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斩龙脉到底斩了多少条 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刘伯温斩龙脉到底斩了多少条 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4/1/18 19:14:57

刘伯温奉命斩天下龙脉,到底斩断了多少条?又造成了什么后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元代作为中国倒数第三个大统一王朝,也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更迭的皇帝挺多,但在位时间都不久,政权维持时间不到百年。元代皇帝之所以更迭那么快,是因为内耗严重,动不动就来个谋朝篡位。

且元代中后期皇帝昏聩,奸臣当道,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爆发了诸多起义,朱元璋就是其中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之后的事大家都了解,老朱凭借强大的个人能力以及高超的军事素养,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最终成功问鼎天下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位,开创了大明两百七十六年的江山。

老朱的建功立业之路是传奇的,纵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大部分开辟大统一政权的开国皇帝,都得有一定的创业基础,哪怕著名的"草根皇帝"刘邦,最开始好歹还是个泗水亭长,像老朱这样从一介乞丐甚至当过和尚,最终成为千古一帝的,还真就独此一份。

老朱之所以能够实现彻底的阶级转换,跟他身边围绕着的众多能人异士有很大的关系,除开那些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外,谋臣同样很重要,比如说咱们今天的故事主角,有"三分天下诸葛亮,统一江山刘伯温"之称的刘基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浙江人,精通调兵遣将、天文地理、算数物理,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个有大能力的"术士",他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朱元璋能得天下,跟刘伯温这位贵人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十分相信风水这样的玄学神秘学,在堪舆学当中有一种独特的地形叫做"龙脉"。龙脉的形成跟山脉本身脉络、走向有关,因为有些山脉的形状和龙很像,所以将一些地理位置、脉络走向特殊的山脉称之为龙脉。

据说有龙脉的地方就会受到龙的庇佑,一个王朝要是定都于龙脉附近就能绵延数百年的国祚,同时古代那些王侯将相的陵墓也都要修建在龙脉之上。邙山了解吧?"生于苏杭,葬于北邙"的那个邙山,上面有从周朝起数万座历史名人陵墓,其中包括了众多朝代的王陵,原因正是因为这北邙乃是昆仑龙脉的余脉。

一条龙脉守护一个朝代,那么如果别的龙脉有了庇护的家族,岂不是江山不稳?因此在民间的说法中,老朱为了能够保住大明江山,便让刘伯温去斩了天下除大明本家以外的所有龙脉,这就是著名的刘伯温斩龙脉传说的来历。

刘伯温奉旨出发,几乎游遍了整个华夏大地,并遵照朱元璋的旨意斩了天下九十九条龙脉,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无锡龙山的斩龙脉传说。相传在龙脉的福泽之下,无锡附近可能会诞生改朝换代之人,如果不处理的话很有可能会在将来动摇大明的统治,这不刘伯温就赶紧赶了过去。

咱们前面提到,龙脉其实就是特殊的山脉。要斩人可用刀剑,要斩断一座山脉用什么呢?当然也得用点特殊的方法。在斩无锡龙山的龙脉时,他选择教当地百姓捏泥人卖钱,又告诉百姓们当地山脉上的土质极好,用来捏泥人非常合适。

老百姓掌握了刘伯温传授的"财富密码",纷纷上山采泥,这"龙肉"一被开采完,龙脉自然不成气候。为了保险起见,刘伯温还打算再在当地的龙脉上挖一口深井,这样更能钉住这条龙脉。

不过最终这口深井没有挖掘成功,因为龙脉有灵,虽然被挖了血肉之后虽然元气大伤,但也不愿束手就擒,一夜之间在龙颈附近隆起了一座小山,刘伯温见状才决定放这条龙脉生路,无锡当地也因此留下了"一夜长成山"的传说。

数年过去,天下龙脉基本全部被刘伯温斩绝,终于他来到了这趟斩龙之旅的最后一站:长白山。但面对长白山的山脉,刘伯温沉思良久,最终一言不发转身离开。而我们都了解最后入主中原代替明代统治的正是发源于长白山的女真族,实际上长白山也一直都是清代的禁地,有重兵把守在此,就是为了守住清代龙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伯温没斩了这龙脉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原因是斩龙脉是罪大恶极之事,每斩一根天庭就会给刘伯温记下一笔罪孽,已经斩了九十九根龙脉的情况下,刘伯温不愿意把事情做绝,所以放过了这条龙脉;另一种说法则是刘伯温早了解老朱疑心重,自己怕是没有好下场,因此特地留了这条龙脉,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后代一线生机。

关于刘伯温斩龙脉这事,虽然流传比较广,但我们都了解这不过是民间传说,如果王朝的兴衰真能通过龙脉来决定,那龙脉早就会被有心之人全给斩光了。历史上的刘伯温虽然有大能耐,但他的计谋可不是单单用在风水方面。想要了解真正的大明历史,还是不要一味听信民间传说,多读点真实史料更有助于我们增长见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备能打败刘璋占据益州,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

  • 历史上田氏代齐后,齐康公最后的结局如何 ?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齐康公,姜姓,公元前404年即位齐国国君,在位26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公元前1000年前,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分封在今山东省一带

  • 历史上朱棣死后有哪些妃子为其殉葬?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出生于应天,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北征班师途中,走到榆木川时病死了,活了六十四岁。按照当时明朝的制度,皇帝死后,要用活人殉葬,此做法非常残忍,是丧失人性的。尽管朱棣很有作为,

  • 历史上关于周宣帝的评价如何?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宣帝宇文赟,字乾伯,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历史和趋势是必然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不过,在这种必然的规律面前,一些偶然的因素也极有可能改变历史的方向。在不久前,网上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推论,如果蒙古人不西征,那么肯尼迪就不会死。那里

  • 历史上东哥的婚姻生活是什么样的?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传奇的美人有很多,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地位等级是很深严的,倘若一个人出生在了皇家,那便拥有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以及巨大的权利和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世人都觉得皇子和公主是十分幸福的。但是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好过的日子,

  • 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李严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李严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山难容二虎,诸葛亮和李严没有私仇恩怨。更没有为争权夺利斗争的你死我活。李严最早是刘表的秭归县令。曹操席卷荆州时,李严逃往成都,就被刘璋任命成都令,干得非常出色。214年,已经是益州刘璋任命为护国军司令,率领一支精兵,去抗击入侵成

  • 乾隆最低调的妃子,养子最后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最低调的妃子,养子最后成了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一个古代女子,入了宫墙,身份低微,入宫之初亦不收宠幸,一生也未生下一男半女,似乎已经可以注定一生孤独寂寞了。但事实上,生活总有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一位出身卑微不起眼的女子,就能在这个吃人的宫墙内全身

  • 年轻时的董卓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年轻时的董卓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的故事,虽然讲的是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内容,但很多不属于这三大集团的势力,对于三国的形成,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比如扶立了汉朝亡国之君汉献帝的董卓,正是他进入洛阳后,搞得天下大乱,才让更多的英雄名将趁势崛起。由此可见,董卓算是促成三

  • 卫青曾权倾朝野,汉武帝为何不疑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卫青曾权倾朝野,汉武帝为何不疑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朝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王朝可以与后世唐朝相并肩,汉朝的强大是打出来的,这都是因为汉武帝远征匈奴展现出汉朝军队强大的战斗力,还是因为汉武帝重用一位绝世名将才打败了匈奴,这个人就是大将军卫青。卫青从一个骑奴

  •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为何重用功臣而不是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什么没有大杀反而非常重用功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与叔叔燕王朱棣之间爆发了长达数年的“靖难之役”。最终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最后胜利,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是为明成祖。而很多人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