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78 更新时间:2024/2/22 15:45:2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马谡军令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失街亭的马谡,如果没有立军令状,诸葛亮还会杀他吗?

诸葛亮杀马谡不在于是否立了军令状,这只是他被杀的表面理由,被杀的根本原因需要放在当时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大背景之下,才能够讲得通。

放眼整个三国历史,兵败被杀,或者丢掉城池被杀的将领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胜败乃兵家常事,何惧一城一池的得失呢?

何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大体上,兵败后,一般不会诛杀失败的大将。

然而,马谡却被诸葛亮杀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方面就是直接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根本原因。

马谡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所谓直接原因就是马谡被处死表面上说得过去的原因,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马谡违反了诸葛亮下达的军令。

按照诸葛亮总体部署,马谡防守街亭是整个北伐关键的一环。如果能够守住街亭,或者有效的拖住张郃大军,那么就有利于诸葛亮夺取三郡,从而占据有利的局面。

然而,形势对于马谡来说非常不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兵马过少,远远少于张郃大军;

二是就是大军实力不如张郃军精锐;

三是兵力部署太过于仓促。

正是以上三个客观存在的原因,马谡在实地勘探之后,认为当道守卫街亭难以取胜,于是做主将主战场摆到了山上,这样就改动了诸葛亮的部署。

诸葛亮给他的任务是防守街亭,而守街亭的目的就是为了挡住张郃大军。既然目的是为了挡住张郃大军,那么方式就可以改变一下,比如不在街亭挡住张郃,换在旁边的山上扎营,进而拖住张郃,目的一样,只是手段变了。

马谡认为他没有错,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地制宜的调整兵力部署,也没有错,何况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只要这场战役打胜了,军中非议也就平息下去,没有人去调查为何不当道守街亭。

可是,初临战阵的马谡犯两个严重的错误:

一个就是低估了张郃的能力;

马谡作为军中新锐,带兵打仗的机会并不多,对于张郃这人的理解也不多。如果是魏延或者高翔等人,他们久在军中历练,对于这位对手必然知道得更加透彻。可是马谡在军中历练的时间太少,对于张郃这位对手理解还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因此有些不以为然,从而低估了张郃的能力。

另外一个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马谡深得诸葛亮的欣赏,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式以及许多独特的见解非常切合诸葛亮的需求,因而深得诸葛亮的喜爱。然而这一欣赏其实将马谡抛入了高空云朵之上,看起来很高,实则危险至极。

马谡的思想和谋划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诸葛亮的欣赏则加深了马谡的认知,把自己理论上的经验当做了实际经验。许多话,自己说着说着就当成真的一样,犯了臆想主义毛病,从而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了错误,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正是因为低估了张郃的能力,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的以为可以临时修改上峰的命令,从而取得胜利。

假如他真的将大营移到山上能够击败张郃,后面也就没有斩杀马谡一说,毕竟瑕不掩瑜,说不定还可以获得重用。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惨败,那么违反了诸葛亮下达的军令就成了导致马谡必须死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马谡兵败弃军而逃,让他的罪责更进一步。

具有丰富战场经验的张郃立即捕捉到了马谡兵力部署的弱点所在,那就是水源。马谡能够把大营移到山上,粮草必然不缺,但是据山而营对于水源的要求非常高。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要想水流向山上,必须具备特殊的地理,这样才能确保山上的水源充足。马谡在向山上移营寨的时候肯定考虑到这个重要的因素,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张郃会拼死截断对方的水源。

一方面要正面对抗张郃军的攻势,同时又要应付来自张郃军对水源的偷袭,马谡兵力本来就不足,因此失去了对水源的保护,从而导致军心大乱。

没有粮食吃可以勉强熬两天,可是没有水喝,连一天都熬不下去。蜀汉大军在张郃军的团团围困下混乱不堪。作为统帅的马谡既没有能力组织大军进行有效的突围,也没有杀身成仁,反而带着少数亲随独自逃跑了,将万千浴血奋战的将士丢弃在山上,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张郃。

幸好,在宿将王平的领导下,溃散的一部分士卒归集起来,且战且退,部分脱险,才免去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可是马谡弃军逃跑让自己的失败更是罪上加罪。

最后,马谡逃避惩罚,让他罪不可赦。

违反军令的马谡,在街亭失败之后逃往汉中,在向朗等人的庇护之下几乎逃脱了追责。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诸葛亮的精心部署之下,逃窜多日的马谡还是被送入了监牢。

先是违反诸葛亮的军令,在遭遇惨败之后居然弃军逃跑,最后又不归营认罪伏法,反而擅自逃跑企图逃脱罪责,这三项罪责累计在一起,终于把马谡送上了不归之路。

如果说,擅自将军营放在山上防守张郃大军可以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来推脱,可是丢弃士卒擅自逃跑,进而不归营认罪则是导致诸葛亮处死马谡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谡被处死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马谡兵败被杀是三国历史中一件非常罕见的事件,即使魏国发生了于禁率三万兵马投降也没有被直接诛杀,然而蜀汉却发生了非常特殊的例子,这就是马谡被杀案。

马谡因兵败而被杀,这事在三国时期非常特殊,正是如此才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打破常规,诛杀任务失败的马谡呢?

这事要从刘备平定益州谈起,在初定益州的时候,由于刘璋父子治理蜀地过于宽纵,导致许多豪强横行不法。因此刘备就用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五人编制了蜀科,用以约束益州军民,成为治理蜀汉的法律。

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思想,同时倡导依法治蜀,寄希望以此来平衡蜀中各派的利益,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作为外来的荆襄集团,诸葛亮等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在益州本地集团的注视之下,假如自己知法犯法,或者宽纵不法,那么就极大的削弱了蜀科在蜀汉的威信,从而不利于蜀汉的稳定和长久统治,因此马谡在严重违法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被处死。

因此,与其说马谡死于违反诸葛亮的军令,不如说他死于蜀汉的法律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是谁?竟穿道袍下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帮朱元璋葬父母的人叫什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元璋最喜欢他哪个儿子

    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是谁?竟穿道袍下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957年,考古队在江西发现了一座深埋地下的大墓,根据周边的考察结果,专家们初步判断,这座墓是明代皇族的墓穴,非常具有考古价值。次年,经过上级批准,考古队深入这座墓穴内进行清理挖掘,总时长大约二十天左右。这座古墓规模

  • 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为何能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郭英家族,明英宗为什么给王振立碑,明朝善终的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为何能得善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两级,地位十分尊崇。正是他们出生入死,东征西讨,才换来朱元璋的大明天下。朱元璋也待他们不薄,给予高官厚禄。朱元璋还跟他们

  • 邓艾是灭蜀头号功臣,最后为何会卫瓘奇袭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邓艾灭蜀走的那条路,灭蜀战争,邓艾缒兵于蜀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军事才能突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一生最突出的战绩是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此战是他一生的经典之战,在于“奇袭”二字。然而,军事才能如此优秀的他,最终却被监军卫瓘奇袭,卫瓘兵不血刃,很轻易地就把邓艾擒获拿下

  • 黄忠巅峰实力到底有多强 黄忠能够碾压关羽张飞等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和黄忠哪个更厉害,关羽巅峰无人能敌,马超和关羽哪个更厉害

    对黄忠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巅峰期的黄忠实力能否碾压吕、关、张?说到蜀汉五虎将中的黄忠,大家心中一定会浮现出他的两大特点——老当益壮和百步穿杨!然而,黄忠的近身武斗水平同样不容小觑,即便抛开弓箭的加成,也完全有资格位列五虎之一。长沙之战,年过花甲的黄汉升迎战

  •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刘备是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说了什么临死前,刘备称帝后为什么疏远诸葛亮,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对刘备遗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临死前为何会让诸葛亮“自取”?因为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自取,跟很多人大脑中想的自取不一样,这里的自取并不是要让诸葛亮自己当皇帝,而是想让诸葛亮行使废立之权,也就是像西汉时代的霍光一样。这里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按照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

  • 韩瑗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韩瑗,字伯玉,唐朝时期宰相,刑部尚书韩仲良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瑗出身于南阳韩氏,历任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袭封颍川县公。他在废后之争时,支持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引起武则天的嫉恨。显庆二年(657年),韩瑗被诬陷谋反,贬为振州刺

  • 古代知名丑女婚姻美满:夫君都是著名的知名人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人所共知。古代五大丑女也是家喻户晓:嫫母、钟离春、孟光、黄月英、阮氏,她们虽貌丑却极具贤德,颇有辅佐之功,其夫君皆为历史上卓有建树的知名人士。一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嫫母。嫫母长相丑陋无比。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其德行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丑的皇后竟是这样权倾朝野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母仪天下之人,堪当此位者,相貌因素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不然,泱泱大国之主,朝堂之上,每日身旁坐一丑妇或是超级恐龙,皇帝颜面何在?国家体统何在?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国数百个皇后之中,还真的有一个丑得名声远扬的皇后。丑也就丑了,此人还极好面子,给自己的封号是 “美艳绝伦学富五车秀外慧中大圣

  • 霸道的独孤皇后:隋文帝更换储君的最关键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从一而终,忠贞不二”,本是寻常夫妻之间互相尊重、情感约束的一种美德。但是用这一套伦理来约束天子,实在有点荒唐,独孤皇后敢想敢为,可谓千古绝唱独一无二。为了贯彻落实她的这一忠贞观,独孤皇后不遗余力地干预皇帝丈夫和太子们的私生活,从而酿成大祸,杨坚晚年最大的失误——废嫡立储,不肖天子杨广弑父夺位都与独

  • 解密:太平天国历史上的领袖洪秀全色情贪腐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其父洪镜扬,是官禄及邻近诸村的保正,家里“薄有田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在当地是好的。洪仁坤有两个哥哥,他是三兄弟中唯一读书求功名的,在家里有受宠而优越的地位。他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14虚岁考为童生。此后连续4次,一共经历17 年,未能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