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乾隆南巡一共有几次?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乾隆南巡一共有几次?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25 更新时间:2024/2/7 2:41:09

弘历,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乾隆帝的《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描写了一幅烟雨缭绕、花红柳绿的江南美景图。江南山水美如画,细雨绵绵,抚摸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连风都柔情似水,静悄悄地漫步在小巷子里,徘徊在少女的青丝间隙,时不时在额头上轻轻地落下一个甜甜的吻。

难怪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常常心往之,每次都陶醉其中,并忍不住写下大量诗句感叹江南的美好风光。

众所周知,乾隆南巡声势浩大,花费惊人,所需银两并非都是由国库支撑,其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盐商。由此可见,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盐商积极捐银,豪掷千金,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盐商财力雄厚,江南经济发展十分可观。

乾隆十四年八月,有官员上奏表示乾隆曾经西巡至五台山、东巡至曲阜,还举行了木兰秋狝典礼,唯独没有下江南。江南地区物资丰饶,气候宜人,当地百姓十分渴望皇帝的来临,因此恳请乾隆南巡。

同年九月,江南地区多名官员联名上奏,恳请皇帝南巡。乾隆此时将南巡一事交予大学士九卿商议。乾隆十四年十月,南巡之事得以决定。

乾隆十六年,乾隆开始第一次南巡,途径直隶、山东到达江苏,随后先后渡过黄河与长江,最终到达杭州。总共历经四个月,返回京城。

那么,江南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就算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也能让乾隆皇帝一次次流连忘返呢?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一、兴修水利,体察民生

乾隆元年,孙濩孙上奏扬州水患之事,乾隆表示这件事会聚集相关事务的大臣速速商议。由此可见,乾隆皇帝一直十分重视水利。乾隆六次南巡,都是效仿康熙皇帝治水的做法,并说“南巡之事莫大于工”。

乾隆在南巡的途中,一边体察民情,一边琢磨兴修水利的方法。当他看到高邮地区的河岸堤坝几乎高于民众房屋时,忍不住感叹水灾无情地吞噬人们的生命,使百姓生活艰苦贫穷。

而后决定开挖太平河,使车逻坝地区的水流入长江,免遭水灾侵扰。

第二次南巡时,乾隆想要实施“抽薪之计”。

何为“抽薪之计”?就是减少排水量,降低水位,再使相关官员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实现河流下游水流平缓,避免河畔良田被淹的现象。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终于实施了“抽薪之计”,在此后二十年,实现了河流下游没有被淹的愿望。

综上所述,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他讲究实地考察,亲自到水灾泛滥的地区,调查后亲自做出决策,有效地缓解了沿江沿海地区的水灾问题。

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解决实际问题,实在是值得称赞。

二、拉拢人心,留名千古

乾隆总共六次南巡,他说是效仿祖父康熙安定江南,维护稳定局面,六度南巡是对康熙的“敬而法之”。其实,康熙时期和乾隆时期的社会情况早已大相庭径。

康熙时期,当时的江南地区,因惨烈的战争导致杀戮、损失严重,康熙帝为了收拢而心生怨恨的江南人士之心而南巡,以维护社会稳定,平定乱象。

乾隆时期,江南地区早已平定,社会安定,经济也得到发展,人们生活富足,虽然乾隆南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慰民心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笼络了士大夫一族和商人之心。

明清时期,经济空前繁荣,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思想随即出现。士大夫群体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忧患意识,崇尚科学、实际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出现,对社会影响深刻。

尤其是清朝初年,许多知识分子或许受到明代灭亡的刺激,亦或是激烈的战争刚结束,即将迎接太平日子,崇尚实际的学风进一步发展。

后来由于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我国与西方国家联系逐渐减少,西方思想对儒家思想冲击微弱,士大夫群体思想固化,不敢发表过多言论。因此,乾隆下江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士大夫群体的忧虑心理。

除此之外,清朝经济较弱,人口减少,乾隆时期人口恢复到两亿,加之实行开垦荒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提高产量,满足众多人口的粮食需求,手工业、商品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南北商人多聚集于此进行商贸。

乾隆下江南,吃穿住行都十分讲究,而且乾隆每次出行所带人马众多,开销定然巨大,这就为江南商旅提供了许多的生意,带去了大量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自然实现了收拢商人之心的目的。

综上所述,乾隆六次南巡,安抚士大夫,收拢人心,庞大的需求极大的刺激了沿途城市的商品消费,为商人带去了丰厚的利益,许多中心城市繁荣之极。

三、畅游山水,寻欢作乐

江南地区物资丰饶,地大物博,美女如云,山水如画,无疑是个寻欢作乐的好地方。即便是普通人,也会抓住机会好好游玩一番,乾隆作为一代帝,自然骄奢之极,更不会错过这个享乐的机会。

前文提到,乾隆南巡的主要财政支柱是盐商捐银,除此之外,盐商还大量建筑园林,从扬州城到平山堂,处处亭台楼阁,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有诗记载:“当时各大商所造园林,甲于天下。”

乾隆六次南巡,扬州盐商六次建造园林,供皇帝观赏。另外,《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上显示,为乾隆建造的行宫中,总共5154间楼廊,196座亭台。

由此可见,乾隆南巡所经之处皆是物华天宝,楼阁华丽,风景绚丽,急剧繁华,所花费的银两,可谓巨大。

不得不说当地盐商为乾隆的到访既花尽心思,又耗尽钱财。除了捐银、修建奢侈行宫和大量华美园林,掩上盐商们还斥巨资邀请花、雅两部戏曲班子,在河沿岸搭台唱戏。此番举动,取得乾隆的欢心的同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戏曲文化的发展。

江南地区,除了风景美如画,美女更是撩人心弦,温婉动人。名人古迹,鱼米之乡,青山绿水,配上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简直是所有人向往之地。

乾隆作为一代帝王,所见到的美女数不胜数,可还是对面容姣好、仪态优雅的江南女子念念不忘。

综上所述,乾隆南巡,在江浙地区生活的确滋润难忘,沉浸在温柔乡中,漫步于青山之间,游曳在绿水之上,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小结:

总而言之,乾隆六下江南,的确是有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但并不仅仅是游玩取乐,最主要的是视察民情,减少赋税,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乾隆时期,国家财力雄厚,逐渐兴起享乐、奢华之风气。

南巡的途中,大量商人、戏子、文人骚客聚集于皇帝途径的主要城市,同时,盐商大量建筑园林、行宫,各地官员也修缮道路,江南地区一时急剧繁华,极大的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戏曲文化的交流。

南巡花费巨大,对百姓生活有所影响,民众有所哀怨,此后的江南地区经济开始没落,繁华景象有所削减。乾隆皇帝对自己评价说,一生为国为民,没有苛捐杂税使百姓生活困苦,努力做个好皇帝,只是六次南巡确实劳民废财,由于自己的到来,各地官员沿途接待,实在是奢侈之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汉外戚、大臣上官桀简介:少时任羽林郎,以勇力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上官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上官桀(公元前140—公元前80年),字少叔,陇西上邽(今甘

  • 刘贺都已经被废了 汉宣帝为什么还要封其为海昏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贺和汉宣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贺被废黜帝位后,汉宣帝为什么要封他为“海昏侯”?“你被选中当皇帝啦!”刘贺接到消息后,急匆匆地赶往长安。路上看到美貌女子,还不忘命人去抢,他将美女藏在装衣服的车辆上,供他玩乐。先帝突然驾崩,刘贺一路上火速赶路,累死了一匹又一

  • 郑穆公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因他才成就我,秦穆公的著名事迹

    郑穆公(前649年 - 前606年),姬姓郑氏,名兰,亦称子兰,郑文公庶子,母燕姞,春秋时期郑国第11任国君(前627年 - 前606年),在位共22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郑穆公生于公元前649年,幼年居住晋国,为晋国大夫。公元前630年被迎回郑国立为太子。公元

  • 西汉时期政治家桑弘羊简介:与霍光、金日磾同为辅政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李悝推行新政,制定法经,叔向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桑弘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桑弘羊(前155年? —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

  • 郑文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包豪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郑文公是个怎样的人,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他的功与过

    郑文公,姬姓郑氏,名踕,郑厉公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10任国君(前672年 - 前628年),在位共4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673年(郑厉公七年)五月,郑厉公去世,公子踕即位,是为郑文公。郑文公在位期间,曾数次摇摆依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公元前628年(

  • 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简介: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关内侯,陈平盗嫂,汉代陈平是什么样的人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人,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

  • 大明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陆炳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明最强锦衣卫杨义,一切从锦衣卫开始,陆炳是好是坏

    大明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陆炳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锦衣卫,在大明是凶神恶煞的代名词。有他们在的地方就让人脊背发凉,要么是无孔不入的监视,要么是令人胆寒的廷杖,又或是九死一生的诏狱。缇骑一出,人人害怕。但陆炳是个很不一样的锦衣卫。嘉靖是个动不动就廷杖大臣的皇帝,但在陆炳

  • 郑文公:郑国第10任国君,继位后曾数次摇摆依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国公,郑庄公郑文公关系,郑庄公之后的郑国

    郑文公,姬姓郑氏,名踕,郑厉公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10任国君(前672年 - 前628年),在位共4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673年(郑厉公七年)五月,郑厉公去世,公子踕即位,是为郑文公。郑文公在位期间,曾数次摇摆依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公元前628年(

  • 三国时期蜀汉灭亡后,刘禅后宫的妃嫔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投降后蜀国怎么样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刘禅有后代活下来吗

    刘禅,即蜀汉怀帝,荆州江陵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翻山越岭,穿越七百里无人区,长驱直入,在绵竹斩杀诸葛瞻父子,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蜀汉灭亡后,钟会诬告邓艾有反心,邓艾被

  • 身为八爷党成员的十爷,最后为何善终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王朝八爷九爷十爷的结局,八爷和九爷,十爷为什么善终

    身为八爷党成员的十爷,最后为何善终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康熙晚年的时候,由于储君位置没有确定,所以康熙的儿子中出现了夺嫡现象。当时被称之为九子夺嫡。这些皇帝为了当储君可以说不择手段,用尽一切办法来打败他们,让自己成为皇帝。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知道,四阿哥胤禛取得了最终胜利,也