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露:大清朝慈禧太后那一年零五个月的西逃秘闻

揭露:大清朝慈禧太后那一年零五个月的西逃秘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11 更新时间:2024/1/16 20:06:57

导读:在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慈禧一面暗地里向帝国主义献媚求和,一面假意表示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但是,八国联军仍然照样发动了对北京的侵略。1900年8月13日,北京城硝烟弥漫,溃败下来的官兵、外迁的居民充斥着大街小巷,跌跌撞撞,鬼哭狼嚎。八国联军占领了距北京仅有三四十里的通州,城内到处传播着八国联军明天就要大破城门的消息。慈禧太后吓得魂不附体,一天之内仅接连五次召见军机大臣,但到场的人一次比一次少,最后还能坚持到场仅有三人了:刚毅、赵舒翘、王文韶。王公大臣出入皇宫,都是慌慌张张、吵吵嚷嚷。慈禧看到这种情形,心里越发慌乱,到最后竟是手足无措了,于是决定与光绪一同西逃。

临动前,慈禧召见嫔妃们前来请安。她声色俱厉地宣布:“今天我和皇上西巡,除隆裕皇后和谨妃外,其余嫔妃都要暂时留下不走。”嫔妃们个个神色慌张,吓得发呆,但又不敢发话。只有珍妃请求光绪帝留在北京,主持议和。珍妃是光绪帝最宠爱的嫔妃,两人早已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慈禧对珍妃早已恨之入骨,她顿时雷霆大发,命太监将珍妃推入寿宁宫外的井内淹死。光绪眼见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被架走,既不敢怒,也不敢言。急得直用拳头砸自己的脑袋,心中充满了怨恨、恐惧、悲痛和内疚。召见完毕后,慈禧和光绪等人,什么也顾不上携带,便慌忙出逃。慈禧穿上宫女们准备的蓝布长衫,叫太监李莲英把她的头发挽成便髻,改扮成汉人装束,乡下村妇的模样。光绪也摘去朝冠、朝珠,脱掉龙袍,换上一件旧长衫。一路上踉跄奔走,趔趄狼狈,步行到紫禁城后门,再也顾不上什么了,丢下皇都和江山,坐上骡车向西北方逃命去了。跟随慈禧的还有端郡王载漪、吏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等王公大臣和各路官兵20余人。此时,八国联军已进入北京。

“强兵压境全无术,开府骑猪做逃鼠!”慈禧一伙逃离北京后,就像被狗强追的兔子,恨不得再生出两条腿,只顾亡命,其狼狈之状可想而知!他们赶到昌平,州官比他们跑得还快,早已不知去向,而且城门紧闭,他们根本没法进城,于是只得继续前行。到了日落西山之时,在霞光的照耀下,慈禧一行人到达了昌平的贯市。慈禧、光绪一整天滴水未进、粒米未沾,只觉得口干舌燥,肚子饿得咕咕叫。太监们四处觅食,终于直在一户农家里赊来了半碗高梁,慈禧、光绪欣喜若狂,管上生熟,抢着吃了起来,连掉在地上的几粒米也都捡了起来。没有水喝,太监他从地里采摘来一把干秸秆,慈禧也美滋滋地嚼了起来。事不凑巧,这天晚上忽从西北方吹来一股寒冷之气,天气突然变得阴冷异常。慈禧一伙人却身穿单薄,直冻得上牙打下牙,四处寻找睡觉用的东西,却什么也没有找到。最后拿来当地一位妇人未晒干的粗布被子,慈禧只得将就着盖上。夜间,点着豆秸取暖,大伙不分尊卑,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休息。慈禧躺在那里,想到自己在宫里,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盖的是锦衣裘被……,眼前却落得这步田地,不由得鼻子一酸,低声哭了起来,真是“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慈禧一伙就这样疲于奔命,忍饥挨冻地度过了两天。

第三天,慈禧到了怀来县,知县吴永急忙前来迎驾。虽然事先得到了通知,也匆忙准备了蔬菜、瓜果、海味,但被退败的散兵游勇抢劫一空,最后只剩下一小锅绿豆小米粥。谁知道,慈禧饥不择食,吃得津津有味。吴永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又立马想办法弄来了5个鸡蛋,慈禧又一气吃掉3个,剩下2个赏给了光绪。回到县衙,吴永翻箱倒柜,找出一些旧衣奉送给慈禧、光绪、皇后和谨妃。慈禧一伙的仪容至此才稍稍齐整了点儿。慈禧在怀来县徘徊观望了两天,看到议和无望,只得继续向西前行。9月7日,慈禧到达山西崞县,10日到达太原,10月1日又由太原前往西安。一路上,随行的皇族亲贵、太监、军队,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刮勒索,闹得人心惶惶,百姓更是四散逃避,商店停市……慈禧在西逃途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懿旨:一面要求官兵对义和团“痛加铲除”;一面授权李鸿章尽快与帝国主义议和。第二件事就是推卸自己“宣战”的责任,将她利用过的主战派大臣刚毅、徐桐等斩杀治罪。

在西安,慈禧所巡抚衙门变成了行宫,院内外装饰一新,俨然就是一座新的“紫禁城”。慈禧本来是来西安避难的,却仍不忘过着醉金迷的腐化生活。每顿饭光菜就有100多种,鸡鸭鱼肉、燕窝海参,极尽奢华。一天的伙食要吃掉200两银子。对此,慈禧还恬不知耻地说:“过去在北京皇宫,一天的伙食费,用2000两银子,如今只用200两,可算是大为节约了。”自10月26日到达西安,慈禧一直是在紧张、恐惧、痛苦中度过的。她深怕列强把她列为罪魁祸首而加以惩办,整天愁眉苦脸,心神不定,手足无措,恶梦连连。每天难熬的日子让她长脸变得更长,三角眼变得更深。12月22日,慈禧接到李鸿章电告的“议和大纲12条”后,又惊又喜,看到列强既没有把她列为祸首,也没有要她归政光绪,于是如获大赦,感激涕零,当即就以“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为词,要奕沂、李鸿章毫不犹豫的照办。1901年9月7日,奕沂、李鸿章代表清政府正式在《辛丑条约》上签字。

1901年10月6日,帝后回銮。整个西安大街悬灯结彩,锣鼓齐鸣,光行礼车就有300辆,满载着搜刮来的黄金白银、绸缎、古董、器玩等。行礼车后是开路的马队,马队后是大小太监和官员。接着是光绪、慈禧、皇后、瑾妃、大阿哥坐的五抬黄缎大轿,各王公大臣紧随其后。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像一条大龙,弯弯曲曲地在大街上穿行,和从北京逃跑相比,不知要威风多少倍。慈禧从西安程后,取道河南、直隶回京。沿途都要修建行宫,每五六十里一座宿站,供过夜住宿之用。每二三十里一座打尖站,供吃饭休息之用,沿途道路都用黄土细纱铺垫,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11月6日,慈禧在开封度过了她的67岁生日。不久,发布懿旨,撤去大阿哥的称号,立即出宫。1902年1月7日,回到北京。结束了她一年零五个月的逃亡生涯。慈禧回京后10天,就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及其夫人,极尽献媚求宠之能事。从此,清政府完成成了“洋人的朝廷”,慈禧顺理成章地成了洋人的“管家婆”。慈禧的西逃,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她仍然顽固不化,为了自己的一时享乐,也仍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样的货色,满清又怎能自保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汉宣帝刘询三位皇后:哪个皇后最后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己,生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

  • 揭秘:历史上因一句玩笑引发的一场天大弑君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司马曜是简文帝的儿子,他登基的时候才十来岁。起初人们对他抱有很大的重整山河的希望。可是后来却发现这个司马曜不仅不务正业,而且还有个最大的癖好,那就是饮酒。只要他喝起酒来,经常拿着黑夜当白天过,直到喝的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在司马曜的众嫔妃中,有个张贵人,长得特别漂亮,虽然已是半老徐娘了,可风韵犹

  • 汉代历史上谁是让刘邦之子刘盈念念不忘的那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孝惠帝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他性格柔顺,为人仁弱,在位仅有七年的时间,就英年早逝了。但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个人令他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又是什么原因给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此人正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在刘盈的心目中,夏侯婴是他最亲近的人,如同其再生父母

  • 宰相王安石:古代第一个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也不破一桩婚啊。可是呢,古代却出了这么一位,积极鼓动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列位该说了,莫不是他脑子进水了,就是另有企图呗。哎哟外,乖乖,你可别往那歪里想,人家是那一顶一的大好人哎。此人并非旁人,正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世人也叫他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

  • 中国历史上开空头支票骗到媳妇的开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现在有些年轻人谈对象,先是开出若干个条件——有车有房有工厂,才能娶进门。真叫个愁煞穷二代喽!您再回头看看古代,大部分人都是裸婚。甚至有的人呢,腰包里里外外穷个底儿掉,还趾高气扬蛮神气的,一点儿自卑感也没有,管他是吃财政饭的,还是自由民,都能混个脸儿熟攀上朋友。咱先卖个关子,别急,一会儿您就知道

  • 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圆明园里的六个病夫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圆明园建于公元1707年,当时世界局势是:欧洲文艺复兴狂飙突起,工业革命蓄势待发,资本主义革命一触即发.而古老的中国却全面沦入了游牧铁骑的满清之手,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刚刚拉开了沉重的轮回帷幕。此时中国的纪元是清康熙46年,正是满清平定“藩王之乱”后的志得意满之时,“反清复明”的“忧患”已被汉族

  • 千秋功过:揭秘创造了中国历史之最的八位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他们是丞相中的“巨头”,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们以相似的权威、不同的作为创造了中国历史“丞相之最”。1、最具统治力的丞相:汉朝的实际终结者曹操作为:曹操,先为汉丞相,后为魏武帝。东汉末年,立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军阀袁绍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

  • 努尔哈赤只有十三副铠甲:却击败了强大的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的父亲可没有留给努尔哈赤什么财富,可是他却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建立了大功业,由此看来父母提供给孩子的物质条件比起孩子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与才能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孩子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财富,而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恰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即可以为孩子提供知识,为孩子的

  • 折服女人们的“大丈夫”:中国历史上九大好男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第一例:誓言捍卫本民族女人的铁血男儿: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在以女人换和平的年代,坚决主张以战斗捍卫本民族女人、大汉一代铁血男儿陈汤喊出的铮铮誓言。陈汤,出生贫寒,大半生落寞,却在中国历史上掷下了一句话,之后2000多年,中国在抗击外来侵略时,将士们跨鞍上马,整个历史的回声都荡气回

  • 揭秘:穷尽一生追杀努尔哈赤的绝世美女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四百多年前,女真部落一个小女孩带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出生。自十岁起,努尔哈赤为她不断发动战争。长大后,她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一生致力于追杀努尔哈赤这个爱新觉罗部族的头人。这个女子就是女真第一美女东哥,又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第一美女东哥是谁?公元1582年,小名为东哥的她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