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谋反被烤死的汉王朱高煦:朱棣的榜样不好学

谋反被烤死的汉王朱高煦:朱棣的榜样不好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5 更新时间:2024/1/14 10:25:2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为“王”呢?所谓“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天子的称呼。自从秦王嬴政称帝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这个爵位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的人才会被加封。到了汉朝,被称为“王”的人一般是指皇子、皇帝的兄弟们,到了隋炀帝的时候,便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王。而这种制度也被后来的皇室们所继承,一直沿用至清朝的灭亡。

由此看来,王爷的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大都是皇家的一脉血统,其尊贵不言而喻。但也有例外,皇室之外的人也有被称为王的,一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褒奖,有时也会加封为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笔者在此就不多说了。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诞生了好几千位王爷,但是其中有一位王爷你必须知道,那就是历史上曾被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是不是很惊讶啊!没听说过吧,或者你根本不知道。其实,历史上的确还就有这样一位王爷,他的地位绝对显赫,还是皇家的一脉血统,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说到这里,肯定要有人问了,堂堂明成祖朱棣的儿子,地位显赫,身份尊贵,怎么就被火活生生的烤死了呢?说到其原因,那就要从朱高煦谋反叛乱说起了。

朱高煦生性凶悍,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后来,成祖即位后,朱高煦便崭露头角,多次跟随成祖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当时朝廷正在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喜欢朱高煦,常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功劳很大,因而受到成祖朱棣的宠爱。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封为汉王。

朱高煦被封为汉王没多久,他的兄长朱高炽便被定为皇太子,此时的他深为失望,仗着自己战功赫赫,对兄长朱高炽极为不满,不把他放在眼里。成祖多次训示,他根本不听。最后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引起了成祖的愤怒,被流放到山东的一块小封地乐安。

自从朱高煦被成祖流放到乐安后,心中怨恨日盛,预谋夺取皇位的心理十分急迫。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八月,成祖御驾北征,死于回师途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在位仅十个月,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暴死,终年47岁。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随后,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即位,改年号宣德,是为宣德帝。随着他侄子朱瞻基的登基,汉王朱高煦的愤怒心情更加沸腾了起来。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乐安起兵谋反,派遣亲信枚青等潜到北京,联合他的旧部作为内应,英国公张辅获知后将他们逮捕,并上奏皇上。当时,朱高煦已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约定一起谋反,又联络了天津、青州、沧州、山西等地的都督、指挥作为策应。公开发放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马匹。

朱高煦还设立五军,即前、后、左、右、中五路军,由指挥王斌统领前军,韦达统领左军,千户盛坚统领右军,知州朱恒统领后军,朱高煦的儿子们各监督一路军,朱高煦亲自统领中军。世子朱瞻坦居守乐安,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带领四哨兵马,部署已定,朱高煦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官职等,成立了另一个中央政府,一场叛乱即将爆发。五天后,他派一名助手去朝廷,列举了他的不满以说明他的行动事出有因。他指责皇帝把贵族头衔封给文官,从而违背了永乐帝和洪熙帝定下的规矩,他还指责皇帝在选用官员时判断不当。这些指控似乎基本上就是以前燕王对建文帝的指控的翻版。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得到响应。

在听到起事时,宣宗一开始犹豫不决。但在九月九日,在大学士杨荣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宣德帝御驾亲征,在沙场老将薛禄的率领下,一支有两万士兵的先锋队于九月二十一日围攻乐安。在劝诱叛王朱高煦投降未成后,他们于次日猛烈攻城。

结果朱高煦出降,他和他的随从一起被解回京师,朱高煦被软禁于皇城内。宣宗念叔侄之情,前往禁锢朱高煦之所探望,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恼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缸盖住朱高煦。朱高煦在缸内运力欲举起铜缸砸向宣宗。宣宗大惊,急命人取来木炭,堆积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其后妃韦氏及诸子俱被处死。追随叛王的600多名文武官员被处死,另外2000多名官员被发配边陲。朱高煦之弟赵王朱高燧和另一个王也与这一阴谋有牵连。但皇帝因关心王朝的稳定,下令不予追究。这场叛乱终因朱高煦的悲惨失败而结束!

自古以来,谋反者没有一个是好下场的,可是汉王朱高煦却不吸取前人之鉴,非要犯上作乱,争夺帝位,最后落得个被宣帝下令活活烤死在铜缸内的悲惨下场,如此这般,真是让人嘘唏不已啊!

其实,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像汉王朱高煦这样谋反叛乱的王爷可谓是不胜枚举,但是其悲惨的结局像他这样的却是绝无仅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和命运归宿——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秦末大乱,群雄并起,楚汉相争,天下归汉。汉高祖刘邦曾总结过自己能得天下的原因,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

  • 揭秘红楼梦中贾琏的小妾秋桐:要做就做人上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秋桐原是贾赦房里的一个小丫鬟,是贾赦玩腻了的人,但是因为贾琏出外办事得力,成了贾赦送给贾琏的礼物。既然是自己父亲赏赐给自己的礼物,那就怎么都不能怠慢了,何况两人之间早就眉来眼去已久,只是一直都没有得手而已。这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还不给人家一个好好的姨娘名分?虽然在贾赦房里秋桐只是个小小的丫鬟,但是

  • 红玉是谁?红玉是红楼梦中最有心机的丫环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红玉,也就是小红,她在红楼中的地位是很让人伤神的,诸位丫环之中,红玉的出身最好,虽然也是家生子,可是她的老子娘却是荣府的风云人物,赫赫有名的林之孝,林之孝家的。而且,据说这两人还是王熙凤的娘家人。按说,仗着这些体面,红玉大可以有个很好的差事,至少也要做个一等丫头什么的,不要亚于袭人鸳鸯诸人。而且,依

  • 揭秘:红楼梦中的寡妇李纨是如何灭“人欲”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看官对李纨的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关键词也就是那几个:可怜、可叹、可敬。可怜的是她是个寡妇,可叹的是她是金陵十二钗中的寡妇,可敬的是她一直守着寡。倘若李纨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改嫁了,金陵十二钗便少了一人,而民间则多了一位幸福的小少妇。对于生命来说,西方崇尚个体、个性和自由,而东方则强调“守”,守贞、守节、守

  • 探秘薛宝钗选秀:绝色美女薛宝钗为何会落选秀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红楼梦》写宝钗,有一些没有写出来的文字,那就是宝钗参加的皇宫选秀。那么,就说一下这些文字吧,把那些作者没写出来的内容捋一下。由于是没写出来的内容,不可能完全按作者的意思来说了,只能是根据一些线索说一个大概。宝钗进京的目的宝钗为什么要进京呢?先要看一下这个事情。宝钗进京的内容在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

  • 红楼梦里最难做的二奶是谁?要供应夫妻二人使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红楼梦怎么那么难看懂,红楼梦里那些难认的字,红楼梦中二姑娘是谁

    导语:“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平儿是凤姐的“心腹”,这是贾府上下公认的。凤姐是太阳,平儿就是月亮;凤姐是恒星,平儿就是行星;凤姐是楚霸王,平儿就是她的两条

  • 战犯也是有血有肉的:揭秘一个真实的土肥原贤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京喰种真人版3,人要活得有血有肉,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土肥原贤二是侵华战犯,早已被消灭。然而下文以一个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土肥原贤二,十分值得我们思考与警惕。土肥原贤二为了国家利益,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如果站在日本的立场来看,他简直是个模范国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我们付出了空前的牺牲。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有很多,而从敌人方面来看,敌方有无数

  • 揭秘三国史上曹营最强武将:绝世双雄典韦许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蛇无双3最强武将,许褚郭淮典韦,最强王者武将选择

    导读: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在曹操宛城战张绣

  • 揭秘:红楼梦绝世美人尤三姐为什么惨死剑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红楼梦尤三姐人物分析,尤三姐之死,红楼梦里尤三姐看上的是谁

    尤三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的妹妹。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她又偏爱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贾珍、贾琏、贾蓉等好色之徒,对她颇为馋涎。但尤三姐不愿像姐姐那样遭人玩弄,她用泼辣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她看中柳湘莲后,就一心一意等他。但因柳湘莲认为

  • 忽必烈之母:一生生过四位皇帝的传奇女强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忽必烈母亲,北魏杀母立子,忽必烈的女儿

    古今中外,同一个女人生出几个皇帝的事情虽然不多,可是也从来没有少过。中国有北朝娄太后,欧洲则有法国的凯萨琳太后。三人为众,那她们所生的儿子可算是帝王众多。虽然这些帝王在吾辈小民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人物,但是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另一位母亲的帝王儿子们来说,他们就实在是芝麻绿豆的小角色了。忽必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