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光义到底在害怕什么 赵光义为什么要极力反对迁都洛阳

赵光义到底在害怕什么 赵光义为什么要极力反对迁都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83 更新时间:2024/1/23 10:30:48

赵光义迁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光义为何害怕宋太祖迁都洛阳?

赵光义剧照

赵光义,北宋第二任皇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弟弟。学过历史的都了解,在他身上有两个未解之谜,一个是金匮之盟,一个是烛光斧影。

金匮之盟由杜太后主导,按兄终弟及的方式传承皇位。因盟约没有具体内容记载流传下来,故有独传和三传之争,但不论怎么争论,赵大和赵二都是在传承之内的。

烛光斧影是开宝九年的一天,太祖召见赵光义,而后太祖暴毙,赵光义继位,就是后来的宋太宗。都说是赵光义弑君,但因有金匮之盟,所以他上位又不存在争议。

我们都了解,历朝历代都是父传子,除非皇帝没有子嗣,才会选择其他传位方式,传给兄弟也是有可能的。但宋太祖是有子嗣的,且还不止一个儿子,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除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早亡外,二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都长大成人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完全有能力继承皇位的。那为什么还会有“金匮之盟”,兄终弟及这种传位方式呢?

五代传国

这就要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了,五代时期可以用一个字乱、两个字很乱、三个字非常乱来形容。每天上演的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子弑父、弟杀兄、大臣杀皇帝,没有一个朝代能够长久安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的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时间较长,五代政权统治者孔武有力,但都没有系统治理国家的能力,导致政权更迭严重。从后汉到后周,社会才有了安定因素,可皇帝都短命,无法长期延续国祚,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儿子年龄最大的才十岁,他能够进行陈桥兵变,除了大家习惯了政权更迭,更是由于周氏主幼,才让赵匡胤有了兵变的可能。他只有传位给长君才能摆脱国祚短命的“魔咒”。所以他也只能接受杜太后主持的“金匮之盟”,保全北宋国祚的长期延续。

可能是老天眷顾赵匡胤吧,他没有像前面五代皇帝那样短命。北宋不仅灭了周边小国,也没有出现动乱,似有天下承平,百姓丰衣足食的景象。更重要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长大了,皇帝也是人,也是会有私心的,谁都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儿子以外的人。但因为有“金匮之盟”在,赵匡胤也不能直接废了盟约,或者给赵光义制造“意外”。

所以他只能用“耍赖”的方式,迁都洛阳。可当他提出这个方案时,除了皇帝本人,其他大臣全部反对,当然其中包括赵光义,最终赵光义说了一句:“国运能否长久,在德不在险”,把迁都的事全面搁置。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是未来皇位接班人,况且迁都洛阳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要比开封强百倍,为什么还要极力反对迁都洛阳呢?他究竟在怕什么?

首先,从赵匡胤后期对赵光义确实是按照接班人的待遇来进行的,杜太后去世一个月后,即建隆二年七月,赵匡胤就正式封赵光义为“开封府尹”。按照五代的习惯,开封府尹多半为皇室继位人担任。

第二,赵光义身边已经聚集的不少臣属,一旦迁都洛阳他的权势将一落千丈,自然身边的利益集团也将土崩瓦解。

第三,赵德昭已经成年,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利益牵扯的人聚集。一旦成势,再加上皇帝的暗中扶持,最后由谁继承皇位真的很难说。

第四,金匮之盟只是内部协议,并没有明召天下。皇帝一旦暗中掣肘,即使他能够登基,皇位也很难坐稳。

第五,群臣反对皇帝迁都,是因为五代以来均以开封为都,基础建设完善。此时洛阳破败,国家又刚建立,财政困难,再加上赵匡胤是和平夺权,朝内大臣利益并没有遭到破坏和清洗,所以都不愿意迁都。但不等于所有大臣都是支持赵光义接位的,一旦迁都洛阳,这部分人必然会依靠皇帝,成为继位的障碍。

最终因为赵光义的一句“国运能否长久,在德不在险”,使得皇帝放弃迁都。

但从地理位置来说,开封确实不符合为都,没有任何天险。反观洛阳有八关,一旦出事,即使被围,也能依据天险妨碍获得援军时间,也许就不会发生北宋末期皇室被一锅端的命运。

也许是天道轮回,赵光义恐怕也没想到,最后还是将皇位“还”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可真是令人感到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江东十二虎臣分别是谁?又有谁被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则有江东十二虎臣。就江东十二虎臣,也被称之为江表之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

  • 汉献帝能在曹操手里善终 换做其他人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献帝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汉献帝只有在曹操手上才能善终?汉献帝,两汉最后一位皇帝,最后在三国魏国的优待下得以善终。那么魏国为何要善待献帝呢?这就不得不提曹操的两位先祖了。一位是刘邦的大将曹参,另一位是供奉了四位皇帝的曹腾。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官

  •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选择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乃一代枭雄,却为何临死也没称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乃三国时期一代枭雄,虽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但是凭借个人实力一步步在纷乱的三国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且其军事实力在三个国家中是最强的,单凭这一点,我想,曹操枭雄也好,奸雄也罢,都会令后

  • 袁术当初是怎么成为军阀的 出身只是其中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袁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术能力有限,为什么能成为汉末强大的军阀之一?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他占据淮南,自称为帝,结果导致群雄反对,最后被曹操击败。袁术如此不受人待见,但是也能雄踞淮南,且身边有不少名将。那么一个令人不喜欢的人,怎么会成为一方军

  • 历史上朱元璋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朱元璋也可以算是千古一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从一个乞丐能坐上龙椅,除了自己有过人的本事之外,在管理江山社稷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朱元璋一句“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就为自己定了性,这种自谦而又舍我其

  • 孝武烈皇后阿巴亥是不是大清最惨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孝武烈皇后阿巴亥是不是大清最惨皇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的巨轮从来没有停止过转动,在每个朝代基本上皇帝的深宫里面,总会有着这样一位女子,一生帮扶着帝王管控着后宫事宜,做好皇帝的贤内助,解除皇帝后顾之忧,那么此人正是皇后。而据史册记载,大清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可怜的国后,她就

  • 公孙瓒当初怎样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简单说就是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公孙瓒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孙瓒一手好牌,最终打的稀巴烂,这是为何?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诸侯列强,将自己一手好牌的打的稀碎,这其中不乏有董卓、袁术、袁绍等人,还有一个就是公孙瓒。说起公孙瓒,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同学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不仅收留

  • 曹魏的七位镇南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的七位镇南将军,他们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镇南将军是从三国时期开始在军中设置的高级武官职位,曹魏集团中先后有七人担任过该职,位次低于“四征”,属于杂号将军。镇南将军与征南将军在职责上基本类似,个别将领还兼任刺史,统揽军政,镇戍及治理地方。第一位:张鲁。张鲁在曹魏

  • 公孙瓒作为东汉有名的军阀 公孙瓒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瓒仕途平坦骁勇善战,为何变成光杆司令,不得善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公孙瓒是东汉时期一个很著名的军阀,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创立了白马义从,曾经风头无两。但是,最终却惨死高楼,悲剧收场。那么,为什么他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公

  • 为何李信是秦国第一次攻打楚国的主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信,字有成,槐里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在消灭了韩国、赵国、燕国等诸侯国,准备对楚国这一依然强大的对手用兵。在第一次派遣大军消灭楚国前,秦王嬴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断,有一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