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了哪些方面?

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了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07 更新时间:2024/1/16 11:39:10

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了哪些方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第一,天道一统。

天道一统是大一统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一哲学基础可以说是由道家奠定的。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的庄子、韩非、吕不韦等都认为“一”就是“道”,“道”就是“一”,“一”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天人合一,天道决定人道,“一”也就应该成为社会的基本治理模式。具体到现实生活中,社会上只有实现政治统一、王权统一才是符合天道的“一”,所以君临天下,集大权于一身是“得天统”,是顺应天命的行为。

第二,江山一统。

江山一统是大一统中其他理论的基本前提。没有江山一统,政治一统、文化一统等都不可能实现。江山一统,就是政权、土地和人民皆归天子。自孔子以来,世人皆认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江山一统的封建帝王,他扫六合,开疆拓土,并以集权的方式切实取得了对全国的支配权,第一次名副其实地实现了江山一统。

第三,治权一统。

治权一统是大一统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治权一统即指最高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在这一点上,儒、墨、道、法等各家的观点出人意料地一致。孔子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荀子说:“隆一而治,二而乱。”其他流派也都有类似的观点,这就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使得大统一和中央集权成为历代政权的基本政治取向。

为了实现治权一统,必须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优势和强力控制。为此,周代建立了分封制,力图建立起众星捧月的政治模式,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治理。但从战国时代开始,这一模式受到严重冲击,诸侯的领地和权威大大超过了天子。因此,秦朝建立后,秦王放弃了这种加强治权的模式,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开创了保障治权一统的全新模式,并被以后历代王朝承袭,建立起了强干弱枝的政治模式。

第四,帝位一统。

帝位一统是大一统理论实现的重要条件。帝位一统实际上就是为“家天下”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它认为国、家、君是一体的,君权世袭才能保证最高权力是合于天理的。这种观点被历代王朝所认同,并据此发展出了一套忠君理论。始皇曾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正是帝位一统观念的体现。

第五,王道一统。

王道一统是大一统观念的原则。王道一统即君主统治天下,必须本着王道的原则治理。王道思想内涵较广,但主要是指勤政爱民、施仁政,等等。历代王朝的统治者,至少在口头上是始终推崇王道的。以始皇为例,他也把“勤政”、“仁政”作为自己的施政口号,但实际上施行的却是残暴的统治。

第六、文化一统。

文化一统是大一统理论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先秦诸子普遍认为,文化一统是国家统一和民心归附的重要保障。道家的“执一”,儒家的“定于一”,墨家的“一天下之义”等观点,都是将“一”的任务交给帝王。荀子说:“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儒、墨、道、法都主张由国家统一文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文化统一,必然是文化专制,因此始皇统一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为了达到进一步的专制,他不惜用焚书等极端手段,使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浩劫。

第七,华夷一统。

华夷一统是大一统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观念是由孔子及其传人一手缔造的。华夷一统是春秋大义之所在,“尊王攘夷”的目的就是维护中华文明的独立,实现华夏文明的政治统一,进而达到文化和民族上的统一。这种理论有利于各民族兼容并包,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嬴政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继续在南北两个方向扩展疆域,这种行为正是在华夷一统这一观念的支持下进行的。

此外,大一统理论还包括政令一统、天下一家等观念。总之,大一统理论是为统一事业服务的,它为中华民族,为历代统治者设定了一个既定的理想,这一理论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一统理论是一套完备的、系统化的政治理论。它自产生以来就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内聚力的来源。在这股力量的作用下,华夏民族开始形成并不断与周边民族融合,其先进的文化向四周辐射,对境内外各民族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无数的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地被同化、融合。

而周边少数民族也不断地影响着华夏民族,不断为华夏民族注入新鲜血液。这种民族融合能够不断发生,大一统思想功不可没。可以说,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强大凝聚力的主要来源,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探索宋康王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趣闻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宋康王,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在位共43年(《史记》称4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

  • 宋康王:宋国最后一任君主,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康王,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在位共43年(《史记》称4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

  • 韩信北伐一次就成功了 诸葛亮北伐多次为何都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北伐一次就成功,诸葛亮为何五次北伐仍然不能成功?韩信在秦末协助刘邦从汉中北伐,一次所谓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能成功打进关中,灭亡了项羽所封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轻易拿下关中,而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亲率蜀

  • 有哪些与宋景公相关的轶事典故?司马迁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宋景公(?-公元前453年),子姓,宋氏,宋元公之子,是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在位共64年。其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作栾,而《史记·宋世家》作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栾。青铜器宋公栾簠,《殷周金文集成》对此器的编号为4589。其铭文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可见宋景公自称

  • 魏延偷袭子午谷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偷袭子午谷?三国故事精彩纷呈,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绝大部分人都是心向刘备的,尤其是后期诸葛亮的做法,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体现了诸葛亮忠义和智慧,可以说是中国人完美人格的体现。就算是现在曹操的风评好了

  • 宋平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平公,子姓,宋氏,名成,宋共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六任国君,商丘人,在位共4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

  • 宋平公:宋国第26任国君,发起弭兵之会确定晋、楚共为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宋平公,子姓,宋氏,名成,宋共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六任国君,商丘人,在位共4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

  • 宋文公:春秋时期宋国第24任国君,为人贤明受到国人拥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文公是哪个朝代的,春秋五霸宋国如何灭亡,宋国第一任国君

    宋文公,子姓宋氏,名鲍(一作鲍革),宋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第24任国君,在位共2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

  • 魏延作为蜀汉的二把手 诸葛亮为什么想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圣三国蜀汉传陈到

    对诸葛亮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是蜀国军中“二把手”,为何诸葛亮执意要除掉他?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10万军队北伐,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由于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在8月份就与世长辞。然而,作为蜀汉军中第一人物,在去世之前的安排,却让人难以理解,《三

  • 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何一直输 到底哪里出现问题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有诸葛亮为什么会输,刘备打孙权为什么没赢,诸葛亮的墓在哪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什么一直输,问题出在哪里?说起诸葛亮,相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影响,那就是坐着小四轮车,摇着鹅毛羽扇,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形象。这当然得力于《三国演义》和后世传说的塑造,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