明珠迅速崛起,很快和索额图对立,成为康熙朝最大的两位权臣。明珠、索额图二人卖官鬻爵、党同伐异,让康熙朝的吏治逐渐衰微。后来,“明相”和“索相”倒台,魏象枢立下大功。

《国史碑传集·魏象枢》曾记载:

是日,地连震,上昼夜坐武帐中。象枢直入奏曰:“地,臣道也;臣失职,则地反常。臣不能肃风纪以修职业,请先罪臣以回天变。”

众所周知,古代君王迷信,认为类似水灾、旱灾、地震等天变,都是上天降下天谴,惩罚纲纪乱象或治国昏聩的征兆。一次北京发生地震,作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魏象枢,便趁势见缝插针对康熙说——“地,主要象征臣工所做的事,臣工失职,所以大地才会反常,发生地震。我作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不能肃清百官风气纲纪,使整个大清海内河清,皇上应该先治我的罪来安抚上天的怒火。”

魏象枢情真意切,忠心耿耿,这下连康熙都看不过去了。且不说地震与百官有无关系,就算有关系,也轮不到他这位督察员的官员来扛雷啊。

于是,康熙一下子知道了魏象枢啥意思,赶忙说——“请卿畅言!”

魏象枢一听,立马祭出大招表示:

“天变若此,乃索额图、明珠二相植党市权,排斥忠良,引用佥壬,以剥蒸黎之应。”

这句话,不用翻译都看得懂。魏象枢早就在这儿等着康熙呢,发生地震,首先是百官出了问题。百官有问题,那领导百官的索额图与明珠二相,能走得了?全怪他们搞党朋相争,致使吏治腐败。

其实在这儿之前,康熙早就看不惯索额图和明珠了,早就想给他们动动土,眼下恰逢天变加上魏象枢的直谏,正是敲打二相的时候。

而《国史碑传集.魏象枢》则直接记载了这么一句——“二相之黜,象枢最先有以发之也。”

索额图和明珠的倒台,前前后后延续很多年,但他们的噩运,从魏象枢开始。

由此可见魏象枢抖抖机灵,动动嘴皮子,二相便丢官罢爵,人仰马翻。这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不简单。

三、言官当如魏象枢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魏象枢做官做到极致,可谓是达到了绝情、绝义、绝交状态,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大家对魏象枢既畏惧,又佩服。

有这样一件事,吏部尚书王永吉在某一天远远就看到了工科给事中魏象枢,他惊惧万分,大老远就侧出了半个身子给魏象枢让出道,示意其先走。

魏象枢受容若惊,以为是尚书大人在给自己挖坑,毕竟人家大自己四级,不敢僭越。没想到王永吉却坚持要给这位仁兄让道。这可真把魏象枢难倒了。

根据《清实录》记载:

京朝官之途遇也,秩卑者或勒马候过,或让道旁行,显贵则昂然前行。

也就是说清朝京官在路上遇到,小官一律要给大官让路。如果不让,是为僭越,捅到皇帝那里,是要惹上官司的。

最终,还真王永吉坚持到了最后,堂堂吏部尚书,让道路于小小的工科给事中魏象枢,这让很多人都不解,大家还以为尚书大人有什么把柄握在魏象枢手里呢。

最终还是王永吉自己道破天机——“吾每过其门,门可罗雀,其清操可想,吾甚敬之。”这么看来这个王永吉觉悟与观察力之高,还真是位难得的好官。

原来是王永吉与魏象枢家相隔不远,每次上下朝或者路过,都可以发现魏象枢家的大门口,门可罗雀,连苍蝇都不来打打秋风。试想,不是廉洁到一定程度,又何至于此?王永吉相比之下,对魏象枢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么,魏象枢这样一个人物,到底是否招皇帝喜欢呢?

顺治年,魏象枢所奏,多被采纳。康熙初年,因魏象枢的直谏检举,一大批贪官污吏被罢免,使吏治得到一定程度澄清。康熙赞之以“清、慎、勤”三字,在其因病致仕后,更赐其“寒松堂”匾额以彰其德行。

乾隆年间,即便魏象枢已经不在,乾隆仍旧时常在朝上说“言官奏事当如魏象枢奏疏”。这些在《清史稿》多有记载。

四、官场“活阎王”

那么,这样一位人物,到底是如何成才的呢?

所谓“学而优则仕”,魏象枢生于明朝,打小便立志要当官为百姓谋福祉,做一个大大的好官。然而,当他好不容易终于在25岁中举,正准备撸起袖子施展抱负的时候,明朝就已经灭亡了。

作为亲历了明朝灭亡的有识之士,魏象枢曾深深认识到明亡之根本,在于腐败,在于弊政。因此,立下志向,假以时日自己再做官,不做别的,就做言官、谏官、督察官,让所有贪官污吏都无所遁形,誓与一切腐弊官员势不两立。

顺治3年,魏象枢中进士。一中进士,他就立下誓言说“唯誓绝一钱,可报圣恩”,意思是我魏象枢从今天开始当了官,唯有和“钱财”绝交,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并且,他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人物。

魏象枢认为,对钱财有贪求,全因为对衣食住行不满足,有所要求。因此,打做官后,魏象枢便十分节俭,出门有马车坐马车,无马车就走路上朝。吃的东西,也是一般寻常农家常用吃食。住的,简单的乡间院落即可。对穿的,就更不讲究了,寻常便服,来来去去就三两套,打满了补丁。

《清史稿》记载,一次魏象枢和一大帮同事准备上朝,突然顺治皇帝就来了,大家只得战战兢兢地让出道路,跪在两边。没想到,等到皇帝从魏象枢身旁路过的时候,突然喊了一下魏象枢的名字,并且大笑一声。魏象枢吓得噤若寒蝉,搞不清楚状况,等皇帝驾辇过去,同事才和他说:“皇帝笑你的官服呢!”

魏象枢一看,自己还穿着初入朝为官时那套官服,早已经洗了千百遍,颜色都褪了,这才让顺治远远一眼地看到了他,打趣一番。

顺治四年,魏象枢任刑科给事中,马上就给顺治帝上奏说:

“明季大弊未禁革者,督、抚、按听用官舍太杂,道、府、州、县胥隶太滥,请严予清釐。”

魏象枢就明亡的弊政,提出一针见血的谏言。

顺治第五年,魏象枢一鸣惊人,他敢弹劾一方封疆大吏安徽巡抚王懩,后者贪污受贿,包庇属吏,顺治听进去了,并且很快查实,罢免了王懩。此后,只要是魏象枢的奏折,顺治都十分重视,且察后属实,多有采纳,魏象枢很快便成为了顺治朝百官人人远远望风而逃的官场“活阎王”。

到了康熙朝,魏象枢以敢想敢干能干,更加受到皇帝的重用。在“平复三藩”时期,给康熙提供了很多有真知灼见的谏言,贡献很大。康熙朝初的吏治清明,百官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尽职尽责,百姓安居乐业,和魏象枢的督察、谏言,息息相关。

在国家治理百官方面,魏象枢为左都御史时,为皇帝拟定了从根源上遏制官员腐败的“十不许”:

不许州县谒见督府布按;不许督抚布按借访事为由敲诈勒索;不许府州县擅离地方赴省城拜寿,寅缘通贿;不许督抚布按自开“便门”营私;不许督抚布按设法“作兴抻丰”;不许督抚布按借称部费科敛;不许贿卖童生,溢额私取;不许捏报价值,坑害百姓;不许借“补库”诸机任意洒派;不许包庇“离任”,侵吞库银。

提出这“十不许”,灵感大体来自于其所见明末的贪官弊政,后来这十不许,很快被康熙引用为“藩司会计奏报之法”,御史台“稽察之法”和官员“革弊之法”。

也就是说,都察院弹劾人,只要把所弹劾之人,往“十不许”对照就可以了,只要沾了一条,就下去。

“十不许”一提出来,之前做过坏事的官员,可谓是日日战战兢兢,因为不管是都察院还是其他官员,有事没事总喜欢相互之间对照着“十不许”指指点点。

五、满脸羞愧的康熙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69岁的魏象枢恳请告老还乡,康熙十分不舍,但魏象枢跪在乾清宫面前苦苦哀求,康熙拗不过他,只得同意。这让他的政敌索额图大松一口气,索额图赶紧派心腹之人盯紧魏象枢,打算从魏象枢身上找点“把柄”,让这位死对头“晚节不保”。

很快,就发生了一件让索额图喜出望外的事情。原来,魏象枢离京之后,带了几口大箱子回乡。由于魏象枢年事已高,每过一个驿站,都要歇息片刻。在路过京郊驿站的时候,驿站小吏帮忙搬运时,发现每口箱子都非常重,必然是金银等物。

索额图的心腹一路跟随魏象枢,得知魏象枢竟然带领几箱金银财宝回家,乐不可支,赶紧回家向索额图禀报。索额图没想到魏象枢自诩清廉,竟然有如此多的财物,赶紧向康熙进谗。

康熙起初不信,索额图再三拍胸脯保证,说魏象枢沽名钓誉多年,他身为御史言官,表面上装清贫,背地里不知贪腐了多少钱。索额图的党羽也随之附和,这勾起了康熙的好奇心。康熙立即派心腹追上魏象枢,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魏象枢的箱子。

据《历史上的检察官》记载,箱子打开时,大家都震惊了。因为大家没有看到金灿灿的黄金,而是满满几箱子的铁钉!

告老还乡,有带金银财帛的,有带书籍衣物的,唯独没见过带几箱子铁钉的。索额图脸色铁青,康熙也一脸惊愕,他问魏象枢:“魏卿带着这些铁钉回乡作甚?”

魏象枢回答:

“微臣年幼时家境贫寒,每到冬日,风疾雪大,左邻右舍的房屋多有坍塌。我见京城的铁钉比家乡的稍长,便命人买了几箱,以便赠与乡邻加固屋舍。”

康熙听完,满脸羞愧,命人直接送魏象枢回乡,多有赏赐。次年,魏象枢病逝,康熙谥“果敏”,派礼部主持祭葬。

庄子·说剑》中有句话:

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

意思是,用智勇之人当做剑尖,用清正廉洁之人当做坚剑刃,用贤良之人做剑身,用忠诚之人做剑柄,用果敢之人做剑托,此剑必当锐不可当,勇往直前。

庄子用“剑”来隐喻“用人之道”。无论任何时代,假如多几个魏象枢,天下必当大治。反过来说,像魏象枢这样的臣子,不管放到任何时代,他都能成为时代的利剑,斩“妖”除“魔”,无往而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秦穆公是如何继位的?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穆公于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正式继位,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他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灭掉数十个西戎国家,开辟千里国土,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于是称霸西戎,并由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从秦国历史来

  • 为了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为何不杀掉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确实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李世民在夺得皇位的过程中,虽说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是最大的障碍。但是皇位是在老

  • 纳兰明珠对清朝有何贡献?康熙为何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一、康熙帝与他的亲戚们如果问及熟悉哪些女真姓氏,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大抵是很多人最先说出的答案。确实,在努尔哈赤起兵至清廷覆灭的三百余年间,作为皇家和重要的皇亲国戚,这两个家族有着太

  • 汤斌在历史上是何形象?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文正是中国古代谥号,在唐朝以后是每个文官梦寐以求想得到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提到“文正”,曾国藩“曾文正公”便脱口而出,但是,曾国藩虽然被称为是文官中的“完人”但后世对他的争议一直未断。其实,在清朝278年的历史里,一共有8位文臣被谥“文正”,这8位大臣中,第一个得此谥号的

  • 朱棣攻下南京就宣布称帝了 文武百官为什么会臣服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和南京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靖难之役,朱棣造反攻下南京城时,当初占据的地盘并不是很大,朱棣宣布登基后,天下人为何对他的皇位表示臣服?难道说朱棣真的是天命吗?这一切还要从靖难之役后期说起。当时,朱棣大军兵临南京城外,并一举攻破南京。对于叛军的进城,建文朝廷方面的武

  • 梅殷手里握着四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梅殷为什么不救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梅殷和四十万大军,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梅殷镇守淮安手握大军是真的吗?朱允炆真的让他带走40万大军?朱棣攻打南京时,此人又在做什么事情?建文三年十二月,梅殷以驸马的身份,被朱允炆派遣到淮安,负责在这里抵挡燕军南下。同样是建文三年年底,南京方面有人向朱棣告密,说南京空虚。因此

  • 历史上周文王姬昌有何才能?炮烙之刑又为何会被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近期热播的新《封神演义》中,纣王因为宠爱妲己而愈发昏庸,被剜去双眼的姜王后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也为了大商还不至于因为纣王的昏庸而崩塌,她不惜强行开启祭祀,并以自己的身躯祭天,在此之后,四方诸侯一同来

  • 三国时期一龙一凤,一马一鬼,一虎一麒麟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也呈现出来很多英才。 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其中又有“一龙一凤,一马一鬼,一虎一麒麟”六大奇才,你可知他们都是谁?龙:“卧龙”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因自幼父母双亡,故遂叔父诸葛玄前往荆州,诸葛玄去世后

  • 华阳夫人有哪些作为?她为什么能成为秦国最尊贵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秦始皇嬴政,他的父亲是嬴异人。嬴异人早年曾进入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后来经过吕不韦的帮助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回到秦国后,嬴异人被立为太子,这一过程中绝对少不了一个女人的帮助,这个女人就是华阳夫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华阳夫人极

  • 魏忠贤为何能把握朝政十余年?他又是如何自取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是古代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正式创立应该是在秦汉时期。按理说作为奴仆,宦官是不能参与国家政务的,但由于宦官的权力膨胀,也出现了许多宦官作乱的事件,例如东汉的党锢之祸和“十常侍”之乱等。历史上也有一些宦官专权的时代,以东汉、唐朝和明朝最为严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明朝大太监魏忠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