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大臣也有年终奖吗?

古代大臣也有年终奖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45 更新时间:2024/1/1 18:52:29

古代大臣也有年终奖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年终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在当时,每年皇帝都会颁发两次半年奖,分别为“春赐”与“腊赐”。“春赐”的时间是在立春那一天,文官中的司徒、司空可领取三十匹帛,九卿则能领到十五匹。武官中的太尉、大将军可领到六十匹,执金带吾和校尉则能领取三十匹。当时的奖励制度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新的一年到来了,所以发放若干布帛,让文武百官制作新衣,新年新气象。

相比于“春赐”,“腊赐”更像是现在的年终奖。大将军和三公级别的高官,可在腊月领到三十万钱、二百斤牛肉以及若干粮食;特侯可领取十五万钱;九卿可领到十万钱;校尉、尚书承这一级别的官员“腊赐”为五万。这笔钱,显然是让文武百官回家过年的。历朝历代的皇帝,治国时都会维持“邦典有叙”的原则,尽可能地通过嘉奖笼络大臣,让自己的政权更加稳固。

所以说,给官员发放年终奖是一种相当实用的办法。

前文中我们提到,东汉大将军、三公级别的高官,每年的年终奖约为三十万钱,这笔钱放到现在来看,相当于人民币十万元。大将军与三公的工资水准为每月17500钱,折合成人民币仅为五千余元。领取这样一笔年终奖,显然,比他们一年的薪资收入还要高。

相比于东汉皇帝,清朝皇帝在发放年终奖时同样出手阔绰。根据《啸亭续录》的记载,乾隆嘉庆这两位皇帝十分大方,“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据悉,每一个荷包里,都装着玉石八宝、金银八宝和四枚金银钱、四枚金银探。

很难想象,历代领取年终奖最少的竟是北宋官员。宰相级别的官员,年终时仅能领取到五只羊、五石面、两石米和两坛酒,折算成人民币仅几千元。但别看宋朝的年终奖不多,其他福利待遇却不含糊。拿开封府包拯举例,包公每年的工资加补贴约有一万贯,折人民币六百万元,令人咋舌。

古代的官员,其实就是皇帝招聘来的打工仔。给老板工作了一整年,老板发些辛苦钱自然在情理之中。当然,皇帝给予的钱财不算“发”,而是“赏赐”。赏赐的数目,是按照权利等级高低来划分的。

宗室和外戚这些皇帝的亲属,能够获得赏赐的频率比较高,其次是高官。至于中下级官僚,平日里极少会得到皇帝的直接赏赐。高官们领取到的年终奖,一般是皇帝自掏腰包发放的。像汉朝这种由国家财政部门发放,连地方小吏都能领到年终奖的情况极为罕见。对于中下级官员以及地方官来说,想要得到“年终奖”,就得依靠各级政府自理。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便拿不到皇帝给的赏赐,官员也要靠自己的“努力”赚笔钱过个好年。

各单位的级别不同,行政性质也不同,所以创造收入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实权的清水衙门,捞钱的渠道相当有限,每年年终将公文攒起来卖卖废品,已算是难得的额外收入。秦朝、汉朝、魏晋时期的公文,都是写在竹简上的,竹简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但装竹简的口袋均价值不菲。当时的竹简口袋,有皮的、丝的还有麻布的,这种制式口袋造型美观经久耐用,在市场上相当畅销。负责监察文武百官的御史台,每年都会将公文口袋攒到一块儿,放到集市上卖掉。当然,换来的这些钱,自然成了办事人员的年终奖。

自南北朝之后,官员们开始将公文写在纸上,于是,便出现了一种用于封装公文的旁囊。这种布做的旁囊和此前的公文口袋一样,颇为值钱,所以每年有关部门都会批量贩卖旁囊,以此来支付办事人员的年终奖。

京官每年的年终奖都有着落,地方官就享受不到这项待遇了。地方衙门想要搞年终奖,就必须从其他方面进行创收。

唐、宋两朝,官方允许地方衙门向民间放贷款,而且是高利贷。放贷的本金,便是国库发放到衙门的公用钱,由各衙门自行派人放贷。放贷的目标,就是辖区内的手工业者和商人。这种官方贷款看似利息较低,每个月仅为三厘,但却是“驴打滚”式的复利计算。当然,既然国家支付了本金,那么在利润上朝廷自然要抽取一部分。剩下的这部分利润,一部分被用于公款应酬,另一部分就成了地方官的年终奖。

在监察不严的一些朝代,有些地方官员甚至会用公用钱去做生意。就像《水浒传》中提到的那样,许多地方大员都有私人产业,如:酿酒酿醋、贩卖私盐或搞房地产等。酒、醋、盐、铁在许多朝代都是禁止私营的专卖品,由朝廷进行垄断,利润相当丰厚。而那些搞房地产的地方官更是可凭借政策和职权赚得盆满钵满。唐朝时期的军阀、五代时期的将军、宋代的亲王、明清时期的京官,有许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大亨”级人物。我们熟悉的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就曾靠经商赚取军费。

古代的贪腐现象比较严重,用公款赚钱,若是赔了可以以公款冲账,若是赚了便是实打实的个人收入。当然,地方官从事经营,免不了要让属下疏通关节,所以逢年过节一定要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给下属一笔可观的年终奖,自己吃肉小弟喝汤。

通过上述方式得来的“年终奖”,或大费周章,或数目不可观,比起接下来这种“创收”的方式,上面几种方案都要逊色不少。

古代京官想要过个好年,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收点儿礼物。根据《春明梦录》的记载,明清时期的地方官为了获取动向和讨好京官,每年冬天都要向上级“孝敬”一大笔钱。当然,送礼这种事不能摆在台面上说,必须要找个看似合理的由头。地方官们往往会打着替上级购买木炭取暖为名,向京官孝敬大笔金银,还将这笔钱美其名曰为“炭敬”。

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

频叩朱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

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古代炭敬之盛况。中国古代的官场环境,十分便于潜规则的滋生。随着炭敬的出现,向上级送礼这件事变得越来越讲究。明明是一笔用于贿赂的过节费,却偏偏要搞出各种吉利的名头。在送上一笔不菲的钱财之后,下级官员还要随礼附信一封,在上面用梅花诗的韵脚隐喻送礼的金额。例如:这年某官员送了四十两银子,那么,他的新年贺词中便会出现“四十贤人”;若某官送了三百两的厚礼,便美其名曰“毛诗一部”。

随着过节送礼的盛行,后来春节送礼中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一时之间买官卖官、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现象愈发频繁。到了清康熙年间,皇帝为了整肃吏制,出台了“六不”的政策。所谓“六不”,就是不祝寿、不贺岁、不接帖、不登门、不答拜。

然而,上有对策下有对策,仅一纸政策完全无法扼制盛行多年的潜规则,官员们依旧能想出五花八门的行贿方式。

京官能靠收礼过肥年,地方官可通过经营生意赚年金,那么,处于最底层的小吏靠什么来过个好年呢?拿地方衙门里的书吏来说,他们没有“公务员”的编制,领的工资也很微薄,在官场上地位卑贱逢人便点头哈腰,这样的人靠什么来“创收”呢?

但凡老百姓来诉讼,或其他地方来办事,便是这些书吏牟利的大好时机。倘若,求书吏办事,没有送上足够的“小费”,那么公事便会被无止境地拖延下去,屡次驳回。康熙年间的大臣靳辅有云:

“各省销算钱粮,科抄部,承议司官,虽不乏从公议允之案,然遇值一事,或执己见,或信部胥,任意吹求,苛驳无已……经用钱粮之官,不得不行贿以求之,所谓部费也。”

在六部任职的小吏,掌握着题升、调补、议叙、议处、报销、审理等诸多小权,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为吃拿卡要大开方便之门。即便是在地方衙门办事的书吏,亦可在职权内大做文章,赚取额外的利润。所以说,在古代,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吏都有额外创收的机会。

其结果就是,真正受苦的还是那些没有公职傍身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想要过个好年,除了祈祷五谷丰登之外,还必须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这样才能赚到充足的银钱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自成的一生有多少妻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小字硙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转战大半个中国,推翻了大明王朝,最后却败给了满清和吴三桂,败退到湖北九宫山时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害。李自成一生有好几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韩金儿,因为和同村的一个叫盖虎的人私通,被李自成杀了。第

  • 诸葛家族一共有三兄弟 他们为什么会分别投奔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三兄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诸葛家族三兄弟,会分别投奔了魏蜀吴?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在东汉末年诸侯纷争、天下动乱的时候,诸葛亮因为受刘备“三顾之恩”出山,之后担任了蜀国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这之前,他的哥哥诸葛瑾就已经到

  • 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和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何执意杀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应当是对吕布最贴切的描述。可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名将,却死在曹操手中。其实曹操完全有机会留吕布一命,为何曹操执意要杀吕布呢?完全是吕布自己作出来的。首先,吕布无忠主之心,曹操才执意杀

  • 东汉末年宦官赵忠简介: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忠(?—18

  • 三国五子良将分别是谁?他们的最后一战是哪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在汉末三国时

  • 杨坚作为大一统皇帝 杨坚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隋文帝杨坚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大一统的皇帝之一的杨坚为什么在历史上这么没有存在感?作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皇帝,杨坚大概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了,一来是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唐代也不可能对着前朝的皇帝歌功颂德,二来就是杨坚这个皇位得来的太容易了

  • 西汉宗室大臣刘襄简介:汉高祖刘邦长孙,齐悼惠王刘肥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襄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襄(前208—前179),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宗

  • 西汉时期将领曹襄简介:曾跟随卫青出战,胜利还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襄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襄,西汉人,先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平阳懿侯曹参。曹参在《史记

  • 如果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政权的战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建文帝即位后,实行削藩政策,朱棣

  • 东汉时期将领班勇简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班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班勇(?―127年),字宣僚,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名臣班超少子,东汉将领。汉安帝时匈奴攻扰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