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难得糊涂”解:对仕途不满

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难得糊涂”解:对仕途不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00 更新时间:2024/1/16 0:54:55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望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看来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

“难得糊涂”,原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刻在一方闲章上的一句“心”语,是由他所觉、所悟、所感而抒发的一种情怀。说起“难得糊涂”,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来历。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二人交谈十分投机。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白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因砚台过大,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请老先生也写一段跋语。老人没推辞便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才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段文字传下来,人们感慨其中富含哲理,便将“难得糊涂”词写成横联挂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传越广,成为一些人的座右铭或一种时尚。然而,如正确理解这句词语,人们似乎莫衷一是,甚至某些人还存在糊涂的理解。那么郑板桥通过“难得糊涂”这一“心”语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是郑板桥的自我解嘲。

乾隆十六年(1751),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七品知县时,一日正值“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郑板桥从不糊涂,他之所以兴叹“难得糊徐”,自有其苦衷。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而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难在那里呢?难在他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他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不能无视现实,遂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迸发出的愤激之词。”可见,他是想做些有益于地方、百姓的事,但囿于情势所迫又往往无能为力,内心十分矛盾。所以,这“难得糊涂”一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正直士大夫的仿徨与苦闷。

第二种看法则认为这是郑板桥对于现实的抗议之声。

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郑板桥见百姓家破人亡,忧心似焚,不免心力不支。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闻之怒言道: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郑板桥有所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台湾徐兰州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容易。”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所以,聪明人难做。

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懵懂不辨,即由‘聪明转入糊涂’了。依照郑板桥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所以徐兰州认为:“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

而第三种则是“心安理平”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兴化县县令求情,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此处“难得糊涂”指难得装一次糊涂,它具有为所当为的积极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看来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要有正确的解释,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残疾人会被歧视:汉朝有人因腿瘸而失去了相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很多人都是歧视残疾人的,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社会怎么歧视残疾人的

    韩安国是现在河南商丘那地方的人,早年学过“帝王之术”,起初给梁孝王刘武做幕僚,因协助梁王顽强阻击吴楚七国叛军而出名。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又深得太后窦氏疼爱,加上平叛有功,一时骄纵得无法无天,在自己的封国俨然摆出天子的派头,引起了太后和皇兄刘启的极大不满,以至于梁国的使者朝见,统统不见。韩安国一

  • 高分低能的光绪皇帝:老师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为什么同治皇帝只活了19岁,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是好皇帝吗

    晚清皇帝中,光绪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里被送进紫禁城。紫禁城实在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

  • 古代第一个女皇帝不是武则天 哪两人更早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在秦始皇前面还是后面,武则天是哪个朝代的女皇帝,武则天是谁的皇后啊

    导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但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不是她。历史上比武则天更早称帝的女人有两个:一个诞生于北魏,不过只是另一个女人布置的一场闹剧;另一个则唐高宗时期货真价实的女皇帝陈硕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但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不是她。历史上比武则天更早称帝的女人有两个:一个诞生于

  • 刘秀的中兴大汉之路:隐忍杀兄之仇终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秀三千对四十万,历史上的刘秀与阴丽华,刘秀天选之人

    自王莽篡汉自立新朝开始,广大刘姓皇室成员就无不以复兴刘氏汉家天下为己任,暗中积极进行活动。新朝乱政,天下大乱,绿林、赤眉等大规模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的时候,各地刘氏皇族纷纷揭竿而起,投身于反新莽、复刘汉的斗争之中。其中,以刘秀为代表的长沙王后裔一支,在反新莽起义中异军崛起,最后推翻新政,平定群雄,

  • 皇帝的死法:中国历史上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帝王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是要说到自焚而死的帝王,那就比较少见了,历史上仅有两位:一位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另一位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商纣王商纣王,即帝辛(?—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纣王是

  • 高宗武迷途知返之谜:其有可能本就是潜伏人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生斌事件再反转新人物出现,高宗武回忆录,世界之谜十大谜

    在汪精卫叛国集团中,高宗武是一位关键人物,他是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有名的“日本通”,可以说,没有高宗武,汪精卫就是有心投敌也叛国无门。然而,当汪精卫踏上贼船,签订卖国协定之后,高宗武却立刻反水,与陶希圣一道潜至香港,并公开日汪秘密协定,从而使汪精卫汉奸嘴脸大白于天下,政治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 史迪威被更换之谜:其过多的插手了非军事事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史迪威,大征服者罗马安东尼的突围,史迪威将军

    蒋介石和史迪威关系不睦,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赫尔利有所耳闻,为了大局,他在两人中间进行了选择,开始决定支持史迪威,给蒋介石发出“哀的美顿”书;谁知突然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决定撤回史迪威,维护蒋介石的地位。这其中的谜底如何呢?1944年7月下旬,史迪威奉命前往斯里兰卡的康体,代理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之

  • 战死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战死沙场的两位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战死沙场的英雄,轩辕参加过哪两次战役,东汉被毒死的皇帝

    在中国古代,战死沙场者大多均为将军、元帅和士卒,所以我们也就司空见惯了。如果说战死者为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那倒真是新奇罕见,你还别说,历史上确有这样的皇帝,一位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另一位是蒙古国皇帝蒙哥大汗。一、完颜承麟完颜承麟(?-1234年2月9日),金世祖劾里钵的后裔,金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原为

  • 建文帝下路说的第三种可能:被姚广孝监视居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姚广孝救了朱允炆,没有姚广孝朱棣会成功吗,姚广孝走索成功了吗

    《文汇报》记者徐作生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逃到了离南京并不远的苏州,溥洽和尚收留了他,藏于吴县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明成祖朱棣的密探找到建文之后,成祖不愿意背负‘杀侄’的恶名

  • 奸臣秦桧金人奸细说:并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这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桧为什么要帮金人,秦桧做了哪些坏事,民族英雄抗击金兵秦桧是谁

    秦桧先作为北宋官员,曾随二帝一起被掳至金国。然而仅仅四年之后,他突然神秘莫测地回到了南宋,且是“全家得还”。秦桧归宋到底是自行逃归还是金人纵归,也就是说秦桧是否为金人的奸细?对于这一问题,八百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秦桧,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任太学学正、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