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真的清朝官吏:两广总督叶名琛何以客死印度?

天真的清朝官吏:两广总督叶名琛何以客死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3/12/19 7:37:11

叶名琛(1809年~1859年),湖北汉阳人,清朝科举体制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26岁中进士,38岁任巡抚,43岁擢总督,46岁拜相国。

我们认识他,是在中学历史课本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以昏庸形象为人所熟知。

1857年底、1858年初,英法联军攻打广州之势日益急迫,僚属“请调兵设防,不许;请招集团练,又不许”。僚属一再恳请排兵布阵,叶名琛说:“别担心,再过十五天即可平安无事。我已占卜过。”

谁知才过十四天,英法联军不仅轰开城墙进入广州城,而且将叶捕获,运往香港。

英军给了叶名琛人道主义的待遇。他被押解之时,穿上整齐的官服,带了贴身随从、厨师、剃头匠,以及粮食。

在从广州开赴香港的途中,英军军舰“无畏号”尚未驶出广州内河,随从曾指指河面,叶使眼色,劝他跳河逃跑。他装糊涂,不理睬。

叶名琛被英法联军捕获。

1858年2月23日,“无畏号”离开香港,3月12日抵达印度加尔各答。13日搬到一个炮台(叶名之曰镇海楼)居住,不久迁往大里恩寺花园楼。

英方保持着对叶的礼遇,“预备车马,屡请游玩”。当然,鄙视“夷人”之念在叶心里根深蒂固,他不可能与他们自如交往。他做起了“宅男”:写字作画,自署曰“海上苏武”;赋诗见志,日诵《吕祖经》不辍。

一位大清相国,做了俘虏,为什么既不逃走也不自杀,而是安之若素?他是等着被释放?要知道,在总督任上兵败城破,本身就欠一死;当了“夷人”的阶下囚,还有脸活着回来?那可是奇耻大辱,比死难受多了。作为传统体制的卫道者,叶不可能不明白这一道理。

叶名琛在加尔各答向随从解释自己的心曲:“我之所以不死而来者,当时闻夷人欲送我到英国,闻其国素称明理,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

原来他是要跟英国国王当面理论:为什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他不认为自己是俘虏,也不是贪生怕死(“此身已置诸度外”),而是“欲始终其事”:此行身负重责大任,要向英国国王讨回公道!

然而,几个月过去,叶没有发现任何要送他到英国去的迹象。他绝望了,“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淹留此处,要生何为?” 既然使命已经不可能达成,那只有一死。

等到自己所带粮食吃尽,随从请求出去购买,叶坚决拒绝,“何颜食外国之物”?英方翻译官送来的食物,一概杜绝不用。随从苦劝不听。

4月2日,叶名琛绝食而死。“临绝并无别话,只说辜负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英国人用铁棺松椁盛敛叶名琛遗体,伴以防腐的水银,连同其诗稿送回广东。“时人读其诗,未尝不哀其志,而憾其玩敌误国之咎也。”

最后录叶名琛诗一首,感受一下他的心境:

零丁洋泊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

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

心惊跃虎笳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

惟有春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杀掉那么多开国功臣 为何独独对萧何最放心 !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一个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此人是谁,就是萧何。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

  • 清朝历史揭秘:从西太后坐火车看慈禧的权力意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的改革师西人而制西人,这是改革的初衷,大清并不是想真正改革制度。到了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西太后等高层太领悟到光靠学西人的技术、武器是没有用的。面对八国联军,兰儿,这个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醒了,她终于明白光是西人的技术,船坚利炮改变不了大清国的落后,制度层面的变更才是根本。但是这有个前提条件,那就

  • 历史上的狼爸张献忠,变态杀人手法堪称冠绝古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张献忠,稍微正面点的认证,叫“农民起义领袖”。只不过,他主要的活动,是在明末。这哥们起兵的时候,明朝政府早已自顾不暇,这不,清兵厉兵秣马,要入关了嘛。后来,张献忠打到了四川这块地方,干脆称了帝,建国号“大西”,以成都为西京。四川这个地,自古出了很多的割据政权,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在各代的口

  • 张良为何能躲过刘邦发动的“剪除功臣”运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统一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打击功臣。张良懂得"卸磨杀驴"的规律,便经常托病,借口练气功,装出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渐渐淡出权力圈。侠客胸怀的谋略大师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韩国的宰相。当韩国被秦灭掉以后,张良便一心想复仇,因此才有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举动。虽然身体不好,张良却

  • 揭秘: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

  • 明朝首辅解缙为何沦落到冻饿而死?解缙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据史料记载,解缙死于冻死。这似乎是铁板钉钉毫无疑问的了。但为何会被冻死,却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笔者在网络中,曾看过这样的观点,认为解缙是马屁精,后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拍马屁拍错了地方而致死。真是这样吗?笔者很想替解缙叫声冤枉。解缙(1369年-1415年),明代第二位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字大绅,

  • 在三国历史上哪位猛人是让武圣关羽都惧怕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一提到关羽,人们便会想到二尺长髯,面如重枣,身长九尺,骑一匹追风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在万军之中“斩颜良、诛文丑”的英雄。关羽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受后世所敬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马超叫板称“超人才可比谁类”,对黄忠断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傲视环宇的大将,内心深

  • 揭秘:三国历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十大无名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0,跟随太史慈无名小将太史慈神亭出战小霸王孙策,大家注意到没,刘繇军中只有一名无名小将跟随。由此可见此小将胆气过人。之后太史慈与孙策单挑,孙策这边有程普,黄盖等12名战将,太史慈这边只有无名小将一人。太史慈与孙策大战数百回合,期间程普等12将不可能全部站着发呆吧。估计与此无名小将也同时发生冲突,然

  • 中国的崇拜关羽热潮:究竟是谁将关羽推上了神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160或162-220)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从百度这

  • 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见魏蜀交战有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据报孔明出兵两次,曹真损兵折将。群臣力劝兴师伐魏,以图中原。张昭建议孙权,先就皇帝位,然后兴兵。于是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孙登为太子,大封群臣。刘禅获悉,询问孔明意见。孔明说派专使致贺,请孙权伐魏,两方配合。孙权依陆逊建议,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相应。实际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