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起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 赵括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笑柄

白起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 赵括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笑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55 更新时间:2024/1/31 13:16:26

还不了解:白起和赵括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杀神”白起,一生打败过多个强国,为何唯独只有赵括成笑柄?

提起战国名将,武安君白起无疑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他是当时秦国上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国一统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譬如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随后的长平一战又一举歼灭赵军45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据后世不完全统计,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余人,而白起就独占二分之一,因此名将白起又有“杀神”的称号!在白起一生征战中,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谈起而胆寒。可以说面对如此强敌来犯,当时六国将领皆无胜算来阻挡其征讨六国的脚步。那么秦国“杀神”白起,一生打败过多个强国,最后为何唯独只有赵国将领赵括成为天下笑柄呢?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在秦相范睢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下,秦昭襄王率先向比邻的韩国发难,重兵压境,欲取韩国的上党郡。当时,国力衰弱的韩国见状,君臣惶恐,韩桓惠王只得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

据史料《战国策·秦王谓公子他》记载:“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和党之地以为和…乃使冯亭代靳黈。”可万万没有想到的,驻守上党郡的太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上党地区,地势雄伟,可以说秦赵两强谁拿到了这块土地谁就占据了今后两强争霸战的主动权,但是从总体形势上来看,秦强赵弱,赵国君臣对于接受上党郡还是产生的非常大的分歧。当时,名相蔺相如和客居赵国的名将乐毅都主张不能接受上党郡,而应当把目光放到国内的建设上。

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赵遂发兵取上党。”为此,赵国在派平原君前去接收上党郡同时,也派老蒋廉颇领兵十万作为后援开始加强上党地区的防御。

为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秦国和赵国就在赵国长平一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即"长平之战"。这一战,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之久。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在战争最初,秦国就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初战不利的廉颇只得被迫退居地势险要的长平一带,坚守在百里石长城,利用地理优势形成全线布防,居高临下抵御秦军,任凭秦国怎么约战,都拒不出战。

要了解,当时老将廉颇的防守策略完全是形势所迫,而赵国统治阶层却以为廉颇这是怕了秦军,三番五次地派人去前线谴责他。并且在前方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赵孝成王还决定派人去与秦国议和,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秦国则阴险地表面拖着不与赵国停战,背地里向其他各国传递秦赵交好的信息,阻断了赵国与他国合纵的机会。

事实上,整场战役从头到尾,秦军都远远强于赵军。所以长平之战前期,赵国主帅廉颇的坚守拒战策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这场战役,秦国投入了60万大军,赵国则投入了45万大军。如此庞大的大军,实际比拼的是双方的后勤能力。

按理说,长平距离赵都邯郸不过200里,而距离秦都咸阳在400里以上。战场态势应是赵军以逸待劳,而秦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长期的重兵对峙给后勤带来的压力竟然成为压垮赵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众所周知,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将“耕战”确立为秦国的国策,将农业生产提高到了最高战略位置。但赵国并不如秦国一样重视农业,就连赵武灵王的变法,也未见涉及农业生产,所以到了长平之战后期,赵国国内几乎到了无粮可食的程度。与此同时,秦军还不断骚扰赵军的粮道,使得长平一带的赵军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孝成王只得任命了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来替换廉颇成为军事统帅。史料上记载这是因为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但事实上,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赵国当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改变作战方针,和秦国放手一搏。

据史料《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也就是说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的进攻。赵括年少成名,在打长平之战前,他也曾经历了十几次胜仗,虽然都是小战,但也比一般人强很多。其父亲又是名将赵奢,当时盛传将门虎子,赵国无人,老将廉颇坚守不出,赵国无力长期供给45万大军的粮草,必须要速战,只能换人。

赵括刚上战场,就完全改变了廉颇的战略意图,转而强调要主动进攻。就在长平这个地方,赵括率领几十万大军全线出击,幻想以为以迅猛之师就能击溃秦国大军。

如果对方的统帅是王龁的话,或许赵括还有一战的想法,毕竟在出征之前,赵括就已详细分析过双方实力的对比,及双方主帅的心理状态等;廉颇长期坚守,对方主帅肯定放松警惕,如果突然全军出击,说不定能一战定乾坤。但谁了解,秦国也换了主帅,将王龁换成了白起,这就是战略家的悲哀!

据史料《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据《史记》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于武安君。”

45万赵军全军覆没,同时引发一场几乎招致亡国的灾难,令赵括身死之后徒留一个“纸上谈兵”的误国骂名。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也折损了约二十万主力,这二十万多人是命丧于赵括接手赵军之后的。赵括,他或许无能,但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勇士,他最大的悲哀,或许就是人生第一 次大战,就碰到了战神白起,别说赵括自己,就是让其父赵奢出马那都是一场恶战。

比喻那些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是距离统一天下最近的一位 这个近到底有多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昭襄王和秦始皇谁牛,秦昭襄王到秦始皇,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谁更厉害

    对秦昭襄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昭襄王离一统天下到底有多近,为何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孙子,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秦武王嬴荡的异母弟,是使秦业帝的秦王。在战国的历史上,曾有被世人认为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的“战国四大雄主”,而秦昭襄王则是

  • 嘉靖能够执政四十五年 嘉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靖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靖能掌握朝政四十五年之久,这是为何?嘉靖所处的时代是明代中期,基本上算是承平时期,并没有太大的战乱灾荒。既不用像洪武、永乐开国时期连年征战、歼除强敌、操心劳累、开疆拓土,也不用像崇祯灭亡之际焦头烂额、宵衣旰食、狼狈不堪,只是做守

  • 马超和赵云那么厉害 刘备为什么迟迟不肯重用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为何不重用马超,为何刘备不重用赵云,刘备为什么不信任赵云

    对马超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马超和赵云两人虽然都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但是两人的境遇却是完全不同,马超是身居高位,但却没有多少实权。而赵云作为最早跟随刘备的属下,地位却匹配不上资历,二人的遭遇要分开来说。马超马孟起,作为一方落

  • 李斯作为扶苏的岳父 李斯为什么还要帮助胡亥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斯女儿嫁给扶苏,李斯是扶苏的老丈人,秦始皇到底喜欢扶苏还是胡亥

    还不了解:李斯和扶苏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斯是扶苏的岳父,为何李斯却选择害死扶苏,帮助胡亥继位?战国是一个诸侯逐鹿的时代,这给很多能人异士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李斯就是在其中抓住机会的人。自小胸怀大志的他不甘平庸,热衷追求功名利禄。辞别他的老师荀子之后,便只身

  • 秦始皇真的有传位给扶苏吗 扶苏能挽救大秦帝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秦天下之扶苏新传,秦始皇把皇位传给谁了,秦始皇传位扶苏

    对秦始皇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真的把皇位传给扶苏了吗?扶苏即位能否挽救大秦帝国?我们一般认为,秦始皇临终前是有意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的。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只是有诏书让扶苏回到咸阳来参加他的葬礼,而没有直接说让扶苏继承他的皇位。如果秦始

  • 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治国方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驾崩当晚有多恐怖,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爱新觉罗·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故事。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公元1592年11月28日申时-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时),爱新觉罗氏,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努尔

  •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下嫁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百慕大三角之谜真相纪录片,百慕大三角之谜真相视频,湖光岩水怪之谜真相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下嫁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诗中透露出来的秘密: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南明·张煌言《建夷宫词》张煌言的这首诗写得很热闹。从字里行间中便可看出那种宫中奢华

  • 历史上孝庄与顺治是怎么母子斗法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泰灵异斗法,孝庄是顺治的亲娘吗,顺治与孝庄的关系为什么紧张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孝庄与顺治母子斗法的故事。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满清帝国产生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废后,这位废后就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侄女。据《清史稿》记载,顺治皇帝以“皇后无能

  •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是怎么培养孙儿玄烨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烨的意思,布木布泰是孝庄吗,玄烨是谁生的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是怎么培养孙儿玄烨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如果以一位教育家的标准衡量,孝庄对于孙儿玄烨的教育,显然要比她对儿子福临的培养更为成功。虽然儿孙都是亲骨肉,但孙子玄烨对她的依恋,她对孙子的爱,要超过她与福临之间的母子情。清代史

  • 历经三位帝王的女性孝庄为什么葬不从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子夫的三个女儿命运,孝庄跟谁合葬,孝庄和谁葬在一起

    历经三位帝王的女性孝庄为什么葬不从夫?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薨于慈宁宫,时年七十五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葬不从夫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