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历史上唐高宗为何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

唐朝历史上唐高宗为何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6 更新时间:2024/1/21 8:52:30

导读:公元651年,波斯帝国(伊朗旧称)遭新崛起的拉伯帝国侵袭,京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城)沦陷,波斯国伊嗣俊殉难。伊嗣俊的儿子、也就是帝国的王储卑路斯“火线继位”,一边率残军退守抵抗,一边求助“国际干涉”。卑路斯首先退守到了吐火罗(今阿富汗一带),在吐火罗人帮助下,一度收复了边疆失地。然而,好景不长,在阿拉伯帝国的疯狂反攻下,卑路斯吐火罗人难以招架,于是他们联合外求援,卑路斯提出到大唐“政治避难”。国破家亡,波斯君主最后关头为向大唐寻求“政治避难”?

史学家多是从军事实力对比分析原因。公元7世纪,世界只有两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那就是大唐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两国争夺的焦点就是现在的中亚与西亚。大唐帝国曾与阿拉伯帝国大小争战20次,大唐军队“胜多负少”。所以,当时西域各国,也就是中亚和西亚地区,政治流亡者首先想到去中国避难。从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只有大唐帝国能抵制大食的东进。其他中亚诸国,包括东罗马帝国,根本罩不住流亡政权。当然,这类分析也是不错的,但显然不够全面。这里,除了不可或缺的军事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世界“正统”地位。

无论是东罗马帝国,还是波斯帝国、西亚诸国,甚至阿拉伯帝国眼中,大唐帝国无疑是占据“世界主体明”的国家。这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占据政治文明制高点;二是拥有她主导的、高举国际正义旗帜、具有军事干涉能力的国际组织——天可汗。从政体的先进性和影响力而论,唐均堪称世界领先。是时,和中国保持“政治交往”的国家多达七十多个。大唐政治,可谓红遍世界。

而说起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天可汗”,众所周知。它不是一个简单名誉称谓,也不是一个纸糊的王冠,而是一种实质性的国际组织体系。昔日“天可汗”,从范围上,算不上今日联合国,但却相当于“东方北约”。这是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机构”,其作用主要是政治与军事两方面,担当起两方面义务,维系国际和平,仲裁各国间之纷争,为天可汗之首要任务。维护各国独立,不受强国侵略,为天可汗另一职责。为表示对天可汗之绝对服从,各国嗣君即位,必由天可汗下诏册封。各国军队必须接受天可汗之征调,受征中国平乱。

因为有了天可汗组织,公元七世纪“国际道义舞台”就此成为“中国领衔”表演。日本人称此时的大唐帝国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亦非虚语。“烈烈王者”所向披靡。弱国被强国欺凌,大唐岂能坐视不管?高宗欣然接受了卑路斯请求,马上设立波斯都督府(今伊朗境内的扎博勒),以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将波斯与大唐“安西都护府”连成一片。然而,由于波斯都督府没有中国军队驻扎,波斯全境不久终被大食吞并,波斯都督府也无法独存。公元670年,高宗招卑路斯入朝,授“右武卫将军”衔,命人修建长安波斯寺,卑路斯与其子泥涅斯得到妥善安置,先后定居长安。

尽管大唐没能帮助波斯复国,但摄于大唐之威,阿拉伯大军终究未敢穷追卑路斯到中国内地。扶弱济困、主持正义的大唐帝国,还是赢得了弱国的尊重,“天可汗”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而且在军事上,基本保持着对大食的绝对优势。阿拉伯大军在天宝前期的几次中等规模的冲突里均败于唐军,后来倾其国力发动怛罗斯会战,20万阿拉伯军面对3万唐军依然难以战胜,最后只靠唐军内部的反叛才将唐军打退,而阿拉伯军的自身损失却是唐军的几倍。阿拉伯人虽胜尤耻,唐军虽败尤荣。后来即使安史之乱爆发,阿拉伯也终未敢进兵西域。

因为有了大唐帝国的存在,阿拉伯帝国东进的步伐被阻挡在葱岭之外。公元674年,卑路斯客死长安。这个国破家亡的波斯亡国君,因为有了中国的庇佑,安稳地度过了他的政治余生,避免了成为阿拉伯大食战俘的可能。世界主体文明大国一个侧证,就是她能建立起周边国家包括流亡者信任的国际组织,成为各国政治流亡甚至叛国者的首选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在世界遴选“政治避难所”,首推大唐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设贵妃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提起贵妃,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可谓家喻户晓,与之相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却鲜为人知。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

  • 西晋名将:帮西晋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都出生世家大族,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王濬和杜预也都出身官宦家庭,名门贵胄。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须眉秀美 。西晋这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和秦隋不同,虽然秦隋也都是国祚短促,但都在中国历史上有

  • 清朝雍正帝勤政批过奏折数以万计:一扫衰颓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雍正帝一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做事要求实际而不应该有虚念,这是雍正帝的再三要求。他刚一即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勤政

  • 历史上最不务正业的英雄:鲁肃竟然曾是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们,就如群星璀璨,高悬而不可企及。喜欢历史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在英雄的故事中寻找英雄的共性,学习之后,每个人也许就可以照猫画虎,英雄一番也未可知。可以肯定,英雄有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东西,但英雄也一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特性。对比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人物,特别是我们喜欢的三国群雄,

  • 胤祥失宠: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为什么不夺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康雍朝萧墙内那纷繁复杂的政斗漩涡中,有这么一位让女人们为之倾倒,男人们也要为他叫一声“好”的皇子,在父亲康熙眼里他志虑忠纯、嫉恶如仇,在皇兄雍正眼里他公忠体国、才干卓著,在世人眼里他文武双全、侠肝义胆。他便是粉丝众多的拼命十三郎,满清王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的 和硕怡 亲王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康

  • 东汉历史上英雄孙坚为什么会与太监集团关系密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十常侍是东汉末年的宦官集团,他们朋比为奸、祸国殃民,在上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在下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由于深受汉灵帝宠幸,满朝文武对他们的行为敢怒而不敢言。如此遭国人切齿痛恨的宦官怎么会与顶天立地的英雄孙坚有染呢?一、十常侍究竟是谁?《三国演义》里的十常侍是指: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

  • 汉文帝花样男宠邓通竟被活活饿死?邓通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实质上,在古代帝王搞基众多先例中,汉文帝和邓通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他开创的“文景之治”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厉行勤俭,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他们不但出入相随,夜间更是同榻共眠。邓通由于有文帝的支持,

  • 都是三国蜀汉猛将,关羽和马超二人实力有何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关羽和马超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在刘备阵营,关羽的地位在武将中是首屈一指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关羽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也因为关羽有真本事,勇猛善战,实至名归。那么,关羽和马超,谁的能力更强?谁更厉害呢?在诸葛亮的眼中,关羽绝伦逸群,是举世无双的

  • 揭秘:明朝文官中为何会出现歧视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揭秘:明朝文官中为何会出现歧视现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会试中式举人、监生与吏员,这些不同身份的人通过礼部或吏部的具体选拔考试后,在吏部听选、授职过程中,由文选清吏登记其出身方式而依制授任。于“进士”而言,通过礼部会试的中式举人殿试后分别获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或“同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洪简介:曾舍命献马,救护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曹洪早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