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仄元年(1064年)蒲月,赵曙病体复原,曹太后撤帘借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便背他发起哀求无关部分会商赵曙死女的名份成绩。事先仁宗去世已经有14个月,赵曙指挥,等过了仁宗年夜祥(中国现代汉族消耗礼节式之一,女、丁忧后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办的祭礼)再议。
治仄元年(1064年),京畿、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等州,光化军、下邮军收死年夜火灾,赵曙召还青鸟使巡查,疏治河流,施助抚恤哀鸿,免去哀鸿钱粮。
同年,西蕃瞎毡的女子瞎欺米征回附宋代。
治仄二年(1065年)夏历四月初九,韩琦等再次提出赵曙死女的名份成绩,因而,赵曙出诏将议案收至太常礼院,交两造以上民员会商。由此引起了一场延续18个月的论争,那便是北宋史上的“濮议”事务。
治仄三年(1066年),中书年夜臣独特议事于垂拱殿,事先韩琦在家中祭奠,赵曙特地将其召去协商,事先即议定(赵曙死女)濮王称皇考,由欧阳建亲笔写了两份圣旨,交给了赵曙一份。到午时时候,太后派了一位太监,将一份启好的文书收至中书省,韩琦、欧阳建等人挨开文书,相视而笑。那份文书恰是欧阳建草拟的圣旨,多了太后的签押。赵曙便坐面前目今诏中断会商。同时又将宰相取在朝们召去,商议怎样仄息百民的心情,以不乱时势。赵曙最初允许了欧阳建等人的定见,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都门。
治仄三年(1066年)十一月初八,赵曙再次死病,同年十仲春正在宰相韩琦的倡议下,坐少子赵顼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