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北宋皇帝中 除了宋徽宗还有谁是昏君

在北宋皇帝中 除了宋徽宗还有谁是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67 更新时间:2023/12/15 19:50:42

还不了解:北宋皇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的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还有哪些是昏君,大多数是庸君

北宋,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这个王朝虽然没有完全进行大一统,但在局部地区也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乱,虽然无法和秦朝、隋朝相比,但在一统方面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不过这个王朝灭亡的非常特殊,并不是被人民起义推翻,也不是被权臣篡权,而是被少数民族灭亡的。也正因如此,引起很多人研究这个王朝。我们今天看一下北宋的九个皇帝,看一下这九个皇帝中,除了亡国之君宋徽宗是昏君外,还有哪些皇帝是昏君。宋代皇帝的所作所为对宋代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趁机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就成了宋太祖。宋太祖去世后传位给宋真宗,宋真宗去世后传位给宋仁宗,宋仁宗去世后传给宋英宗,宋英宗去世后传给宋神宗,宋神宗去世后传位给宋哲宗,宋哲宗去世后传给宋徽宗。宋徽宗由于担心成亡国之君,在金人入侵的事传给了宋钦宗。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人掳走,北宋正式灭亡。这就是北宋的九个皇帝。我们现在看一下北宋的九个皇帝能力如何,哪些是英主,哪些是庸君,哪些是昏君。其实昏君相对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庸君。

北宋第一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走皇位,确实说不过去。不过他当了皇帝之后,所作所为还是英主。在对待后周皇室这件事上,赵匡胤做得非常不错,善待后周皇室后裔。在政治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把地方的财权、军权、人权全部收归中央,北宋之后,地方再也无法和中央抗衡,这一点贡献还是比较大的。还有加强君主专制,分化宰相权利、用文官牵制武将、杯酒释兵权等,这些都强化了皇权;经济上,大致就是减少赋税、重视生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之类的;军事上,确立了先北后南的一统策略,北宋就是按照这个策略一统天下的;而且宋太祖还由于设置众多官职牵制武将,北宋之后,武将专权的现象彻底消失。

作为开国之君,宋太祖做了很多影响两宋的事。个人觉得宋太祖最大的贡献就是政治上的贡献,北宋的政治制度在历代王朝王朝中,可以说还是比较完美的。宋代没有宦官乱政、权臣专政、后宫干政、地方割据等其他王朝面临的一系列王朝。虽然其中央和君主权利都得到加强,但还没有明清时那样僵硬。而这一切功劳的源头就是宋太祖。

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正因如此,很多人对他登基表示怀疑。简单地说,赵光义的为政举措基本上完全继承了赵匡胤,只是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改变。政治上,宋太宗在宋太祖的基础上设置众多考察机构对官员进行考核;军事上,按照先北后南的策略完成了一统,不过在和西北、辽国的战争中不断失利,正因如此,北宋后期才一直防守,而不是进攻;经济上,继续重视农业、商业的发展,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文化上,重视科举制。个人觉得赵光义在这方面贡献非常大。因为科举制就是在他的支持下才成了主要的选官方式。科举制的录取人数和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大。如果没有宋太宗,明清时期,科举制也不会这么普遍。

看到这能发现宋太宗也是个英主,可以说在位期间没什么大问题。不过个人觉得他崇尚佛教,这一点不是太好。还有就是,宋代在对外关系上基本上处于防守状态,这一点和宋太宗有很大关系。但他这样做也是北宋国情所致。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宋真宗在位25年,他的所作所为和绝大多数皇帝一样,前期贤明,后期昏庸。虽然昏庸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但也没造成太严重的问题。宋真宗继位之初,重用任用李沆吕端、寇准等人,宋代政治清明,国家实力不断上升。北宋还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很多人觉得这个和约是城下之盟,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这个盟约,北宋付出极少的代价换取了和辽国近百年的和平。不仅如此,北宋还从中获得众多好处。此时的宋真宗绝对是英主。不过在位后期,信仰道教,准备修仙了。再加上一直想要去泰山封禅,所以使得一些奸臣如王钦若丁谓等人开始掌控大权,甚至还出现了后宫干政。到他去世时,宋代基本上没出现大问题。可见,他后期不算太昏庸。

可以说,宋真宗的经历和绝大多数皇帝一样。这样的皇帝不能说是昏庸,也不能说是英主。好在的就是宋代的名相比较多,有众多的人辅佐,所以在他统治后期才没出问题。

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宋仁宗是第一个庙号为“仁”的皇帝。《宋史》对他的评价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意思是宋仁宗的所作所为完全对得上仁这个庙号。从宋仁宗的所作所为上看,他做的所有事确实适合“仁”,不过他人品虽然好,对待臣子宽仁,但未必是合格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表面上欣欣向荣,里面却有很大的问题。

政治上,冗官冗费冗兵出现;经济上,土地兼并兼用;军事上,宋代对西夏的战争没有达到目标,而且还被迫增加对辽国的岁币。这些都是宋仁宗时期的问题,虽然他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但并没什么成效。个人觉得,宋仁宗在位期间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和他在位时间长有直接关系。宋仁宗在位41年,可以说这也算是体制的僵化。不过宋仁宗并没能力改变这种状况。说他的英主,有一点名不副实,说他的庸君有一点过分了。总的来说,也算是小有成就的英主,毕竟名声很好。

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宋英宗是宋仁宗的侄子,由于宋仁宗儿子都早逝,所以宋仁宗很早就把宋英宗接到宫中抚养,宋仁宗在去世前立赵曙为太子。前面说了,宋仁宗去世后,留下的算是烂摊子,宋英宗继位之后,也想改变这个现象。所以他即位之后重用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想要和这些人一起改变宋代的现状。不过由于和曹太后关系不好,再加上由于他不是宋仁宗儿子,大臣们一直想把他过继给宋仁宗,可以说朝堂争斗不断。而宋英宗继位之后,身体也不是很好。就这样,在位仅4年的宋英宗什么还没做就去世了。

总得来说,宋英宗在位期间没做过什么贡献。毕竟时间太短,而且把大量时间都处理和曹太后的关系以及自己是谁儿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去世了。只能说他是个普通的君主,没做好事,也没做坏事。

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宋神宗是宋英宗的长子,英宗去世之后,他立刻继位。宋仁宗留下的烂摊子,宋英宗还没来得及处理就去世了。宋神宗继位之后,仍旧面临处理烂摊子的问题。宋神宗继位时19岁,正值壮年,所以他决定对北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来改变北宋的弊政。他即位之初,立刻召见王安石入京,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变法。这次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次重要变法。虽然变法的方向是对的,想改变宋代的弊政,不过由于反对派太过强大,再加上王安石用人出现问题,所以变法失败。但不管怎么说,他想改变宋代现状的想法是好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西夏内乱时宋神宗趁机进攻西夏,结果失败。此时由于变法的失败加上对西夏用兵的失败,宋神宗受到严重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085年,在位18年的宋神宗去世。可以说宋神宗是英主,不过能力不强。要不然也不至于改变不了宋代的弊政。

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宋哲宗继位时只有8岁,去世时23岁。由于继位时年幼,在成年之前一直都是太皇太后主政。即使成年之后,太皇太后也一直没主动归政。这就导致他在位期间,自己当家做主的时间并没有多少。宋哲宗在位期间,新派和旧派争斗非常激烈,所以朝廷一直不是很稳定。不过北宋在对外战争上,还是取得一些成就。北宋不仅收复了被西夏占领的青唐地区,还迫使西夏臣服自己。

宋哲宗虽然在位15年,但是和他爷爷宋英宗差不多,基本上什么都没干,也是个普通的君主。

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宋徽宗是宋哲宗的弟弟,由于宋哲宗没儿子,在太后的主导下,赵佶成了皇帝。在宋哲宗去世后,讨论谁当皇帝的时候,宰相章惇是坚决反对赵佶的。因为他认为赵佶轻佻,不能做皇帝。章惇算不上是忠臣,但他对赵佶的评价还是相当准确。不过最后,在太后的支持下,赵佶还是成了皇帝。赵佶这个人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非常高。不过皇帝做的去世不怎么样。他即位之后,新派和旧派之争仍在继续,朝政仍旧不稳。此时的宋徽宗开始重用蔡京等奸臣,还有童贯等宦官。一时间,北宋代政乌烟瘴气。百姓生灵涂炭,起义不断。

其实,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宋徽宗并不至于成亡国之君。不巧的是北方的女真人开始兴起,女真兴起之后短时间内灭亡了辽国,之后进攻北宋。面对金国的进攻,宋徽宗不仅不重修军备,还把希望放在鬼神之说上。金军快达到开封的时候,宋徽宗竟然坑起了儿子,自己跑了,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儿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更离谱的是,他虽然不当皇帝了,还干涉政治。靖康之变后,他和自己儿子宋钦宗一起被俘北上,最后死在了金国。说他是昏君一点都不为过,可以说他要对北宋的灭亡负主要责任。

北宋第九位皇帝宋钦宗赵桓。赵桓在宋徽宗的禅让下成了皇帝,他即位之后立刻罢免童贯、蔡京等人,开始重用李纲抗金。赵桓的行为看起来是英主,不过他性格懦弱,而且优柔寡断,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是英主。之后他听信谗言罢李纲,向金国求和。进攻进攻到开封时,由于宋钦宗的优柔寡断,开封失守,北宋正式灭亡。宋钦宗和自己父亲一起被俘,最后也死在了金国。

说真的,作为皇帝,宋钦宗算不上昏君,只能说是庸君。只不过他即位时时机不对,所以才成了亡国之君,这一点他还是比较亏的。

这就是北宋九个皇帝的状况。说真的,除了宋徽宗比较昏庸,其他皇帝大多是庸君。除了前面几个,后面的皇帝能力都不高。

参考资料:

《宋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董和简介:一生清贫俭约,治理郡县有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时期会稽郡包括哪些地方,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期刘备手下官员。 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

  •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董厥简介:累迁尚书仆射,封南乡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仆射相当于什么官职,南郑侯,三国志魏书杜畿翻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诸葛亮开府治事,以为丞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巴简介:为刘备解决过财政困难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到底和汉室是什么关系,刘备复兴汉室成功了会怎样,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良简介:夷陵之战中兵败而遇害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刘备夷陵之战损失了多少大将,夷陵之战蜀国阵亡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马良兄弟五人都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谡简介:因导致街亭失守被诸葛亮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临死前托孤在什么地方,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做了什么,诸葛亮用马谡有什么失策的地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陈震简介:刘备领荆州牧时任从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全面战争三国刘备入蜀,孙桓秭归是否战胜刘备,三国时期有诸葛亮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

  • 孝庄和多尔衮在一起8年时间 两人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多尔衮与孝庄之间有爱情吗,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多尔衮吗,孝庄和多尔衮不能说的秘密

    30岁的大玉儿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8年,为何没有留下子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多尔衮手握兵权,和30岁孝庄在一起8年,他们真的没有子嗣吗?孝庄去世后,38年没下葬,是因为爱着多尔衮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太后下嫁”的故事始末。“太

  •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陈祗简介:其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瞻和姜维,蜀汉大将军姜维,蜀汉谥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258年9月23日),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三国时期蜀国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早

  • 三国时期蜀汉宦官黄皓简介:任内总揽朝政、操弄威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末太守,汉武帝历任丞相,汉武帝的宰相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黄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皓(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宦官。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简介:在街亭之战时大破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马谡心战三无中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