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检讨书自我批评的皇帝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检讨书自我批评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0 更新时间:2024/1/11 3:58:14

导读:一般有担当有修为的人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写一份检讨书,作自我批评,以便检讨过去,修正未来。其实,一般人有了错误要写检讨书,而古代皇帝的检讨书不叫检讨书,而叫做“罪己诏”。当然,在古代帝制社会,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九五至尊,天下主宰,天下臣民每睹尊容,必三呼“万岁”。像这样的高端人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低头认错的。但纵观二千多年的中国帝制史,也曾出现过一些写“罪己诏”检讨自己错误的皇帝,而第一个检讨自己错误、敢于自我批评的中国皇帝就是汉武帝刘彻。这位大汉王朝的一代雄主的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正式记录在案的敢于“罪己”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的第十个儿子,其母皇后王娡。他四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创建了大汉王朝最辉煌的业绩。刘彻生于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时代。当时大汉王朝经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而不可食”。刘彻从小就尽情地享受着盛世的红利,大概还在上幼儿园年龄,他就当着自己的小表妹陈阿娇夸口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储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大的口气,让人叹为观止。就这样,刘彻的一句话便留下了“金屋藏娇”的千古佳话。现代的许多人都是最早从这个典故中知道汉武帝刘彻的。

作为汉武帝的刘彻一生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爱才,而且惜才。在任人唯亲和论资排辈的封建专制时代,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即便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如重用政见不同、狂傲不羁的主父偃;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就是草芥家奴出身,汉武帝依然破格提拔,如提拔家奴出身的卫青为大将军。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以至于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初读《子虚赋》,汉武帝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但是,汉武帝恰恰在人才的重用上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也正因为这个错误使汉武帝站到了被告席上,备受指责、争议和批判。

纵观汉武帝的一生,不难看出,他虽然是深知自己历史责任的一代有为皇帝,但他又是一个任性杀伐的暴君,他既立下南征北战的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他宠爱他喜欢的女人,他也可以为了江山,杀掉自己宠幸的女人;他绝顶聪明,又异常糊涂,为了得到一匹汗血宝马,居然不惜牺牲数万人的生命。

毫无疑问,作为汉武帝的刘彻不仅继承了“文景之治”时代的一切红利,而且也有更高的政治追求,他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封建统治;对外废除和亲,反击匈奴,一洗中原王朝几代人的耻辱。完全可以说,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改变了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可惜的是,他最终没能跳出历史的局限而走向了反面。他推行“推恩令”,任用酷吏,甚至以“腹非”之名定罪,最终把强化统治变成了专制暴虐;他率性用兵,杀人灭国,最终把反击侵略变成了穷兵黩武。他穷奢极欲,大建宫室别馆。他花心好色,后宫美女无数。他梦想成仙,崇信妖人。他热衷封禅,遍祀诸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正是因为汉武帝如此地张扬挥霍,不恤民力,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国家的经济状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匈奴人袭边的事件时有发生,老百姓揭竿而起的义举此起彼伏,宫廷内部的争斗不断,特别是他亲自逼死了太子刘据以后,大汉王朝日渐衰落的局面令这位步入暮年的老皇帝不能不清醒起来。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当有大臣建议在轮台,即今天的新疆轮台屯兵时,年近七旬的汉武帝立即召集群臣,颁布了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仁圣之所悔”的《轮台罪己诏》。

在《轮台罪己诏》诏书里,他对平生功业没有用“两分法”,也没有用三七开或四六开,而是“深陈既往之悔”,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执政的失误,大胆公开地作自我批评,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他决心改正错误,他说:“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同时,对自己迷信神仙的事也作了深刻反省,他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但是,《轮台罪己诏》无疑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皇帝的检讨书,汉武帝是中国皇帝敢于检讨自己错误、敢于自我批评的典范。

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执拗地把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却残忍地逼令其母亲钩弋夫人自杀,为的是避免重蹈汉初吕后干政的覆辙。接着又任命霍光桑弘羊、上官等人为辅政大臣。不久,汉武帝就在五柞宫去世了。新皇帝在五位辅政大臣的辅佐之下,较好地遵循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精神,轻徭薄赋,发展农耕,改进刑狱,整饬吏治,使国家走上了正规,一度危机四伏的西汉政权终于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局面。由此可见,汉武帝的“罪己诏”并非白纸一张,他的自我批评也并非只是走过场,它不仅是后世皇帝处理朝政的前车之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典范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狄仁杰的儿子也坑爹:为官贪暴致其父生祠被捣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狄景晖在魏州任上“贪暴为虐”,魏州百姓不堪其苦,“恨屋及乌”,竟愤而捣毁了其父狄仁杰的生祠。生祠,顾名思义,就是为活着的人立祠,以示感戴和崇仰之情。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了这一事物,汉文帝时,栾布为燕国相,燕、齐之地百姓为其立“栾公社”;汉武帝时,石庆为齐国相,齐人为其立“石相祠”。此后,生祠这一独

  • 揭秘:晋武帝司马炎一人如何玩转上万名的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纵观历朝历代,西晋无疑是一个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糜烂王朝,这是一个公开以骄奢淫逸为荣的朝代。从曹魏明帝时开始,当时的社会逐渐蔓延开一种奢侈腐化的风气,而司马炎在奢侈腐化风气中又起了带头作用。在他的亲历亲为带动下,西晋王朝上层建筑的骄奢淫逸之风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一次,司马炎在女婿王济家吃饭

  • 揭秘:历史上那些死于“方便”的六大倒霉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数千年来,中国的帝王就有好几百位,而世界上的帝王就更多数不胜数了,因此,帝王之死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的死于壮怀激烈的马上,有的死于刀光剑影的政变;有的惨死在争风吃醋的情杀,有的累死在宫女嫔妃的身边,还有的被自己老婆用被子捂死,而死得最离奇的是因“方便”而死亡的。其实“方便”也叫做解手,在

  • 雍正死亡谜团:200斤黑铅运进圆明园 12天便猝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语:档案记录: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当天,这二百斤黑铅便运入园子。黑铅是炼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十二天后雍正在园内暴亡。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

  • 揭秘:中国古代文坛最具有粉丝人气的五大巨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说起来,粉丝是现代时尚的代名词,但是追溯起来,中国的古代不仅有许多粉丝人群,而且也与现代的粉丝一样,对于自己偶像疯狂般地崇拜。那么,中国的古代的粉丝到底有怎样的疯狂的追星行为?而中国文坛最具粉丝人气究竟是那五位巨星呢?第一个最具粉丝人气的文坛巨星是李白据考证,粉丝一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大唐王朝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妻妾最多的一代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描述唐玄宗李隆基后宫美女之多的诗句。然而,在大唐王朝,不仅皇帝的后宫佳丽如云,就是文臣武将的府中,也是美女众多。莺莺燕燕,绿肥红瘦,令人眼花缭乱。而在这在文臣武将之中,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妻妾最多。这位以平息安史之乱而名震天下的兵

  • 揭秘:长安街头的一次艳遇何以让李白刻骨铭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

  • 绝代红颜:唐朝历史上的三大绯闻缠身的极品才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绯闻就是指桃色新闻,现在通常是指文艺界和娱乐圈的影视歌明星们自身与周边异性或同性之间的情色故事。而在古代的盛唐时期,如花似玉、才华横溢的文艺界和娱乐圈的明星才女也无不是被绯闻缠绕,而深陷各种是是非非的“绯闻门”。那么,大唐的才女为什么大都如此的绯闻缠身呢?唐朝无疑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也是

  • 项羽为何留不住“国宝”范增?范增因何离开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七十三岁,史称好为奇计,项羽视之为“国宝”,称为亚父。曾为项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惜,最后却中了张良的反间计,灰溜溜地从项羽身边溜走。那么项羽为何最终留不住范增,难道他不想成为这万里江山的实际主宰。成为一方统帅,当然是项羽的梦想。生当作人杰,项羽是个英雄,但是没有容人之量。因此手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儿子无用 女儿们作用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成吉思汗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儿子所扮演的角色始终相当有限,没有什么长进,而他的女儿则相反。随着她们的成熟和阅历不断增加,她们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成吉思汗已经把所有的小王国统一起来,并将它们牢牢地置于他女儿们的控制之下,他也已和西夏结盟,虽然关系一般,并不算十分友好,但是总算实现了对丝绸之路上河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